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课堂实录(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想】
  《雨霖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板块“词别是一家”的第三篇。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令人叹为观止。“点染”艺术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即以“点染”艺术手法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初读、深读,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以期提高同学们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及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中“点染”的艺术特色。
  3.通过赏析词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及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歌曲《送别》,为学习本词营造氛围。
  一、导入新课
  长亭古道、芳草拂柳、晚风残笛、夕阳远山,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在各处演绎着,那么一曲《雨霖铃》又演绎了一段怎样的悲欢离合呢?本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雨霖铃》柳永)
  二、目标展示
  三、初读,整体感知
  师:古典诗词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理解它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初读本词,并思考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本词主要写了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告别。
  师:很准确,李叔同为他的歌曲命名《送别》,那么《雨霖铃》我们可以帮它加上一个什么题目呢?
  生:“离别”。(板书:离别)
  师:本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生:哀婉悲伤。
  师:如将此情感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觉得哪个字最合适?
  生:伤!(板书:伤)
  师:所以我们读词时语速一定要怎样?
  生:慢下来,要读出“伤情”。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配上哀婉悲伤的伴奏,集体来读一读吧。
  (背景音乐:《凤凰台上忆吹箫》)生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也很整齐,但伤之味似乎还不够浓。要读出词的情感,还要深入理解全词。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份离别之伤?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
  师: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普遍的,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举几个例子。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四、深读,体会手法
  (出示幻灯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师:这两句都表达离别之情,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更喜欢柳句,因他处直抒离别之情外,还用秋景来渲染。
  (出示幻灯片,师讲解。)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板书:点染)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刘熙载的这个评论赏析句子。
  (生评论并用幻灯片展示。)
  “多情自古伤离别”先直接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是“点”,“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秋天萧条、冷清的景物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染”。(板书:直接抒情、寓情于景)
  师:“当秋而悲,胜于常情”这样也使作者的这份“离别之伤”有了别样风情。所以我们在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读得稍重、稍停,“更”要有点拖音。试着读一读。
  生齐声诵读此句。
  师:根据此句的赏析,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雨霖铃》,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
  生自读,小组讨论后回答,幻灯片展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分工,1~3组第一句,4~6组第二句,根据“点染”手法的定义进行赏析。可以参照老师的表达形式来表述。
  1~3组赏析第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生:“念去去”是“想到这次我要离别远去”,先点明离别之情,是“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了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朦胧,傍晚云雾笼罩着南方天空,深远广阔,不知尽头的景象。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渲染,烘托远别的离情。是“染”。
  师:那么这三处之景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實景吗?用了什么写法?
  生:“烟波”是眼前所见景,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师:结合以前所学,想想还有哪些类似的字眼?
  生:“念”是想的意思;还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忆”及“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想”。
  师:所以我们在读“念去去”三字时,要读得稍重、略停,“念”要有点拖音。试着读一读。
  生齐声诵读此句。
其他文献
一日,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位家长拘谨地走进办公室对我说:“您是我孩子的班主任吗?”  “您是?”我抬头问道。  “我是小王的家长!”听了家长的话,我急忙站起来和这位家长握手,并示意她座下,沏茶给她。家长受宠若惊,她小心翼翼地对我说:“我孩子成绩差、调皮,老师经常通知我到学校来,让我管教他。换了班主任后,我将近两个月没有接到通知我到校的电话,我们两口子心里非常不踏实,今天专门到学校来找您,问问我
期刊
内容摘要:从教与学的角度思考,学生“读”“听”“思”“议”“记”的课堂听课习惯一旦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便会提高,探索的積极性、主动性都会加强,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意识也会加强,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听课习惯;读;听;思;议;记  吕叔湘说:“教语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高尚
期刊
二、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作为语文教师,对成为学生的心理导师备感荣幸的同时,更觉任务艰巨,每一步都需要用心去构建。  笔者通过实践认识到,要使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有意识无刻意痕迹的联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读”,学会观察与体验。  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美文,使学生从文章作品中感知真善美,明辨是非。  对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情感体验是语文学科
期刊
一提“后进生”,许多教师就会想到他们的缺点、毛病较多,不怎么可爱……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批后进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只要我们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引领每一个孩子、激励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那么,即便是“不来劲儿”的学生也能来劲儿,“后进生”也能创造奇迹!  一、以爱心开启“后进生”的心扉  “后进生”在内心深处比其他同学更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所以
期刊
2016年高考招生计划公布,全国各地本科计划招生3253900人,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计划招生460546人,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安排本科14萬人。  教育部网站公布《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是2016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和相关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文件包括2016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2016
期刊
四、巧用评语,交流情感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在儿童表达情绪时,如果成人做出不合理的回应,儿童就会表现出退缩反应,这会给今后的教育增加难度。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个性独特,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在日常作文中常常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而这种情感有可能存在偏激成分。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利用作文评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循循善诱,肯定他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其不足,要在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期刊
学校里为什么要设语文课?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说法可为代表:“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接受和表达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表达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听、说、读、写都重要》,《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第21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期刊
里约奥运会已经落幕,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还有一个远比奥运会大得多、激烈得多的教育“赛场”。教育中的这个“赛场”更像是一种强调少数高手进行单项体育竞技、以争夺冠军为最高目标的锦标赛。为了实现获取高分、第一名以及进名校的目标,千千万万个孩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家长们已将这个“赛场”从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阶段,从课堂扩展到校外的各种补习班、强化班。这个“赛场”比拼的不只是孩子的智力,更多的还有孩
期刊
阅读心理学讲,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是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图式和文本中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的过程。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阅读水平、感悟能力和感悟角度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进行同构。点评具有激发兴趣以及指
期刊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必修2》的《离骚》一文是笔者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以往常常是教师包讲——串讲意思,强调字词,一首活泼的诗歌生生被当成了文言文来讲。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听过即忘,教师讲起来也自觉生涩,学生对字面意思不理解,更不能准确地理解诗歌情感,往往只找出“怨、哀”的内容就草草收场。  今年,在高考全国《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中,《离骚》赫然在列,如果在上课的时候不把它拿下,高考复习的时候这将是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