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入廓 古城拥翠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85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福
  福州地理位置优越,“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益”,拥有“两江润城、碧山环城、水链织城、青峰缀城”和“满城绿荫,暑不张盖”的山水城市景观,加之福州偏居东南,远离中原,避离了政治斗争和兵荒马乱,成为理想的安乐之所。
  同时,这里海风浸润、三山遮蔽、气候宜人、物产丰饶,“逢兵不乱,逢饥不荒”,“丰年治世,气象闲暇”。加之南迁汉人带来的崇礼重教、和合儒雅的内陆气质,福州文教昌明、世风古朴,被誉为“滨海邹鲁”。故而士子云集,酬唱和诗,晴耕雨读,混合着市井之声和山海之象,福州人自是怡然自得、安逸闲颐。品香茗,泡温泉,听乡音、评话伬唱、十番锣鼓,迎神赛会,种种意象共同构成了闲适自然的“有福之州”。
  福州属亚热带地区,素称鱼米瓜果之乡,土特产品种繁多,产高质优,富有特色。柑桔、荔枝、龙眼、橄榄四大名果,享誉全国;李、梨、柿子久负盛名,李果加工品运销世界各国;七境名茶曾列为贡品,茉莉花茶畅销国内外。四季瓜果不断,常见品种有枇杷、杨梅、葡萄、桃、李、荔枝、龙眼、西瓜、黄皮果、芒果、香蕉、柚子、柿子、橄榄、甘蔗、柑、桔等。
  福州海水养殖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缢蛏、花蛤、牡蛎、泥蚶、海带、紫菜、贻贝等,还有文蛤、海蚌、竹蛏等珍贵产品,特别是漳港出产的海蚌含有多种氨基酸,滋味鲜美,是世界稀有的水产珍品。
  福桔是福州市果,呈扁圆形,鲜红美观,皮薄汁多,甜酸适口,久有盛誉。上市期在农历春节前后,由于色泽艳红、果美汁甜,又与“福、吉”谐音,备受群众喜爱。福桔产地多分布闽江下游两岸,人们誉之为“闽江桔子红”。
  茉莉是福州市花,福州茉莉花茶享誉海内外,是全国花茶产量最多的地区。
  橄榄是福州的特产。初吃时只觉得又苦又涩,回味后却觉得清香、甘甜。橄榄别称为“青果”。这是因为一般水果初生时是青色的,熟时变了颜色;而橄榄从生到熟,始终保持青翠的颜色。橄榄又称为“忠果”、“谏果”,海外华侨将其称为“福果”。
  福州菜属闽菜分支菜系,为闽菜一大主流,其特点为味道偏甜、酸、淡,尤其重视汤的烹制,有“一汤十变”之说,烹调方法上则以溜、蒸、炒、煨、炖最为常见。福州菜常用的典型调味料有虾油、红糟等。传统福州菜常以虾油取代食盐和酱油等作为咸味调料进行烹饪,而其注重清淡、鲜香的特点也决定了福州菜极少使用像辣椒一类的辛辣调料。
  著名菜肴有佛跳墙、红糟鸡、淡糟香螺片,鸡汤汆海蚌、豆腐蛎、荔枝肉、白炒鲜竹蛏、花芋烧猪蹄、福州“立日有”肉松等。
  近代福州菜重要发源地之一,为创建于清代中后期的福州聚春园餐馆,佛跳墙也是由聚春园的厨师郑春发所发明的。佛跳墙名曰“福寿全”,是闽系菜谱的“首席菜”。将鸡、鸭、鱼、参等原料用文火煮沸后装入酒坛,加入鲜汤,密封坛口,文火烘煨,待鲜汤收汁时揭开封口,再加进鸡汤及调味佐料,重新密封烘煨而制成煲类菜肴。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福州菜中还有大量的著名小吃,如鱼丸、扁肉、肉燕、鼎边糊(锅边糊)、线面、捞化、光饼、拌面、蛎饼等,其中很多都有很长的历史。福州菜还被福州移民带往了中国台湾、东南亚、北美等地,在全球许多福州人社区,比如马来西亚霹雳州的实兆远与砂拉越州的诗巫、美国纽约华埠等地,都能见到福州菜,在台湾台北的西门町也有一些著名的福州菜馆。
  耳福
  福州评话馆楹联有:“门启场无虚座;扇摇口若悬河。”说听众对福州评话非常喜爱,评话先生艺术口才很好。评话是福州主要地方曲艺品种之一,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
  福州评话通体浸透着浓郁的“虾油味”。多少年来,评话先生单枪匹马奔走在书场茶馆街坊里巷,一把折扇、一块醒木和一爿铙钹,征服无数听(观)众,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享受带给城乡百姓。
  过去福州评话有专门的评话馆接受聘约,现今由曲艺业务接洽处进行联系。城乡群众遇民俗节日和红白喜庆,随时可以去就近的评话馆或接洽处订约评话先生和演出的时间、地点及酬金。时间一到,不管是风是雨,评话先生一准到场开讲。一些名气大的艺人,到了“旺季”,许多地方都来“抢”,连轴转都忙不过来。现在许多海外游子归来,还常常订请评话,与家乡亲人同乐。
  福州评话与八闽文化发展的特殊轨迹密切相关。福州古属闽越族文化,经受中原地区几次汉族大移民,特别是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率领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大移民,汉族文化才终于融合闽越族文化而发展形成了八闽文化。
  福州评话至今活跃在福州城乡,是福建省五大地方曲艺中专业艺人最多、演出频率最高的一个曲种。
  福州地区民间很早就流传着制作脱胎漆器、纸伞、角梳等的传统工艺技术,又称特艺。其中,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工艺品“三宝”。脱胎漆器与角梳、纸伞是福州特艺三宝,与寿山石雕、软木画又称为“榕城三绝”。如今,脱胎漆器又绽出奇葩——磨漆画。
  寿山石质宜于精雕细刻。寿山石雕是用产于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寿山石雕刻而成的工艺美术品,素以选料珍稀、构图严谨、雕工精致、绚丽夺目而著称,为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品之一。寿山石雕有1500多年的历史。寿山石品种繁多,主要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田坑石,产于溪边水田,产量极少,石质最佳。田坑石按其颜色可分为“田黄”、“田白”、“田红”、“田黑”等品种,其中以“田黄”为上品,质韧而坚,色黄如枇杷,常为“贡品”。元代篆刻家以寿山石作印材,使其名冠“印石三宝”之首。明清两代,寿山石雕更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艺术珍品,清代皇家的印玺用料半数以上是寿山石。寿山石雕刻家徐承涛曾感慨地说:“寿山石是上天留给中华文化的信物。”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清乾隆年间,福州髹漆大师沈绍安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独特的脱胎漆器,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轻巧,装饰精细,色泽鲜艳,结实耐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福州角梳是以牛角为材料制成的梳子,梳齿坚韧滑润而不挂发,去污而不沾,解痒而不痛,是福州特有的手工艺品。福州角梳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选质地坚实、不易弯裂、不伤皮肤的水牛角和生性水牛蹄。经锯、开、劈、凿、剔、磨等10数道工序,再由技术工人按梳势在角梳上印字,描上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或再贴上金银箔等。
  1982年英国女王在香港撑开一把玲珑雅致的中国花纸伞,雍容华贵的福州纸伞。福州有句俗语:“包袱伞”,意即雨伞和包袱为出门人必备之物。福州纸伞制作工艺有80多道工序。传统工艺有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五部艺之分,一个人能完成其中之一即为“全艺”了,五艺俱全的人从无传闻。经过选料、劈骨、钻孔、削骨、伞头、防蛀、褙纸、画花、上油、装配等30多道工序的精心制作。
  福州花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福州就成为全国盛行花灯活动的十大城市之一。每到元宵,民间制灯、买灯、赏灯、送灯尤为活跃。农历正月开始,繁华的南后街就开始摆出各式各样的花灯:有走马灯、绵羊灯;龙灯、狮灯;莲花灯、荔枝灯、西瓜灯;鹦鹉灯、宫灯、观音送子灯等。正月十三后,灯市越发热闹,夜间观灯、买灯行人络绎不绝,至正月十五达到高潮。
  身福
  福州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北有莲花山,南有五虎山,四面屏蔽,呵护得福州风雨不惊。福州人抬头见山,那一脉青翠,一不小心就扑上眉梢了。尽管城市天天在生长,但四面云山,却是永远不变的背景。这便是“城在山之中”之谓。而城中更错落着、隐伏着十数座玲珑剔透的小山,民间因此流传着“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的美丽俗谚。
  这该是福州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从空中俯瞰,可见城区三山耸翠,一水中流。这兀现的三山便是屏山、于山和乌山,像是天造地设的三座巨大的盆景。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之中,有了这三座润碧湿翠的小山,物化的世界便平添了许多自然的野趣。
  屏山与乌山、于山相望,形成三山鼎峙的独特景观,这也是福州古称“三山”的由来。
  三山藏指的是屏山支脉冶山、于山支脉罗山和乌山支脉闽山。其中闽山最为有趣,说是山,其实就是一块高、广丈余的大石头。这或许是全国最小的山了,玲珑、圆润,模样委实可爱。石下,还凝着一汪碧水;石上有一句题刻:“半潭秋水一房山”,十分逼真地勾勒出山水优美的情态。
  至于看不见的三山:芝山、钟山和灵山,早已与街坊闾巷融为一体,虽看不见山形,仍能感觉它们是山,也只有爱山的福州人才有这样独特而美好的情愫。
  福州城区不仅有享誉中外的温泉汤井,还有纵横交错的内河。河道潆洄,与大江潮汐相通,构成了河网穿梭的水城景象。这些城区河道几乎都是唐宋以来旧城壕的遗址。随着福州城池由北向南向东逐步拓展,每座古城都留下一道护城河和一些桥梁。这些河道经历代疏浚改造,形成了一个洄流有法的供排水体系,旧时不但有水上运输之便,还可利用江潮冲刷污秽。河道两旁种有许多榕树和柳树,绿荫如盖。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水城的福州是那样富有情调:“人烟绣错,舟楫相连,两岸酒市歌楼,笙歌从柳荫榕叶中出。”内河两岸,同时也是居民聚集区,坊巷相通。仅听听这些里巷的名字:水流湾、卧湖桥、桂枝里、通潮巷……便如诗般美丽,让人徜徉不尽。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700多年前来过福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游记中特意提到:有一条大江穿城而过,江两岸矗立着许多漂亮的建筑物。这条江就是闽江。而今,闽江两岸一气连缀着十多座公园。每一座高楼,每一道桥梁,每一棵树,每一片草地,每一尊雕像,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它们自己的位置,彼此相处,谦逊而平和。倘走在南江滨的木栈道上,一面浴着淡淡的斜阳,一面怡然看两岸江景,那真是最惬意的时刻。浩浩江水托起了一座城市的美丽剪影,周遭听不到喧嚣的市声,也看不到急驰的车流。江水静静地流淌,带着两岸连绵的树影花香,也带着一种诗意的生活节奏。
  难怪,到过福州的人都说:福州是块福地。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每天被美丽的山水濡染,自然是一种福气。
  心福
  令福州具备傲视其他城市的底气,还在于闽都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原始部落定居。由于这里的文化遗存与黄河、长江流域同时代的文化遗存有着明显的不同,地方色彩浓厚,被称为“昙石山文化”。
  自唐末以来,三坊七巷就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三坊七巷范围内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59处,从这些小巷中走向历史舞台的名人至少有百余位。福州民俗专家周民泉说:“这里的历史名人、文化内涵,加上规模庞大的老建筑,其数量之多、之集中,在我国并不多见。”
  福州之福,不仅是人文之“福”,更是让百姓共同分享的“文化幸福”。
  近年来,福州市着力打造闽都文化品牌。2006年11月以来,“文化强市”被确立为福州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福州开始用文化扮靓城市,昙石山博物馆、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三坊七巷等保护修复工程相继启动,闽都文化资源被巧妙地应用在了城市建设之中。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周末,各种音乐会、戏剧、文艺演出纷纷登场。在市群艺馆,吹拉弹唱任你学,那里每天都是门庭若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无数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入温泉公园、五一广场、金牛山公园等,唱响生活的主旋律,激情欢快的歌声此起彼伏。
其他文献
近日阅读几部明清小说,发现其中有一些词语颇为费解,以致影响到对文义的理解,甚至有些今人在点校古籍时,因为不了解词义而割裂词语,误断句子。这些词语,检索各类近代汉语词典及现代汉语方言词典,均未见收录。“下老实”即是其中之一。笔者不揣浅陋,欲发其一孔之见。不敢自以为是,希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下老实”一词,明清小说中常见。其意义,综合起来有两种。一为情态副词,义为“努力地;拼命地;狠狠地”。一为程度
期刊
西门 西门是福州历代旧城中的明朝府城的城门。  双抛桥 传说昔日有王氏男子与陶氏女子相好,父母不同意此门婚事,两人便于月夜在此桥投河自尽殉情自杀。不过标准的说法应该是说此桥原名“合潮桥”,原先下接两条河流,与之前的另外一座桥“发苗桥”合称“双抛”。  茶亭 为了方便城里到台江的行人,有僧人在路上搭盖一亭免费送茶、供人休息。现在的茶亭小学门口的亭子就是这个传说中的茶亭。  洋头口 原来的台江有浦东、
期刊
历经岁月的洗礼,樟脚村的石墙已是一片斑驳。墙上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赭黄、藏青的各种色泽,在散射光下,是那样的多姿、绚丽、缤纷。这些丰富的色彩加上造型别致、错落有形的石屋犬牙交错,层层重叠,俨然一幅古朴、沧桑的油彩画。  樟脚墙石美,  村小风景好。  女娲有遗石,  “赤壁”何须烧?  樟脚村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距今已有200
期刊
在福建省漳浦县偏僻的山区里,隐匿着一座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城堡。那是赵宋皇族后裔流落闽南后建造的“微缩版”都城——赵家堡。令人更为惊喜的是,赵家堡里至今还保留着皇家内府当年不为人知的风俗习惯……  发现赵家堡  700年前流落异乡的皇族  1982年,当时福建省漳州市正着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专家组在巡查漳浦县湖西畲族乡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被当地人称为“赵家堡”的古城。那里不仅保存有结
期刊
被叫做“寡妇村”的福建漳州东山县铜钵村,看上去与岛上其他村落没什么不同,却不寻常地承载着台湾与大陆的情愫。这是对亲人忠贞不渝的负责与期待,也是对两岸统一坚定不移的信念。  福建东山县铜钵村安静地坐落在面海的缓坡上,漂亮的洋楼错落有致,小学教学楼、戏院、敬老院等拔地而起;穿着时髦的男女青年驾驶着摩托车、小轿车不时奔驰而过。  看着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有谁会想到,1950年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人
期刊
我的专业方向是搞文学评论和写作的。积习难改,我常常带着写书评的眼光读书,不论读熟人的书还是读生人的书,都要说点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个毛病,就常常得罪人。我又有两癖:一是爱收集有关写作的成语、谚语癖;二是藏书癖。例如,马国凡先生的《熟语丛书》;温端正先生的《谚语》、《歇后语》以及在上海主编的《语海》;武占坤先生主编的《中华风土谚志》、自著的《中华谣谚研究》、《汉语熟语通论》(修订本)等,我都有。最近又
期刊
在近年的山水画创作中,林培松注重笔墨表现语言的丰富,且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语言趣味,能在奔放中求宁静,粗犷中求精微,磅礴开合中显清秀飘逸。  认真品读林培松近期的作品,呈现给人的是一派祥和阳光的景象。作品流露出的是优美而抒情的意境之美:有烟云缭绕群峰之中的流动之美,有古道遥遥、古木参天的雄阔之美,有小桥流水渔歌唱晚的田园之美。小品雅趣古韵风雅,通景巨制开合大度、气势壮美,可贵之处给人以画外有画
期刊
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据说宋朝时,崇武就称崇武乡守节里。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崇武设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 “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
期刊
闽南红砖厝有全国其它地区所没有的“皇宫起”体式,即仿照紫禁城皇宫的体式建造。闽南红砖厝还是民居形态中材料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红砖白石双坡曲,  出砖入石燕尾脊,  雕梁画栋皇宫式。  这说的是闽南红砖厝“皇宫起”的建筑形式。  闽系红砖建筑,在闽南以泉州为核心,主要分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红砖建筑以三间张
期刊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对汉、英语之间的对称(或对等)与不对称(或不对等)现象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然而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现象的列举对比上,且多从语言外部追本溯源,很少从语言内部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汉、英语际交际中不仅存在一定数量的高度对称的对应语词,如“黑板”与blackboard,和少数谚语,如“血浓于水”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更存在大量实际对称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