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变迁中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探索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ix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1840年开始,“中国梦”的思想逐渐的开始萌芽,到现今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一个目标。“中国梦”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在这17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中国梦”大致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的“中国梦”,一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梦”,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征,“中国梦”承载着每代中国人民对中国道路的艰辛探索,只有回顾历史才能明白什么是“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 ;历史变迁;“中国梦”的探索
  在过去1800年的时间里,外国人一直向中国学习,不断地追赶中国,羡慕中国,把中国看成是世界的一个梦。但是,自19世纪之后,中国逐渐衰落,与西方国家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结果我们要向西方学习,重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了一个我们需要不断努力来实现的“中国梦”。新时期,面对伟大而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自从中共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就进入了官方词汇,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对实现“中国梦”所进行的探索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不断地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特别是70年代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中华民族为了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与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一) 洋务派为实现“中国梦”进行的探索
  最先开始对中国命运进行探索的是洋务派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提倡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主张只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使中国变得富强,而不改变现有的政治制度。它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中国,消除外敌侵扰和中国内部的混乱。洋务派的目的虽然不是为了把中国发展成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力技术,创办了大批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带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另外,洋务运动还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二) 维新派为实现“中国梦”进行的探索
  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志士通过光绪皇帝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进行猛烈的抨擊,揭露了封建官僚政治的种种罪行,强烈要求学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思想,开设议院,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他们主张办实业,保护民族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倡导西学,废科举,兴学校,开发民智等,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争取自身政治地位和求得自身发展的第一次勇敢的尝试。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实现“中国梦”的探索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孙中山等革命派放弃改良的幻想, 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通过辛亥革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对实现“中国梦”的探索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確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确定性。
  (一)毛泽东对实现“中国梦”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非常的落后,百废待兴,由于当时也缺乏建设的经验,所以我们对苏联模式进行照抄照搬。但是毛主席历来是喜欢实事求是的,主张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所以对当时的做法不是很满意,并积极地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毛主席在1956年4月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后来他在1960年6月的《十年总结》指出了我们过去几年都只是照抄照搬苏联的经验,但自从1956年以来我们就开始在寻找一条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此后,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中国梦”的探索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毛泽东之后,认真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成功地开辟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他还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发展战略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并通过以后逐步发展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进入 21 世纪,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分析国情和党情的情况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后来胡锦涛等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将革命建设事业推向高潮。推进到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在“中国梦”探索过程中的启示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能够继续坚持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 中国梦是民族梦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二) 中国梦是富民梦
  中国梦是富民梦,强国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能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三) 新时期,“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空前的。中共十八大已经为未来描画了美好的蓝图。面对把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的历史重任,面对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与和平崛起的烦恼,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如何砥砺自身,如何通过实干凝聚党心民心,解决这个问题尤为重要也异常艰难。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2]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 年
  [3]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4]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1993 年
其他文献
【摘要】: 传统民俗学因为学科对象逐渐消失,面临严峻的学科危机。高丙中引入“生活世界”概念来系统地证明了民俗之“民”为任何群体,扩宽了民俗研究对象,并提倡注重整体研究,推动了民俗学理论的发展。笔者将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一书提一点简单的思考。  【关键词】:民俗学;生活世界;高丙中  中外民俗学在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中孕育而生,成立之初主要立足于对民间传统风俗习惯等的关注而奠定自己的学科位置。然
期刊
【摘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新形势下倡导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诉求。因而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以更好的推动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关键字】:群众路线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展群众路线教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对我国的美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学包含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佛学,把“空”作为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和至高无上的善和美的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就是主观认识的“悟”。  【关键词】:美学;佛学;空;悟;意境  引言:作为一名艺术学习者,美学无处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日渐丰富嘈杂的环境中,佛学所表达的“虚空”的思想,对于我
期刊
【摘要】: 公孙鞅在孝公支持下进行了他以富国强兵争霸天下为目的的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在战国纷飞的年代,商鞅举起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大旗,不畏强权,最后却“作法自毙”被后继者车裂而死,然而他所留下的商君之法却推动者大秦王朝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关键词】:商鞅;变法;谋士  易中天先生称法家思想为谋士的哲学,谋士与策士有很大的
期刊
【摘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人民的骄傲,是世人眼中的英雄,他带领新中国成立,从此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毛泽东思想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  【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中国梦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被世
期刊
【摘要】: 当今大学中,学生的年龄构成已经从“90后”,慢慢的向“95后”过渡。年龄层面的变化带来的是新一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这一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80后”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时代发展进步带来的差异。作为大学中的思政工作人员,辅导员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帮助其成长成才都需要辅导员彻底了解这一代“95后”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关键字】:成长环境;行为习惯
期刊
【摘要】: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内容之丰富,造像之精美。  【关键词】:安岳紫竹观音;大足水月观音;造型;璎珞;色彩;  艺术是少不得对比的,“其特征是使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显示和突
期刊
【摘要】: 在西方或是在中国,田野考古都被认为是近代考古学的基础。这是由于田野考古学试图在遗址中把握古代实物遗存的时间、空间及相互间的关联,从而使考古遗存成为科学考古的资料。  【关键词】:考古学;田野考古;思考  田野考古首先是从欧洲萌芽和产生的,起初,人们以寻找古典时代的精美的艺术品为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曾经掀起“寻宝式”田野考古的热潮,但是,缺乏科学的操作方法。到了18世纪末,美国的托马斯
期刊
【摘要】: 在当代中国,由于目前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中国价值观冲突的现象日益明显。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解決冲突的途径,对于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形成全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具有极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观冲突;当代中国  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冲突的表现  (一)从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我国有着悠久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结合的可能;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结合走向必然。二者的结合与促进是相伴而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