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当代中国,由于目前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中国价值观冲突的现象日益明显。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解決冲突的途径,对于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形成全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具有极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观冲突;当代中国
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冲突的表现
(一)从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至今支配着现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以“官本位”的政治价值观、“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经济价值观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价值观所构成的价值体系,“淡泊名利”、“谦和礼让”、“无为而治”等中庸思想则是该价值体系的主导。
然而现代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要求人们具有“竞争意识”与“效益意识”,“个人利益”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矛盾正在逐步激化。
(二)从空间维度上表现为西方与中国价值观的冲突
一定的價值观念产生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是一定民族文化核心精神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价值观相互碰撞,西方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的冲突逐渐显现出来。
西方价值观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个人主义作为其核心。国家和社会的使命跟个人是同一的,就是要保护个人权利,其中个人权利中的自由的平等是最基本的权利,这些权利需要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另外,西方价值观还特别注重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以及强调主体的自主精神和自身的选择。
但是这都与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相冲突。集体主义强调的是整体本位,个体是整体的部分。西方价值观的传入,中国人日渐意识到对利益的追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人的求利动机从此空前膨胀。西方的价值观念对中国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一定冲击。
(三)从国内范围上表现为社会生活不同领域间价值观的冲突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每个领域的价值标准也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在经济领域,如何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大的利润是经济活动的价值标准。在政治领域,讲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应该是政治活动的价值标准。在道德伦理领域,追求真、善、美则是这一领域的至高标准。如果将不同领域的标准混用,难免就会发生冲突。
三、当代中国价值观冲突的原因
(一)外因层面: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观念正进行着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也处在剧烈调整的阶段。
首先,就经济体制转型而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在我国的确立,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逐利”意识使得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和不同人群的利益冲突日益明显,这种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价值观的多元化,价值观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其次,就政治体制转型而言,相对于经济体制的改的,政治体制改的相对滞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存在一定漏洞。正因为如此才有一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了政治体制转型时期的漏洞而谋取暴利,这在相当程度上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示范作用,对社会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最后,就思想观念的转型而言,由于全球化的推动,西方价值观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人们必然面临着多种多样的价值选择,这就导致了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多元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就越来越明显。另外,以网络和第三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传媒技术的兴起,更加为多种价值观的冲突提供了平台,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二)内因层面: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和选择存在差异
由于不同主体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其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存在着差异,其对价值的认识也就存在差异,从而人们头脑中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多元的价值观与一元的价值观,主导的价值观和个别的价值观必然会产生冲突。尤其在当前中国价值选择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主体在对待同一件事情甚至是同一个主体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场合对待同一件事情,都会出现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
三、在尊重多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拓宽社会认同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必然是多元的、复杂的,在现代国家中,其实无论价值体系如何复杂,但任何社会价值观体系都是一元的价值导向为统领下的多元的价值取向的统一和共存。如果社会价值导向不足,就会使个体的价值取向偏离社会价值导向,从而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只有尊重多元价值观,不断拓宽社会认同,把社会主导价值观与其他多元的价值观有机地融合,相互包容才能够减少和避免冲突。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地位被撼动,自此中国在长时间内在全国都没有形成一种像儒家思想一样具有凝聚力的主流思想。面对现代社会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中国社会急需进行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主流思想的建构,以引领社会思潮,传播正能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三个倡导”,这是党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的全面且凝练的归纳。“三个倡导”从不同程度上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发达国家文明成果以及当今中国的理想追求,可以说是在传统文化、西方文明和当前中国国情等各种因素中得到的一种整合,它是在这些理论来源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后的结果,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解决我国价值冲突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凝聚社会力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在多元价值观的不断整合中拓宽社会认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今中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在基本一致、共同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寻求一种普遍价值观认同,是缓和当前价值观冲突的主要方法。这就要不断寻找冲突和矛盾双方的合作点和切合处,通过不断对话、交流、沟通,彼此达成宽容、尊重和理解合作的意识,才能够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认同。当前中国的主导价值观也只有统筹考虑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面的利益,实现社会发展和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才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观的不断整合中拓宽社会认同,当然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却是解决当代中国价值观冲突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汪信砚.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J].哲学研究,2002(11)
[3]康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价值观冲突与选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4)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观冲突;当代中国
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冲突的表现
(一)从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至今支配着现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以“官本位”的政治价值观、“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经济价值观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价值观所构成的价值体系,“淡泊名利”、“谦和礼让”、“无为而治”等中庸思想则是该价值体系的主导。
然而现代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要求人们具有“竞争意识”与“效益意识”,“个人利益”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矛盾正在逐步激化。
(二)从空间维度上表现为西方与中国价值观的冲突
一定的價值观念产生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是一定民族文化核心精神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价值观相互碰撞,西方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的冲突逐渐显现出来。
西方价值观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个人主义作为其核心。国家和社会的使命跟个人是同一的,就是要保护个人权利,其中个人权利中的自由的平等是最基本的权利,这些权利需要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另外,西方价值观还特别注重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以及强调主体的自主精神和自身的选择。
但是这都与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相冲突。集体主义强调的是整体本位,个体是整体的部分。西方价值观的传入,中国人日渐意识到对利益的追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人的求利动机从此空前膨胀。西方的价值观念对中国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一定冲击。
(三)从国内范围上表现为社会生活不同领域间价值观的冲突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每个领域的价值标准也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在经济领域,如何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大的利润是经济活动的价值标准。在政治领域,讲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应该是政治活动的价值标准。在道德伦理领域,追求真、善、美则是这一领域的至高标准。如果将不同领域的标准混用,难免就会发生冲突。
三、当代中国价值观冲突的原因
(一)外因层面: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观念正进行着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也处在剧烈调整的阶段。
首先,就经济体制转型而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在我国的确立,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逐利”意识使得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和不同人群的利益冲突日益明显,这种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价值观的多元化,价值观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其次,就政治体制转型而言,相对于经济体制的改的,政治体制改的相对滞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存在一定漏洞。正因为如此才有一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了政治体制转型时期的漏洞而谋取暴利,这在相当程度上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示范作用,对社会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最后,就思想观念的转型而言,由于全球化的推动,西方价值观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人们必然面临着多种多样的价值选择,这就导致了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多元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就越来越明显。另外,以网络和第三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传媒技术的兴起,更加为多种价值观的冲突提供了平台,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二)内因层面: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和选择存在差异
由于不同主体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其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存在着差异,其对价值的认识也就存在差异,从而人们头脑中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多元的价值观与一元的价值观,主导的价值观和个别的价值观必然会产生冲突。尤其在当前中国价值选择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主体在对待同一件事情甚至是同一个主体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场合对待同一件事情,都会出现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
三、在尊重多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拓宽社会认同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必然是多元的、复杂的,在现代国家中,其实无论价值体系如何复杂,但任何社会价值观体系都是一元的价值导向为统领下的多元的价值取向的统一和共存。如果社会价值导向不足,就会使个体的价值取向偏离社会价值导向,从而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只有尊重多元价值观,不断拓宽社会认同,把社会主导价值观与其他多元的价值观有机地融合,相互包容才能够减少和避免冲突。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地位被撼动,自此中国在长时间内在全国都没有形成一种像儒家思想一样具有凝聚力的主流思想。面对现代社会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中国社会急需进行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主流思想的建构,以引领社会思潮,传播正能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三个倡导”,这是党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的全面且凝练的归纳。“三个倡导”从不同程度上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发达国家文明成果以及当今中国的理想追求,可以说是在传统文化、西方文明和当前中国国情等各种因素中得到的一种整合,它是在这些理论来源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后的结果,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解决我国价值冲突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凝聚社会力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在多元价值观的不断整合中拓宽社会认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今中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在基本一致、共同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寻求一种普遍价值观认同,是缓和当前价值观冲突的主要方法。这就要不断寻找冲突和矛盾双方的合作点和切合处,通过不断对话、交流、沟通,彼此达成宽容、尊重和理解合作的意识,才能够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认同。当前中国的主导价值观也只有统筹考虑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面的利益,实现社会发展和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才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观的不断整合中拓宽社会认同,当然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却是解决当代中国价值观冲突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汪信砚.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J].哲学研究,2002(11)
[3]康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价值观冲突与选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