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世间的大爱和大道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geng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受到了听众的欢迎,也得到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好评。这部广播剧选题把握精准,人物塑造有典型性,主题呈现深刻宏大,表演和制作精良。这是上海广播电视总台在广播剧创作上的新突破,也是上海抗疫题材文艺创作的又一亮点。
  《金银潭24小时》其选题抓人眼球,引人关注。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抗疫奋战中分工承担重症病人抢救的医院,任务重、风险高、压力大,担负着重中之重的使命。以金银潭医院作为广播剧的特定主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而故事展开的24小时,是2020年的1月29日,这是武汉封城76天中的一天,凝聚的是举国上下抗疫奋战的百多个日日夜夜!这部不到60分钟的广播剧,以一个医院为坐标,形象地展现了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奋力抗击疫情的壮举。该剧选题凝重。我们读过很多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而《金银潭24小时》用广播剧的艺术样式记录了中华民族抗疫史上厚重的一页,也在人类抗疫史上铭刻了中华民族奋斗和牺牲的印记。
  該剧的成功是通过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实现的。该剧的人物设定简约精准,分两方面。医护方面主要是三个人物,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周军是领军人物,他敬业、理性、有科学的钻研精神,在日夜不停的抢救中仍不忘通过遗体解剖不懈寻求重症病人突然死亡的原因。护士沈欣梅是剧中最感人的形象之一,全剧着重刻画了她的无私奉献、她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她作为护士的细腻和爱心,最终她还捐献了自己的遗体供解剖,是真正的白衣天使!而主人公夏晓燕,一位成长中的青年护士,全剧的故事通过她的视角展示。而她本人在抗疫过程中历经考验洗礼而成长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正承托着民族明天的希望。人物设定的另一方面,是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这是本剧的又一个亮点。他们承受着疾病的痛苦和生死离别的折磨,他们和医护人员生死相托、守望相助,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尤其是张爷爷这个人物,有情怀、有爱心、懂得感恩……尽管他不幸罹难倒下,可依然是一个挺立的“大写的人”。
  这些感人的形象得益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讲究细节的真实,讲究真实地体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部剧中有不少细节催人泪下,人物形象的塑造血肉丰满。例如,剧中的香囊。第一次出现是张爷爷为找香囊而摔倒,沈护士细心寻找使他失而复得,从而引出张爷爷的夫妻情深;第二次出现是老人临终还握着香囊,沈护士发现香囊已被他抓破了一个洞,决定补好并消毒后给家属留念,体现了沈护士的细腻和爱心;第三次出现是张爷爷的女儿在回家路上看到沈护士为补香囊,在破洞上缝上了一朵小花,这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心灵关切的缺失,促使她最后下决心捐赠父亲的遗体供医学解剖。一个香囊,传递了多少人性的温暖和爱心的力量!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感染力!
  剧中这些人物的塑造具有典型性,因而扣人心弦、引人共鸣。全剧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向听众阐述传递了深刻宏大的主题,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在人类的文艺史上,一些抗疫题材的作品正是因为传递弘扬了人类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敬畏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怀而成为经典。我们的文艺创作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与自然灾害与病毒抗争的历程,而人世间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才是作品的灵魂和血脉。《金银潭24小时》在记叙抗疫的艰辛和奋斗的同时,刻画了医护人员与病人、罹难者及家属生死相托的患难深情,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和生活的真谛,感悟了世间的大爱和大道!
  该剧的制作精良精美。主创团队遵遁习总书记倡导的“以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刻苦创作、不断打磨。无论是演员的表演、配乐的渲染,还是音响的烘托都相当成功。《金银潭24小时》这部优秀的广播剧,为我们抗疫题材的文艺创作留下了光彩的一笔,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抓的抗疫主题重点文艺作品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以上海援鄂医疗队群体为原型创作,展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广大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该剧创作历时2个多月,于2020年5月20日在上海和武汉双城首播,受到广大听众欢迎。5月31日召开的上海-武汉-北京三城云视频作品研讨会上,三地专家领导、医护人员、主流媒体均对该剧的精准主题定位、典型人物塑造、深刻主题呈现、精良表演制作给予肯定,认为它是上海广播剧探索主旋律题材创作的新突破,也是上海抗疫题材文艺创作的一大亮点。
  该剧由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与武汉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联合制作,获得上海中山医院和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大力支持。主创团队由来自上海昆剧团优秀编剧俞霞婷和光明日报首席记者颜维琦组成编剧团队,东方之声精品工作室首席制作人徐国春导演,资深作曲罗文担任音乐编辑,国家卫健委指派的上海援鄂首位 “逆行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鸣担任医学顾问。
  作为近年难得的一部反映重大人类危机事件的现实主义力作,《金》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该剧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文艺之声》频道播出,新媒体平台集群上线传播,学习强国播放量13万次、喜马拉雅播放量64.5万次,打破沪产单本剧新媒体播放历史纪录,成为继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803》之后又一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精品广播剧。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大年三十开始上海评弹团就迅速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创作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如《众志成城迎春归》《使命》《携手共筑防疫墙》《我是一月之后才认识他》《秀发》《逆行的白百合》《儿子的微信》《甜津津,暖融融》《手机又响了》等。同时,上海评弹团在危机中主动思变,从书场走进空中剧场、抖音直播间。  我们推出的线上节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专门制作的线上演出,3月8日,上海评弹团“艺起前
期刊
第一位观众提前四十分钟就到了剧院门口,在闸机口扫描绿色随身码,测量体温,完成安检后进入剧场,这个平日里看来近乎“繁琐”的入场流程,现在却能带给观众最直接的安全感。这是2020年6月12日,阔别观众100多天之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终于打开了剧场的大门,与观众重逢。  在疫情期间,这家场团合一的国有剧团经历了哪些焦虑和挣扎,又如何面对不可抗力带来的重重考验?带着这些疑问,作为刚刚加入上话的青年从业者,
期刊
5月11日,在经历了55天的禁足之后,法国终于迎来了“解封”。人们在继续保持隔离措施的同时,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根据法国政府此前公布的解封计划,5月11日之后,病毒不会消失,仍将继续蔓延,人们要适应和病毒共存的生活,同时遵循“保护、测试、隔离”的宗旨,有序开展企业复工计划,保障公共交通运行,允许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人员流动,逐步恢复商业活动,并将公共集会的人数上限定为10人。  6月22日法国进
期刊
青年评论者看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形式重要,故事也重要  刘青青  小剧场戏曲自诞生以来,便高擎实验和探索的大旗,积极寻求着传统戏曲在当下生存发展的新出路。这次小剧场戏曲节我看了两部作品,昆剧《长安雪》用了间离的舞台效果,越剧《再生·缘》则采用了“沉浸式”戏剧的概念。尽管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但从两部作品身上,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重形式轻文本、重理念轻故事的倾向。如果说前者在二伶工的插科打诨中变成
期刊
黄豆豆对话马修·伯恩  百余年来,芭蕾舞剧《天鹅湖》一直是世界各大芭蕾舞团竞相上演的作品,也是全世界芭蕾舞爱好者的“最爱”。尽管俄罗斯学派的《天鹅湖》一直被奉为经典,但是还是有许多著名编舞家知难而上挑战这一经典版本。英国编舞大师马修·伯恩于1995年推出的男版《天鹅湖》就被认为是当代最具颠覆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2018年,这部新经典推出了新版本,今年8月,这部新版将上演于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期刊
2019年6月29日,在上戏佛西楼举行了《狂飙》复排两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2017年5月,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国家话剧院、静安区文化局共同打造的青春版话剧《狂飙》作为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在上戏实验剧院演出,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值《狂飙》复排演出两周年之际,举办这次研讨会来总结好的做法和模式,为日后创作演出、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狂飙》从2017
期刊
玉天仙是谁?她是“马前泼水”这个故事里的女主角崔氏,但她又不是。  2017年,我们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准备排演黄梅戏小剧场作品《玉天仙》,院里把女主角玉天仙这个角色交给了我,欣喜之余压力也随之而来。  这是我们黄梅戏的第一部小剧场作品,意义非凡。在表现形式上,这部戏采用了一些话剧的手法,需要演员时而跳进时而跳出。在风格上,这部戏既有正剧成分,也有喜剧的成分,台上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具有喜剧色彩,而我
期刊
上海戏剧:您怎么理解小剧场戏曲?  黄新德:《玉天仙》是黄梅戏第一个正正规规的小剧场戏曲。这是一个挑战,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回归。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要恢复传统文化,却不知道传统到底是什么。中国戏曲以前就是在勾栏瓦舍演出的,与观众距离很近,就是小剧场形式嘛。现在所谓的通天大道便是大部队、大制作、大投资,有些戏政府给了大把的钱,然后演两场就收了,布景放到仓库里去了。我们在一群高人的帮助指点下,走了这么一
期刊
2016年音乐剧《汉密尔顿》赢得多项托尼奖、格莱美奖和奥利弗奖,打破了大西洋两岸的许多获奖纪录,一时风光无限。2020年的夏天,《汉密尔顿》首演五年后发行了高清官摄版本,同样获得了超高的评价。  官方摄录版本剪辑出色,从前排的俯视镜头,再到整个舞台的长镜头,还有各个角度的中近景拍摄与拼贴、特写、推轨的运用……尽可能地保留了音乐剧《汉密尔顿》舞台现场表演的炸裂冲击。高清录像还从剧场的各个角度进行特写
期刊
摘 要:淮剧《闯上海》是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激荡下的救国图强故事,该剧的服饰造型体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审美取向。女主角罗玉英是一个从苏北来上海闯荡的淳朴女孩,肩负上海造船厂女当家的重任,故事剧情的发展也伴随着罗玉英的丰富人生展开。服装造型设计通过剧目的幕间转换,展示民国初年的服饰变化多端,通过假定性年代变化展现出清末至民国初上海各个阶层人们的服饰变迁。本剧将舞台服装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