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儒家的生命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析
  儒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中有关生命伦理方面内容主要体现在"贵生爱物"的生命观、"乐生哀死"的生死观和"修身进取"的养生观等几个方面。
  (一)"贵生爱物"的生命观
  如何看待生命?儒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观点:
  第一,儒家从人与其它"物",尤其与一般动物比较出发,从而得出人是天地之杰出,万物之精灵,是宇宙万物主宰的正确认识。孔子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兽有别,不可同日而语。孟子认为高于动物,在于人之性与动物之性不同。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性,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生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2]《周易•系辞下》称人为"三才"之一,"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人和天地合成宇宙万物之根本。董仲舒认为:"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3]强调人在自然界的地位高于万物。理学大师周敦颐、朱熹都肯定人高于禽兽,在宇宙中有崇高地位。邵雍之言更为精辟,他说:一个人的价值等于一"兆"物的价值。总之,用孔子的话总结,那便是"天地之性,人为贵"。
  第二,从人的自身生产角度出发,得出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4]的朴素直观的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关于个体生命现象的起点界定标准,即有生才有命。孔子提出的"命"是指对个体生命作为客体的被动性和有限性所作的经验概括。并没有把"命"托付于全能而有神秘的天或上帝,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体生命。孔子认为"不知命,不以为君子",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孔子已认识到了生命自身的规律性。故而《论语》载有孔之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具体来说,儒家把人的生命的起点界定为:"生"是指个体脱离母腹来到人世间的瞬间,以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第三,提出重生、贵生、珍生思想,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孔子看来,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主张"知天尽性",追求人格的完美无缺和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的精神境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主张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远大政治抱负。孔子本人就是"君子自强不息"[5]的典范。他一生唯以天下大事,万世功业为念,孜孜奔走列国,授徒编书,人生态度可谓积极至极,树立了儒家阳刚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身教典范。儒家从社会物质生产的需要和现状出发,结合家庭自然经济和子嗣延续问题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从而逐渐形成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孔子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在重视保生命的同时,强调生得伟大,死得其所,不做无谓的牺牲。但为了道义和人群的利益,可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对现实生活持乐观富达态度。孔子认为人活着就是幸福。"仁者不忧","乐以忘忧",孟子在主张"与民同乐"的同时,还提出了君子之乐的内容:即"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到了宋代"孔子颜回乐处便成了初学者立志,富贵者自警,穷乏者保持廉操的座右铭"[7]。孔颜乐处也成了安贫乐道的代名词。
  第四,提出重功名轻富贵。主张劳动所得,自食其力,非利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使生活贫困,也要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即使生活富足了,也应做到"富贵不淫"。由此形成的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儒家这种义利观的倡导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五,在做人原则上,主张明伦理、主自律。把修身作为做人的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己重于善群。"在儒家看来,教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追求自我道德修养,就可以成为贤人、圣人。既能治家,也能治国,于人于己,于国于家都有好处。就可以"诚以立身,仁以待人,公以处世"。
  第六,在行为准则上,主张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处理人与人关系时,奉行"礼之用和为贵"的原则,能忍则忍,能让则让。从"不与善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间傲人争礼,不与盛气人争是非"。从自我出发,人我并重,由己推人,人我兼顾。追求过太平安稳的日子。认为这种活着才没有大的闪失,也不会给生命带来威胁。
  第七,在处世态度上,尊理性,重经验。主张学思并顾。习惯于尊习俗,重经验,迷信权威,服从圣人君王之教。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多以年龄为界标。孔子提出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成为指导社会以老为尊,越老越贵的人才取向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有形无形地埋没了人生价值。
  第八,厚人生,罢彼岸,注重"人道",淡化鬼神,采取理性实用主义态度。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拒绝谈论怪、力、乱、鬼神等神秘现象,对"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可见,儒家文化是地地道道的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以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为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化。
  倡导重生贵生。尊敬生命、敬畏生命是儒家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儒家将对生命的敬畏推广至对一切具有生命的事物,由贵生到爱物,体现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的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
  (二)"乐生哀死"的生死观
  如何对待生死?概括说,儒家的生死智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乐生,所谓"仁者不忧","乐以忘忧"。孟子在主张"与民同乐"的同时,还提出君子之乐,即"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二是哀死,儒家认为死是一件悲哀的事,"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儒家哀死,还表现在主张厚葬,对不同等级都有陪葬和不同的礼的规定。
  从对待生死的态度看,儒家乐生苦死。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对显示人生抱着极大的乐观态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出以生为乐的情怀,同时以死为悲哀之事,并注重在死亡的葬、祭以及等级之别,也透射出其强烈的哀死之情。
  从探讨生死的角度看,儒家注重道德。儒家以"仁"为立足点,注重"礼"和"义",强调道德,关注的是个体对全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实际上儒家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讨论生死问题,用道德规范来评价生与死的价值。从超越生命的途径看,儒家强调生前努力,追求生命不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
  (三)"克己存心"的养生观
  如何实践追求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儒家注重个人修身进取。儒家把修身作为养生做人的根本。孔子强调"克己"、"修己"、"正身"的功夫,孟子提出"存心"、"养气"、"寡欲"的方法。"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奉行"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由己出发,人己并重,由己推人,人我兼顾。儒家同时主张积极入世,对现实人生持达观态度。"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儒家重品行,儒家关心人和社会的关系,儒家所关心的人是有着鲜明社会地位的人的修炼,孔子提出"克己"、"修己"、"修身"的功夫,孟子提出"存心、养气、寡欲"的方法。
  以上仅仅从生命、生死和养生观三个角度阐述儒家的生命伦理思想。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对生命的体验和认识过程,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生命文化,并对当今中国社会产生着深刻影响和作用。
  二、启示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并发挥着作用。儒、家的生命伦理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开展深入研究,对于建立现代生命伦理学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一,有助于建立现代生命观。儒家的生命观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是建立现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通过对儒家生死智慧的考察和分析,可以看到儒家的生命观的重"生",讲道德,讲有为,注重生命的社会价值,提倡积极乐观的对待人生。这些思想都从不同角度启示现代生命伦理学要建立强调生命质量,力求把生命的神圣与生命的质量、生命的价值统一起来,理性对待生死,从而建立起生命神圣、质量、价值相统一的现代生命观。
  第二,有助于建立科学生死观。儒家都讲究重生贵生。儒家关爱生命,注重现世,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儒家不讲来世,看重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持乐生,对人生充满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对人生是乐观的,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科学的"生",对于现时代社会的建设、个人的竞争都有很强的意义。总之,一方面有助于现代人理智清醒地认识生与死的本质,充分珍惜、重视自己的宝贵生命,并采取积极措施以活得更久、更有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现代人加强对死亡价值和尊严的认识,从而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摆脱对死亡感情上的痛苦,消除贪生恶死倾向,坦然面对死亡,从而树立科学的生死观。
  第三,有助于建立生态伦理观。通过对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挖掘和弘扬,对于构建新的生态伦理学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儒家以"仁爱"思想为基础,孟子认为"爱"的内涵不仅是"亲亲"、"仁民",还包括"爱物"。《周易》提出"厚德载物",把仁爱精神推广到大自然中,以宽厚仁慈之德爱护宇宙万物,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生态循环。在实施"爱物"过程中,主张"取物不尽物"和"取物以顺时",体现出的生态环保思想,不仅在长达二千余年的农业社会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也有重要价值。同时吸取了墨家的"兼爱"、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及惠施的"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观点,使得孔孟"爱物"的生态伦理思想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发展,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程颢提出"和天地万物一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哲学命题,不仅承认整个自然界都有内在的价值和生存的权利,而且也自觉地把人的天赋爱心的传统人际道德向生态道德扩展,从而构成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最主要内容,成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石,对于增强全人类的地球环保意识,重建人类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关系,建构新的生态伦理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论语•微子.
  [2]荀子•王制.
  [3]春秋繁露•立元神.
  [4]孝经.
  [5]论语•述而.
其他文献
冰心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立个性和风格的翻译家,为近代中国的翻译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她翻译的泰戈尔和纪伯伦的作品都被视为经典。冰心翻译的诗歌具有简洁朴素、温婉柔顺的风格特色,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也有它特定的条件和过程。冰心在翻译诗歌时既不是单纯的直译,也不是单纯的意译,也不是完全遵循"信、达、雅"这一标准。她的风格来自于她对文本的选择,她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作为一位作家,冰心的创作风格对她的翻译风格也起
期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比较明确和全面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历程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并给予理论上的准确历史定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的
期刊
校本管理是以校为本的管理,其核心就是强调权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强调行政部门给学校以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它力主学校要认真分析、甄别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从事各种管理活动,既不能照搬他校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地把学校作为一般政策规则等的试验田或应用场地。其基本主张是学校管理工作应植根于本校的土壤,学校对本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
期刊
民勤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之间,是阻挡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合拢的一片绿洲,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是我国西北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民勤面临的荒漠化危机已经受到中央政府和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温家宝总理先后11次提出"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一、民勤荒漠化现状及其危害  历史上的民勤是水草丰美的滨湖绿洲,土沃泽饶,可渔可耕。随
期刊
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呈现出"集权-分权-集权-分权"的循环往复。正如薄一波在《若干重大问题与历史事件的回顾》一书中所总结的那样:这个时期,权力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再放再乱,再乱再收,在收放之间摇摆不定,循环往复。本文拟对主要原因作简要分析。  一、政治分权和经济分权脱节,致使权力划分缺乏稳固之基  (一)权力划分没有呈现出高度的"经济化"和"市场化"  这一时期,我
期刊
重视和搞好报社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完成好自身所承担的新闻报道任务有着重要意义。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努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新形势下,报社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新闻
期刊
一、象形拳中的意象思"惟"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也是传统武术训练中直觉把握、自我体悟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意象"一词历来是物象、卦象、兴象以及"道"(大象)的总称。其功能在于由眼耳相接的事物,"引人入于玄远之境,与万化冥合"。意象又称"心象",是一个充满了个人情感与联想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意"指客体化了的主体情思,"象"指主体化了的客体物象。意象这一概念,在我国武术史上有
期刊
吕宁思曾经在《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中说:"哪怕俄罗斯什么都没有了,至少还有美女。"的确,俄罗斯女性的美是世界闻名的。在俄罗斯作家笔下,尤其是在19世纪普希金之后的一系列俄罗斯优秀的文学大师以及当代的杰出的作家们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饱满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抽离出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发现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命运,以及其中所
期刊
一、仿生设计的历史  仿生设计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生物界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及物质存在,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逐渐具备了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周围的生物作"邻居",这些生物各种各样的奇异本领,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制造出
期刊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教育工作,而做好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学生党员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助力军,是学生党、团组织工作的核心。因此,他们既作为普通学生中的一员,是学生工作的对象,又作为开展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和高尚的社会责任,对大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