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还是”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是”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兼有副词和连词两种词性,义项较多,用法复杂。中介语语料库的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习得该词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提高留学生的习得效果,本文围绕“还是”的对外汉语教学,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第一个方面,在对比的框架下探索了现代汉语中“还是”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首先,对“还是”进行了义项归类,分出了表持续义的副词“还是1”、表倾向选择义的副词“还是2”、表强调义的副词“还是3”、表选择义的连词“还是4”。而后,将“还是”各义类与易混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易混词“还持续”“还有补充说明”“或者选择关系”相比,“还是1”可修饰已然或未然动作,更强调事实,语气较重,既可以位于主谓之间,又可以位于主语之前,“还是3”修饰的句子多带有主观态度,既可以位于主谓之间,又可以位于主语之前,“还是4”强调限选,句式上一般用于疑问句中,也可以用于要求限选的陈述句中。“还是2”虽不常与其他虚词混淆,但在用法上也很有特点,它在句中多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与“吧”“好”“为好”“的好”组成“还是……吧/好/为好/的好”句。第二个方面,使用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还是”的教材和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对外汉语教材对“还是”一词的编排存在课文中复现较少、各义项的语义句法特征编排不全、交际性练习设置不足等问题。中介语语料库的统计分析表明,留学生在使用“还是”时易产生错用、错序、多词、缺词等偏误。第三个方面,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句法、语义、语用特征,为“还是”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建议:教材编写上,建议重视“还是”一词在课文中的复现,语义语法编写内容应覆盖“还是”一词的相关知识点,且应遵循由易到难的编写顺序,练习题应覆盖全部教学内容且重视表达练习;教学上,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侧重,即要重视“还是1”“还是3”“还是4”与易混词的辨析,也要重视“还是2”在句中位置的讲解、精讲活练;对学习者,建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利用语言迁移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本研究围绕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展开,所得发现与提出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引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诗歌更是体现出时代性、经典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借助文本细读这一新路径,实现诗歌的微观分析。随着文本细读的进一步应用,高中课堂的诗歌教学现状有了一定改观,但当前的文本细读法用于诗歌教学中仍存在教师解读随意、学生理解表面等着多重误区,教学不能有效开展。针对
学位
如今社会已进入高增长率的多样化信息时代,社会公共说理空间不断扩大,对良莠不齐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辨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让学生发展与时偕行,阅读教学需利用好语文课堂。论述类文本具有说理性的目标倾向、逻辑性的论述思路、思辨性的文本内涵、透彻性的语言风格,这些特性都与批判性阅读教学相适应。纵观当下,其实际教学实践与教学预期有很大差距,需要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本文总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阐
学位
《新学制中学国文教科书高中国文》是1931年南京书店出版的一套高中国文教材,由徐公美、孙雨亭、胡宛春等人编写。本论文将《新学制中学国文教科书高中国文》这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教育思想,研究该套教科书选文的编排形式和内容特点,对其选文的编排和选文的内容等做出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从而获得关于《新学制中学国文教科书高中国文》的选文情况的全面认识。对该套教科书进行客观评价,借鉴吸取其精华
学位
叶圣陶和朱自清作为20世纪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深厚影响力的语文教育思想,内容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全文主要由六章组成,前四章系统比较叶圣陶与朱自清教育思想来源、阅读教学观、写作教学观以及教材观的异同。第五章在前四章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二者教育思想中符合“新课改”要求的理论,论述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试图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学位
当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传统课程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教师在知识储备、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和课堂掌控技巧方面需要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也存在着课前准备目标不清晰、课中学习精力分散和课后复习效果差等学习困境。对外汉语微课作为教学辅助形式之一,具有资源丰富、情境真实、短小精炼、实用性高、半结构化等优势,可以弥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不足,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论文通过整理和分析第
学位
偏误,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偏离目的语所产生的系统的、规律性的不完善之处,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类型及成因是揭示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体系,并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途径之一。鲁健骥(1994)将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类型分为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四大类,周小兵(1996)又将句式杂糅列入二语习得偏误类型中,丰富了偏误分析的内涵。由此,杂糅偏误作为五大偏误类型之一,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当中。韩国虽然自古以
学位
本文探讨了“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特殊的语法结构,针对汉语及英语中的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研究如何针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进行更加有效地对外汉语教学。本文采取了归纳法、对比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四种研究方法来考察汉英对比视角下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整体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立足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本体进行对比分析;二是以具有国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汉语国际教
学位
汉语名词复数表达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外国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方面内容,存在一些偏误。本文结合语料库,以英语国家学生产生的偏误语料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名词复数表达情况,对其常见偏误进行归纳和分析,探究其偏误产生的原因,并依据偏误分析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设计一定的教学方案,以期改善英语国家学生汉语名词复数表达情况。全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梳理汉英名词复数表达方式,比较并探究二者名词复数
学位
现代汉语中的“是……的”句式通常被视为一种强调句式。学界对于该句式的本体研究开始较早,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有关该句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汉语学习者的偏误和习得研究,该句式在教材中编排情况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笔者秉持“二分法”的观点,将“是……的”句式划分为“是……的”1和“是……的”2,从语义和语法结构的角度将“是……的”1和“是……的”2进一步细化
学位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分为两种,一是语言课堂里的文化教学,二是专门的文化课教学。中国概况课是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隶属于文化教学中的第二类课程。在高层次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中,文化教学的作用举足轻重。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参考,也是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料,其质量的好坏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中国概况》作为中国概况课的教材,其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概况课的效果,进而影响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感受。因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