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教师群体扫描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8份。调查了江苏、黑龙江两地的小学、初中、高中三所学校,并随机访问了30多名教龄在1-5年的教师。
  新世纪之初,我国基础教育的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教师队伍年轻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即使在边远的乡村学校,教学一线也大都由20岁到35岁的青年教师担纲。这些年轻教师朝气蓬勃、崇尚自由、求异创新、个性鲜明,他们中大多数人是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长大,他们生活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他们面临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和挑战,多元价值观念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先进的教育理论浸润着他们的言行。他们是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他们肩负着中国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正在以怎样的姿态生活工作奋斗着,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喜怒哀乐和甜酸苦辣,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近了这个特殊的群体。
  初登舞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人员结构的调整,一大批刚刚迈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迅速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仅以我们走访的一所完全高中为例,该校在3年间吸纳师范类毕业生214名,教龄在五年以下的教师已占全体教师的75%。在过去,一名新教师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统一培训和老教师的传帮带,在实践中积累足够的经验后才能挑大梁;而今,时代要求这些青涩未退的年轻教师迅速适应重要角色,在实践中学习完善,在失败中积累经验,用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所学校的校长对我们说:“我们喜欢用年轻教师,就是看中了他们观念新、思想新,他们有热情、有活力。到我们学校的教师在经过严格的考试和综合考察后大多数当年就带班,经过一个学期的考核,合格的继续带班升入高年级,几年来极少有不适应的,全都顺利地度过了初为人师的困难阶段。當然,这段时间他们非常累,有时我也会替他们的父母感到心疼,但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由之路。”
  在我们调查的江苏某小学中,教龄在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几乎占了全校教师的80%以上,成为学校教学一线的绝对主力。在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从全国各地应聘来的教师也都以年轻人为主,都在各个学校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由此我们看到,作为普通的个体,这些年轻教师已经意气风发地走上了学校的讲台;而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则意味着他们正在登上历史的舞台。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
  
  本次问卷调查中,在关于年轻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问题上,选择学生为最大压力来源的占62%。对此,一位教师是这样说的:我不担心我教不了学生,我担心的是教不会学生。新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面临着课程改革,教材是新的,教法是新的,如何把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新教材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学到知识,是他们所遇到的最大难题。另外,学生的思想活跃、知识面宽,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都经常会给我们的新教师出些难题。一位地理老师说: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洋流”,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讲了“洋流”的最新研究成果,还说是从网上查到的。现在的孩子不仅有旺盛的求知欲,求知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我们的知识更新速度都比不上他们。教外语的杨老师坦言自己的不足是教学经验的缺失。
  来自工作的压力和较高的自我期待促使这些青年教师普遍选择了进一步进修深造,据我们调查,正在进修学习的教师达到80%以上,其中有20%左右的教师正在读研究生学历或准备考取研究生学历资格,几乎所有年轻教师都有自我学习的目标。
  有一位青年教师告诉我们,从教之初自己常感到惶恐,怕班级管理出事,怕教学环节出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无过失,祈祷明天的教学管理一切顺利。如今,他已经在不断地学习中找到了自信,他说目前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
  
  家长,请相信我
  
  新教师上岗以后面临的另一个严峻考验,就是来自家长的排斥和质疑。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的影响,加之个人素质修养的局限,一些家长对年轻教师缺乏信任,要么排挤拒绝年轻教师,要么不把年轻教师放在眼里,过分干涉挑剔,他们的行为也影响到学生的态度,给年轻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李丽萍老师说:“第一年时,一年级共招了8个班,有四位老教师和我们四个新教师任教,学校为公平起见,让家长代表上台抽签选班主任,抽到老教师的班一片欢喜,抽到新教师的班一片窃窃私语,我当时很生气,尽管事先校长已经一再嘱咐,这是每个新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我还是不习惯。”
  吴老师在带过一年高一后,学校根据吴老师的优秀成绩让她带班升入高二,结果第二天竟然有二十多个家长联名告到校长室,请求由老教师带班。年轻的赵老师接替生了重病的语文老师,第一次作文课要求学生写《我的老师》,全班学生写的都是原语文老师,有个别学生还在作文中故意丑化赵老师。这些来自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压力让我们的新一代教师哭过、气过,但正如李丽萍老师所说,这是每个新教师必须要过的重要一关,你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只有成绩,压力会让你做得更好。例如,赵老师对丑化自己的作文置之一笑,公允地点评了其中的优秀文章,并总结了原语文老师的优点,表示自己会更加努力。现在这几位老师谈起当年的事都已经很淡然,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新的环境,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要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除了靠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还要靠学校的扶持帮助。在江苏某小学,校长设立了专门的家长接待日,经常与新教师任教的学生家长沟通;学校还定期发放“学情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管理状况,梳理疑难,化解矛盾。当新教师出现问题或情绪波动时,校长和老教师则及时伸出援手,一起应对挑战,共度难关。
  
  面对挑战,选择坚强
  
  在小学任教的吕老师教三年级的数学和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实行聘任制后,他又兼一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每周共18节课。学校规定早7点到校,5点下班,放学后还经常开会,集体学习、评课、教学科研等各种活动经常搞到晚上8、9点钟,回家以后还要批改作业、整理学生考试成绩、做课件、找资料等等,吕老师很少能在晚上12点之前睡觉。休息日也要工作。吕老师说,自己年轻,身体好,暂时还能撑得住,但也经常感到疲惫,容易感冒,好冲动、爱发火。
  教初中的薛艺老师每周20节课,教三个班的英语,还有下午自习课的辅导答疑。薛老师平日里最喜欢逛街,但是现在很少有时间走出去,她记得,最近的一次逛街还是在两个月前过节的时候。教高中的赵老师早上6点半到校,每周16节课,三次晚自习答疑。因为爱人也是老师,不满周岁的儿子一直由岳母带着,夫妻俩只能在周末去看看儿子。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负担更重了,教材和教法都是新的,需要重新学习,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把课上好上活,还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有些学校还要求教师自编教材。另外,现在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有科研课题、科研任务,要想认认真真搞科研,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在搞科研量化考核,其中有一所学校还地制定了科研考核的“十个一工程”:每月一篇论文,每月一堂公开课,每月读一本书,等等。相比之下,新教师的活动和任务更多:拜师、听课、出公开课,参加各种学习班,自由支配的时间所剩无几。根据我们调查,青年教师每周课时在16节以上的占80%,每天工作时间达10小时以上的达55%,周末能实际享受休息日的只有20%。
  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不断增加的生活压力和普遍的亚健康身体状态,成为新的挑战和考验,年轻教师也只有选择承担和坚强。
  听到掌声响起来
  
  新一代教师渴望成功,希望自身价值被认可,他们在初为人师的阶段更需要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走访过程中,这些年轻教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始终奔忙在教学第一线,还活跃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他们身上特有的青春魅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也正在无形地感染着学校的风气,改变着学校的整体形象。我们明显地感到,一所学校,青年教师越多,越是充满生机和活力,越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而且越是面对难做的工作、难上的课,他们越是创意迭出,显露身手。在地区乃至全国的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大赛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群年轻教师矫健活泼的身影。
  新一代年轻教师不仅已经登上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舞台,而且已经赢得了最初的赞许和尊重。我们听到,掌声正在热烈地响起来!
其他文献
叶老师:您好!  我是您现在理科班的一名学生,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顺利地被您看到。我知道您现在的工作很忙,也许信箱里这样的信一大堆,但我希望您不要把它像垃圾一样的删掉,因为这最起码是我的真心真语。  首先要说,能在高中阶段成为您的学生,我非常的荣幸和幸运。对于您独特的教学方式,我也非常的钦佩。但要说的是,作为一名理科班的学生,我现在的理科——特别是化学,成绩并不是很好。其实,我以前的化学成绩也辉煌过
期刊
校园中的“语言暴力”常见的有以下10种:  1.讽刺型:“你脸皮真厚,要是我,早找个地缝钻进去了。”“你父母给你吃什么长大的。”“看你爸那样,就知道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这几年的学你都白上了。”“你看你哪里像个人,根本就不是我的学生。”“真不要脸!”  2.对比型:“你和××简直不能比,相差太大了,一个天,一个地!”“你看你前面的同学比你好,你右面的同学比你好,左面和后面的同学都比你好。”“你和
期刊
教给学生真正的含义是一个迷人的观点,但是很多老师发现在这个标准化训练和测试的年代上面提到的观点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所有的内容,学习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而对知识的评估更不仅仅是准确的回忆。对知识的理解是必需的,重要的是使知识变得更加有意义。当学生把新信息跟旧知识联系到一起时,当他们把事实跟“大胆的想法”比较时,当他们在探索基础问题以及在新的情景里运用知识时,他们才会更加容易获
期刊
爱好舞蹈且舞姿不俗的小女突然不肯再穿上红舞鞋,再三询问,多方试探,均无功而返。那颗倔强的心灵几乎斩钉截铁地决定把自己从舞台上清场,永不回头。  惊诧之余只能深为遗憾。  半年之久,才隐隐约约知道这次巨变仅仅是由于小女不肯因为一个误会向舞蹈老师当面认错,仅仅是老师在气愤之下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你不是学舞的料。  此时弥补的心纵有天大,却也无力回天了。  不同的,是小女的绘画。自三岁时投师,至今已过去八
期刊
儿子刚到美国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拿出一张画给我看:“妈妈,你看,这个人像不像我?”天哪!吓我一大跳,这哪是人,分明是鬼,说得确切点,这是一堆白骨。“你为什么画这个?”“老师让画的。”我不信,孩子的坚持诱发我要去学校看个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了学校,踏进儿子上课的教室,墙上挂满了白骨图,数了一下共有19幅,班上共18个学生,加上老师19人。“妈妈,你看,这张是我。”儿子指着墙角边的几乎与他
期刊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能让我反复重读五六次以上的作品并不多。然而,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却是一个例外。表现在二十余年间,我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重读一次,同时还不断购买各种中文译本和收藏不同时期的版本。而就我个人的阅读感觉来看,徐迟的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是最出众的,算得上是经典性的译本;张知遥的译本(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则在语境和汉语表达方式上,更符合我们当下的阅读习惯。  
期刊
近来读报,闻知12岁的成都女孩古立坤,因为“讨厌”学校教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小自由撰稿人,“毅然”辍学回家,专心从事写作。12岁不上学就当专业作家,未免太早了点吧?孰不知,还有更早的:9岁的广州女孩张蒙蒙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8岁的二年级学生高靖康,出版了新童话集《奇奇西游记》,更绝的是6岁的常州娃娃窦蔻,没上过学就写出了7万多字的《小窦蔻流浪记》。一时,四五岁的儿童当作家、两三岁的毛毛出巨著
期刊
山在那里    连着看了几个月的欧洲电影,那种昏暗的,优柔的,琐碎的,用睫毛和叹息说话的电影,仿佛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堡垒,是否攻克了我不清楚,但是我已经筋疲力尽。   这时,我迫切需要一部情节鲜明的,主题突出的,能够打开窗户说亮话的电影。这类影片我收藏的不多,如果有也是在外地一时兴起买回来的。翻了半天影碟目录,就是它了——去年在山东威海发现的《人生屋檐下》(又译:《生命如屋》)。   这是一部关于
期刊
孤身上路,浪迹天涯——上路就快活。   正是七月流火的酷暑炎夏,知了声声之中,我独自背起行嚢汗流浃背地悄然向着远方进发——从繁华的锦绣江南一直走到了静寂的黑龙江畔。说是走马观花也好,说是雾里看花也好,一路散漫走来,一路闲适走去,好一个自由自在的我。   这一路行去总有那么多看不够的养眼风景,这一路行去总有那么多不够看的深厚人文。 绿油油的田野在脚下铺展,蓝茵茵的天穹在头顶生辉,灰蒙蒙的历史在眼帘漂
期刊
[摘 要]“熊孩子”事件在全国各地一再频发,部分事件更是登上热搜,成为人们网络热议与争相关注的焦点。通过透视与分析部分典型的“熊孩子”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通常都会站着一个“熊家长”。他们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管理简单粗放,对孩子一味无原则满足,学业辅导更是有失规范,严重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当今社会上愈演愈烈的“熊孩子”现象,最好的办法在于重构良好的、合格的家庭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