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结合的可能;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结合走向必然。二者的结合与促进是相伴而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总结, 成功地指引着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发展。历史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必然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理论界一般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两个维度: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广泛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等优秀特性,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前提。儒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几乎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优良品质,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与儒学文化的融合。儒学产生于“百家争鸣”,具有很强的自调能力和兼容性。“佛教文化传入以后,它又能容纳外来文化,宋明理学(新儒学)又消融了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到了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它又能以开放的姿态吸纳西方文化。由于儒学的开放性、宽容性,所以引起各民族的认同,使它对各民族都能表现出凝聚力和吸引力。”[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上相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外来文化,在中国竟然能发展成为主流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这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上具有相通性是分不开的。有学者从社会理想、世界观和辩证法等方面分别进行阐释, 认为在社会理想方面,“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有相通之处;在世界观方面,“天下一气”与物质统一性原理有相通之处;在辩证法方面,“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有相通之处。[2]有学者主张, 二者的相通之处主要在于二者都关注人的现实的生活世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实主题和核心内容,是它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对人类的高度关注。[3]还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论也具有相通之处。
  (三)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致。“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 虽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概念、命题、内容上存在差异,在文化精神上也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文化精神相通的可能性,只有在文化精神上相同的两种文化之间才有融合并超越传统的可能。文化精神上的相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结点或纽带。”[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务实精神、革故鼎新精神、民本精神以及和谐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的实事求是精神、发展变化精神、群众观点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都是一致的。这些文化精神上的一致性,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内在原因。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是科学的,具有普遍性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世纪的欧洲,面对的是欧洲当时的现实问题,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历史和民族的特点。正如列宁所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他只是给一種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5]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发展就有一个同特定民族的具体实际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问题,在中国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1917 年,“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 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6]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内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革命实践的历练之后, 深刻地认识到“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绝不能主观地公式地用它。”[7]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互融合是实践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将是一个不断不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态和面貌将越来越清晰。坚持中国特色,优化中国特色,就应该继续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互化之路。既用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又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既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任务,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性格、中国气象、中国风韵,使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获得其现代形态。
  参考文献:
  [1]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66.
  [2]陈方刘.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2).
  [3]魏范青.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4]包心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融通[N].光明日报,2009-11-21.
  [5]列寧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275.
  [6]毛泽东选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
  [7]毛泽东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708,534.
  作者简介:王祝昕(1991—),女,陕西省西安市人,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五缘伦理心理契约是五缘文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五缘伦理心理契约影响价值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情感因素影响价值观,通过行为意向影响价值观以及通过文化熏陶影响价值观三个方面。  【关键词】:价值观;五缘伦理心理契约;五缘文化  五缘伦理心理契约指的是五缘社会成员对于其他社会成员、对于其所从属的五缘社会组织的期望。是五缘社会成员主观认为的,五缘社会组织以及五缘社会
期刊
【摘要】: 传统民俗学因为学科对象逐渐消失,面临严峻的学科危机。高丙中引入“生活世界”概念来系统地证明了民俗之“民”为任何群体,扩宽了民俗研究对象,并提倡注重整体研究,推动了民俗学理论的发展。笔者将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一书提一点简单的思考。  【关键词】:民俗学;生活世界;高丙中  中外民俗学在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中孕育而生,成立之初主要立足于对民间传统风俗习惯等的关注而奠定自己的学科位置。然
期刊
【摘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新形势下倡导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诉求。因而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以更好的推动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关键字】:群众路线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展群众路线教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对我国的美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学包含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佛学,把“空”作为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和至高无上的善和美的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就是主观认识的“悟”。  【关键词】:美学;佛学;空;悟;意境  引言:作为一名艺术学习者,美学无处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日渐丰富嘈杂的环境中,佛学所表达的“虚空”的思想,对于我
期刊
【摘要】: 公孙鞅在孝公支持下进行了他以富国强兵争霸天下为目的的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在战国纷飞的年代,商鞅举起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大旗,不畏强权,最后却“作法自毙”被后继者车裂而死,然而他所留下的商君之法却推动者大秦王朝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关键词】:商鞅;变法;谋士  易中天先生称法家思想为谋士的哲学,谋士与策士有很大的
期刊
【摘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人民的骄傲,是世人眼中的英雄,他带领新中国成立,从此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毛泽东思想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  【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中国梦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被世
期刊
【摘要】: 当今大学中,学生的年龄构成已经从“90后”,慢慢的向“95后”过渡。年龄层面的变化带来的是新一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这一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80后”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时代发展进步带来的差异。作为大学中的思政工作人员,辅导员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帮助其成长成才都需要辅导员彻底了解这一代“95后”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关键字】:成长环境;行为习惯
期刊
【摘要】: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内容之丰富,造像之精美。  【关键词】:安岳紫竹观音;大足水月观音;造型;璎珞;色彩;  艺术是少不得对比的,“其特征是使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显示和突
期刊
【摘要】: 在西方或是在中国,田野考古都被认为是近代考古学的基础。这是由于田野考古学试图在遗址中把握古代实物遗存的时间、空间及相互间的关联,从而使考古遗存成为科学考古的资料。  【关键词】:考古学;田野考古;思考  田野考古首先是从欧洲萌芽和产生的,起初,人们以寻找古典时代的精美的艺术品为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曾经掀起“寻宝式”田野考古的热潮,但是,缺乏科学的操作方法。到了18世纪末,美国的托马斯
期刊
【摘要】: 在当代中国,由于目前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中国价值观冲突的现象日益明显。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解決冲突的途径,对于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形成全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具有极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观冲突;当代中国  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冲突的表现  (一)从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我国有着悠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