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文化外宣翻译的问题与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名享国际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精髓,而太极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太极文化的外宣翻译则被公认为是一项艰巨工程,它不仅要求译者夯实的译功,还要译者深入理解太极文化的内涵。而纵观以往太极拳相关书籍的英译本并对各译本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其英译本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太极文化外宣翻译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如音译或中英夹杂法,直译加注法,意译加文化阐释法。
  【关键词】太极拳;英译;对策
  【作者简介】赵妍艳(1988.09-),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与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一、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中华文化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其中武术文化也备受到国内外推崇。太极拳,一种柔性武术,发展至今也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最早见载于王宗岳编著的《太极拳论》。说起太极拳法的起源,传闻各异。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其发起地是在河南温县陈家沟,创始人为陈王廷。太极拳的功效不止在于防身,它可用于强健身体,预防及治疗疾病,还能延年益寿。除此之外,太极拳也逐渐成了一种武术文化,竞技项目,可供娱乐表演。由此可见,拳技只是太极拳的皮肉,太极文化才是太极拳法的灵魂。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独有的社会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备受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武术太极拳的踪迹已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不同地区s。在焦作地区定期召开的“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了太极文化,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与发展。将太极拳介绍给更多的外国友人,将中国武术文化推向世界大舞台是译者的责任之一。汉英翻译成为太极拳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太极拳的英译难度很大,对译者要求很高。翻译是戴着镣铐跳舞,这就要求译者要充分了解太极拳法及其内涵,更要熟悉中英文化,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度。
  二、相关书籍介绍及英译文本的现状
  目前,体育类书籍中,有关太极拳的书占据相当大一部分,主要有以下三类书籍。第一类书籍主要讲述太极拳法的概念,许多观点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第二类书籍通过分析具体的太极拳招式来讲解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语言简练,且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以求更加生动详细地讲解每一个具体招式,使练习者能真正对太极拳法心领神会;第三类书籍理论讲解和习得方法两手抓,为不同程度的太极拳法练习者提供方方面面的学习指导。
  旅居海外的华人教练和广大练习者完成了始于20世纪中后期的各类武术书籍的英译工作。李小龙所翻译的《功夫》的英译本于1963年发行,而李小龙所著英译本《功夫》为中华武术书籍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由此开创了中国武术类书籍海外发行的先例。1973年出版的黄文山的《太极拳基础》着重介绍了太极拳富于变化的招式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国外也有些英文杂志会定期发表相关文章进一步向世界各地友人介绍中国武术的精华太极拳。
  为了太极拳走向世界,也为了帮助更多来中国的外国朋友们更深层次地全方位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中国大陆也发行过太极拳相关的英译版本。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太极拳各类英译版本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既有指导如何训练的实操书籍,又有适应高校双语教学需要的教材。除了以上所述,李德印所翻译的《太极拳》英译本,以及外文出版社和英国图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武术系列丛书的英文版本,更是深入而又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优秀文化精髓之武术文化。国外也发行了太极拳相关英译本,例如,Taijiquan-Chen taiji 38 Form and Applications。
  三、太极拳文本翻译原则和方法
  太极拳术语简练,体现了哲学思想和深厚文化底蕴。如:白鹤亮翅、玉女穿梭、揽雀尾、七星锤等。这就要求翻译时既要精准表达其意,又要易懂以便于实操。目前,对于太极拳的英译工作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第一,注音法,这是因为太极拳法众多术语为中华文化所独有,译者为了体现独有的中华底蕴。如“太极拳”拼音法翻译为Taijiquan或者Taiji;阴阳(yin and yang)。当然此法有一定弊端,对于不甚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来说,会感到一头雾水。第二,直译法。例如, 在太极拳常见的动作名称中有一“金刚捣碓”,纵观在我国国内发行的太极拳英文译本,有 “Pounding the mortar”,“Stamp foot and hammer fist”等不同译法。“Pounding the mortar”,并没有把“金刚”翻译出来。而“Stamp foot and hammer fist”直接是据其动作的特点来翻译的,翻译成了“捶拳跺脚”。虽然基本上符合源语言信息文本大意,但却不如原文本文字表达生动活泼、文化底蕴深厚,当然太极拳的神韵也必然大打折扣。第三,采用意译。《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把“气沉丹田”翻译成“Inhale deeply into the abdomen.(向腹中深吸气) ”,将“丹田”一词翻译为腹部,而简单地将由意念支配的呼吸吐纳只是翻译为腹式呼吸,是对原有太极文化的严重损伤。
  四、太极拳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讨论可发现,许多太极术语对于我们华人来讲通俗易懂,但很难精准翻译为对应的英语。简而言之,整体来看缺乏统一英译标准,术语翻译随意且缺乏规范性,这是目前太极拳英译本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太极拳外宣翻译的基本标准及应对策略
  翻譯的概念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将原语言文本进行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换成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原文之意,保持意义不变,但是却换成了其他语言来表达。所以,有一种说法,称翻译是戴着镣铐跳舞。不是自由创作式翻译,而是必须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进行翻译。且原文大意保持不变。太极拳文本翻译的困难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认可,增加其翻译难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太极拳理中的民族文化较为特别;英汉语言文化之间有较大差异,很多中文名词术语找不到对应的英文词汇;动作名称太过富于变化等。那么研究的重点就在于译者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出版高质量的译本。一些研究者认为,若想出高质量的太极拳英译本,当务之急是选择合理的指导原则,这些研究者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新的武术翻译原则。肖亚康和陈海英在其研究中提出了武术翻译的四个原则:传意性、可接受性、相似性和保持武术术语的民族性。肖亚康后来又提出了专业化原则。徐海亮又提出了两项翻译原则,即共存,发展,择优原则和追求标准化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为译者提供了指导方向,要求译者在翻译太极拳相关书籍前首先要理解透彻文中大量相关术语,尤为重要的是在进行汉英翻译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世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无疑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   理论指导实践。明确翻译标准宏观上有助于指导翻译实践,但却无法具体解决翻译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于是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太极拳外宣翻译的策略是又一研究侧重点。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不同方式来进行翻译。
  1.音译或中英混合加注释法。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在任何两种语言的互译中,特别是当有关的文化很不相同时,抽象的、泛指的词汇是最难处理的。”对于源语言中是人名、地名及术语常见的译法为音译或音译加注释。比如“阴阳” 充满了中国特色,找不到对应的英文词汇,可将其直接用拼音法译为 yin yang 或yin and yang —the opposite。又比如“开太极”“合太极”最好译为“opening Taiji”和“closing Taiji”。由此可见,大胆使用音译或音译加注释,或中英夹杂法有助于译文突出中国特色及传词达意。
  2.直译或直译加注释法。作为内家拳之首的太极拳,“精气神”尤为重要。拳法简练,重在意会。形象与内涵并重,是太极文化的翻译要点。如“海底针”,单纯直译成“needle at bottom sea”就未能突出其文化内涵。此式意为人手好比根针插入到人体的会阴穴位。因此,我们不如译为“needle at bottom sea—hand is compared to a needle stabbing the opponent’s crotch”。如此一来,既通俗达意,又突出内涵。“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太极术语均可采取此种译法。直译加注法,能够有效地统一思想和内涵,精确传达源语言信息。
  3.意译加文化阐释法。太极拳绝对无愧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个称号,所蕴含的道理博大精深,源于道家、儒家、医学等传统中国文化,因此它“寓有哲学、伦理学、中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多种学问”。太极文化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特征,太极拳的翻译是高难度工程。因为译者不仅要使受众准确领悟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还要忠于原文神韵。比如将 “金刚捣碓”译为“Stamp foot and hammer fist” 就不如译为“Buddha’s warrior pounds the mortar”, “Buddha’s warrior”保留了佛教金刚的形象。类似的太极术语还有很多。译者注意精准达意,语言通俗易懂,利于国外友人学习中国功夫太极拳;也利于外国朋友从太极文化这个窗口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
  六、结语
  翻译家尤金·奈达指出掌握两种语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同时熟悉两种文化。王佐良先生在他的《翻译:思考与笔记》中曾指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因此太极文化外宣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刻了解太极每个招式或每个术语的文化内涵。译者可研究相关有效翻译策略,为太极拳走向世界扫除语言和理解障碍,使太极拳英译本具有更高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海亮.武术翻译的四项原则[J].中华武术,2005(1).
  [2]董绍明,丹田论,宁远.中國当代气功精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肖亚康,陈海英.武术翻译中的问题:难点与原则[J].武术科学, 2004,1(6):30-31.
  [4]肖亚康.武术术语翻译技巧与原则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6, 3(2):62-64.
  [5]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6]于翠兰.简化太极拳教程[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7]安鲜红.太极拳的英译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
  [8]王佐良.翻译:思考与笔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书面表达是各种考试的重点,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很关键,要让学生敢写愿意写,所以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关键词】信心;写作;书面表达  【作者简介】刘洪庆,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英语是一门学术性和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各类国内的英语考试和国外的相关测试都很着重地强调对英语表达能力测试。特别是书面表达又是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纵观国内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的理念、目标以及方式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对新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相关人士的交流与参考。  【關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
【摘要】批判思维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取舍,不认同的东西要扬弃,教师设置批判性的问题要有开放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关键词】课堂现象;实践分析;思维  【作者简介】周倩倩,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  英语的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能力。其思维品质就是学生的学习的判断、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批判思维能力是高中生
【摘要】学困生由于同学的嘲笑,教师的不重视,家长的不关心,常常有自卑感,心理脆弱。教师要多他们一点爱,一些机会,一些点拨,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关键词】学困生;自卑;爱;机会;沟通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有的孩子从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兴趣,成绩是稳中有升的;而有的孩子刚开始学习时,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可渐渐地就降低了兴趣,甚至出现了
【摘要】随着教育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日益增多,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教育阶段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如何攻克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重点,也是广大英语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划分小组进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当下小班教学发展越来越好的环境下,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同学之间的学习创新性,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老师们也可以通过小组的学
【摘要】翻转课堂是指将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学生利用音视频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师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扩展。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100-150人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笔者认为TGR
英语是一门灵活性很高的语言,许多基础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与英语有关的课外名著书籍,让学生在读英语名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英语口语,巩固基础英语词汇,提高英语能力水平。本人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以《津津有味》丛书系列出发,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的指导方法和实际运用做一些分析和感触。  一、引入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提升
【摘要】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对外交往的加深,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桥梁作用,但由于中西方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给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有学者提出不可译的观点。在这种背景下,零翻译应运而生,引发了翻译界相关的讨论,包括零翻译的内涵和外延,零翻译是否就是不译等。本文以目的论为支撑探讨了零翻译是否会对汉语产生不良影响,造成语言殖民,或威胁汉语纯洁性的问题。本文旨在说明零翻译存在的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那种“填鸭式教学”已经逐步的淡出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师生互动。课堂上讲究师生互动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好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大的举措。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  在三年级之初,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学生对于英语虽然充满了一种好奇与新鲜感,但是因为语言学习中的一些重要的因素,如: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的
【摘要】课堂讨论在英语课堂中随处可见,以此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应该是组织者、监控者和评价者,教师只有扮演好这些角色,才能让小组讨论真正成为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舞台,成为英语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组织者;监控者;评价者  【作者简介】郭藕珠,南京市燕子矶初级中学。  随着新課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课堂讨论在英语课堂中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