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朗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8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里,能长时间听到朗朗读书声的已不多见,这或者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所在。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加强朗读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手段。在小学语文朗读指导中,有些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二是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语文课堂就应该书声琅琅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精妙绝伦的语段:“‘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形,其实是让人非常羡慕的,尤其是对先生读书入神的情景的描述,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里,能长时间听到朗朗读书声的,已不多见了,这或者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所在。
  有人说,现在读到高中甚至大专毕业的学生,语文水平还比不上以前读了几年私塾的。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并非完全没道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和谐的现象呢?这与现在中小学语文课堂缺乏朗朗的读书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到优质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语文朗读指导和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如果教师的朗读能让学生“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阅读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二、教师指导朗读的三个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各个“阶段目标”都写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个年级每篇精读课的第一道练习题,也同样提出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体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地方。就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来说,听和读都是学习的输入,说和写是学习的输出。输出的效果如何,输入的摄取量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加强听与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认真倾听和深入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一)跟读模仿,激发兴趣。不难发现,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朗读始终进行得很好。朗读的花样也层出不穷,如,教师范读、听录音读、跟教师读、全班齐读、小组赛读、指名朗读、自由朗读等。每天,学生在这种“口读耳听,口耳并用”的良好读书氛围当中,提高语文素养。因为书读得朗朗上口,对语文学习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低年级的学生都能把所学过的课文背诵下来,讨得家长和教师的欢心,也因此换来了高效的学习质量。因为他们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学校举行文艺表演,教师大多喜欢在二、三年级学生中挑选节目主持人。人的学习,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把汉字写好,一般都要经过刻苦临摹练习,习字的“描、摹、临、写”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是非常值得语文朗读教学学习的。如果把习字的过程变为朗读学习的话,那就是“跟(读)、模(仿)、诵(读)、创(新)”。开始进行朗读训练时,要尽可能让学生跟着“录音带”或教师的标准范读去练习,让他们从跟读模仿开始,到逐渐放开,最后达到“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的效果。
  (二)句读停顿,读通读畅。朗读从模仿开始,到“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这需要经过系列的辅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不但应该注重标点符号的朗读指导,还应该更加注重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的句读停顿的朗读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畅。
  (三)轻声重音,突出关键。不同的轻重音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我已经吃过了。”“过”重读,表示完成态;“北京我以前去过。”“过”轻读,表示经历态;等等。《桂林山水》一文有这么一句话:“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由于生活在粤方言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不注意轻重音的朗读指导,往往没有把“看见过”“玩赏过”“没看见过”等的“过”字轻读,这样就体会不到作者那种美好的心情。又如,老舍先生的《养花》写道:“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句中“工夫”的“夫”,应读轻声而不读阴平调。如此,轻重音读法的例子不一而足,读好轻重音,是读出作者丰富情感和文本重要内容的关键。
其他文献
现在,许多学校对学生的早恋问题非常重视,已经郑重地提到了学校的议事日程。有的甚至在校规校纪中明文规定,严禁学生谈恋爱,校长在校会上大讲特讲,并要求班主任在班会上重点强调。一时间,全校上下谈“爱”色变。这种草木皆兵的做法,固然有些过分,但也并非是学校领导小题大做。  以前笔者曾在报纸上读过一篇报道,说某校一名13岁的小女孩生下了一个男婴,经调查,男婴的“父亲”竟然是小女孩的同班同学,和她同岁的一个小
期刊
近期的一次视导听课中,有教师分析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句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时,指出其中有“以动衬静”的特点。教师让学生回忆类似的诗句,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名句。  这位教师所说的以动衬静,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月别枝惊鹊”,“别”如果当做动词,就是离开的意思。明月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明显,加之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与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一种心理学理念——共
期刊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行的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
期刊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师独占发言权,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如此,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这种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师生缺乏交往和沟通。这种教学,否定了教学的本质意义——对话,否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的指导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全日制义务教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语文教学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了他们的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的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充分利用好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
期刊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从而使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没有学生的全面主动参与,所有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源之水,就是缘木求鱼。因此,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固定模式,相对来讲,内容贫乏,知识信息含量较低,制约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
期刊
教育是一件传道、授业、解惑的事情,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十四年,常常质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台上的教师教的很辛苦,台下的学生学的很痛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讲得嗓子冒烟都是在做无用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新世纪的人民
期刊
当今教育教学中,有一部分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整天不学习,来学校不是睡觉,就是影响课堂纪律或经常旷课或不交作业等,教师教育不听,家长教育更是不听。为了让这部分学生能转变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如下做法:  一、爱心是教育学困生的关键  接任一个新班时,可建立班内学习互助小组,把班主任的爱以及班集体的“友爱”倾注给这部分学困生。其实建立学习互助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