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及措施。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63例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从治疗方法到患者的心理分析,针对不同阶段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正确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帮助脑卒中患者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期;心理护理
脑卒中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不少患者遗留有智力或躯体残疾,心理障碍等。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下降。[1]脑卒中的患者约有3/4有不同程度劳动力丧失,生活需要照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效及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2]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准确恰当,持之以恒。[3]在此期间越早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全面康复的效果越好。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尊重家属意见,实行个性化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耐心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3月至12月收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7±5.43岁。
1.2治疗方法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改善脑血液循环,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等。中醫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促进缺血后再灌注时脑功能恢复,并调节脑组织内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量,有利于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从而改善神经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4]理疗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加速协调运动和随意活动控制能力的恢复。在康复师指导下按康复流程做到定时翻身,良肢位处理,关节被动活动,坐位训练,语言及认知训练,站立训练,转移训练,行走训练,ADL训练,情绪的纠正,合并症处理等。
2护理方法
2.1心理分析脑卒中的发生常有很大的突发性,对突如其来的伤病,病人在意识到自己严重伤病的同时,对其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一般患者会有下面几种心理状态。
2.1.1否认患者不承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性的存在,以及对身体和健康的影响;不接受即成的事实;不承认面临的由于身残而引起的各种实际问题;不肯接受治疗,拒绝别人帮助;不肯按照医疗康复的需要,实事求是地改变生活方式,或进行生活和工作上的调整,以适应身残后的实际情况。
2.1.2焦虑对病情愈后过分忧虑,感到有极大的精神压力,焦躁不安,惶恐,不知所措,精神异常紧张,甚至惧怕死亡。
2.1.3抑郁对前途悲观失望,对康复毫无信心,情绪沮丧,表情淡漠,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终日郁郁不乐,甚至出现有自卑、自责、自罪等观念。
2.1.4依赖心理过分依赖别人帮助和照料,缺乏自立自强信念,事事要求别人关心,无限制地向别人提出各种要求,不愿意通过医疗康复和必要的措施去努力达到各人生活自理或减少对别人的依赖。
2.2心理护理
2.2.1否认阶段护理护士要以平静、理解、审慎和合作的态度开展工作,给患者安慰与鼓励,并帮助患者提高在病房生活的适应能力和技巧,病房应保持安静、舒适、通风、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安全。具有无障碍设施。此阶段的患者往往伴有失语症,对内心的想法表达不清。护理人员及家属要耐心揣摩其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满足其所需,耐心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为今后的心理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焦虑阶段护理护理人员的患者应用深厚的同情心和爱心,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以及情绪反应了然在胸。经常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社会及家庭文化修养、工作背景等进行交流,语言真诚有分寸,语速适中。在为患者提供精心护理时,不可忽视家属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努力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克服悲观失望情绪,与医护人员一道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并积极配合医师对疾病的治疗。
2.2.3抑郁阶段护理指导和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共同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劝告。努力向患者早日提供与治疗有关的操作任务,以诱发患者对强刺激的反应。先帮助患者做他可以做的事,再让患者完成他确定能胜任的最大难度的训练任务,进行强化刺激,同时在执行计划时认真监督。护士同时可利用特殊的治疗者的角色和患者中的影响,以充分是成功病例为事实依据,向患者提出有关方面的保证,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2.2.4依赖心理阶段的护理向患者解释独立性的重要性,在生活和训练中让患者尽量自己独立完成应该完成的项目。多依靠自己,让患者认识到总是依靠他人不是长久的办法。在此阶段,家属也要积极配合,不要过于迁就患者,让患者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减少依赖。也可以把家中一些有关的事情透露给患者知道,让患者感觉自己“很重要”逐渐让患者适应并承认自己伤残的事实,并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愿意采取一定的策略去适应残疾,会积极想办法挖掘自己的潜力去治疗疾病,适应生活,走向社会,发挥潜力。
3结果
本组脑卒中患者63例,显效3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65%。
4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其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一般技术操作,而是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全新护理理念。[5]传统的护理以治疗用药为主,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变化。本文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变化,改变以往的机械化护理,在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特点,护士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分析患者的动态心理变化,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准确评估,不断完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结果,大大调动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残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思莲.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1-3.
[2]韦双燕,李桂红.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法观察与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195.
[3]王玲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209.
[4]孙培养,储浩然.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13,01-007-01.
[5]王凤珠.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0-31.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期;心理护理
脑卒中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不少患者遗留有智力或躯体残疾,心理障碍等。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下降。[1]脑卒中的患者约有3/4有不同程度劳动力丧失,生活需要照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效及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2]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准确恰当,持之以恒。[3]在此期间越早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全面康复的效果越好。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尊重家属意见,实行个性化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耐心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3月至12月收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7±5.43岁。
1.2治疗方法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改善脑血液循环,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等。中醫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促进缺血后再灌注时脑功能恢复,并调节脑组织内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量,有利于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从而改善神经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4]理疗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加速协调运动和随意活动控制能力的恢复。在康复师指导下按康复流程做到定时翻身,良肢位处理,关节被动活动,坐位训练,语言及认知训练,站立训练,转移训练,行走训练,ADL训练,情绪的纠正,合并症处理等。
2护理方法
2.1心理分析脑卒中的发生常有很大的突发性,对突如其来的伤病,病人在意识到自己严重伤病的同时,对其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一般患者会有下面几种心理状态。
2.1.1否认患者不承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性的存在,以及对身体和健康的影响;不接受即成的事实;不承认面临的由于身残而引起的各种实际问题;不肯接受治疗,拒绝别人帮助;不肯按照医疗康复的需要,实事求是地改变生活方式,或进行生活和工作上的调整,以适应身残后的实际情况。
2.1.2焦虑对病情愈后过分忧虑,感到有极大的精神压力,焦躁不安,惶恐,不知所措,精神异常紧张,甚至惧怕死亡。
2.1.3抑郁对前途悲观失望,对康复毫无信心,情绪沮丧,表情淡漠,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终日郁郁不乐,甚至出现有自卑、自责、自罪等观念。
2.1.4依赖心理过分依赖别人帮助和照料,缺乏自立自强信念,事事要求别人关心,无限制地向别人提出各种要求,不愿意通过医疗康复和必要的措施去努力达到各人生活自理或减少对别人的依赖。
2.2心理护理
2.2.1否认阶段护理护士要以平静、理解、审慎和合作的态度开展工作,给患者安慰与鼓励,并帮助患者提高在病房生活的适应能力和技巧,病房应保持安静、舒适、通风、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安全。具有无障碍设施。此阶段的患者往往伴有失语症,对内心的想法表达不清。护理人员及家属要耐心揣摩其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满足其所需,耐心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为今后的心理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焦虑阶段护理护理人员的患者应用深厚的同情心和爱心,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以及情绪反应了然在胸。经常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社会及家庭文化修养、工作背景等进行交流,语言真诚有分寸,语速适中。在为患者提供精心护理时,不可忽视家属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努力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克服悲观失望情绪,与医护人员一道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并积极配合医师对疾病的治疗。
2.2.3抑郁阶段护理指导和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共同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劝告。努力向患者早日提供与治疗有关的操作任务,以诱发患者对强刺激的反应。先帮助患者做他可以做的事,再让患者完成他确定能胜任的最大难度的训练任务,进行强化刺激,同时在执行计划时认真监督。护士同时可利用特殊的治疗者的角色和患者中的影响,以充分是成功病例为事实依据,向患者提出有关方面的保证,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2.2.4依赖心理阶段的护理向患者解释独立性的重要性,在生活和训练中让患者尽量自己独立完成应该完成的项目。多依靠自己,让患者认识到总是依靠他人不是长久的办法。在此阶段,家属也要积极配合,不要过于迁就患者,让患者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减少依赖。也可以把家中一些有关的事情透露给患者知道,让患者感觉自己“很重要”逐渐让患者适应并承认自己伤残的事实,并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愿意采取一定的策略去适应残疾,会积极想办法挖掘自己的潜力去治疗疾病,适应生活,走向社会,发挥潜力。
3结果
本组脑卒中患者63例,显效3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65%。
4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其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一般技术操作,而是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全新护理理念。[5]传统的护理以治疗用药为主,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变化。本文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变化,改变以往的机械化护理,在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特点,护士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分析患者的动态心理变化,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准确评估,不断完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结果,大大调动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残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思莲.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1-3.
[2]韦双燕,李桂红.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法观察与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195.
[3]王玲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209.
[4]孙培养,储浩然.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13,01-007-01.
[5]王凤珠.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