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意长的美好时光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地处北美洲的墨西哥,人们自然会想到玛雅文明、墨西哥城、“仙人掌的国度”。大自然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遗迹,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根柱子、一尊雕像、一幅绘画都记录了墨西哥这个国度的文明奇迹和她那饱经风霜的面容……怀揣着无限神秘、美好的向往,满载着中国新闻界传媒人的深情厚谊,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11人在最美的八月里踏上了墨西哥的土地,开始了中国新闻界出访墨西哥的新闻文化之旅。
  
  午夜里的欢迎晚宴
  
  经历了近30个小时的辗转颠簸,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终于到达墨西哥国际机场。当我们走出机场时,《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社长吴永恒、曾担任过两届墨西哥头版俱乐部主席的劳尔·杜兰、拉丁美洲记者联合会副主席特奥多罗·兰特利亚·阿洛亚维等墨西哥友人早已在机场迎候我们。
  为了表达墨西哥传媒人对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到来的友好热情,主人在墨西哥头版俱乐部特意为我们举行欢迎晚宴。欢迎晚宴上,墨西哥头版俱乐部主席劳尔·戈麦斯热情洋溢地说:“尽管墨西哥与中国相距很远,但在我们的心里,墨西哥人民与中国人民没有距离。……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中国、墨西哥同属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愿望和深厚的友谊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了……”
  听到这感人肺腑的热情话语,我们一行心情十分激动。中国新闻代表团团长梅宁华真诚地说:“中墨是世界上两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有许多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共同发展的机遇,通过此次访问将进一步加深我们两国新闻界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增进友谊,促进合作与交流。相信此次出访,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将满载而归。”一番话使每一位在场的中墨传媒人都感到振奋和高兴。
  墨西哥头版俱乐部成立于1984年,共有100多个成员。他们都是墨西哥新闻传媒界的精英,在座的都是当年做过各大媒体头版的主编、主播与精英人士。20多年来一直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保持友好交往,曾20多次组团访问中国并在墨西哥有影响的主流媒体上撰文称赞中国的发展变化。
  欢声笑语,气氛热烈。欢迎晚宴上,中墨两国新闻界传播人士欢聚一堂,畅叙友.腈。好客的主人为来自东方中国的同行们斟满了誉满全球的墨西哥的龙舌兰酒,端上了金黄色香喷喷的玉米饼子,送上了别具风味、让人垂涎的仙人掌菜肴,让我们大饱口福。
  细细地品尝,热烈地交谈,欢迎晚宴直到午夜才结束。虽然大家一路乘机飞行、转机颠簸,下了飞机又连续“做客”,大家都不觉得累,墨西哥同行的真诚与热情让中国新闻代表团的每一位成员深深感动。
  
  镌刻在心中的丰碑
  
  地处墨西哥被誉为“鲜花之城”的莫雷洛州的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在拉美记者联合会副主席兰特利亚和他的儿子小兰特利亚父子以及劳尔·杜兰先生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地处墨西哥的莫雷洛州访问。“这座城市,从政治意义上讲,诞生于1869年,但从历史来看,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索契卡尔科考古区是莫雷洛州最早于2500年前的历史遗迹,它代表了玛雅人艺术和建筑的顶端,被称为玛雅文明的精灵……”从莫雷洛州专程赶来迎接我们的当地记协的维利亚·洛博先生这样介绍,“来到莫雷洛城,你们要看的东西很多,作为同行的新闻传媒人,首先要请你们去看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言论自由纪念碑’。”
  穿过清幽的小路、宁静的花园,代表团一行来到“言论自由纪念碑”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纪念碑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莫雷洛州记协负责人巴勃罗先生说,这座纪念碑耸立在我们面前,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的象征。我们的媒体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声音,要为大多数劳动者说话,记者有权发表他们采集的新闻,用舆论监督政府,许多记者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为了纪念那些为争取言论自由和新闻权力而献出生命的记者,特别修建了这座“言论自由纪念碑”。
  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来到纪念碑前,向那些在新闻事业中献身的墨西哥记者默哀,并献上鲜花以示敬意。三块黑色的纪念碑上镌刻着金色、庄严的大字,上面写着:“新闻记者有权利发表他的新闻来源”。
  纪念碑上镌刻着自1869年以来莫雷洛州被杀害的记者名单。巴勃罗先生告诉我,从上往下看,第19名殉职的记者曾经当过州长,他为了把新闻事业进行到底而献身。
  “每年的6月7日,从事新闻传媒工作的记者们都要到这里来举行悼念仪式,纪念这些为新闻事业而死去的优秀记者。今天尊贵的中国记者远涉重洋来到这里看望你们,是对你们最好的纪念……”一头白发的老记者劳尔·杜兰伫立在纪念碑前,虔诚地祈祷。
  长眠于绿草鲜花中的墨西哥新闻同行为了坚持真理,伸张正义,为崇高的新闻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丰碑上,也永远地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墨西哥把脸庞转向东方”
  
  中国新闻代表团抵达墨西哥的第二天,我们应邀来到莫雷洛州州长马尔科·阿达梅·卡斯蒂略博士的官邸做客,给全体团员留下了十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的一条幽静街道里,鸟儿鸣唱、鲜花盛开。州长官邸坐落在有着80多年历史的居民小区旁,门口有一棵印度桂花树,还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橡胶树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
  顺着石子砌成的道路,穿过古老颇具西班牙建筑风格的柱子走廊和石木结构房子,我们来到气派精致的庭院。各庭室、廊道上装饰着的字画,体现了主人的审美修养及文化水平。那一幅幅经典的壁画和一件件精美的装饰品,会使人联想到墨西哥许多传说中的神话和故事。
  会场上每一桌都摆满了鲜花、点心和当地最富盛名的水果,白色的背景台上挂着中墨两国国旗,并用西班牙文和中文写着“向中国新闻工作者致敬”。上午11点,欢迎仪式正式开始。仪式由子承父业的传媒人、拉丁美洲记者联合会副主席兰特利亚先生的儿子小兰特利亚主持,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英俊的脸庞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他首先向大家介绍:“州长官邸就是莫雷洛州州政府力公所在地。这里也是州政府官员力公和向普通百姓开放的窗口。州长官邸是人民之家,我们非常高兴地欢迎中国新闻代表团到这里做客。你们是中国人民了解墨西哥的一个主要团队。相信你们会把墨西哥人民的友谊带到中国去,使此次墨西哥之旅不仅成为一次增进墨中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和新闻传媒界人士的友谊之旅,也是推广墨西哥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的文化旅游之旅。”
  劳尔·戈麦斯先生在欢迎仪式上高兴地说:“我们与中国记协交往史可追溯到20多年前,当时人们对中国缺乏了解,认为它只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而今天,有人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则认为从现在起,墨西哥应该用目光注视中国,把脸庞转向 东方,特别要面对中国,加强墨中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45年前,我们曾经有个想法,就是把墨西哥各个记协组织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加强与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的交往。2002年5月19日我们召开了墨西哥第一次记协组织大会,当时有54个记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也成为了墨西哥记者协会的成立大会,墨西哥记协从此诞生。与此同时,莫雷洛州也成立了记者联合协会。之后,墨西哥记协多次组织全国记协新闻媒体记者走向世界,走到中国。今天中国记者的到来,我们感到万分的高兴。我想两国的新闻媒体交往,才更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莫雷洛州州长马尔科·阿达梅·卡斯蒂略博士在欢迎仪式上热情洋溢地说:“莫雷洛州是一个非常好客的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墨西哥人,张开双臂热诚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朋友。我很高兴地代表全体莫雷洛州人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欢迎中国新闻代表团来到‘鲜花之城’做客。中国同墨西哥一样,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中国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关心‘三农’,以人为本,这些都是最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我们要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学习中国的长处,来发展我们自己。与此同时,我们相互间只有互相支持才能共同进步。”他充满希望地说.“中国的翅膀刚刚展开,中国正在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作为真诚的朋友,我为中国高兴。2004年我曾经以参议员的身份去访问过中国,我惊讶地看到中国的变化,我为中国骄傲和高兴。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还有机会再到中国去访问。我想引用一名墨西哥记者的话语:‘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两国人民之间交往的深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媒体与传媒人士的交往。由此可见,新闻界的交往非常重要。正如劳尔戈麦斯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把脸庞转向东方,面向中国。”
  
  在兰特利亚先生家做客
  
  看上去精力充沛、睿智干练的兰特利亚先生和一头白发但充满活力的杜兰先生,在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墨西哥期间,全程陪同代表团访问,对代表团成员的关心无微不至。就在代表团即将离开墨西哥城的当天中午,兰特利亚先生热情邀请全体团员到他的家中做客。为了这次特殊的聚会,兰特利亚先生已经准备了多日,他请朋友从阿根廷买来最好的牛肉,又到墨西哥城买来了当地最好的啤酒和龙舌兰酒,特别邀请了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政务参赞王刚、新闻官贾宁一及《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社长吴永恒、副社长曾平,专程从阿根廷赶来的拉美记者联合会主席胡安·卡洛斯·卡罗利亚、拉美记者联合会秘书长奈尔逊·德尔卡斯蒂涅也从布尔瓦州赶来,拉美记协执行秘书罗莎·玛利亚和丈夫萨尔瓦多·德尔里奥等与中国新闻代表团全体团员一同相聚。
  中国驻墨西哥使馆政务参赞王刚在午宴上说:“中墨两国有着深厚情谊,随着双方不断加深了解,两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两国政府官方友谊的基础。在两国人民的交往和互信中,双方新闻媒体的交流与沟通为增进双方友谊、促进双方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中国新闻代表团首次访问墨西哥意义重大。”
  兰特利亚先生也说,“我曾经访问过中国,中国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和深刻的印象。能邀请中国新闻代表团全体成员到我家做客,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情谊。”兰特利亚先生热爱中国,对中国同行有着很深的情谊。在几天的访问中,他全程陪同。为了更好的与中国同行交流,他还很认真的学习了中文“你好”、“干杯”等词语,随时挂在嘴边。他说:“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取得了让世界为之震惊的成就,我为中国高兴。今天中国新闻界的朋友第一次邀请到我家做客,你们可以大块大块地吃肉,大口大口地喝酒,因为这里也是你们的家。”全程陪同我们访问并担任翻译的《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社长吴永恒也向我们介绍,兰特利亚先生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很深的情谊。兰特利尔先生和他的儿子小兰特利亚为增进中墨两国新闻界的交流作了大量的工作,做出很大的贡献。兰特利亚先生在午宴上还献上了一本他近期出版的《我,一生就是你的朋友》一书。这本书是由他口述,他的夫人执笔,几经周折才与广大读者见面。他将此书作为礼物赠送给代表团成员。兰特利亚夫人是整个午餐会上最忙碌的人。她一会儿为大家送奶酪、面包和干果,一会儿又为大家倒啤酒、端茶水、取水果,还亲自到烤炉边为记者们烧烤牛肉。她烤的牛肉鲜嫩可口,深受欢迎。
  兰特利亚先生还带我们参观了他的卧室、书房、客厅、花园等。在这里做客,真就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而放松。在兰特利亚先生的两间工作室和书房里,我看到他的书桌上堆放着很多报纸书籍、新闻杂志,墙上挂满了各种新闻奖状及奖牌。几十年如一日,他热爱传媒、热爱新闻,更为推动墨西哥与中国的交往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精力。他的夫人也曾经在电视台做心理咨询节目,常常为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人民排忧解难。在她的引导下,我到她的小工作室参观。这位长着褐色眼睛、头发的漂亮女士不仅是个贤内助,而且在事业上也有自己的追求和成就。兰特利亚先生和她结婚已经40多年了,他们总是夫唱妇随,平等相爱。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把这对令人羡慕的夫妻紧紧地连在一起。如今,兰特利亚先生全家都在为墨西哥的新闻传媒事业,为推进中墨两国新闻传媒同行的交往而做着积极努力。
  即将结束在兰特利亚先生家的午宴时,主人客人都显得依依不舍,兰特利亚先生提议全体人员在他家的花园内合影留念。这倾注着中墨两国新闻界朋友情深意长、难忘而美好的时光永远定格在了每一个人心里。
  此次中国新闻代表团是应墨西哥记者协会的邀请、拉丁美洲记者联合会的首次邀请出访墨西哥的。代表团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墨西哥新闻传媒同行的热情欢迎和周到接待。无论是在莫雷洛州还是在格雷罗州,无论是在首都墨西哥城还是在阿卡普尔科港口,无论是拜访达斯科日报社社长何塞·阿罗耶,还是与方程式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马勒戈·安东尼奥交流,无论是与《无限》杂志副总编戴安娜·瓦尔德拉瓦诺沟通,还是与《太阳报》编辑赫苏斯·吉美纳斯聊天,每到一处,我们都感受到墨西哥人民的热情友善,都感受到墨西哥新闻同行的真诚友好。
  八月,墨西哥之行,永远难忘那情深意长的美好时光。
其他文献
2004年我国第一家社区报《巷报》在长春市成立,此后全国各地又有几份零星的社区报诞生,但都以失败告终。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授权上海《新民晚报》集团《风尚》进行社区报试点,上海的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加上社会大环境的支撑,《风尚》的成功与否对未来中国社区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指向性作用。3年来《风尚》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会成为未来中国社区报发展的宝贵经验,但受制于各方面条件,依然困难
期刊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际,华商晨报社逆势而为,完成了在辽宁全省主要地市的又一次发行布局。这一次调整,《华商晨报》的发行量由日均发行50万份增至日均60万份,在沈阳市的发行占据极大的优势的情况下,在抚顺、辽阳等9地市的发行迅速上升,《华商晨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遍布辽宁全省。  同样是2009年,《华商晨报》的广告经营额再创新高,达到2.3亿,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份报纸的新闻产品的提升和社会责
期刊
《华商报》自1997年改制、改版以来,已经走过了13年的历程。在这13年里,《华商报》始终尊秉“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办报宗旨,近年又提出新的办报理念:民本为魂,民生立报;平民情怀,大报风范;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宗旨和理念决定报纸的方向,《华商报》正是在这样的宗旨和理念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到了今天。   华商能取得今天的成果,体制、机制、人才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期刊
当今社会,传统媒体“一言九鼎”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写博客、织“围脖”、立“门户”,媒体的定义不断刷新。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如何固守原有阵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郑州日报》始终强化危机意识,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办报思路,使报纸的经营运作焕发活力。  《郑州日报》很早就在中小学生中发展学生记者,开设有小记者专版,以此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郑州日
期刊
今年,《人民画报》迎来了“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60周年暨《人民画报》创刊60周年”纪念。《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作为“中国国家画报”,60年来,《人民画报》与新中国一路同行,肩负起报道中国与国际传播的使命,持续不断地用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生动见证。  回望这本刊物60年的流金岁月,它走过了一条怎
期刊
据说,吼一声秦腔,八百里秦川之气尽入胸怀。西安,一座诞生秦一统、唐盛世的千年古都,地域性格中的开放、自立、朴拙如同秦腔般萦绕在这个城市系统的方方面面,比如报业。《传媒》记者此行的目的地,距离西安古城墙含光门只有5分钟车程,5分钟后,华商报业的13年传奇,将我们从古都绵延的历史拉回到现代报业崛起的波澜壮阔之中。  似乎很难相信,中国都市报的翘楚之一会出现在陕西——中国内陆腹地、西部欠发达地区。《华商
期刊
2010年6月2日,《新京报》以《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为题,报道了“某投资客近期去炒大蒜小赚了一笔,因此大笔购金以分散风险”、“之前炒过一阵大豆、绿豆”、“5月31日,刷卡购入56公斤金条”等消息。随即,一些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和评论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看到这篇报道后,国家发改委立即责成北京市发改委调查核实此事。经核实,5月31日,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某工作人员编撰了该报
期刊
近年来,一些地方报社和广电成立了传媒集团。招牌是打出来了,可如何真正发挥集团化的优势,实现内容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运行,甚至机理再造,是传媒集团面临的新课题。作为国内省会城市首家跨媒体综合性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从成立伊始,始终将媒体融合作为激活内容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设立媒体融合试验田、全面铺开媒体联动,等等。近四年的时光,成都传媒集团媒体融合的效果如何?是行政捏合还是“化学”融合?是否形成可推
期刊
中国都市报发展史的重要章节,也可以理解为是报刊经营战略的变迁史。随着传媒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报纸尤其是都市报,承受着越来越重的以广告为主的经营压力。在平衡媒体责任和经营责任的同时,都市报的经营者们,根据各自的市场形势发展,不断地调整包括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在内的经营战略。  作为东北第一都市报,《辽沈晚报》的经营工作也始终秉承“责任媒体、服务民生”的立报之本,在经历了从营销报纸版面到营销报纸影响力
期刊
2010年9月7~8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科协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担任本届论坛主席。本届论坛以“出版业变革中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为主题,邀请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高小玫等领导以及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