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课外阅读贵在坚持,重在长远,坚持长期的课外阅读定能起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 兴趣 习惯 积累 竞赛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是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质量,无疑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但凡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益良多,所以,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
一、激发兴趣,让兴趣成为习惯
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引导学生,低中年级适合读一些图文并茂、有趣易懂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则适合读一些文学性较强的儿童短篇小说、历史故事等。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图文结合,了解故事情节;中年级着重阅读《西游记》《寓言故事》等少儿故事等,侧重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的学生着重阅读《爱的教育》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的故事等。
课本的知识毕竟有限,而且教材中很多都是名著节选。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老师如果见机行事,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就会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情走出课堂,进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学习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在课后结语中,教师通过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渴望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带着许多未知去探究。这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篇带多篇”“片段带整篇”的方法,旨在为学生指引阅读方向。
二、重视积累,让积累成为习惯
重视积累是课外阅读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不妨时常要求学生作专题性阅读,即根据平时课堂教学的需要,挑选一些专题作为阅读对象,如关于生命、信念等的专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查阅、积累有关资料,这样就会收到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的效果。
阅读应该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下来。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我要求学生精心准备一本摘录本,各自取名,如《拾贝壳》《花蕾集》等,让家长写上一句希望的话。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根据年级的特点,讲究实效。不仅摘抄好词佳句,优美篇章,还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读书感悟随时记录下来,这样以后写起文章就得心应手了。
三、开展竞赛,让竞赛成为习惯
课外阅读根据需要,既要安排在课余,又要安排在语文课上,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形式多样的比赛,以激励学生更好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开展了班级故事演讲赛、开心词典、读书笔记展评等实践活动。同学们表现出很浓的参与意识,热情很高,也发挥了较好的水平。
班级故事演讲赛,让学生生动地讲述课外阅读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既锻炼了胆量,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读书笔记展评,让学生展示其读书思维的过程。“比比谁知道得更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名言、读书心得等,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演课本剧,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不仅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受到多方面文人的熏陶,巩固课外阅读成果。这些读书活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释放、宣泄审美热情,享受读书的愉悦,表达读书体验,提升文学鉴赏的能力。此外,我还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出“心里话”“小评论”等专栏,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出来。
加强课外阅读,能陶冶情操,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能学习别人的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学生读过的文章多了,对于阅读和写作自然就有了感觉。事实证明,坚持课外阅读能够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水平、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贵在坚持,重在长远,坚持长期的课外阅读定能起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 兴趣 习惯 积累 竞赛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是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质量,无疑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但凡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益良多,所以,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
一、激发兴趣,让兴趣成为习惯
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引导学生,低中年级适合读一些图文并茂、有趣易懂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则适合读一些文学性较强的儿童短篇小说、历史故事等。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图文结合,了解故事情节;中年级着重阅读《西游记》《寓言故事》等少儿故事等,侧重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的学生着重阅读《爱的教育》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的故事等。
课本的知识毕竟有限,而且教材中很多都是名著节选。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老师如果见机行事,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就会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情走出课堂,进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学习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在课后结语中,教师通过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渴望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带着许多未知去探究。这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篇带多篇”“片段带整篇”的方法,旨在为学生指引阅读方向。
二、重视积累,让积累成为习惯
重视积累是课外阅读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不妨时常要求学生作专题性阅读,即根据平时课堂教学的需要,挑选一些专题作为阅读对象,如关于生命、信念等的专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查阅、积累有关资料,这样就会收到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的效果。
阅读应该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下来。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我要求学生精心准备一本摘录本,各自取名,如《拾贝壳》《花蕾集》等,让家长写上一句希望的话。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根据年级的特点,讲究实效。不仅摘抄好词佳句,优美篇章,还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读书感悟随时记录下来,这样以后写起文章就得心应手了。
三、开展竞赛,让竞赛成为习惯
课外阅读根据需要,既要安排在课余,又要安排在语文课上,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形式多样的比赛,以激励学生更好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开展了班级故事演讲赛、开心词典、读书笔记展评等实践活动。同学们表现出很浓的参与意识,热情很高,也发挥了较好的水平。
班级故事演讲赛,让学生生动地讲述课外阅读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既锻炼了胆量,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读书笔记展评,让学生展示其读书思维的过程。“比比谁知道得更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名言、读书心得等,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演课本剧,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不仅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受到多方面文人的熏陶,巩固课外阅读成果。这些读书活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释放、宣泄审美热情,享受读书的愉悦,表达读书体验,提升文学鉴赏的能力。此外,我还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出“心里话”“小评论”等专栏,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出来。
加强课外阅读,能陶冶情操,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能学习别人的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学生读过的文章多了,对于阅读和写作自然就有了感觉。事实证明,坚持课外阅读能够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水平、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贵在坚持,重在长远,坚持长期的课外阅读定能起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