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研究述评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还珠楼主的“蜀山”系列武侠小说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为一体,表达了一种对自身生命进行抗争的独特生命哲学,而其天马行空式的奇幻想象则开创了“奇幻仙侠”这一武侠小说流派。小说中独特的景色描写则是神话和自然美的结合,是对审美个性的熏陶。小说中不少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成为后世港台武侠小说的取法模式。其匠心独具的创作源头多来源于古代道家典籍,而其武侠创作也显示出了典型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还珠楼主 武侠小说 思想文化 艺术价值 艺术渊源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自清代以来,武侠小说就已经蔚然勃兴,逐渐风行于世。而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更是进入了一个“产生奇花异卉、万紫千红的武侠春天”,而还珠楼主李寿民那充满瑰丽想象,带着浓烈奇幻色彩的武侠小说显然更是这奇花异卉中最为明艳的一簇,其代表作品《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掀起了一股轰动海内外的“蜀山”热潮。据说,“每一册出版的三四天内,一万册之数,一抢而空。早上开出门来,就有顾客望门而候了”,可见其作品在当时的火热程度。还珠楼主还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多产作家”,自30年代至50年代初,他以“蜀山”为核心,创作了近30部武侠小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蜀山系列”。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却被文学史忽略了数十年之久,从1949年至1982年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竟没有一部关于还珠楼主小说的研究专著产生。而从80年代至今,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还珠楼主小说的专门论文,也不过区区数篇而已。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终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了这块瑰宝,其恢宏的“蜀山”系列小说的价值渐渐为人们所发现。
   首先,还珠楼主“蜀山”系列小说受到学者重视相对较为成熟的是“思想文化”方面。虽然还珠楼主的作品脍炙人口,读者遍及海内外各阶层,包括高级知识分子,但是,由于士林普遍对这类通俗文学作品有鄙视之心,文学史家不屑为之评论。最早完整、系统评论还珠楼主及其作品的是1948年徐国桢连载于《宇宙》复刊号三至五期的《还珠楼主及其作品的研究》,后于1949年正气书局改名为《还珠楼主论》出版单行本,全书约3万字。其“思想论”一章提出:“还珠楼主小说的思想方面杂而不纯”,基本上是“儒释道三家的搓合”,这一说法被大多后来的学者所认同。徐国桢称:“概括说来,还珠楼主所创造的小说人物,在行为上可说如下:本来是李耳、庄周一般的襟怀,可生就了释迦牟尼的两只眼睛,却是替孔丘、孟轲去应世办事。于是儒释道混成一体了。”
   台湾的叶洪生先生对还珠楼主尤为佩服,于1982年在《民生报》副刊连载《惊神泣鬼话〈蜀山〉》这一长篇论文,并随即以此文为底本,经大幅增补后出版了《蜀山剑侠评传》、《天下第一奇书〈蜀山剑侠传〉探秘》这两本专题著作。在思想论方面,叶先生继承了徐国桢关于还珠楼主“儒释道合一”的观点,他认为,在中国千年小说传统中,“从未有一名作家或一部作品能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学说精义共冶于一炉而予以高度艺术化之发挥者——有之,则自还珠楼主始,且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这样的评价虽有夸大之辞,但大体还是反映了还珠楼主小说的思想特质。儒家主张“入世”,道家偏好“出世”,这一矛盾如何统一呢?叶先生用“玄学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二元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困惑,而其生命哲学也体现出“长生”、“慈悲”和“仁义”的有机统一。除此之外,叶先生对还珠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小说中的生死观、宇宙观、修仙理论进行了解释,并发现还珠小说的道家哲学基础主要来源于晋朝《抱朴子》一书,并作了详细论述。
   徐斯年是较早对还珠小说“生命哲学”发生兴趣的学者,他非常敏锐地指出:“道家不死思想是一种相当独特的生命哲学。传统武侠小说一再宣扬的‘仙侠一途’说,实以此为哲学基础。但是,没有任何作家能像还珠楼主那样,以壮美凄绝的故事和五彩纷呈、光怪陆离的丰繁意象,来生动而深邃地表现这种生命哲学。”(徐斯年,1995)
   对还珠楼主小说思想的研究至此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之相关章节基本继承了徐先生的看法,称《蜀山剑侠传》的剑仙与怪魔“兩方面寓示了一种共同的形而上意义,就是人对自身命运的不懈抗争”。同时,钱理群等明确肯定了还珠楼主小说的文化价值,称“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它的文化内容也十分丰饶……(还珠楼主)全部武侠小说可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现代综合阐释,也近于一个奇迹”。(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1999)
   之后,更为系统论述“蜀山”生命哲学的是孔庆东和蒋炯毅,他们认为还珠小说充满了对人生的“悲剧性”认识,展现了超越生命的苦难架构,以现代性的生命意识完成了武侠小说对传统的超越。这一论断,给还珠楼主小说研究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的思想价值也从徐国桢较为简单概括的“儒释道三家的搓合”发展到超越肉体生命极限的人类生命体验范畴,并具备了初步的悲剧性意义。
   其次,还珠楼主小说的“艺术价值”也较早为学者所赏识。徐国桢对还珠小说想象之“奇幻”有这样一段评述:“在还珠楼主笔下,关于自然现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为兽,天可隐灭无迹,陆可沉落无形,以及其他,等等……对于生命的看法,灵魂可以离体,身外可以化身,借尸可以复活,自杀可以逃命,修炼可以长生,仙家却有死劫,以及其他,等等。”(徐国桢,1949)
   这段评论准确道出了还珠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奇幻想象。叶洪生继续考察了还珠楼主奇幻想象大多脱胎于《山海经》、《封神演义》、《西游记》、《神仙传》、《平妖传》等著作。之后,很多学者也分别从各个角度对还珠小说的奇幻特色作了论述:罗立群称还珠楼主是“天纵之才,魔幻之笔,海阔天空,随意所至”;羊羽称“还珠楼主的奇思妙想,熔神话、志怪、武侠、剑仙于一炉……把写实的传统技术与浪漫的驰骋想象相结合起来,开创了‘奇幻仙侠’这一武侠小说流派”;张华称“《蜀山剑侠传》所显示出的作者的艺术想象力是特别引人注目的。这种艺术想象力,极其丰富,高度活跃,雄奇瑰丽,气象万千”。多次对武侠小说研究热潮发表异议的袁良骏,也在一篇论文中肯定了“还珠楼主想象力极为丰富”,称还珠楼主“除了对自然力、非自然力的奇异爆炸力的超常想象, 还对妖魔鬼怪、毒物毒虫的描绘也让人惊诧莫名……”可见,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基本上得到了各界学者的肯定,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过,对还珠楼主小说“想象奇幻”的艺术特色也充满了争议,“荒诞不经”是使用最多的一句话。不少学者都认为,“荒诞不经”是还珠小说的重大缺陷,如范烟桥认为,还珠楼主“写武侠小说没有事实依据而全凭幻想,题材终必陷于枯窘,写法上也只能东扯西拉”,而袁良骏则在多篇论文中连续指责还珠楼主的小说“胡诌八扯,荒诞之极”。(袁良骏,2002)
   还珠楼主小说中大量绝美的景色描写,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较早深入论述《蜀山剑侠传》“神话和自然美结合”艺术特色的是张赣生,他赞扬了《蜀山剑侠传》“将名山大川的雄伟或秀美与神话传说的奇幻融为一体,神话为山川添了灵气,山川使神话更为瑰丽,两者相得益彰”,并且认为《蜀山剑侠传》写景的成功,“正是庄子《逍遥游》、屈原《九歌》以降许多名篇所体现的共同规律,非胜景不足以显扬神话,非神话不足以渲染胜景”,从而充分肯定了还珠楼主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之后,方忠又进一步论述了还珠楼主小说中自然胜景对审美个性的陶铸,从而为小说塑造了独特的诗韵。其他如张华、叶洪生、金开诚等学者,也都从各个角度肯定了还珠楼主写景造境的成就。在这个层面上,还珠楼主小说中美轮美奂的景物描写,已经不再是作为小说的“环境”因素而存在了,而直接成为了小说的重要描写对象,从而具有了初步的叙事功能。在一些章节,其景物描写恢弘壮阔,甚至有着“喧宾夺主”的嫌疑,而实际上,这些景物描写对还珠楼主小说的意境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珠楼主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引起的争议较多,不少学者都认为还珠小说中人物“大多性格缺乏深度和复杂性,比较单一,反面人物更是一律呈公式化、概念化……在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性格的个体性上普遍不足”,也有不少学者肯定其人物刻画方面的造诣,虽未曾过渡到“性格中心”,但是其笔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性格类型,成为后世港台武侠小说的取法模式,同时善于用“孽怨”以及其他曲折离奇的情节等“动作链”来刻画人物复杂的性格,这一点对于该类型小说的叙事功能完成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第三,还珠楼主的小说神驰八极,想象奇特,很早就引起学者对其艺术渊源的研究兴趣。这方面取得较大成果的是台湾的叶洪生先生。研究认为,还珠楼主小说的生命哲学主要来源于《抱朴子》、《神仙传》等道家著作,写景造境的艺术构思来源于《真诰》、《拾遗记》中的洞天说,而五花八门的法宝、飞剑的灵感多来源于《拾遗记》、《洞冥记》、《古镜记》以及一些唐宋传奇。此外,张华、唐金海等学者也都多角度论述了还珠楼主小说对上古神话、楚辞、志怪笔记、佛道经书以及《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的学习、继承和发展。当然,还珠楼主不但对这些古代道家著作、志怪笔记、唐宋传奇深有研究,并充分继承吸取了其精髓,还用自己的天纵之才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与扩充,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得道、升仙、炼宝、布阵、造剑的神话体系,对后世武侠小说作家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的研究,除了思想文化内容、艺术价值、作品渊源三个方面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在其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唐文标从写作学角度谈论了剑侠小说的创作特色,较为深入地论述了修道成仙的理论;周清霖则对还珠楼主作品做了精细的梳理工作,完成了还珠楼主创作年表。此外,他还跳出还珠的“仙魔世界”,对还珠楼主的其他武侠小说做了较好的分类工作,并开始关注其“入世武侠”小说;黄汉立对《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两部作品做了较为详尽的比较。同时,还珠楼主小说的价值也在不断被学者发现和肯定,还珠楼主也被称为“天才横溢,成就独特,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叶洪生,2002),具有“天纵之才,魔幻之笔,海阔天空,随意所至”(罗立群,1990)。在创作道路上,不少研究者认为,“还珠楼主在发展创作思维方面做出的贡献,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能与《蜀山剑侠传》比肩的武侠作品或科幻神话作品”(范伯群、孔庆东,2003)。总之,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创作,正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相信还会不断有更新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而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研究也必然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国桢:《还珠楼主论》,上海正气书局,1949年版。
   [2] 叶洪生:《天下第一奇书〈蜀山剑侠传〉探秘》,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3]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孔庆东、蒋炯毅:《论〈蜀山剑侠传〉的超越生命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5] 袁良骏:《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成败得失》,《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12期。
   [6] 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略》,《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7] 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說论稿》,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8] 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 窦鹏程、卢丽华:《〈蜀山剑侠传〉正派年轻女侠的身体叙事策略》,《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10] 范伯群、孔庆东:《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 曾经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家庭伦理小说《双面胶》,以鲜活、本色的当代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常态生活状况。作品成功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她们的话语朴实逼真、灵动跳脱,不仅显示了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还表明了对文学本体坚定守持的创作立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表现当下生活的叙述视角、关注民生的创作勇气、求真求实的审美追求。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建构的清晰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图案的审美特征和娱乐空间氛围诉求的对比分析,说明二者在调动人的感官、增强人心理感受方面存在一致性;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从形式美感、氛围意境、科技创新三方面论述藏传佛教图案在娱乐空间中运用的方式以及运用的原则。  关键词:藏传佛教 绘画图案 娱乐空间 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图案一直是现代室
期刊
摘要 乔叶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不仅题目耐人寻味,叙述风格自然脱俗,更重要的是,在小说关于两代女性的性格冲突之讲述中,以毫无传奇的生活细节,塑造着生之深奥和生之伟大,乔叶用一个“慢”字概括了生命之渐次的演化、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冲撞与最终达成的和谐,于是“慢”就有了一种玄奥的内涵。  关键词:《最慢的是活着》 “慢” 苦难 力量 和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
期刊
摘要 在世纪之交有关革命叙述的小说中,以项小米、马晓丽、裘山山、姜安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军旅作家,以集群的方式表现出对历史再书写的兴趣。在革命题材小说这块“失声野地”发出了多重之声,与正史写作展开了反诘、互动和探询。本文以现代生命哲学的理性认知态度结合女性自身的真实体验,对小说主体进行性别解读,去发现权力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在历史中的真实。  关键词:性别 女性革命小说 婚姻 生
期刊
摘要 本文抓住薛卫民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使读者如食橄榄,回味无穷,自然地从中体会出一些人生、社会、人性中深层次的东西。薛卫民的诗因这种浓浓的哲理意蕴而显得深邃而空灵,仿佛插上了翅膀,而中国古典哲学中略显枯燥的思想也在其诗意表达中平凡且生动起来,诗歌与哲理就这样在它的诗中水乳交融地结合为一种浓浓的况味来。  关键词:薛卫民 诗歌 哲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 年轻一代写作者对待时间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认同,本文以“80后”诗人南方狼的诗歌写作为中心探讨这一问题。面对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化的西化与虚无倾向,新一代的写作者确立怎样的时间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认同,是决定其写作走向和价值的一个关键问题,南方狼的写作在这方面作出了有代表性的探索。  关键词:“80后” 南方狼 时间观念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
摘要 老舍以其丰富的市民世界为读者展现了近代北京市民社会沉沦蜕变的历史变迁,读者在品味其诙谐幽默的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浓郁悲怆的悲剧意识。老舍的悲剧意识中融注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和现实感受,这种悲剧意识主要源于作家经历的穷苦生存磨难、悲凉的末世心态及外国悲剧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老舍 悲剧意识 成因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老舍笔
期刊
摘要 当中国新文学迈入第二个十年时,丁玲以处女作《梦珂》登上文坛。这之后,中国文坛迎来了一位几经沉浮却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女作家。在《梦珂》中,丁玲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和对黑暗社会的深刻体察,塑造出一个敏感于社会黑暗现实,有追求、有理想,却又只能孤军奋斗而找不到出路的新女性形象。本文结合丁玲的生活背景,通过对梦珂的分析来探讨“梦珂”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关键词:丁玲 《梦珂》
期刊
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为著名的“自叙体”小说创作大师,郁达夫的小说总是竭力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当中索取素材,并通过对人物潜意识心理的深度挖掘来展现人物的病态心理现状,《她是一个弱女子》便是其中的典型。故事以女同性恋为切入口,在批判现实社会混乱与变态的同时,又给予了这种有违伦常的恋爱关系以支持。这样一种表现角度上的矛盾也正体现了郁达夫独特的现实艺术取向,而本小说也是他对旧中国男性化社
期刊
摘要 老舍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他的幽默艺术。本文主要从笑中含泪、婉而多讽、寓情于谐三个方面探讨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并在此基础上,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及自身复杂的情感体验等方面深入探讨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成因。  关键词:老舍小说 幽默艺术 成因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幽默是老舍最突出的创作艺术,也是老舍在新文学创作实践中一直追求和探索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