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土司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m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司“开门为诸侯,闭门为天子”,所管辖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
  土司由朝廷任命,需承担进贡与征调等义务,是中国古代的“一国两制”。
  中央王朝改朝换代,但土司代代相传,可谓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土司”。
  夏日的清晨,在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中,唐崖土司城也和山里的农人一样“苏醒”了。
  吊脚楼里的炊烟袅袅升起,油茶汤的香味在晨风中弥漫;有土家妇女背着背篓,走过挂满露珠的“皇城”街道去田间采茶;有土家汉子张开渔网,在晨雾氤氲的唐崖河上捕鱼……这一切如同回到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源”生活一般。
  何为“武陵”?“止戈为武”;“高平为陵”。《左传》和《诗经》里的这两句短语注解了“武陵”——这也是土家族历史的写照:在武陵山中的河谷间迁徙、征战、融合,经历了“巴人—五溪蛮—毕兹卡(本地人)—土家族”的发展历程,与之相对应的就有了“巴国—郡县制—羁縻制—土司制”的行政建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王朝退出武陵地区,另一个王朝又汹涌而来。从秦代至两宋,这块土地上大抵上演着相似的故事:历代中央王朝对武陵地区皆是利用羁縻政策——略微管束,施以笼络。中央王朝封授给少数民族首领一个职官称号后,不问内政,首领世领其地,世管其民。
  元灭宋以后,大元帝国推出了一项新制度——在汉、唐、宋各朝羁縻统治基础上,实行一种招抚、任用各地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土司制度”。与前代土官相比,土司被中央王朝看得更紧,他们由朝廷任命,同时还要向朝廷承担朝贡、赋税、征战等义务。此一举,使中央和边疆的关系变得空前紧密。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将管理土司的策略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史称“永乐定制”——对土司授职、职衔、领地、属民、隶属、承袭、信物、升迁、惩罚、进贡、纳赋、用兵、文教等作了严格的制度规定,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规定了土司的职衔有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等不同级别。
  事实上,土司所管辖的实质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他们“打开门为诸侯,关起门来为天子”,与中央王朝的关系,称得上是“一国两制”。因为土司既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本地的最高军事首领,故民间将土司称为“土司王”;土司允许世袭,中央王朝改朝换代,但土司依然代代相传,可谓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土司”。
  唐崖覃氏土司正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中闪亮登场了。据史料记载,覃氏土司在武陵山区的活动由来已久,宋时(12世纪)鄂西覃氏势力已然显赫。
  按照2014年出版的《中华覃氏志·湖北卷》的记载:覃氏始祖覃汝先在南宋时即定居施州柳州城(今恩施椅子山),其子覃伯坚开创了家族统领一方的功绩:宋庆元三年(1197年),覃伯坚因征“蜀吴曦乱”有功,受封于行军总管,镇守施州。这个行军总管就是唐宋实施的“羁縻府州”制度的一个官衔——以少数民族首领统之,授予都督、刺史等官职,允许世袭,并以军民兼管的都督府、总管府统领。
  覃伯坚之子覃普诸世袭行军总管,后因功加授“镇国大元帅”,任施州镇边万户总管。覃普诸有三子:大儿子覃耳毛世袭镇国大元帅,执掌施南宣慰司;二儿子覃散毛执掌散毛宣抚司;三儿子覃化毛执掌唐崖长官司。元明清三代,覃氏家族拥有鄂西七个土司、湘西两个土司,成为武陵山一带的强宗大姓。
  关于覃氏始祖的故事,《覃氏族谱》记载道: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覃化毛奉长兄镇国大元帅覃耳毛之命,领兵三千攻打蛮酋马化龙,取得唐崖五峒地,置军民千户所。覃化毛治理唐崖时实施仁政,使土民得以安居乐业,感其恩德,称化毛为“启处送”(土家语,意为上天赐予的仁主),覃化毛为唐崖始祖。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对于覃氏家族而言,是一个值得在族谱上大书一笔的历史。因为这一年朝廷正式下令设立唐崖长官司(六品),这意味着行政级别得到大大提升,土王也晋升为有“品级”的朝廷官员了。一个土司王朝的传奇历史就此开始书写——世袭土司17代,雄霸一方381年。
  历史风云变幻,唐崖土司家族的命运也跌宕起伏。元末时局动荡,朝廷无力控制,唐崖土司乘机发展;明朝建立后,对唐崖土司“以原官授之”;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因参加湘鄂西土司叛乱,遭废置;明永乐四年(1406年)复置,势力逐渐恢复。其后200余年间,唐崖土司稳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日臻成熟。随着历代土司的“军功”或“叛服”,职位屡有升降。
  从秦汉的郡县制,到唐宋的羁縻制,再到元明清的土司制,都秉承了中国“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传统理念,谋求利益平衡及共同发展,实现文化多样性传承的民族生存与社会管理智慧。陈飞说:“这一管理智慧可为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提供借鉴”。土司城能申遗,所承载的土司制度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而遗留下来的土司城遗址,则是中央在大一统基础上“因俗而治”的光荣证据。
其他文献
看了贵刊上一期的双城记主题“绥芬河”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很有感触,虽然近在咫尺,双方文化却有着根本的不同,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交流和联系。我的家乡在丹东,隔着鸭绿江对岸就是朝鲜。对于朝鲜,我最多的感受就是小时候和父亲拿着望远镜到江边去看,能看到对面的村庄、军人和江中的小船。只是30多年了,我都没能去对岸实地瞧瞧。  如果贵刊有可能,希望能有机会报道一下“我的对岸”,我想看看真实的朝鲜。丹东
期刊
从中国地图上看,北纬30度与东经110度相交于湖北恩施州的鹤峰县,成为“中国之中”。以此为中心辐射开去,即是历史上的“桃花源”——武陵郡。今天这一区域是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地区,是土家族的聚居区。土家族为远古巴人的后裔,以白虎为图腾,在春秋时建立了巴子国。公元前361年被秦国所灭,部分巴人退居到武陵山区,与当地土著相融合,形成了土家族。元明清时期,武陵山区与中国西南大部分地区一样,土司林
期刊
忠诚的土司与慷慨的王朝,因为彼此需要,达成了双赢的“契约关系”。  对于朝廷无法管理的边疆地区,通过委任土司去管理,促进了国家的大一统。  土司积极为朝廷效命,征战四方赢取功名,在自己地盘上也就更有威望。  唐崖土司多次被朝廷征调参与各种军事行动,因其战功卓著,故有“明季唐崖最倔强”之誉。  历代中央朝廷规定,土司有服从朝廷调遣、率兵出征的义务。各土司也乐意接受朝廷征调,以期用战功邀赏。唐崖土司是
期刊
海蜇体内水分含量极大,捕捞上岸的海蜇如不及时处理,  会很快变质,变成一泡水渍,像热天里的冰块一样“化掉了”。  就在男人们紧张地忙于出海作业和“盘海蜇”的时候,我们看见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正在龙王庙前的山崖下焚香叩拜。她们的对面,是一座小小的“胡仙洞”,里面供奉着笑容慈祥的胡仙爷爷和胡仙奶奶。依从古训,仙人岛的女人不能与男人一同出海,她们只能留在岸上,翘首期盼出海打渔的男人们平安归来。如果说高
期刊
相对于把星球表面的某一个凹陷和凸起都拍摄下来的探测器图景,  星空摄影无疑更加浪漫,也更加谦卑。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就是: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星野摄影师总会被人们称作追逐星星的人。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和日本,这样的星空摄影家为数众多,他们有些出于对星空和摄影的热爱,有些则是志在对大众的科普,过
期刊
“莫郎节”意为传召大法会,  源于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藏历正月,  是格鲁派大师宗喀巴在大昭寺倡导首次讲论佛经、  发愿祈祷的大法会。  在川西高原的阿坝县,  每年一次的“莫郎节”  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宗教节日。  阿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汇处,东邻若尔盖县、红原县,南与马尔康县毗邻,北面和西面分别与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和四川省
期刊
突尼斯,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  一半是地中海的清新浪漫,一半是撒哈拉的粗砺狂野。  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曾绽放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这是一场心灵洗礼之旅,让我带上佳能EOS 100D,  去探寻那些湮没在遥远时空中的故事,  记录下触动内心的每一个瞬间。  当法航的班机降落在突尼斯,我的脚踏上北非大地的那一刻,我发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没有那么难——放下纷繁琐碎的事情,收拾好最简单的行装,
期刊
丝网版画是当代城市艺术最流行也是最丰富的一种形式,但却是一种尚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版画画种。一场名为《他们的世界,我们的眼睛》的丝网版画展, 让我们结识来自柏林的19位艺术家。通过这些丝网版画,我们可以领略这些德国青年的自由创意,亦借势一窥当代西方波普艺术(popular art)的新风貌。  丝 网版画:波普艺术的代表  版画,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古已有之。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
期刊
到了清朝雍正时代,中国武陵地区的土司王朝渐渐走向了历史的终结。  延续了381年的覃氏土司也在“改土归流”中退出历史舞台,从此归于史册。  曾经的风流早已经被雨打风吹去,只剩下土司城遗址还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欢乐极兮哀情多。”只是万物都难逃盛极必衰之理,唐崖土司城也不例外。  明崇祯年间,奸臣当道,朝政腐败。令土司们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们所寄予厚望的那个明王朝渐渐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穷途末路之境
期刊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虽然唐崖土司城已成“历史的绝响”,但它所孕育的文化荣光却传承至今,熠熠生辉。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并传承下来,它是一个民族独立品格的历史凭证,也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