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f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近代第一个新闻系毕业的女学生,也是第一个让报社派驻国外的女记者。这位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写起小说却是大气磅礡,英气逼人。她不是别人,正是早期台湾文坛知名度颇高、风头更健的女作家徐锺佩。上世纪60年代,一部《多少英伦旧事》,让她海内外扬名。
  她出生于1917年。在那风气保守的年代,女孩能出外读大学的不多,谁知她进大学不算,还大胆直闯不收女生的新闻系。当时的中央政治大学规定女生只能选读教育、统计、会计三科,但徐锺佩只想念新闻。她就凭着一股“越不让我念,我就越要念”的倔强,终于在她坚定不移的争取之下,校方提出“念不好就开除”的苛刻条件,准她由教育系转入梦寐以求的新闻系,成为有史以来新闻系第一位女学生,也成了新闻系创始人马星野的得意门生。大二那年,她便以新闻系代表的身份,前往旁听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以通讯稿纪录了所见所闻。用徐锺佩的话:她重重叩着新闻系的重门,叩到它非开不可。门开之后,她一见倾心地爱上了新闻工作。
  
  记者生涯不是梦
  
  新闻系毕业后,先到中央宣传部当新闻检查官,审核外国记者发送的英文电报,这个工作环境使徐锺佩能接触许多资深记者与文稿,在新闻专业上受益良多。后来,她进入重庆中央日报担任采访记者,在漫天烽烟的时代与男性竞争跑新闻。1945年抗战胜利,她担任南京中央日报驻伦敦特派员两年,采访联合国大会及巴黎和会等重要新闻。回国后,陆续发表驻英伦时所思所见所闻。1948年汇集成《英伦归来》一书在南京出版。
  此书推出一个月即再版。到了台湾,1954年改由重光文艺出版社印行,同样大受欢迎,再版多次。以后采写《伦敦与我》、《巴黎会议旁听记》等篇,合成《多少英伦旧事》由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一直很喜欢《多少英伦旧事》这书名,不只念起来好听,字面清丽中带着文化沉郁,轻快里沾着历史沧桑。此书是徐锺佩以一个新闻人的鼻子,冷静观察的眼睛,加上文学之笔,为国人开的一扇欧洲之窗。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她的系列报导,让中文读者看到英国人民怎样从满目疮痍的战后废墟慢慢站起。可惜她做全职记者生涯只持续了短短四年,就因婚姻事业难以兼顾,不得不辞去工作。徐锺佩在婚后一篇散文里写着无奈:“我也慢慢领略到女人的悲哀,家庭和工作几乎等于鱼和熊掌,是不可得兼的。我常想两菜同烧,结果两只菜都烧得半生不熟。”
  婚后的她身份成了外交官夫人,她跟随丈夫朱抚松的外交工作,先后到过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巴西、韩国等地,散文集《追忆西班牙》,1976年由林海音主持的纯文学出版社印行。
  
  谁是多余的人?
  
  《余音》是徐锺佩写作生涯里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若问小说从何而来?原来她不得不离开记者生涯进入婚姻之后,总算在家庭与工作的“鱼与熊掌”之间取得了妥协,或说和谐。
  关在大楼里当着外交官夫人的同时,她发现自己当不了称职的主妇,她的天地不在厨房。但聪明的女主人在国外安静的环境里,在一堆忧郁沮丧与孤单里,“把一个新的自己”扶了起来。她铺开纸笔──不写新闻可以写小说,按过去写作习惯,也用第一人称叙述。这也是许多读者认定《余音》是一部作者自传的缘由,即使她再三否认也没有效果。
  就形式看,《余音》本来是小说而不是传记,无需费笔墨解释,更无需找亲友证明。其实一部好的女性小说,就是所有女人的自传。童年求学的艰苦、母女关系的复杂,父女兄妹的深情,时代氛围的混乱,都是作家取生活经验为材料,加以想象创造。用这些材料炒出怎样一盘菜出来,呈现何等色香味在读者面前,才是重点。从这个角度看,作者端出的《余音》,是一道少有的人间美味。它摆在现代文学历史长廊的餐桌上,散发着特殊的香气。《余音》开篇第一句写道:
  “我小时家里一直叫我‘多头’,意思是我是一个多余的人。”
  女主角是家中老幺,多头是她的小名。父亲之故,母亲生她的时候正处情绪低潮,对一切都灰心绝意,这是女儿小名的由来。如果“女性作为多余的人”乃小说主题,那“余音”便是“多余的人”发出的不平之音、委屈之音。《余音》1961年首版至今整整五十年。半世纪以来,“多头”的声音,依然在现代文学长廊的梁柱上袅袅环绕。其抑扬顿挫,不只余音半世纪不绝如缕,相信百年后依然缭绕,只要男女地位仍不平衡,女性角色仍然在多余与多疑的阴影里。
  
  渺渺音犹在,悠悠岁已迁
  
  《余音》以抗战前十年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一个因时代转变而无法适应的书香门第”。而在同一个大家庭里,男人比女人更不适应那个时代。例如从没落门第毅然走出的女主角“多头”,便一直站在时代前端,从未适应不良但勇于接受锻炼。她迎着时代浪头,一步步成长。正是烽火的大时代,海阔天空的大场景,让小女孩走南闯北,历经悲欢离合,也让家中这位“多余女孩”,在一番洗礼与试炼之后,到了小说结尾蜕变为家庭精神支柱,遇事已是指挥若定,成为书香门第仰赖的唯一脊梁。
  《余音》全书二十万言,“女儿的声音”正是小说核心精神之所在。与林海音《城南旧事》相同,《余音》采取“透过女孩眼睛看世界”的叙事角度。作家的笔就像摄影师手上的镜头,读者随第一人称叙述者所见所思,共同历险。两位女主角的气质很像:都是伶俐、好奇、见义勇为的小女孩。也因为叙述者是女性,她们的眼睛特别能看到女人的不幸,镜头也特别抓得住女性压抑的悲哀。
  徐锺佩与林海音相差一岁,《余音》里的多头,却比《城南旧事》的英子年纪大得多。比之安祥的北京胡同,《余音》背后有一个更壮大开阔的抗战背景。从多头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小说宽大的时代银幕里,不只呈现教育问题、婚姻问题,更有理想与现实,恋爱与家庭,男女社会角色如何平衡的问题。同为长篇小说,《余音》的性别意识,更是打破压抑女性的封建模式,其鲜明敢言淋漓尽致,与同代小说相比毫不逊色。
  
  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余音》里的男人,有的考场失败从此一蹶不振;有的情场失意,从此不告而别,离家不负责任。书中女性家庭成员因而消失了丈夫或父亲,“父亲缺席”成为书中女角的共同特征。可怜被关在家庭制度里的女人,婚姻已不能自主;受命运驱使而面对的男性,若非身心软弱不负责任,便是意志不坚不告而别。小说借“多头的眼睛”看尽女性命运起伏。她的祖母、母亲、嫂嫂三代女性都盼望可靠的男人,但一代一代地失望了。女人最后不得不觉悟──只有自己站起来!正如多头母亲感慨:“女人要受教育,学一技之长”。光想倚靠男人的女人,早晚难以生存。
  《余音》被归为女性小说,除了提出男女角色“谁是多余”的疑问,引人思索,更在文字的清新跳脱,利落爽朗,毫不拖泥带水。对比60年代弥漫台湾文坛一股浓腻的文艺腔,传承自五四的欧化语汇与浪漫习气,徐锺佩出身新闻记者的“干净”与“中性”文体,清澈明亮有如杜布西月光钢琴曲:音色是那么洁白,韵脚是那么轻灵。书页一打开,读者实时被文字吸引;一进入故事,不到结局,无法终篇。文词韵律时而轻柔,时而壮阔,读的人不自觉之间已热泪盈眶。
  现代文学的历史长廊排列着形形色色的满汉大餐,《余音》是其中一道不可多得的江南美味。它的出色与出众,来自烹煮者的巧手与巧思,更来自创作者胸怀里的山水日月。出身旧式封建家庭,虽是女性却是踩过大江飞过大洋的知识精英。她明白中国女性走过怎样的荆棘路,便以自身经历沾新鲜笔墨,将那道血泪痕迹清晰刻画出来。余音即女性遗音,透过小说家彩笔,藉文学图书四海散播,永世传唱不绝。
其他文献
提起中国书籍装帧,人们自然会想到陶元庆1925年创作的,被鲁迅选定并称之为“大红袍”的《故乡》封面。许多涉及现代书籍装帧的书籍和文章,无不提及它,这一封面画已经成为中国书籍装帧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   陶元庆(1893~1929),字璇卿,浙江绍兴陶堰镇人,美术家、装帧艺术家。 他一生究竟创作多少作品已无人知晓。身后作品,据许钦文1929年8月10日写的《整理陶元庆氏遗作告一段落以后》一文得知:“
期刊
近几年为黄斑部病变所苦,加上白内障、角膜炎,景象越来越朦胧;人面模糊,视野灰黯,仿佛掉进水里。不知别人如何看我,我自己觉得有双水汪汪的眼。  戴老花眼镜,不只要放大字体,还要再加放大镜,还是认不清字句。四处求医,一天天陷入月朦胧、鸟朦胧的水世界。手头有本书至少要加工四年,才能脱稿,已经对她尽瘁二十几寒暑,一瞎罢手,很不甘愿。只求返回一线分明,鼓勇续完,其它就顾不得了。其实,水中世界也有它的好处,我
期刊
曾几何时,人们对爱情小说出现担忧,担忧再也看不到类似于琼瑶的作品,担心言情小说天后再也不会出现了,担心新媒体出现,爱情文学作品会没有市场,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爱情是人类社会的天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爱心就不可能消失,爱情文学就不可能熄灭,爱情小说这种表达人们情感的创作就不会停止。言情小说、爱情小说等天后,就一定会把脍炙人口的爱情小说佳作,源源不断地奉献给人们。  互联网的出现,把爱情小说创作者
期刊
每逢“台北书展”,消费者都会抱怨推销员向他们推销图书,特别是针对家长推销大套童书。若遇上这样的销售员,我总拿出以前修习儿童文学与儿童发展的知识,要求销售员说出儿童各阶段的阅读需求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以他能流利对答作为听下去的杀手锏。销售员是专业的,这个知识属于对童书的职业认识,对一般读者来说,不一定需要了解细节,但是阅读可以协助人生认知发展的观念却是需要的。    阅读,人生心灵的故乡    儿童的
期刊
12月的图书零售市场,不出意外地开始摆脱11月的低迷,渐渐回暖。开卷公司的零售市场分析报告表明:12月开卷综合指数为264.82,比11月上涨 14.22点,环比上升5.67%,同比上升14.12%。与上月相比,本月全国9个主要细分市场(文学、经管、教辅、少儿、法律、英语、医学、生活、计算机)中,除教辅和英语外均表现为环比上升。与上月相比,全国五大地区图书零售市场中,除东北地区外均表现为环比上升。
期刊
博客来、金石堂、诚品三大连锁书店接续公布年度畅销书榜,“中国时报开卷版年度好书奖”发榜,金石堂“2009十大影响力书”出炉,2010年“台北国际书展”(1/27-2/1)登场,一月书市理所当然的生猛有劲,风光无限。    书展“年度之书” 出炉     “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公布的六本“年度之书”,小说类是甘耀明《杀鬼》(宝瓶)、张爱玲《小团圆》(皇冠)、陈淑瑶《流水帐》(印刻)。非小说类是王鼎钧《
期刊
走在零下17度的北京,是我一生难逢的体验:供暖的烟囱排出直挺挺的烟,经常性要靠松鞋缝里的积雪、三不五时要在内线车道拦出租车、吃猪头肉、萝卜皮,喝大杯白酒,艳阳下整个人扑通躺进积雪的田地……我是幸福的旅人,苦里作乐也无妨。  我是每年例行性由海外来采书的,所以看展会就从采购者的角度来看问题。教辅书属于项目(非例行性采购),少儿书与音像制品,前者碍于简体书在台识字率偏低以及后者法条尚未开放,版权冲突的
期刊
在众声喧华、假面惑人的文化语境下,能够镇守寂寞,从缥湘盈架的故纸堆中寻觅出一汪鲜活的精神清流,实属不易;能够始终对这些故纸烟云持着“只有每天看上一眼才心安”的初恋情怀,则非一句“实属不易”所能概括得了。期刊收藏家谢其章数十年来弦歌不辍地执着于古旧书和老期刊的搜寻与研读。兀坐斗室,骛于高远。渔猎既广,识见自融。于是有了《漫话老杂志》、《创刊号风景》、《创刊号剪影》、《旧书收藏》、《封面秀》、《梦影集
期刊
你相信爱情吗?  我相信爱情。  但是,相信爱情的哪个方面呢?我想每个年龄对于爱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是不相信爱情,有时候,我是不相信自己。爱情本身是没有问题,是美好的,但是爱情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问题?我觉得是人的问题,因为人是会不停改变的。十几岁的时候跟二十几岁的时候,或者三十岁的时候,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应该是不一样的。    你是个浪漫的人吗?  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这
期刊
张小娴是香港皇冠出版社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合作时间已超过十个年头,可说是跟出版社同步成长。  当年香港皇冠出版社的总经理麦成辉先生,在张小娴出道初期已看出这位文坛新星的文字别有一股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绝对是潜力无限,深信她将来必定会成为耀眼的重量级作家,于是诚意邀请她加盟。他为张小娴完整地分析如何经营她的写作,才能发展成长远的事业,这样长期的经营计划在当年是罕见的。这个量身打造的企划叫张小娴印象深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