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sm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和指向。只有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价值取向,才能把握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精髓,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
  2005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下一步的初中政治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纲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新课程改革能否最终实现原定的目标,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核心,把握好新课程改革的精髓,真正做到一切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属点。
  一、新课程标准是在旧课程标准基础上的创新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旧课程标准的优点,同时又在一些关键性方面上有不少的创新和突破之处。
  一是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人文意识。以往的初中政治课教学,非常强调其政治性,而缺乏足够的人文意识,新课程标准则在许多方面给以彰显。在其前言中强调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尤其在九年级专门设置了《融入民族文化》一课,主要就是要用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来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从而达到人文化成、浸润益深的目的。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实现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是更着眼于品德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是个人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帮助他们顺利通过一个个的“雷区”,圆满实现个人的社会化,都需要在政治课程中加大品德教育的权重和力度。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适宜的德育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应当代社会生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在品德教育方面,新增和突出了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等12个方面的内容。
  三是强调政治课程教学要面向生活,逐步拓展。学校德育向社会生活回归的价值取向已经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加拿大学者贝克认为:“不应该把道德看成目的本身,而应看成是通向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他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具体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是德育的真正任务就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认识乃至获得美好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新课程标准认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初中学生非常看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以及自己的感受。政治课必须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去学会学习与生活,学会交往与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及生存,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显示出其“有用性”和“有效性”。
  二、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和精髓
  1994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 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明确指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与灵魂所在。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实践,其核心是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素质教育,要以“德”字当先。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如果把政治教学仅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就会割裂德育和智育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人才。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要以德育人,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传授,并让学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相统一。
  其次,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是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实践过程,它把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和职能,要求教育加速社会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成果在每一个人身心组织中的内化、凝聚和积淀,提高人类的主体能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素质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创造一种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和空间,突出教育活动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以及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再次,素质教育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素质教育不仅仅重视智力因素的教育,而且更加强调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强调了外部环境的教育功能和个人内在品质、意识的培养和塑造。素质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面对全体学生,充分利用每个学生个体的先天条件,提高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质量和水平。而应试教育则主要偏重于智力因素的训练,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对于成才的影响。   三、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指归,强化可操作性
  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新课程标准在目标设置上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但要实现其目标,关键就在如何做到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强化可操作性。
  一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要重视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实现综合的人文心理教育。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为心理,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各个心理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才能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通过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努力整合心理健康学习,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推动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二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决不可忽视。《中学德育大纲》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依然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通过教师、学生的有效互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就在身边,用思想政治课所教授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并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应用意识。一方面,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强化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其中,要特别突出“议”,通过“议”来发展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的互相学习,自我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要真正能把“说”引进政治课堂。要鼓励学生多说、敢说,加强对话和交流。
  三是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在生活中运用和巩固知识,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去调查采访。请进来,就是据课题需要,请人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四是要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应试教育把教学过程单纯理解为对现有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在统一的考试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的制约下,形成了以模仿、重复训练和机械背诵为特征的学习模式,割裂知识内有的本质联系,忽视应用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一位美国教育专家认为:“从学生时代起便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以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可能超越前人。”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方面,要坚持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的参与式活动。另一方面,要坚持书本知识与时事政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是继续深化政治中考制度改革。政治中考制度左右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过度。近些年来,很多地区初中政治中考都从原来的闭卷考试转变成开卷考试,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闭卷考试之下,需要学生记忆背诵的知识很多,考试往往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再现,并未真正考查到学生的能力。开卷考试则更多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是一个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考试制度的改革应该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其他的考试方式,都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我们的问题并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考什么和用什么方法进行考试最切合素质教育,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总之,政治中考制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从贯彻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通盘思考,做到既科学又合理。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指向,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我们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把握好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我结合《纲要》谈谈音乐课。  我们的活动室比较小,钢琴只能放在墙角。教师弹琴时必须扭转身,才能看到孩子们。当教师弹琴时,少数对音乐不太感兴趣的孩子,往往“乘机捣乱”,弄得我无可奈何!  一次,我打开钢琴,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幕幕地显现在铮亮的琴盖上。我灵机一动,何不让这面“镜子”来助我
期刊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作为一名进行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在充分教授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利用好当前的教科书,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化学是一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又和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
期刊
[摘 要] 推广吴侬软语是苏州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语言的传承就是历史的传承。本文就以如何让吴侬软语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尝试,探讨学习方言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方言课程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吴侬软语 方言教学 幼儿教育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人类不断地在为自己的方言传承做出自己的努力,而作为苏州城最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苏州话,却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逐渐淡出了
期刊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积极寻找素材,发挥学生想象,突破思维障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育 创造性思维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
期刊
[摘 要] 任何一个学校都有区别其他学校的文化,这种独具个性的文化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景观在有形和无形之中都彰显出自己的传统文化。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丧失了这种传统文化,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最终导致校园文化的丧失。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校园 文化景观建设 同质化  校园是教书育人之场所,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是文化的具体载体,它通
期刊
[摘 要] 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孩子不认识字的时候,图片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最好方式和途径,“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幼儿园,因为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艺术治疗的理论背景和两种发展取向谈起,以发展性艺术治疗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特点、目的和手段上的契合为依据,探讨了艺术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并提出艺术治疗应用的可行性范围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艺术治疗 发展性艺术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  一、艺术治疗的原理  心理学家认为表达是人类的本能,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活动中的表达来达到身心和谐。而艺术治疗正是“以艺术活动为媒介,以
期刊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往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作出的瞬时反应,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它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所作出的一种情感和行为的反应。数学课堂往往比较枯燥,那么课堂智慧的生成,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关键,好的评价语言,给孩子提供的就是一个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敢表现
期刊
探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样的需要更是特别强烈。《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那如何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呢?在课程的设计中怎样来改进我们的探究活动,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得到有效的升华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
期刊
教学质量始终是教师、校长苦苦追寻的目标。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找准教学质量的增长点。  一、教学质量增长点在学生  1、学生愿意学才能学好  学生学习的动机跟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爱好追从、心目中的老师等方面有着联系,只有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内心,分析学生不爱学习、懈怠学习的原因,并加以疏导,让学生胸怀理想,责任在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先育人,再教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