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潼南区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区,据统计,常年在区外务工的劳动力多达28万余人。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很多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滞留家中,由此引发的系列留守儿童问题也倍受社会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我区目前有留守儿童63381人,双留生占53033人,贫困留守儿童占31184人;在部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总人数的70%~80%,个别班级留守儿童占全班人数的85%以上,这无疑增加了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和资助的难度,迟滞了我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家庭监护措施乏力。我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隔代养护人数4005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75.53%;亲友养护人数7276人,占13.72%;寄养养护人数4152人,占7.83%;其他养护人数1550人,占2.92%,隔代监护已成为留守儿童监护的主要形式。外出父母很少回家,对子女的管教鞭长莫及;祖辈有的要干农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亲戚朋友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自我管理的学生更是对远在他方父母的叮嘱阳奉阴违,依然我行我素。
3.心理健康着实堪忧。调查发现,我区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不少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比其他同龄儿童差。为减轻无法照顾孩子的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加以补偿,偶尔打电话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属隔代养护的,祖孙思想有代沟,文化程度又偏低,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的教育引导;属亲朋托管的,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属于自我管理的,多为初中学生,一味索取父母的财物,久而久之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性;属单亲监护的,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易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缺乏母爱易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
4.社会环境有待改善。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对留守儿童管理必然会出现“真空”;学校周边的游戏厅、黑网吧等还未完全取缔,社会不良青年对留守儿童的拉拢腐蚀也从未消停,以致留守儿童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5.教育合力尚待形成。虽然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并没有形成整体协同效应,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亲情视频 和亲情电话安装进度缓慢;心理健康课程的专业师资、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专业人士严重缺乏;实施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计划的覆盖面不广;除财政支持外,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参与度不高,镇街、村社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村小留守儿童方面工作力度不大;尤其是代理家长制,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显现出变动性较大、难以持续的局限性。各部门、单位临时关爱活动多,长效关爱活动少;单独开展活动多,协调配合活动少,没有形成关爱合力。
二、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
1.家庭要切实履行教育义务,筑就留守儿童避风港。一是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父母双双出门打工,要留下一方照顾子女。对家有学龄儿童的父母来说,尤其如此。二是畅通亲情沟通渠道。外出父母应经常与代理监护人、孩子联系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三是提高家教人员素质。父母和监护人要科学家教、文明家教,多关注子女的学习,既不能溺爱孩子,动辄采取金钱补偿的方式,使孩子予取予求;也不能因孩子学习差而简单粗暴教育孩子;更不能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萌生让孩子辍学随自己打工做生意的思想。
2.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坚守留守儿童主阵地。一是加强教师素质培训。提升教师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敦促教师公正公平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三是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教公益报告、“百校千师访万家”等有效形式,引导家长、监护人科学教育孩子。四是加强学校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提高“留守儿童”辨别是非能力,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降低留守儿童违纪、违法的风险。
3.社会要更加切实履责,撑起留守儿童保护伞。一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减少外出农民工数量,做到“挣钱教子”两不误;二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食宿需求,使留守儿童在校生活、安全有保障;三是建立儿童关爱中心。在区城周边适当位置,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示范、带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四是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学生资助经费市级支撑制度,明确学生资助经费来源渠道,将学生資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国家、市级政府分担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会帮助保障;五是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尽快启动和实施义务教育非寄宿困难学生免费爱心午餐和学前教育、初中阶段学生饮用奶计划工程;六是建立社会监护体系。由共青团、妇联、总工会、派出所、村委或社区、监护人等建立相关组织,共同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跟踪辅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七是全力净化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校园周边环境等场所的综合治理,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黑网黄网,杜绝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儿童进入网吧,有效减少社会不良现象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八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辍学的“留守儿童”,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其正确地步入社会。
(作者单位:潼南区委党校)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我区目前有留守儿童63381人,双留生占53033人,贫困留守儿童占31184人;在部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总人数的70%~80%,个别班级留守儿童占全班人数的85%以上,这无疑增加了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和资助的难度,迟滞了我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家庭监护措施乏力。我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隔代养护人数4005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75.53%;亲友养护人数7276人,占13.72%;寄养养护人数4152人,占7.83%;其他养护人数1550人,占2.92%,隔代监护已成为留守儿童监护的主要形式。外出父母很少回家,对子女的管教鞭长莫及;祖辈有的要干农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亲戚朋友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自我管理的学生更是对远在他方父母的叮嘱阳奉阴违,依然我行我素。
3.心理健康着实堪忧。调查发现,我区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不少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比其他同龄儿童差。为减轻无法照顾孩子的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加以补偿,偶尔打电话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属隔代养护的,祖孙思想有代沟,文化程度又偏低,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的教育引导;属亲朋托管的,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属于自我管理的,多为初中学生,一味索取父母的财物,久而久之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性;属单亲监护的,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易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缺乏母爱易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
4.社会环境有待改善。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对留守儿童管理必然会出现“真空”;学校周边的游戏厅、黑网吧等还未完全取缔,社会不良青年对留守儿童的拉拢腐蚀也从未消停,以致留守儿童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5.教育合力尚待形成。虽然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并没有形成整体协同效应,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亲情视频 和亲情电话安装进度缓慢;心理健康课程的专业师资、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专业人士严重缺乏;实施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计划的覆盖面不广;除财政支持外,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参与度不高,镇街、村社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村小留守儿童方面工作力度不大;尤其是代理家长制,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显现出变动性较大、难以持续的局限性。各部门、单位临时关爱活动多,长效关爱活动少;单独开展活动多,协调配合活动少,没有形成关爱合力。
二、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
1.家庭要切实履行教育义务,筑就留守儿童避风港。一是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父母双双出门打工,要留下一方照顾子女。对家有学龄儿童的父母来说,尤其如此。二是畅通亲情沟通渠道。外出父母应经常与代理监护人、孩子联系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三是提高家教人员素质。父母和监护人要科学家教、文明家教,多关注子女的学习,既不能溺爱孩子,动辄采取金钱补偿的方式,使孩子予取予求;也不能因孩子学习差而简单粗暴教育孩子;更不能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萌生让孩子辍学随自己打工做生意的思想。
2.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坚守留守儿童主阵地。一是加强教师素质培训。提升教师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敦促教师公正公平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三是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教公益报告、“百校千师访万家”等有效形式,引导家长、监护人科学教育孩子。四是加强学校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提高“留守儿童”辨别是非能力,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降低留守儿童违纪、违法的风险。
3.社会要更加切实履责,撑起留守儿童保护伞。一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减少外出农民工数量,做到“挣钱教子”两不误;二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食宿需求,使留守儿童在校生活、安全有保障;三是建立儿童关爱中心。在区城周边适当位置,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示范、带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四是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学生资助经费市级支撑制度,明确学生资助经费来源渠道,将学生資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国家、市级政府分担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会帮助保障;五是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尽快启动和实施义务教育非寄宿困难学生免费爱心午餐和学前教育、初中阶段学生饮用奶计划工程;六是建立社会监护体系。由共青团、妇联、总工会、派出所、村委或社区、监护人等建立相关组织,共同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跟踪辅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七是全力净化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校园周边环境等场所的综合治理,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黑网黄网,杜绝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儿童进入网吧,有效减少社会不良现象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八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辍学的“留守儿童”,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其正确地步入社会。
(作者单位:潼南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