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构建初中说明文写作图式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7042500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状素描
  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说明文教学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说明文写作还需要教?笑话。当今社会,说明性文字非常多,产品说明、景区解说,俯拾皆是,学生耳濡目染,可以无师自通。另一种声音则说,说明文写作怎么教啊?没想过。考试很少考,教它干什么?
  初中学生的声音则不同——说明文写作?几乎不写。老师不要求,考试又不考,写它干什么?如果一定要写,就那么写写,把情况解说一下就可以了。
  教材编者则认为说明文学生还是要会写的。初中教材中一共安排了36节作文课,每单元一课,基本上与单元阅读配套,理念是“跟课文学写作”。统编教材在八年级安排了“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和“说明的顺序”2节说明文写作训练课,占比可谓不大。
  现实窘境是,人们的说明能力和素养普遍不高——给问路行人指路,啰啰唆唆,不明不白;向别人介绍新产品,不看对象,不明目的,自说自话;给亲朋好友做导游,零零碎碎,杂乱无章,没有重点。
  其实,当今时代日新月异,说明能力异常重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因而说明文特别是实用性说明文的写作指导迫在眉睫,初中阶段正是提高学生说明文写作能力的黄金时期。那么,如何让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灵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说明能力和素养呢?
  下面笔者就借自己的课例谈一谈如何通过“三问”的方法提升初中生说明文写作的能力。
  二、课例剪影
  2019年末,笔者应邀参加省级重点课题“中小学写作能力梯度要求和梯度培养研究”推进会的课堂研讨活动。这次课堂研讨的主题是“统编教材说明文写作教学内容的梯度构建”。
  1.选题“三问”
  根据这次活动主题和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决定采用“先写后教”的方式,先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        神器”的作文,根据他们的写作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这个作文题是怎么想出来的?源于三问:初中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哪里?他们写作的难点在哪里?写作的盲区在哪里?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后面的写作要求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由其中的一个参考题目“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笔者想到了“        神器”这个题。因为这个题目聚焦“特征”,更切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具有好奇心)。初中生大多拥有一定使用“神器”的经历,对“神”这个特征会有自己的认识。
  2.备课“三问”
  学生学到哪里?这节课要到哪里去?怎么去?这是教师的备课“三问”。上课前,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生“学到哪里”,然后才能根据他们的情况开展教学,决定带他们“到哪里去”“怎么去”。尤其是借班上课,更不能盲人摸象,一定要知己知彼,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这次是借班上课,备课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一方面笔者联系到该班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笔者布置了写作任务,请学生提前完成。
  从提交上来的作文看,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语言表达一般,其中还有两篇作文没有完成。他们选择的“神器”仅有开瓶神器、修正神器、懒人神器、减压神器、自拍神器等,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生活比较单调,学习热情不高。
  从中反映出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有:(1)没有很好地聚焦“神器”的特征,“神”字没有体现;(2)没有特别关注说明顺序,只是把想到的内容罗列出来;(3)读者意识不强。针对这个班学生的问题,笔者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关注学生说明文写作的理性”。
  3.写作“三問”
  说明文写作,比较考验学生的理性思维。介绍什么?怎么介绍?为什么要介绍?这三个问题在写作前就要想清楚。初学说明文写作的学生,往往会忽略事物的多面性,所以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加以引导。请看相关的教学片段。
  师:你介绍的神器是什么?你是以什么身份介绍的?是发明者、使用者,还是销售者?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用了什么方法?重点介绍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在自己的作文上批注作答,然后小组交流,每组推选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总结说明文写作的“三问”(投影,见下图)。
  学生整理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分条记录。(课后修改)
  写作需有一些必要的程序性知识,要有“实操”指导,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写作问题在哪里,怎么修改,怎么升格。上图的“说明文写作‘三问’”就是一种操作图式,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让其思维更清晰。
  三、课例反思
  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建构了说明文写作图式,这对他们今后的写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建构写作图式有以下的好处。
  1.让知识聚合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它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能够让头脑中零星的、散乱的知识聚合起来,形成有序的图谱。写作图式一旦形成,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对写作发挥作用。比如说明文写作的有关知识,主要有说明方式、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等,这些知识往往零星地散落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如果运用图式归纳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三问”的图式进行自我思考,从而对已有的“散装的知识”按照一定标准重新归类,形成知识网络,催生新的实践性知识,让学生头脑中建构起说明文写作的实践性知识网络,提高写作能力。
  2.让思维可见
  图式在感知、调节行为以及在记忆中存储知识时起着重要作用,它会引起新信息的加工,会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内容,建构新的图式,让思维可视化,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类。在写作心理学中,这三种图式在写作主体的思维中构建相应的图式网络,用来决定信息的取舍与加工。说明文作为一种写作体裁,其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可以通过样例学习中的图式归纳来获得,学生以此来建构学习规则,并迁移至写作实践中,让写作思维看得见,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3.提升实操力
  图式在写作中的作用有点像施工图纸,具有可激发性,一旦被启动,就会像程序一样被严格执行下去,能够提升写作的执行力。初中学生的说明文写作已有简单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图式归纳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得内容和结构的相关图式,并在随后的写作中激活,从而提升写作的实践能力。
  比如学生要修改一篇题为“自拍神器”的习作,它原来的内容主要为:(1)自拍神器的结构与使用;(2)自拍神器的发明及优点;(3)使用注意点与购买渠道。对照上面的说明文写作“三问”图式可以发现,这篇习作不注意详略安排,没有考虑说明顺序,也缺乏读者意识等。如果是以销售者身份介绍,应该重点介绍它的方便实用、价廉物美的特点以及购买方式;如果是以厂家身份介绍,则应重点介绍它的材质、生产和功用等;如果是使用者介绍,则可以介绍它的便捷实用、使用方法等。因为有了图式这个“图纸”,学生操作起来就有方向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其他文献
李洱是当代一名优秀的作家。他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关东文学》1987年12期上的《福音》。截至2020年,李洱已经是一位文坛出道三十三年的作家了。他创作了《导师死了》《遗忘》《午后的诗学》等优秀中短篇作品,也贡献了《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优秀长篇小说作品。其中的《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更是帮助李洱确立了他在文坛上的位置。然而,2006年以后,李洱的创作进入了一段时间的空白期,除了短
期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诗歌讲究“炼字”,甚至达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西方文艺理论家贺拉斯也曾说:“在安排字句時,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尽善尽美。”[1]锤炼语言、遣词造句是中外文学家的一致追求。阿城就是一位十分讲究炼字艺术的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以及小说散文集《遍地风流》等作品,在
期刊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时,阐释了高考对语用能力的要求: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标点符号用法和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境,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笔者以近几年全国卷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命题形式为参照,梳理了高考命题的考查路径:  经过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命题通过“语义分析”“语
期刊
众所周知,叙事离不开写人。初中生写作的主要任务是写好一个人,叙好一件事。人物描写的核心,是为体现出人物个性特征、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生动的外貌描写、精准的动作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真实的心理描写,都会让人物描写更加鲜活生动、形象逼真。但由于不少学生缺少多角度观察和适当的描写方法,写人物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形象干瘪、个性模糊、语言空洞无物,表达毫无创意可言。例如一位學生
期刊
统编教材将必读书目《朝花夕拾》安排在七年级上册,导读主题定位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编者的意图也许就是想借这本充满“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书来推动学生迈出经典阅读的第一步。本文将以《朝花夕拾》为例,来谈一些推进名著阅读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走近童年鲁迅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它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也会因为篇幅过长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尤其是遇见鲁迅这样的大家,激发
期刊
一、东坡印象  1.课前布置学生自选一首最喜爱的东坡词,并用一个词概括对东坡最深的印象。  2.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东坡词。  学生对苏东坡的印象可概括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坦荡);《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豁达);《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深情);《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愁苦);《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幽独);《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俏皮);《临江仙》“夜饮东
期刊
世事皆可说,人情亦能话。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要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口语表述,就能让人际间的交往变得更顺畅、更愉悦。笔者以课堂教学《复述与转述》为例,来谈谈口语交际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设置活动,全员参与  口语交际课具有互动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合理的、适时的活动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我”的“
期刊
1.把握全文主要观点,明晰主要论证方法,理清基本论证思路。  2.领会本文驱遣想象鉴赏文艺的方法,并尝试运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3.在鉴赏实践中,体验阅读之乐、审美之趣。  一、解题入境  想象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桥梁。但作家确立的标题不是“运用我们的想象”,而是别具一格的“驱遣我们的想象”,题目中的“驱遣”是什么意思?  驱遣:1.驱逐,赶走;2.驱使,差遣;3.调遣,使用;
期刊
“中学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架构理论包括单元教学、教学程序、教学模式三个核心元素。其中单元教学理论达成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教学程序理论彰显语文教学的“逻辑顺序”,教学模式理论规范语文教学的“操作策略”。在三元素理论指导下,遵循课程和课业、教材和教法的性质规律,由五道教学程序构成“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操作系统,将语文学科诸项知识与能力以系列化形态,融合组成“任务群”式的整体教学模式。[1]“中学
期刊
《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这本书,依据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36个写作单元,将每个单元分为“单元解趣”“教学实录”“教学思考”“名师点评”“学生习作”五个部分,以“趣”作为贯穿全书的“文脉”,以“趣”作为点明全书的“文眼”。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王荣生教授曾说:“语文课堂里几乎没有写作的教学,这与教材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设置一个好情境与写作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