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汉历史建筑的演变及文化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jg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国的建筑发展史上,民国时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中国和西方的风格并存,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兼容中外、融汇南北的民国建筑图卷。 随着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每个城市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建筑风格的转变,哪怕细微的变化都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关键词】: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现状
  一.武汉民国时期建筑的历史起源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封建的大国遭受外国势力的入侵,同时也开始接受西方帝国主义文化的洗涤。一个百折不挠的民族,在内外双重的压迫之下,终于爆发了——武昌起义。随之而来的辛亥革命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一个封建的国家从此踏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华民国。
  1.1民国时期的武汉
  武汉,虽不是沿海城市,但作为一个九省通衢的大城市,沿江而生,自然也是侵略者抢喜欢强占的地方。在如今的汉口江滩旁,我们依旧清晰可见各见各种欧式建筑,这也使得武汉有了另外一个美称“东方芝加哥”,因其能与上海南京媲美的繁华租界而名扬中外。
  汉口开埠之后,外商的设立,洋行的创建,以及和外贸密切相关的外资企业的创办,都促使汉口渐次由内陆型的封闭式城市向开放型的国际性都市迈进。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变化和动荡的时期, 同时也是西方战争侵略的写照。西方文化的大量渗入,各式欧式建筑与传统商贸形式相互融合,诞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态――租界建筑。一些商业高楼也开始树立在武汉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各种宗教信仰也流传开来,各式风格的教堂也逐步修建完善。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语汇:拱门和开间,柱和连续券,装饰雕刻,户外廊道等。古希腊和古罗马、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等风格,添加各种建筑流派,呈现出一种风情建筑。
  1.2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兴起
  西方古典建筑 :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三段式)已经得到广泛的引用。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存在于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其主要表现手法是借鉴古典主义的整体形制或具象形态,以抽象或更简洁的形式表现,保留建筑的传统形式美感。比方处于汉口中山大道708号的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原汉口南洋大楼。南洋大楼坚固宏伟,富丽典雅,屋顶有廊、亭、拱门、钟楼的造型等丰富的欧式建筑风格。但在建筑立面上,简化了繁复的装饰线条,将建筑简化为纵向与横向的简洁立面分割与开窗形式,但仍保留古典三段式的形制。建筑轮廓线条简洁,腰檐部分保留的几何图案现代感觉新鲜有力。
  新民族主义建筑 :新民族主义建筑在整体风格上继承了西方建筑的部分形制:如拱门,回廊,舷窗等,加入了部分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元素,如坡屋顶、抬梁、飞檐等。建筑形式更为简化,建筑造型简洁大方,勿装饰的细节和冗余,正面反映内部使用功能,具有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比如在武汉一元路新民族主义居住建筑中,虽然立面设有向外突的阳台,并设有竖线条来予以装饰,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还带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特征,但师建筑型体已明显变得简洁,装饰也已经越来越少,表现出向纯净的现代建筑过渡的设计特征。
  
  二、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与特点的演变
  随着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每个城市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建筑风格的转变,小到细节上装饰风格的变化,大到材料、结构应用的转变。哪怕细微的变化都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2.1建筑材料演变
  晚清开始,西方工业国家用于建筑的材料随着殖民者传入我国,打破了木材在建筑中建造和构造的主导作用,红砖、石材、水泥和钢筋混凝土被大规模的运用,现在保存于世的民国建筑中,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石材立面是主要的建筑形式。在租界中,石材被大面积运用。石材的质感与厚重,突显了银行,会馆等商业建筑建筑的庄重与肃穆。而灵巧的红砖则大量运用于政府建筑和民用建筑中。位于汉口车站路的法属东方汇理银行汉口分行,是其典型代表。该建筑使用了歐洲传统清水红砖作为主要建造材料,工艺精良,建材品质一流,使其历经沧桑,仍不减昔日风采。
  2.2欧式风格的再现与演变
  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然的变化和跳跃式的,民国时期的建筑大多数风格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在建筑形式上,民国建筑在汲取西方古典主义的风格上,保留西方古典形式的装饰,结合近代工业设计思潮,具有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在造型上多运用了概括的手法加以处理,追求几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线形式,注重对称的构图方式、重复的序列排列、几何图案装饰效果,建筑中常用阶梯形的组合、横竖的线条来构成立面。在追求形式相同的基础上,结合现在工业的发展需求,表现为易建造,少现雕琢,装饰点睛,多重线条与形式感。
  三、对民国时期武汉建筑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在中国的建筑发展史上,民国时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民国时期的建筑形式,都以鲜明的特色表达了其博采众长特点。中国和西方的风格并存,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兼容中外、融汇南北的民国建筑图卷。
  3.1武汉现存的历史建筑
  武汉市公布保护历史建筑169处。1993年首批公布截止到2010年,武汉市现有优秀历史139处,其中一级建筑34处,二级建筑105处,分布在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内。 也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建筑,包括金融建筑、商行与商铺、公共服务机构、领事馆建筑、工业军政以及会所和公寓、公馆。尤其是金融行业,在汉口江汉关一带,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与现代建筑不相同的银行大楼。例如汇丰银行,整栋楼为典型的新古典建筑,古希腊建筑的风格,主体建筑面对长江,高约20米,横立面开阔伸展,基座、房身、屋檐三段式构图,自左至右五段构图。正立面为宽敞通透柱廊,内廊墙壁镶嵌大理石,十根巨大的爱奥尼立柱及六根方柱为支撑。外墙面及基座镶嵌花岗石构件。朝青岛路一面,主楼转角处为古典柱廊式构筑。顶楼巨大的玻璃拱窗以及立方体主楼顶层正面的浮雕花绘,在同类建筑中均属绝无仅有;中国银行位于江汉路步行街与中山大道交界处,于1917年建成,为汉口开埠后最早的钢筋混泥土大楼之一。正立面朝中山大道,自下而上分台座,楼身、檐部三段构图,门前十级花岗岩石台阶直上二楼空廊,楼体第二段以八根罗马柱支撑,隔街而望,气魄相当恢弘。
  3.2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建设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多城市由于都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遗留下来的历史城区变为了城市中的村庄,有些地方政府不懂得文物的保护,迫切的希望将这些“萧条”的老建筑拆掉。其次,房地产的过渡开发让这些老建筑难以保留。这些投资者们希望重建老城区,并从中获取高额的回报。当然旧城区的改造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些改造也是需要将历史的意义放在考虑范围之内的,而不是盲目的全部清除。这些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以建筑见证的历史不仅仅是指建造初期的历史,更是指建筑所经历的全过程的历史。优秀历史建筑所保存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制、结构形式、构件质地与制作工艺等才是它的价值所在:那就是说,优秀历史建筑所保存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修建痕迹都是历史的记录。我们应该予以保护。
  参考文献:
  [1]《漢口的沧桑往事》方方武汉出版社 2004
  [2]《关于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调查与思考专论》 黄禹康城市开发2004
  [3]《武汉近代历史保护与改造策略研究》 霍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4]《三镇风情—武汉百年建筑经典》 胡榴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张雅婷(1990—),女,籍贯:湖北武汉,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对我国的美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学包含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佛学,把“空”作为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和至高无上的善和美的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就是主观认识的“悟”。  【关键词】:美学;佛学;空;悟;意境  引言:作为一名艺术学习者,美学无处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日渐丰富嘈杂的环境中,佛学所表达的“虚空”的思想,对于我
期刊
【摘要】: 公孙鞅在孝公支持下进行了他以富国强兵争霸天下为目的的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在战国纷飞的年代,商鞅举起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大旗,不畏强权,最后却“作法自毙”被后继者车裂而死,然而他所留下的商君之法却推动者大秦王朝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关键词】:商鞅;变法;谋士  易中天先生称法家思想为谋士的哲学,谋士与策士有很大的
期刊
【摘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人民的骄傲,是世人眼中的英雄,他带领新中国成立,从此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毛泽东思想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  【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中国梦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被世
期刊
【摘要】: 当今大学中,学生的年龄构成已经从“90后”,慢慢的向“95后”过渡。年龄层面的变化带来的是新一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这一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80后”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时代发展进步带来的差异。作为大学中的思政工作人员,辅导员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帮助其成长成才都需要辅导员彻底了解这一代“95后”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关键字】:成长环境;行为习惯
期刊
【摘要】: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内容之丰富,造像之精美。  【关键词】:安岳紫竹观音;大足水月观音;造型;璎珞;色彩;  艺术是少不得对比的,“其特征是使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显示和突
期刊
【摘要】: 在西方或是在中国,田野考古都被认为是近代考古学的基础。这是由于田野考古学试图在遗址中把握古代实物遗存的时间、空间及相互间的关联,从而使考古遗存成为科学考古的资料。  【关键词】:考古学;田野考古;思考  田野考古首先是从欧洲萌芽和产生的,起初,人们以寻找古典时代的精美的艺术品为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曾经掀起“寻宝式”田野考古的热潮,但是,缺乏科学的操作方法。到了18世纪末,美国的托马斯
期刊
【摘要】: 在当代中国,由于目前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中国价值观冲突的现象日益明显。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解決冲突的途径,对于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形成全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具有极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观冲突;当代中国  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冲突的表现  (一)从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我国有着悠久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结合的可能;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结合走向必然。二者的结合与促进是相伴而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期刊
【摘要】: 从1840年开始,“中国梦”的思想逐渐的开始萌芽,到现今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一个目标。“中国梦”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在这17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中国梦”大致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的“中国梦”,一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梦”,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
期刊
【摘要】: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后继者关注、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本文从“人的解放”的内涵、具体内容和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简要分析其内涵,重点论述其内容,深刻启示我们要从人类历史发展中借鉴经验、总结教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及时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个人自由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中推进人的解放。  【关键词】:人的解放;内涵;内容;启示  一、“人的解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