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先锋队:学校科研写作的推进器(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兴校”的口号很多人都喊过,“写十年教案,不如写一年教学反思”大家也耳熟能详,“科研写作”的作用管理者也明白,但如何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提升学校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科研写作水平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摸索和探讨,我校确立了以科研先锋队为载体,推进学校科研建设的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进退自由的团队更易获得认同
  真实的科研需要发自内心的需求。科研先锋队需要在形式上保持灵活,对参加对象要保持进退的自由,以活动内容吸引教师。“您还在羡慕别人发表了那么多篇文章吗?您还在感叹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成长目标的迷茫吗?加入科研先锋队吧!也许您不知道辛苦写出来的稿子投到哪个杂志合适,也许您还在为网络下载文章感到不方便,科研先锋队可以帮助您!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适合每一位需要成长的教师……”
  这段文字有点像电影上的外国征兵宣传,也有点像大学社团的招募广告。没错,这就是科研先锋队的报名宣传海报,它挂在学校的内网,想参加的教师只要在下面填上自己的个人信息跟帖就可以。没有资格审查,没有台阶要求,更没有名额限制。“奴隶是造不出金字塔的”,行政的强制命令反而会让科研成为一种负担,失去它本应有的魅力。教师们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它们。
  二、身边的达人榜样更能激发自信
  每年新一届科研先锋队成立的那一天,我们团队都会邀请学校的科研达人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达人们把自己发表的样刊搬到了会议室,看着那摞近半人高的报刊,现场惊叹声不绝于耳,视觉上的冲击引发的是精神上的震撼。听着身边的人讲述自己发表第一篇文章的经历,欣赏大量阅读所带来的广阔视野,聆听笔尖下的智慧让思维碎片成形的经过,不由得让人感叹“人是思想的芦苇”!一句“五年前,我和你们一样没发表过一篇文章。我做到的,你们也一样可以做到”让队员们热血澎湃。
  有了这样的视觉和精神震撼,接下来自由提问的互动环节立刻热闹起来,“你用什么时间写作?”“你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怎么知道报刊需要什么样的文章?”“你能共享一下投稿的邮箱吗”……
  原定四十分钟的会议时间远远不够,于是讨论从会上延伸到会后,从上班时间延伸到下班后,从办公室拓展到QQ群、微信圈。科研处干脆在内网开辟了一个专栏——“身边的科研达人”。栏目介绍上写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备课、上课、辅导、作息……他们看到的,我们也看到;他们想到的,我们也能想到;他们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只要我们做个用笔思考的有心人。读一读他们的文章,一定会有所启发,研究你的教学内容,观察你的教育对象,用笔记录下属于你和孩子们的幸福故事,启程了,目标就不会远……”
  三、菜单定制式的培训更显效果
  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每年要完成多少学时的培训,其实并不是教师们不思进取,而是因为所谓的培训对自己没有多少帮助,反而成了负担。根据教师们的建议,先锋队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将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分主题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以教育随笔为例,先后进行了例文解读、杂志栏目分析、写作点积累、我的教育故事、投稿的那些事等专题研讨。培训时,首先从优秀杂志上找来好的教育随笔让教师们审读解析。在深度阅读中队员们明白了一篇好的教育随笔一般都会有一个让人身临其境的故事,有一段深入本质的思考分析,还会提炼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方法。渐渐地,教师们发现这样的事例自己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文章自己也能写。
  于是,每月一篇作业,按时发到指定邮箱,每个月写好后,请高手点评。对参加培训的教师从写作点的选择到题目的拟定,内容的删减到文字的排版以及投稿方式到适合杂志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因为所培训的内容是教师自己定制的,也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每次活动都没有人缺席,每次活动他们都听得格外认真。有时候有些队员的文章指导得不够详细,他们还会追到办公室进行请教。于是,每月一次的先锋队活动有了宗旨:“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走。”
  先锋队活动也有了保留节目:美文推荐、发表经验分享、问题交流、队员作品点评……为了让队员们尽快实现发表零突破,科研处专门搜集了各种教育杂志的征稿信息,征稿主题往往也代表着教育的当前热点,有很强的针对性。活动时老师们也乐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一年级孩子老打小报告怎么办?”“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每天都缠着我给家长打电话表扬他……”
  往往一位教师的一个教育话题,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后,处理方式得到了丰富完善,不仅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技巧,文章也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完善。人们常说“从零到一的距离,通常会大于从一到一千的距离”,科研写作也是这样。一旦有第一篇作品发表,就会产生激励动力,很快会有第二篇和第三篇作品发表。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正向路径依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其他文献
四、巧用评语,交流情感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在儿童表达情绪时,如果成人做出不合理的回应,儿童就会表现出退缩反应,这会给今后的教育增加难度。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个性独特,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在日常作文中常常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而这种情感有可能存在偏激成分。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利用作文评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循循善诱,肯定他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其不足,要在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期刊
学校里为什么要设语文课?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说法可为代表:“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接受和表达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表达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听、说、读、写都重要》,《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第21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期刊
里约奥运会已经落幕,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还有一个远比奥运会大得多、激烈得多的教育“赛场”。教育中的这个“赛场”更像是一种强调少数高手进行单项体育竞技、以争夺冠军为最高目标的锦标赛。为了实现获取高分、第一名以及进名校的目标,千千万万个孩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家长们已将这个“赛场”从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阶段,从课堂扩展到校外的各种补习班、强化班。这个“赛场”比拼的不只是孩子的智力,更多的还有孩
期刊
阅读心理学讲,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是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图式和文本中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的过程。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阅读水平、感悟能力和感悟角度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进行同构。点评具有激发兴趣以及指
期刊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必修2》的《离骚》一文是笔者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以往常常是教师包讲——串讲意思,强调字词,一首活泼的诗歌生生被当成了文言文来讲。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听过即忘,教师讲起来也自觉生涩,学生对字面意思不理解,更不能准确地理解诗歌情感,往往只找出“怨、哀”的内容就草草收场。  今年,在高考全国《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中,《离骚》赫然在列,如果在上课的时候不把它拿下,高考复习的时候这将是个
期刊
【设计思想】  《雨霖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板块“词别是一家”的第三篇。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令人叹为观止。“点染”艺术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即以“点染”艺术手法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初读、深读,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以期提高同学们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及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
期刊
二、服务生活,变“浅表语用”为“深度语用”  所谓“浅表语用”,顾名思义就是指语用训练的设计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徒有其表。而“深度语用”则是指联系生活实际,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深入的语言表达训练。以苏教版六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十分钟,执教的陈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中的一个部分,将文中的内容改编成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在老师的提示下,同学们有的把书卷成了
期刊
二、纵容  纵容这个词在中国人眼里似乎是包庇孩子们的缺点,甚至教唆他们去干坏事一样。其实,接一个新班,面对一张张新面孔,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让他们将真实的自己在短时间内显现在我们的面前,以利于更好地引导他们呢?我是这样做的:上课的时候,即使班上闹一点,心不在焉的孩子多一點,我也不会就此生气而停下讲课。我就是要看哪些学生课堂比较自觉听讲,喜欢回答问题,勤于动脑;哪些学生喜欢讲话,经常在下面搞小动
期刊
二、深入教材,用活文本  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我们颂扬“真善美”的绝佳素材,是对高中生灵魂洗礼的上佳范本。因此,找准切入点对同学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灵魂教育、生命和头脑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鲜明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立足教材,构建教学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行的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均有反映自然、社会
期刊
3.在教学中积累阅读素材。  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段摘录下来,博采众长并加以吸收,鼓励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海”。这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赏析文章的过程。教师可每周开展一次读书笔记交流会,让同学们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把好的读书笔记传阅、展览,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4.在阅读中,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