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城里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由于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因此在写作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差距。再则由于农村小学阅读条件较差,图书存量严重不足,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多年,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多图书,注重积累词汇
教学中发现,词汇的严重缺乏,是造成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遣词用句、信手拈来,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虽然这点认识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经是属于司空见惯的做法了,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在实施过程中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
1、寻找源头。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在“普九”过程中,农村小学基本建立了图书室,但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由于家庭条件的局限,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与大家共享,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2、正确应用。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很乐意的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确实可望而不可及的,家长们一来文化水平较低,而来白天忙与农田劳作,晚间早已疲劳不堪,基本上失去家长的辅助作用。如果我们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利用自习时间专门开设阅读课,亲自临场指导阅读;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三是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四是把自己积累的词汇与大家交流共享、积少成多、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这些做法,极大的促进了学生词汇的积累和应用能力。
二、挖题材,力求包罗世事
在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认真研究了农村小学生的写作特点,他们有时候也手书本或城市写作题材的影响,再加之现阶段在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往往在作品中出现诸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垂柳鲜花”、“公园街景”等等,写出来显得华而不实、自相矛盾。于是我特别提出的作文题材要求是:身在农村写农村,通过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富有真情实感。当觉得学生们有了进步以后,就不能再要求他们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算大功告成了,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
做到事事关心。为了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我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在班里开展多次“北沙城小学新闻播报”、“我的新闻采访录”、“我是小记者”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北沙城变化我评说”、“我的现场报道”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贵在亲自参与。学生对于新闻的搜集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搜集渠道单一;新闻素材有些大而不着边际,有些小而索然无味。要克服这些不足,这就要求教师亲自参与其中。于是,我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学生们感兴趣的新人新事,然后讲出来与学生交流,同时积极听取学生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
三、善模仿,做到有例可循
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笔者认为就要充分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经过不断的摸索,笔者总结了一套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一个“这件事真让我 ”的半命题作文习作,在指导前我从网上下载了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的几篇例文,然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大屏幕上将它们逐一出示,我同时对每篇例文条分缕析,层层驳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选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类型。由以上例文的讲解指导,从而生成建设性的指导方案。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创造性,而它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虽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终究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我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更新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素养。
一、多图书,注重积累词汇
教学中发现,词汇的严重缺乏,是造成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遣词用句、信手拈来,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虽然这点认识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经是属于司空见惯的做法了,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在实施过程中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
1、寻找源头。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在“普九”过程中,农村小学基本建立了图书室,但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由于家庭条件的局限,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与大家共享,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2、正确应用。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很乐意的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确实可望而不可及的,家长们一来文化水平较低,而来白天忙与农田劳作,晚间早已疲劳不堪,基本上失去家长的辅助作用。如果我们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利用自习时间专门开设阅读课,亲自临场指导阅读;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三是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四是把自己积累的词汇与大家交流共享、积少成多、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这些做法,极大的促进了学生词汇的积累和应用能力。
二、挖题材,力求包罗世事
在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认真研究了农村小学生的写作特点,他们有时候也手书本或城市写作题材的影响,再加之现阶段在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往往在作品中出现诸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垂柳鲜花”、“公园街景”等等,写出来显得华而不实、自相矛盾。于是我特别提出的作文题材要求是:身在农村写农村,通过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富有真情实感。当觉得学生们有了进步以后,就不能再要求他们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算大功告成了,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
做到事事关心。为了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我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在班里开展多次“北沙城小学新闻播报”、“我的新闻采访录”、“我是小记者”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北沙城变化我评说”、“我的现场报道”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贵在亲自参与。学生对于新闻的搜集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搜集渠道单一;新闻素材有些大而不着边际,有些小而索然无味。要克服这些不足,这就要求教师亲自参与其中。于是,我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学生们感兴趣的新人新事,然后讲出来与学生交流,同时积极听取学生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
三、善模仿,做到有例可循
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笔者认为就要充分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经过不断的摸索,笔者总结了一套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一个“这件事真让我 ”的半命题作文习作,在指导前我从网上下载了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的几篇例文,然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大屏幕上将它们逐一出示,我同时对每篇例文条分缕析,层层驳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选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类型。由以上例文的讲解指导,从而生成建设性的指导方案。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创造性,而它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虽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终究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我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更新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