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干酪乳杆菌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P)生物学特性,评价其安全性,探究其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为该菌用于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首先采用厌氧培养法和革兰染色法观察副干酪乳杆菌R2、R3和R4的菌落和菌体形态及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采用微孔板法和胃肠液耐受性实验筛选出具有最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胃肠液耐受性的菌株。采用溶血实验和动物实验评价筛选出的副干酪乳杆菌R3的安全性。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S组)、模型组(DSS组)、副干酪乳杆菌R3组(LPR3组)、美沙拉嗪组(MSLZ组)、副干酪乳杆菌R3联合美沙拉嗪组(LPR3+MSLZ组)。NS组正常饮水,其余各组小鼠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天建立结肠炎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一般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造模第8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结肠长度及脾脏质量变化,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和液相芯片等方法检测小鼠Th17和Tregs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
  【结果】
  1.副干酪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副干酪乳杆菌R2、R3和R4在MRS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呈乳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革兰染色阳性,杆菌,单个或成对排列,部分呈短链排列。三株菌均在18h达对数末期且24h达稳定期,但副干酪乳杆菌R3分裂增殖速度较副干酪乳杆菌R2和R4慢。副干酪乳杆菌R3具有中等强度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而副干酪乳杆菌R2和R4不黏附成膜。胃肠液耐受性实验中,副干酪乳杆菌R3在pH=2.0的胃肠液消化6h后,其存活率仍达43.08±0.27%,并且分别在pH=3.0、4.0和7.0的胃肠液消化6h后,其存活率均能达70%以上。
  2.副干酪乳杆菌R3的安全性评价:R3株在血琼脂平板中培养无溶血现象。该菌喂养期间,小鼠一般情况正常,未出现死亡且体重、脏器指数、血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3.小鼠的一般情况及DAI评分:与NS组相比,DSS组在造模第4天开始出现体重下降,从第5天起,LPR3+MSLZ组与DSS组相比,体重下降明显减少,腹泻、便血情况减轻。造模第2天起,DSS组DAI评分随天数增长不断增高。LPR3组DAI评分降低,LPR3+MSLZ组DAI评分降低更明显。
  4.小鼠结肠和脾脏变化:与各组相比,DSS组小鼠的结肠长度明显缩短,脾脏明显肿大,脾脏指数显著增高。LPR3组、MSLZ组与DSS组相比,结肠长度恢复,脾脏肿大减轻,脾脏指数降低,LPR3+MSLZ组恢复更显著。
  5.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DSS组小鼠结肠组织腺体排列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与DSS组相比,LPR3组、MSLZ组小鼠结肠组织破坏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组织学损伤评分降低,LPR3+MSLZ组则缓解更明显。
  6.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LPR3组、MSLZ组和LPR3+MSLZ组IFN-γ、IL-17A、IL-17F的含量显著低于DSS组,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DSS组。LPR3组IL-17A/IL-10的值显著低于DSS组,LPR3+MSLZ组降低更显著。
  7.Th17和Tregs细胞标志物在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LPR3组IFN-γ和IL-17A阳性评分显著低于DSS组,LPR3+MSLZ组降低更显著;LPR3组Foxp3和IL-10阳性评分显著高于DSS组,LPR3+MSLZ组升高更显著。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LPR3组CD4、CD25和Foxp3的表达均高于DSS组,LPR3+MSLZ组升高更显著;LPR3组IFN-γ和IL-17A的表达显著低于DSS组,LPR3+MSLZ组降低更显著。
  【结论】
  三株副干酪乳杆菌中,R3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且具有较好的胃肠液耐受性以及良好的安全性;R3株和MSLZ均能缓解小鼠结肠炎症状,且两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R3株可显著抑制IFN-γ、IL-17A、IL-17F等促炎因子的产生,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产生,提示R3株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s细胞平衡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进而缓解小鼠结肠炎症状。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之间的相关性,评估RDW指标在PPHN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具有低氧性呼吸衰竭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儿肠系膜上动脉血流与胃肠损伤关系,评价床边超声对危重症儿童胃肠功能评估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PICU病房具有胃肠损伤患者资料,选取同期住院胃肠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正常组及胃肠损伤组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差异性。根据AGI分级标准分组,比较AGIⅠ~Ⅳ级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差异性及比较原发
【目的】  通过公共临床数据库的数据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临床预测模型对NICU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预测。  【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分析来自MIMIC-Ⅲ临床数据库中的入住NICU的7870例新生儿中筛选出612例患儿进行研究,这些患儿在住院期间至少接受过1次败血症评估。定义了1个时间长度为44小时的败血症评估时间窗,为血培养采血时间的前4小时至前48小时的44小时时间间隔,在此时间窗
【目的】  编制自闭症儿童家庭弹性评估量表;为医疗机构及家庭成员监测自闭症儿童家庭弹性提供参考性评估工具。  【方法】  根据课题组前期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的自闭症儿童家庭弹性模型的三级指标所属的条目,编制了39个条目的自闭症儿童家庭弹性评估调查表;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对广东地区(湛江、广州、佛山)55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施行《自闭症儿童家庭弹性评估调查表》和《家庭坚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骨化三醇联合小剂量西那卡塞治疗透析患者中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  【方法】  纳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20名临床诊断为终末期慢性肾脏病的维持性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500pg/ml,按随机数字表法,根据骨化三醇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n=10)与高剂量组(n=10),两组均为骨化三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透析患者中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
【目的】  1.从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 SY)减轻控制性低血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CH)诱导的兔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7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7组:对照(Control)组、溶剂乙醇(ethyl alcohol, EtOH)组、抑制剂利非西呱(lificiguat,YC
【目的】  探讨EME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对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的作用。  【方法】  1.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下载肺腺癌及鳞癌RNA测序数据,通过perl及R语言进行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比较肺癌与正常组织中EME1的表达情况。  2.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胸外科手术切除后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
【目的】  1.建立内皮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验证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lncRNA3901在HR诱导HUVEC细胞凋亡中表达上调;lncRNA3901表达上调促进DAXX细胞质转移,激活Fas/DAXX/ASK1/JNK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2.探讨lncRNA3901对SUMO1/DAXX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进一步阐明lncRNA3901调控缺氧复氧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方法】 
【目的】  1.研究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动力学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Drp1)介导线粒体自噬与肺上皮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2.研究Drp1抑制剂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中肺上皮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3.探讨Drp1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在LPS诱导急性肺损伤中的机制。  【方法】  1.研究不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