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8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剖宫产后发生产后出血产妇1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宫腔纱条填塞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实验组产妇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在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子宫切除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较少,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有效控制出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效果
  剖宫产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止血时抢救产妇生命的关键环节。如出血得不到有效控制往往需要行子宫切除术以保全产妇生命。子宫切除后可造成产妇生育功能完全丧失,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本文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剖宫产后发生产后出血产妇16例纳入本研究,均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经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后接受手术。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能异常者。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产妇共计8例,年龄23岁~36岁,平均年龄(28.75±4.36)岁;体重68kg~83kg,平均体重(75.83±5.75)kg;孕周36.5周~40周,平均孕周(37.54±1.21)周;其中初产妇6例,经产妇2例;剖宫产指征包括巨大儿1例、双胎妊娠2例、羊水过多1例、产程停滞2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
  实验组产妇共计8例,年龄22岁~38岁,平均年龄(29.12±4.58)岁;体重69kg~85kg,平均体重(76.04±5.62)kg;孕周37周~40.5周,平均孕周(37.75±1.08)周;其中初产妇7例,经产妇1例;剖宫产指征包括巨大儿2例、双胎妊娠1例、羊水过多2例、产程停滞3例。
  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孕周、孕产次、剖宫产指征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宫腔纱条填塞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采用温盐水纱布垫压迫出血部位,采用可吸收缝线8字形缝合。将子宫向缝扎对侧牵拉,采用可吸收缝线由子宫上行支内侧穿过子宫肌层,不穿透子宫内膜。再从子宫动静脉丛外侧无血管区自后向前穿过,打结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同法处理对侧子宫动脉上行支[2]。
  实验组产妇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将子宫托出腹腔,双手加压按摩。判断背带式缝合术的成功几率。在左侧子宫切口下缘中外1/3处采用l号可吸收缝线距切缘下3cm处垂直进针,穿过宫腔后在切口上缘3cm处出针,穿过浆肌层,不穿过蜕膜层,将缝线拉向子宫底部距宫角约4cm处,穿过宫底后向子宫后面返折至左侧子宫骶骨韧带上方,自左向右、由外向内斜行进针,贯穿子宫全层。在右侧对应位置出针至右侧后壁。同法进行右半部缝合,术中助手尽力压迫,拉紧缝线打结,使呈纵向压缩状。观察子宫色泽转为红润,收缩变硬,阴道流血逐漸停止,常规缝合子宫切口,确认止血后关腹[3]。
  如术后观察20min后阴道流血量仍>50ml/h,血压、脉搏等生命征不稳定、失血性休克者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缩宫素等进行抗感染、促进宫缩治疗,并根据术中出血量确定是否需要输血[4]。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量比较
  组别 子宫切除率 产后出血量(ml)
  对照组(n=8) 2(25.00) 1012.35±276.53
  实验组(n=8) 0(0.00)* 762.25±212.78*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子宫切除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较少,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比较复杂,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产后出血,其中以宫缩乏力最常见。子宫过度膨胀是引起产后宫缩乏力的危险因素,包括巨大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如出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5]。
  传统的防治产后出血的措施包括使用缩宫素、按摩子宫、宫腔纱条填塞、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但效果往往不甚满意,出血如得不到控制,常需切除子宫以挽救产妇生命。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近年来临床处理产后出血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对子宫进行加压缝合,以促进子宫肌肉缩复,宫腔容积缩小后使开放的血窦闭合。两侧缝线收紧后产生的纵向压迫力阻碍了部分子宫动脉分支的血流分布,子宫肌层缺血后刺激子宫收缩而达到满意止血目的。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止血迅速等优点,并完全保留产妇的生育功能[6]。术中缝合时注意避免损伤膀胱和直肠等临近脏器,打结前拉线应缓慢渐进性用力,确保子宫受压均匀。
  本研究中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者均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无一例需切除子宫,平均出血量为(762.25±212.78)ml。接受宫腔纱条填塞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者2例未达到满意度止血效果而切除子宫,平均出血量为(1012.35±276.53)ml。上述结果提示对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更加有效地控制出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大莲,李相琼,冉隆珍,等.背带式缝合用于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7~38.
  [2]卢庆.背带式缝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华夏医学,2013,26(3):460~462.
  [3]周佳玲.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32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52~153.
  [4]张继萍.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40~41.
  [5]陈秋燕.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4):35~36.
  [6]何兴梅,米建锋.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58例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77~17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各40例作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患者RBC、Hb、MCH、MCV、RDW、RBC/MCV的差异。结果:观察A组RBC、RBC/MCV均明显高于观察B组及对照组;观察B组RBC、Hb均明显低于观察组A和对照组,而RDW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两观察组MCV和MCH较对照组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针灸治疗组为研究组,西医治疗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0例,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后,治愈有20例,有效有17例,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0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预防。方法 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结果 长骨骨折病人、老年人很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危及病人生命,通过我们的治疗有效的预防栓塞给病人造成的痛苦。结论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能及时解除下肢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给病人生命造成的威胁。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  肺栓塞是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后引起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70例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 20mg,35例)、治疗组(依折麦布10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mg,35例)。经过6个月降脂治疗,监测两组低密度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PR)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经
期刊
摘要:在HY221及SJN2200系列的B超软件和多功能B超硬件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HY280系列B超,其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的超声诊断仪器。本文分析了HY280系列B超所采用的一些软件和新技术的方法,希望为使用者提供一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HY280系列B超;软件;新方法;单片机  在HY221及SJN2200系列的B超软件和多功能B超硬件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HY280系列B超,其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位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治疗组患者采用高危因素分析、一般性护理和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人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SAS)以及抑郁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思连康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思连康治疗,对照组给予金双歧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及全身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低血糖控制的有效方法 方法:随机选择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8例重症患者,经诊断所有的患者均需要行肠内营养支持。将8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44例患者应用持续24小时肠内营养泵入的控制方案;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使用鼻饲管注入流质的常规喂食法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9.09%的患者出现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8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患者行Ⅰ期手术57例,结肠造口术14例,Ⅱ期结肠造口术13例,Harmann术5例。结论 对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在临床中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结肠癌;肠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细辛脑佐治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近期疗效,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 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7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佐以细辛脑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3周,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