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艺术治疗的理论背景和两种发展取向谈起,以发展性艺术治疗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特点、目的和手段上的契合为依据,探讨了艺术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并提出艺术治疗应用的可行性范围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艺术治疗 发展性艺术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
  一、艺术治疗的原理
  心理学家认为表达是人类的本能,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活动中的表达来达到身心和谐。而艺术治疗正是“以艺术活动为媒介,以心理理论和艺术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咨询师、来访者和艺术作品三者关系来发挥作用。”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最初仅包含绘画等视觉呈现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研究者逐步将范围扩大至音乐、雕塑、舞蹈、沙盘、心理剧(角色扮演)、即兴创作等各类形式,此为广义的艺术治疗,统称为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therapy),其中又以绘画和音乐两种最为常用。由于人们的思维大多以视觉为主,一些被压抑的创伤性经验用语言无法提取[1]。这成为降低言语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作为非言语治疗(nonverbal therapy)的艺术治疗很好的突破了言语表达的限制。
  早期的艺术治疗主要以治疗性为主,常用于精神疾病及严重心理问题的康复中,如医院、精神卫生康复中心、特殊学校等。随着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发展和实践,艺术治疗开始分化为治疗性和发展性两种取向。本文中的艺术治疗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与潜能开发为目标的发展性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重视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认为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会将情感和内心冲突投射至艺术成果中。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绘画分析技术,如续笔画、学校动态图、画人测验(DAP)、房-树-人测验(HTP)、八张卡片重复绘画测验(8CRT)等。通过对绘画作品比例、布局、线条特征、色彩使用、阴影描绘以及细节的分析来解读人的心理状态。而艺术治疗理论学家Eidth Kramer认为,即使不对艺术治疗的成果进行投射技术的解释,艺术治疗操作过程本身也能导致积极的改变[2]。如大声的歌唱与呼喊、对柔软沙具的抚触和摆弄、颜料的倾倒与挥洒、对硬质材料的折叠与搓揉等,从事艺术行为本身在较安全的氛围中使来访者重新面对冲突,重新整合人格,通过领悟与升华释放压抑的情绪和原本不太明了的思绪。
  二、艺术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教育部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中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发展性艺术治疗正向、积极的取向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立足教育和发展的目的十分契合。
  艺术治疗在国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显示出独特魅力。上世纪70年代美国首先把艺术治疗理念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干预性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针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采用绘画教学为主的艺术治疗,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日本则为辍学儿童提供绘画、雕塑等艺术治疗,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并回到校园[3]。
  目前艺术治疗在我国发展较缓慢,部分教育者开始尝试在特殊学生群体中进行艺术治疗,包括情绪障碍、经历创伤以及自闭倾向的儿童。王丹将艺术治疗应用于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认为艺术治疗有助于受到创伤儿童的情绪稳定并促进意识行为的发展[4]。易红等的研究显示绘画艺术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留守儿童的自我概念,改善社交功能[5]。将发展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地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小学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与模式。
  发展性艺术治疗能够通过表达促进个体对自我的探索和领悟、对情绪的觉察和调控,提高人际交往及环境适应能力。艺术治疗具有非语言表达、支持关系安全稳固、情绪体验与认知思考整合等特点,填补了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空白,是对以语言为最主要载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
  小学低年级学段或学力不足的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情绪体验能力发展不完全,即使主动来访也无法准确的描述事件和表达情绪,笼统、含糊、抽象的语言较多,缺乏“具体化”常令心理辅导老师无法判断。艺术治疗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能够帮助低龄学生较快的澄清问题。
  此外,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学生的认知中走入学校心理咨询室意味着心理或“精神”不正常,因此主动来访的情况较少,多是由班主任或家长带入心理咨询室。在这类情境下学生的防御心理非常强,言语类咨询效果不大,甚至会起到反效果。艺术治疗平和的表象和有趣的内容能够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有利于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发展性艺术治疗的应用范围
  艺术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多样、形式丰富。发展性艺术治疗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辅导内容、不同社会需求和情感需求的儿童与青少年[6]。
  把艺术治疗引入常规心理活动课,可以发挥艺术治疗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任和支持的氛围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艺术治疗还能以活动渗透的形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个体心理辅导、朋辈辅导中应用。在艺术类课程、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等各类德育活动中,也可融入丰富的艺术治疗元素。在学校教育背景下,艺术治疗还具有融入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教学中的独特优势。这不仅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符合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价值实现。正如鲁道夫所言“艺术治疗同时是一种艺术教育”,如音乐治疗常用的“热身-聆听-分享-重构”环节就与音乐课堂学科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1.学业困难
  在学业困难学生的辅导和提升中,艺术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孟沛欣等的研究认为艺术活动的各项环节可以提高注意力、抽象与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等认知能力[7]。   同时,艺术治疗包含表达、创造等元素,在从事艺术活动时,心理健康教师常能发掘平时不易发现的学生性格与能力的强项。如果能够及时鼓励强化,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建立自信心,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的自信心及获得的情感支持可以延伸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事件中。
  2.自我认识
  青少年阶段保持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核心就在于如何看待自己。而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由于自我认识偏差引起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较常见。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分化与整合、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自我是此时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之一。
  艺术治疗作为有效的心理测验和咨询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防御机制,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深入思考和顿悟(insight),改善自尊水平,主动发挥内在的积极能量,实现自我价值[8]。如“自画像”的创作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认识自我的不同角度,引发对“现实我”和“理想我”的思考。
  3.同伴关系
  在攻击性行为、人际交往困难等行为问题的干预上,艺术治疗比传统心理咨询中使用的正强化、创造良好环境等方法简便,比单纯的说教和惩罚有效。毛丽娜关于艺术治疗对儿童攻击性的干预实验显示,绘画、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恐惧、焦虑、冲突等负性情绪的作用,戏剧、故事讲述的艺术治疗则通过直观展示人际交往过程提供儿童习得和模仿人际交往技巧的机会[9]。
  团体艺术治疗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人际互动、观察与合作,丰富交往手段和表达方式,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同伴交往产生的问题尤为适合。长期进行的艺术治疗团体可增进团体内成员的交往。在校园生活中较难建立良好同学关系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群体归属感和稳定的心理支持,自发地助人自助。另外,艺术治疗活动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宣泄负面情绪(如愤怒、敌意、悲伤)的方式,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入人际交往而引起的同伴关系问题。
  团体艺术治疗能够丰富朋辈辅导、主题班会等活动的形式,其中心理剧已被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剧取材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迎合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对内心世界的洞察,体验到了不同的反应方式,有效促进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理解与接纳,从而改善同伴关系。
  4.家庭关系问题
  Kwiatkowska在20世纪70年代将艺术治疗引入对家庭关系问题的治疗中,认为家庭是学生的来源及归属,孩子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湖南省教育厅2009年立项课题研究显示,绘画艺术治疗具有促进单亲家庭亲子交流的积极意义[10]。
  当前中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家校联系,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亲子关系最为关键。将艺术治疗融入亲子活动,创造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探索的机会。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亲子沟通,在共同完成绘画、泥塑、剪纸等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形成新的关系,体验新的乐趣。
  发展性艺术治疗主要讲视野聚焦在个体内在的积极品质上,期望促进个体的自我领悟和自我完善。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较常用的焦点短期模式相比,艺术治疗需要较长的周期。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尽快的回到常规的学习生活中,因此要避免冗长的讨论与分析,尽量达到“短时高效”。
  由于艺术治疗理论基础和实践活动起源与西方,在我国中小学应用中需避免全盘照搬西方的模式和活动内容,而应致力于“本土化”,探索更贴近中国学生思维习惯和审美取向的艺术治疗活动。东方文化自古就有修身养性、身心和谐的概念,传统文化中绘画、音乐、建筑等东方元素都为艺术治疗在学校的应用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此外,虽然艺术治疗可应用范围广泛,但仍是专业性较高的工作,对参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活动场地、器材等有较高要求。在活动前需根据学生的学段、认知水平、团体动力等确定活动目的和理论基础,选择合适的艺术活动内容,活动中也应根据个案的变化灵活处理,避免艺术治疗过程的僵硬化,切忌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
  参考文献:
  [1] 魏源. 国外绘画心理治疗的应用型研究回顾[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27)
  [2] Kramer E. Art as Therapy with Children. MA: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71.
  [3] 钱初熹. 国外心理治疗取向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及其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6(7)
  [4] 王丹. 艺术治疗——促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J]. 社会福利, 2007(6).
  [5] 易红, 王祝康. 绘画艺术治疗在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2).
  [6] 陶琳瑾. 绘画治疗与学校心理咨询:一种新视野下的整合效应[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1(17)
  [7] 孟沛欣,郑日昌,蔡焯基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团体绘画艺术干预[J]. 心理学报, 2005,27(3)
  [8] 蔡宝鸿. 绘画自我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07(29)
  [9] 毛丽娜. 艺术治疗对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研究[z].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0] 肖戈. 绘画艺术治疗取向的单亲家庭民间美术教学[J]. 艺术教育, 2011(09)
其他文献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后,应尽早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部台阶,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必须早在幼儿期就进行训练,让幼儿尽快适应语言、文字、图象等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环境,提高阅读能力,逐步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为幼儿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打下坚实的基础。早期阅读并非人们理解的单纯的识字,它是指:在学前
期刊
甬剧是戏曲中的一个剧种,它是用宁波的方言演唱的,又名宁波滩簧,流行于浙江宁波及舟山地区的广大农村和城镇。它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音乐曲调丰富,共计约有九十种。主要有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演化而来的“基本调”,从宁波乱弹班中带来的“月调”、“三五七”、“快二簧”、“慢二簧”及四明南词和一些地方小调。甬剧基本调(也称老调)主要用于塑造人物,表现人物较复杂的思想表情,叙述故事情节;小调则用来作为情节片段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说几句外国话,而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说,要是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纯粹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英语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才是新课程视角下英语教
期刊
从0岁开始就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已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宝宝最早的游戏就是玩手。不要简单地认为,玩手不过是宝宝自己取乐的一种方式,而应积极地引导他,只有“手巧”才能真正的“心灵”。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著名的早教专家夏秀英老师也曾说过:“精细动作”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肌肉动作”。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最主要的精细动作就是手眼协调以及手和手指的灵活度。很明显,都和手有关。各
期刊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我结合《纲要》谈谈音乐课。  我们的活动室比较小,钢琴只能放在墙角。教师弹琴时必须扭转身,才能看到孩子们。当教师弹琴时,少数对音乐不太感兴趣的孩子,往往“乘机捣乱”,弄得我无可奈何!  一次,我打开钢琴,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幕幕地显现在铮亮的琴盖上。我灵机一动,何不让这面“镜子”来助我
期刊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作为一名进行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在充分教授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利用好当前的教科书,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化学是一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又和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
期刊
[摘 要] 推广吴侬软语是苏州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语言的传承就是历史的传承。本文就以如何让吴侬软语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尝试,探讨学习方言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方言课程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吴侬软语 方言教学 幼儿教育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人类不断地在为自己的方言传承做出自己的努力,而作为苏州城最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苏州话,却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逐渐淡出了
期刊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积极寻找素材,发挥学生想象,突破思维障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育 创造性思维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
期刊
[摘 要] 任何一个学校都有区别其他学校的文化,这种独具个性的文化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景观在有形和无形之中都彰显出自己的传统文化。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丧失了这种传统文化,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最终导致校园文化的丧失。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校园 文化景观建设 同质化  校园是教书育人之场所,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是文化的具体载体,它通
期刊
[摘 要] 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孩子不认识字的时候,图片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最好方式和途径,“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幼儿园,因为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