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有序有趣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这本书,依据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36个写作单元,将每个单元分为“单元解趣”“教学实录”“教学思考”“名师点评”“学生习作”五个部分,以“趣”作为贯穿全书的“文脉”,以“趣”作为点明全书的“文眼”。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王荣生教授曾说:“语文课堂里几乎没有写作的教学,这与教材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设置一个好情境与写作技能的训练勾连起来,编制一部关注写作过程的、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写作教材。”[1]
  《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这本书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周正梅、赵富良老师主编,旨在服务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满足初中学生的写作辅导需求。这本书的编撰既响应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改革的要求,也针對写作教学实践中的困境,提出了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些主张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特征表现为四点:“其一是写作目标具有阶段性和整体性,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其二是注重建构写作知识体系,以程序性知识为主;其三是写作指导方式多样化;其四是写作实践呈现梯度性。”[2]《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这本书的编撰体系按照统编教材写作系统的特点,遵循单元写作内容展开,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一线教师可以将这本书作为写作教学参考书来使用。这本书对于初中生而言,也有指导价值。初中生对写作大多有畏难心理,编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趣教趣学”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其中“学生习作”板块给初学写作者提供了很好的范式。
  一、序列编排显匠心
  “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3]
  《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它的编排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整体中渐进。这本书将统编版六本语文教材涉及的写作单元组合在一起,按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顺序排列,一共有36个写作专题,对应36篇教学实录,编撰者在页码的设计上别具匠心,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年级,从书的右侧一看便知,方便读者查阅。那为什么不按照统编语文教材年级段,分成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本作文指导书来编排呢?编撰者是将初中三年的写作教学当成一个整体看待,三个年级的写作教学只是整体格局下的写作侧重点不同,而不是割裂的关系。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是“写人要抓住特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写出人物的精神”,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写传记”,这三个专题不是并列的,而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序列结构。这样的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便于读者把握不同写作专题之间的差异及循序渐进的关系,也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局部中环合。这本书每一单元的结构:第一部分单元解“趣”由“总述”开始,中间由“单元趣点”“教学设想”两块组成,最后“小结”收束;第二部分先是“教学实录”,后是“教学思考”,均由执教者撰写,阐述其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反思;第三部分“名师点评”,由专家研究者撰写点评;第四部分“学生习作”,展示学生佳作,附录“教师点评”。每一个局部编排都考虑到了教师、专家、学生三方面的反应,以“趣”为核心,呈现“辐射”“聚焦”兼存的环合排列。
  最后,细节中还原。这本书除了文字外,还插入了学生手写的写作提纲照片和学校开展写作实践活动的相片。这些照片在一本书里,似乎可有可无。但这样的编排,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写作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写作教学的开放和有活力,首先在于传统写作观念的转变——写作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静态呈现,更是在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的动态生成。
  二、创设情境趣写作
  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4]
  “什么是写作情境呢?首先,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情境,它是为了实现某种写作意义而出现的情境,它是能够满足某种情况下的写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所选择和创设的情境,它又是能够影响和推动写作任务编制与写作支架提供的情境。简单地说,就是指向任务写作的情境,是写作任务所以发生的环境、背景、前提、原因等文字。”[5]
  写作情境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作文教学如果脱离具体情境,依靠“命题”和“指导”的形式,从学习主体来看,学生写作兴趣缺乏,会造成写作“内驱力”不足;从写作客体来看,缺乏明确的读者,会导致文体不清、中心不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对写作情境的创设。
  1.教师引导,创设情境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通常教师上这节课会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按照“话题点拨—课堂练笔—范文评论—再次修改”的步骤展开。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实际上是不符合学生实际认知发展水平的。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1—15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或青少年已完全具备以下思维能力:(1)假设—演绎思维,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根据可能的情境(假设的情境)进行思维;(2)抽象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3)系统思维,即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在心理上控制若干变量,同时还能考虑到其他几个变量。”[6]写作教学不仅是语言训练,也是思维训练。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考虑到写作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写作上的畏难心理。《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一书中,关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师没有按照一般的思路去教,而是将写作课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利用午饭后的时间逛逛校园,观察校园的景致。在课堂上,老师先展示了一组校园风景照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校园照片,接着教师分发“纸质手机”,学生根据所选照片模拟配文字发布微信朋友圈,然后好友点赞并阐述点赞理由。信息时代,学生对微信并不陌生,大家的积极性立刻就调动起来了,纷纷踊跃发言。   不难发现,这节作文课的亮点在于一系列写作情境的创设:写作前,教师让学生午饭后逛逛新校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校园之美,这是写作的原生情境;写作过程中,教师回放了一组校园风景照片,这是有意识地再现情境;分发“纸质手机”,发布文字朋友圈,好友点赞评论,这是模拟情境。重视“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悟”——强调情境,既是为了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也是对写作者心理的情感关怀;引导学生自悟,更强调写作是个人的直觉体验,是个性化表达而非“工业化”再造。
  2.学生自主,创设情境
  “写作教学的最理想境界是使学生能达到写作的三‘自’,即在写作目的意图上达到自觉,在写作过程中达到自主,成文以后能达到自正。”[7]
  例如在《学写游记》这个课例中,通过评选“旅游小达人”活动,学生在作文课上向大家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旅游经历——有的叙述自己去巧克力工厂参观的见闻,有的讲述自己在莫高窟紧跟导游的感受;在介绍旅行照片的活动里,有的学生向大家介绍了拍摄台湾垦丁夜市照片的缘由,有的讲述了自己拍摄白帝城照片的角度选择,有的讲述海边照片的布景,有的介绍土楼的风土人情;在“连缀一组画面”活动里,有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四张照片,介绍了“火焰山”游玩经历;最后,大家七嘴八舌地介绍自己旅行途中所了解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且分享了各自的旅游感悟。
  这个课例从头至尾,学生并没有感觉自己是在“学写作文”,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交流,学生在自主创设的情境中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写作训练。学生在第一个环节“讲述一次经历”时,不约而同地做到了详略得当的表达。在讲述前,学生意识到这是在公共场合发言。既然是公共场合,发言者要考虑:我面对的是哪些听众?我如何叙说能吸引大家?学生发言的过程自觉地在创设情境,从心理状态上说,发言者想到不是自己在“写作文”,而是在“讲故事”,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趣事”。第二个活动,“描绘一处景点”,如何描绘呢?拍摄的视角、照片的布景层次、描绘的顺序、照片的来历……当学生描述的时候,已经自主地将写作思维和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了。例如拍摄的视角,就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这个情境的創设,学生在自觉“用”知识而不是“学”知识。第三个活动“连缀一组画面”,学生讲述的时候,就要根据发言目的筛选重点,组织好语言。这里对应语言的逻辑性:如何说?如何说得清楚?如何说得有趣?第四个活动“生发一点感悟”,“感悟”要吸引在座的同学们,发言者就需要再一次创设情境,进行个性化地表达。个性化的表达离不开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从“寻言”到“寻思”的过程。活动中,发言者一直都在积极自主地创设情境,尽自己所能让现场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引起他们的关注。当这四个活动完成后,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了写好游记的基本方法,而这都是在不知不觉的自主实践中领悟到的。接下来就是将口语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有了第一步,学生写游记作文也不再望而生畏了。
  不论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还是学生自主创设情境,目的都是倡导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写作。这本书的特点在于,立足于学生的写作心理,重视写作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写作内驱力的培养。写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含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写作情境的创设,关注的是整个写作的过程,在还原生活情境的基础上,驱动学生写作的真实表达。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情境化写作,以茶当酒;序列化编排,火明汤沸。《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这本书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旧时月色”。
  参考文献:
  [1][7]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12,477.
  [2]邹树英,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I.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32-33.
  [4]李吉林,田本娜等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3.
  [5]蔡明,写作情境:任务写作必须研究的命题[J].中学语文教学,2019(03):39.
  [6]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53.
  (作者单位: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
其他文献
确定一对字或一组字是否为异体字,最主要的应看它们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例如“喻”和“谕”在先秦兩汉时音义完全相同,可以互相代用。在表示“晓喻”义的时候,既可以说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又可以说成“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史记·高祖本纪》);在表示“比喻”义的时候,既可以说成“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又可以说成“谊追伤之,因以自谕”(《汉
期刊
李洱是当代一名优秀的作家。他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关东文学》1987年12期上的《福音》。截至2020年,李洱已经是一位文坛出道三十三年的作家了。他创作了《导师死了》《遗忘》《午后的诗学》等优秀中短篇作品,也贡献了《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优秀长篇小说作品。其中的《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更是帮助李洱确立了他在文坛上的位置。然而,2006年以后,李洱的创作进入了一段时间的空白期,除了短
期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诗歌讲究“炼字”,甚至达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西方文艺理论家贺拉斯也曾说:“在安排字句時,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尽善尽美。”[1]锤炼语言、遣词造句是中外文学家的一致追求。阿城就是一位十分讲究炼字艺术的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以及小说散文集《遍地风流》等作品,在
期刊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时,阐释了高考对语用能力的要求: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标点符号用法和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境,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笔者以近几年全国卷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命题形式为参照,梳理了高考命题的考查路径:  经过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命题通过“语义分析”“语
期刊
众所周知,叙事离不开写人。初中生写作的主要任务是写好一个人,叙好一件事。人物描写的核心,是为体现出人物个性特征、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生动的外貌描写、精准的动作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真实的心理描写,都会让人物描写更加鲜活生动、形象逼真。但由于不少学生缺少多角度观察和适当的描写方法,写人物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形象干瘪、个性模糊、语言空洞无物,表达毫无创意可言。例如一位學生
期刊
统编教材将必读书目《朝花夕拾》安排在七年级上册,导读主题定位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编者的意图也许就是想借这本充满“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书来推动学生迈出经典阅读的第一步。本文将以《朝花夕拾》为例,来谈一些推进名著阅读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走近童年鲁迅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它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也会因为篇幅过长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尤其是遇见鲁迅这样的大家,激发
期刊
一、东坡印象  1.课前布置学生自选一首最喜爱的东坡词,并用一个词概括对东坡最深的印象。  2.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东坡词。  学生对苏东坡的印象可概括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坦荡);《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豁达);《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深情);《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愁苦);《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幽独);《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俏皮);《临江仙》“夜饮东
期刊
世事皆可说,人情亦能话。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要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口语表述,就能让人际间的交往变得更顺畅、更愉悦。笔者以课堂教学《复述与转述》为例,来谈谈口语交际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设置活动,全员参与  口语交际课具有互动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合理的、适时的活动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我”的“
期刊
1.把握全文主要观点,明晰主要论证方法,理清基本论证思路。  2.领会本文驱遣想象鉴赏文艺的方法,并尝试运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3.在鉴赏实践中,体验阅读之乐、审美之趣。  一、解题入境  想象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桥梁。但作家确立的标题不是“运用我们的想象”,而是别具一格的“驱遣我们的想象”,题目中的“驱遣”是什么意思?  驱遣:1.驱逐,赶走;2.驱使,差遣;3.调遣,使用;
期刊
“中学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架构理论包括单元教学、教学程序、教学模式三个核心元素。其中单元教学理论达成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教学程序理论彰显语文教学的“逻辑顺序”,教学模式理论规范语文教学的“操作策略”。在三元素理论指导下,遵循课程和课业、教材和教法的性质规律,由五道教学程序构成“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操作系统,将语文学科诸项知识与能力以系列化形态,融合组成“任务群”式的整体教学模式。[1]“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