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ry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以及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进行合理提问。
  【关键词】:高效;识字;朗读;提问
  一、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因为识字是一门至关重要的技能,它是学生开展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前提。现在的教材汉字数量庞大,再加上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低,学生想要尽快掌握语文的读写能力就要进行自主识字。每天课堂上的时间都是有限制的,不可能在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识字。但是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课内外能充分利用时间识字。我们要告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不认识的字要学会问,或者有字典可以查字典,要读懂每一个字并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告诉学生要认识字形、字音、字义的时候要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会拆字,根据汉字规律猜字音和字义。同时也要注意进行验证。尤其是要教会学生查字典的好习惯,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养成具有实质性作用。因为以后要学生一旦遇见自己不认识的字就可以自己查阅。当然识字方法多种多样,让学生看看多媒体动画或者音乐的字幕,还有通过活动等多渠道识字。其实我们老师要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到精彩的外貌的世界中,认识更多的字。像广告牌、商店招牌、物品包装袋、街道等名称都涉及到汉字,学生看多了看久了就会对汉字认识越来越多。美国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由此教师提问就要起到推动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维”,二者缺一不可。不管怎样,我们老师要努力解决学生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识字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生只有多识字才能在更好地学好语文。
  二、培养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就是听说读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们通过朗读不仅可以理解为课文的深意,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独立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未形成,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靠我们语文老师慢慢引导。争取把课文读快读好,也就是既要注重质量也要注重时间。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课后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要反复阅读,读多了,学生自己就能理解课文的意思。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老师要培养学生在朗读中要附有情感,要创造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和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安塞腰鼓》我们来让学生朗读的时候配上腰鼓的旋律,让学生随着随着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整篇文章的情感和美感。在教学《老师,你好!》这篇课文时,我现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朗读前面的时候,抓住“崇高”“浸透”等词重复之后做一停顿,使学生对老师平时辛勤工作的情景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在朗读后面文章的时候放慢速度,读到:“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你好!”通过阅读表达出学生们对老师无限感激的思想感情。对分角色对话较多的课文,我们老师就要多安排几个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这样还可以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提高朗读水平。
  三、进行合理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同时他也提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进行合理地提问。传统的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进行满堂灌,学生坐在那里静静地听讲,老师讲完一堂课也随之结束。整个课堂学生得不到思维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为老师根本就没有提问让学生思考。在新课改下,我们老师在课堂进行合理提问,提问要有针对性,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提,比如简单的问题学生都知道问题的答案这类问题根本用不着提,这样浪费了时间。要提有一定意义的问题,学生自己思考不出来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有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创新思维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教育界对课堂提问的普遍定义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若干问题,以启迪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常用教学手段。据实验研究表明,在不讨论的情况下,学生至少都是需要两秒钟时间,如果需要需要小组合作和探究时间会更长一些。这种学生回答的答案就会更加完美准确。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要适应新课改就还是要适时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也应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敢问,会问,有机会问,是课堂教学的追求。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时,要多启发,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其继续思考、提问和探索,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自然就会更加努力学习语文。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传授学生音乐知识、方法,提升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上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既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情境,也能够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在阐述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小学音乐情景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进一步对情景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做出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景;教学;问题;策略  一、情
期刊
【摘要】:艺术实践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成果检测的最佳方式,是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对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迎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艺术实践课程的内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学生的群体合作能力四个方面对高校艺术实践课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艺术实践,大力开展艺术实践  【关键词】:应
期刊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在通过四级考试后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按规定的提示和题目在半小时内完成一篇100-120词的短文,要求内容切题,准确表达思想,语句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然而自CET4考试实行以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大纲对写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平均分数也一直徘徊在5-7分。14分以上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对于从小接受英语教育的大学生们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在不尽人意。因此,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振奋。新时期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学会依法办事、遵纪守法,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凭借各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法、守法、用法,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让学生从小就
期刊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育者我们深深知道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兴趣的注入在学习方法上的体现是不断的探寻与创新,在学习效果上的体现是不断的提高。因此很多教育者都在不断的探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想谈谈自身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教学实践;兴趣激发;情景设置;创新;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非常好的诠释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喜爱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学前教育在社会上备受关注,幼儿师范学校担负着为各级各类幼儿园培养大批幼儿教师的光荣使命。前总理温家宝就曾亲自走访幼儿园,并作出了“把学前教育摆在重要地位”的重要指示。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幼儿教师充满了较高的期望。 2010年 11月 21 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0) 41号) 提出:
期刊
【摘要】:手工课是幼师美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幼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进创新教学,不断增强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手工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幼师美术手工课的创新教学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感受,为不断完善这门课程做出贡献。  【关键词】:幼师;手工课;创新教学;实践 
期刊
在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提到:“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开展各类创造性地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新的课程理念表明: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学校和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
期刊
【摘要】:受教育者的主体资格由教育法规定,其包括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建立学生主体制度,有利于保障受教育权利和履行受教育义务。  【关键词】:学生主体;学生权利能力;学生行为能力;学生责任能力  教育法对受教育者的学生主体制度不明确,这不利于学生权利的保障和义务的履行。对此, 本文对学生主体资格予以论述,以期完善我国教育法律制度。  一、学生主体的法律特征  学生参与形成教育法律关系,享有
期刊
【Abstract】:Translation technology cannot yet create knowledge in the form of high quality translation, nor can i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translation. However, MT may outperform hu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