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从培养幼儿兴趣入手,教师应注意将活动结果转化为注重活动的艺术化、多样化,变单一课堂教学为全面渗透,从幼儿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探索。从而调动孩子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在音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音乐教学 幼儿 兴趣 多样化
幼儿园的孩子具有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等特点。怎样才能调动孩子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想学、爱学音乐,并在音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呢?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在我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想,在此我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激发、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我觉得首先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多接触音乐。音乐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音乐课中,还应当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应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音乐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
比如在幼儿来园时,我会在教室里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儿童歌曲,热情地接待他们入园。接着我再放一些歌表演、律动之类的音乐,带领他们边昕音乐边做动作,这样可以调到他们来园后的情绪。然后在早操前,改放一些节奏明快的音乐,并带领他们通过拍手、点头、曲膝、扭腰等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节奏,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而在幼儿休息时,我会选一些优美的曲子让他们欣赏。
另外,让音乐和各学科相结合。如幼儿在学习儿歌或故事时,配上优美的音乐,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另一方面音乐能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动,增进大脑功能,提高记忆效果。在美术、手工活动课上,教师也可以放些音乐,让他们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动手、动脑。
这样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激起他们愉快的情感,从而使他们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时,他们才能会主动地学,愉快地学。音乐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作为一名教师要永远记住: “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乐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通过图画再现、扮演角色、设置疑问等多种途径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比如在教小班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时,我先把活动室布置成春天的景色,并制作了一个大蛋壳放在“草地”上,然后请一个表演能力强的孩子扮演小鸡,蹲在里面。这时我说:“春天到了,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啦!咦,这儿还有一个蛋呢!让我来敲敲里面有什么呢?”接着我轻敲蛋壳,里面发出“叽叽叽”的声音,这时我放《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扮演小鸡的小朋友打开蛋壳,从里面走出来边唱边表演。随着教师夸张的语言、语气,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
(2)教师投入的表演,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对幼儿来说,要正确地理解乐曲的情绪和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往往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除了语言诱导外,我还常常采用“教师表演”的方法来诱发情感,引发表现的欲望。
《秋天》是一首欢陕、优美的乐曲。幼儿听赏后往往只能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秋天到了,叶子黄了”,而如何激发幼儿在享受大自然美的同时产生欢快、愉悦的情绪呢?我先往教室里撒了好多黄色的叶子,然后让幼儿欣赏歌表演《落叶》,当我扮演小朋友背着书包手持很多黄叶子边唱边表演落叶时,落到这,落到那,落到小朋友身上,幼儿再也坐不住了,情绪立刻高涨起来,他们跟着我一起去“捡树叶”,一起舞蹈。“秋天真美”!这时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表演《秋天》的过程中,这种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我表现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其音乐情趣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组成音乐的重要成分。懂得音乐的人常常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年龄小,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节奏感差。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
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和孩子们玩“我敲(拍)你做”的游戏。就是我先敲桌子或拍铃鼓打出多种不同的节奏,然后让他们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拍肩膀、捻指、响舌等各个身体部位也打出相应的节奏,并随之教他们认识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以及它们的节拍规律。在听音乐中告诉他们这是几拍子的音乐,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熟练以后再边打节奏边唱。这样通过长期地反复地练习,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教幼儿按乐曲的节奏朗诵歌词。边朗诵边打出各种动作的节奏,让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同时对整首歌曲的节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再教幼儿演唱歌曲就会轻松很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还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如在学习歌曲《大鼓小鼓》时,我为幼儿了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他们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到两个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鼓的声音大而强,小鼓的声音小而弱,大鼓小鼓的音色也不相同。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总之,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引导他们喜欢音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我们的心、我们的情,用我们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在音乐中健康成长、自由翱翔!
參考文献
[1]郭艳珍.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8(09):181.
[2]巩传莹.浅析幼儿音乐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159+167.
关键词:音乐教学 幼儿 兴趣 多样化
幼儿园的孩子具有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等特点。怎样才能调动孩子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想学、爱学音乐,并在音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呢?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在我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想,在此我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激发、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我觉得首先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多接触音乐。音乐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音乐课中,还应当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应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音乐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
比如在幼儿来园时,我会在教室里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儿童歌曲,热情地接待他们入园。接着我再放一些歌表演、律动之类的音乐,带领他们边昕音乐边做动作,这样可以调到他们来园后的情绪。然后在早操前,改放一些节奏明快的音乐,并带领他们通过拍手、点头、曲膝、扭腰等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节奏,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而在幼儿休息时,我会选一些优美的曲子让他们欣赏。
另外,让音乐和各学科相结合。如幼儿在学习儿歌或故事时,配上优美的音乐,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另一方面音乐能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动,增进大脑功能,提高记忆效果。在美术、手工活动课上,教师也可以放些音乐,让他们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动手、动脑。
这样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激起他们愉快的情感,从而使他们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时,他们才能会主动地学,愉快地学。音乐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作为一名教师要永远记住: “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乐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通过图画再现、扮演角色、设置疑问等多种途径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比如在教小班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时,我先把活动室布置成春天的景色,并制作了一个大蛋壳放在“草地”上,然后请一个表演能力强的孩子扮演小鸡,蹲在里面。这时我说:“春天到了,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啦!咦,这儿还有一个蛋呢!让我来敲敲里面有什么呢?”接着我轻敲蛋壳,里面发出“叽叽叽”的声音,这时我放《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扮演小鸡的小朋友打开蛋壳,从里面走出来边唱边表演。随着教师夸张的语言、语气,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
(2)教师投入的表演,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对幼儿来说,要正确地理解乐曲的情绪和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往往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除了语言诱导外,我还常常采用“教师表演”的方法来诱发情感,引发表现的欲望。
《秋天》是一首欢陕、优美的乐曲。幼儿听赏后往往只能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秋天到了,叶子黄了”,而如何激发幼儿在享受大自然美的同时产生欢快、愉悦的情绪呢?我先往教室里撒了好多黄色的叶子,然后让幼儿欣赏歌表演《落叶》,当我扮演小朋友背着书包手持很多黄叶子边唱边表演落叶时,落到这,落到那,落到小朋友身上,幼儿再也坐不住了,情绪立刻高涨起来,他们跟着我一起去“捡树叶”,一起舞蹈。“秋天真美”!这时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表演《秋天》的过程中,这种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我表现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其音乐情趣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组成音乐的重要成分。懂得音乐的人常常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年龄小,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节奏感差。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
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和孩子们玩“我敲(拍)你做”的游戏。就是我先敲桌子或拍铃鼓打出多种不同的节奏,然后让他们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拍肩膀、捻指、响舌等各个身体部位也打出相应的节奏,并随之教他们认识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以及它们的节拍规律。在听音乐中告诉他们这是几拍子的音乐,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熟练以后再边打节奏边唱。这样通过长期地反复地练习,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教幼儿按乐曲的节奏朗诵歌词。边朗诵边打出各种动作的节奏,让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同时对整首歌曲的节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再教幼儿演唱歌曲就会轻松很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还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如在学习歌曲《大鼓小鼓》时,我为幼儿了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他们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到两个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鼓的声音大而强,小鼓的声音小而弱,大鼓小鼓的音色也不相同。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总之,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引导他们喜欢音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我们的心、我们的情,用我们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在音乐中健康成长、自由翱翔!
參考文献
[1]郭艳珍.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8(09):181.
[2]巩传莹.浅析幼儿音乐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15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