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是个人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对教师,阅读就是发展;对学生,阅读就是成长;对学校,培养真正的读者是“育人”的一个要素,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知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为了真正将这一指导思想落地,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评价改革”,尝试用阅读引领教师发展,用阅读激发学生兴趣,用文字唤醒孩子心灵。
  破冰阅读,启航阅读
  新时代教育评价要求教师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往往没有时间读书。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学校开启了阅读破冰行动。
  为了引领教师读书,学校情智语文工作室首先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推荐给工作室成员,要求教师每天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阅读书籍并做好笔记,结合日常生活写出自己的感悟,并在内部网站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全校教师共同关注、点评,激发了教师的阅读热情,同时也带动工作室成员一起阅读,慢慢向外辐射,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教师们在读书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他们更加懂得如何爱孩子,学会用多把尺子评价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地成长!
  雁阵工程,引航读书
  《方案》指出: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有效的评价机制将会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为此,学校引进“积分制”管理,让万能积分引爆学生的读书热情。对此,情智语文工作室打造雁阵工程,不仅让教师一起读书,更带动学生共读共赏,共同营造读书氛围。通过每日课前阅读分享加分、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加分等方法,孩子们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
  此外,工作室率先开启了整本书阅读,师生同读共分享,达到作者、教师、学生三方思想共鸣的效果,整本书阅读带来的不仅是书本本身的精彩,阅读过程中往往有额外的收获。例如,孩子们共读《青岛的海滩》,每日任务驱动,完成任务加一分,超额完成任务加两分,每集满十分则有机会获得一项奖励,那就是我周末带他们到一处青岛的景点,领略青岛美好的风景或者品尝青岛的美味。孩子们为了获得奖励,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还利用周末时间走出去,寻找青岛的风景,边读边领略青岛的每个景点,在读中看,在看中悟,在悟中再读。一路走来,孩子们领略到家乡的大好风光,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品尝着家乡的特色美食并了解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与作者产生共鸣,融入作者的意境,深切体会到了写作带给人的美感和对情感的表达起到的作用,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写作,爱上阅读。共读活动中,之前不爱学习的孩子也爱上了读书,爱上了语文,爱上了生活。
  激勵评价,远航前行
  新时代教育评价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尺子来评价学生,激励学生找到自信,使他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为了让学生分享读书的喜悦和收获,学会表达,情智语文工作室倡导语文课堂“美文推荐”“晨诵晚讲”“纸媒传情”等活动,让学生大胆“说出来”。
  “美文推荐”: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一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自己读过的美文,并说出推荐理由,台下的学生对他(她)的朗读进行点评,在互动中彼此增长知识,锻炼表达能力。
  “晨诵晚讲”:“晨诵”,每日学生入座即读,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美文,或国学、或文言、或散文等;“晚讲”,每日放学前十分钟,各班有三位学生上台脱稿演讲,涉及诚信、责任、理想等多样主题,可长可短。刚开始演讲人会感到十分害羞、放不开,演讲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现在都争先恐后地跑上台,引经据典、慷慨激昂、自信地大声演讲,丝毫不怯场。演讲给孩子们,特别是给平时学习困难的孩子带来自信,也使得他们更加喜欢阅读。
  “纸媒传情”:口头表达和纸面文字表达是两种不同的交流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我在教育实践中一直奉行“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多次尝试用文字对话,与孩子们进行思想的沟通。
  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走到心灵的深处”。温润型阅读,丰富孩子们的生活,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引领生活;激励性评价,让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去放大,去肯定孩子们身上的优点,从而改变人生。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执教“教材作文”,我们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教材中提出的“写作要求”,几乎都是老三样。第一样叫语句要通顺;第二样叫内容要具体;第三样叫情感要真实。  一线教师在操作时,由于多次遭遇到这三样要求,于是慢慢地就变得“熟视无睹”,或者直接回避,不去管。其实,不要小瞧这三个要求。它们不但不是最低端的要求,反而应该看作是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先来说一说“内容具体”。专业与非专业的写作之间很大的差
年轻的时候,我曾把“最好走的路是下坡路”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回想起来,这句座右铭对我的成长、发展起到了一些警示作用,但自己还是常有慵懒、散漫的时候,做得远远不够。好在我熟悉的许多同事倒似乎深悟此道,他们一路上坡,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坚持不懈,矢志不渝,于是逐渐欣赏到山荫道上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致,期盼更生动、更精彩的高峰体验。其中有不少意气风发的年轻朋友,王红梅老师就是这样一位。  王红梅上学时是个好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字“满”,边读文字边想画面,流利、有感情地读出杜甫寻花的总体感受。  2.联系生活,理解“蹊”“压枝低”的含义。  3.理解杜甫创作《江畔独步寻花》七首的用意,体会他对春天花的喜欢以及希望国家安定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破题中入花径  1.观看《清华附小校园春天》  视频。  师:春天是花开的时节,在校园里你寻到了什么花?  2.连结积累。  师:
看图写话是培养儿童观察力、想象力与表达力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笔者常用这两种方法:1.听故事,复述记录;2.看图画,自编故事。  这两种教法,孰优孰劣?  其实,这两种教学策略各有长短,教者应该根据学情选择相应的教法;在使用不同教法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先来说说第一种教学策略——听故事,复述记录。即,教师将图画上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再让学生复述故事,并记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性状物类文章。教学这类文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一要把握说明要点,二要了解说明方法。  一、理清说明要点  课文后有这样一道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这道题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依据文体特征把握说明的要点。课文开门见山,总体介绍了维也纳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这是这一类文章独特而通常的介绍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比
近期,我们一行人在省教研室附小聆听了《大还是小》《乌鸦喝水》两节一年级的教学。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两节课的特色,我想,《大还是小》是一节充满情趣的课堂,《乌鸦喝水》是一节充满思辨的课堂。站在学的角度统整这两节课,它们又有着许多共同的优点,概括起来是三个词语:有趣、有法、有理。  一、学的内容有趣  对于一年级上册教材而言,识字、朗读、写字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把这三个内容有趣地落实下来,成为教
【教材解读】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笔调、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前两句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危”等6个生字,书写“危
在不少教师甚至部分专家眼里,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相对“肤浅”的,更多的只是外在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究其教学内容,无非是识字写字、朗读,即使有一些阅读理解和写话训练,也是浅显易懂的。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教师能基于“学情”设计教学,改进课堂,低年级语文也可以学得有深度。  一、尊重学情,识字探究讲深度  现在大部分孩子在进入小学前都已经不是“零识字”状态,虽然国家倡导起始年级要“零起点”教学,但这與尊
一、目标导入  1.认识单元导读  师:(出示导读页面)大家看,这是本单元的导读页面,提出了两个学习目标。其中第一条是本次阅读课的学习目标,请各位读一读,了解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什么。  生:(读)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认识小说学习目标  师:可见,本节课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三个方面——  生:第一个是情节,第二个是环境,第三个是人物形象。  师:这就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逐一关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蔡”字的造字方法,能够工整、端正地书写“蔡”字。  2.能借助表格整理第5自然段  的主要信息,理解课文的内在逻辑。  3.能运用已知的“亡羊补牢”的寓意说出本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  亡羊补牢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评析:这组成语有助于学生“简约”表述课文的寓意,课前出示,下课前重复,帮助学生体验从“知道”到“懂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