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别让小学生写作文了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u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小学生作文,我相信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在敲这篇文章时,我脑海浮现的,是我那7岁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每次为写不出作文而痛哭的情景。
  作文是很硬的作业,写不出来不仅孩子没面子,老师那关也过不了。没办法,我与爱人只好替孩子写。有意思的是,我每次替孩子写的作文,都被老师改得一塌糊涂,我也因此几乎在孩子面前没有任何权威。
  我个人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事小,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还有“拨乱反正”的机会。问题是,这种所谓的作文,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写作文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写文章,但除了天才之外,十来岁的孩子能写点文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一般说,一篇好的文章,要么优美华丽,要么逻辑折人,要么构思奇特,要么真情感人。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前提都要求作者活过人生,有体味与感悟,在此基础上或想像,或嫁接,才有文章。当然,必要的写作技巧是需要的。让识字还不多的孩子们硬着头皮去写,其实是拔苗助长,除了让绝大多数孩子对写作厌倦外,没有什么好处。
  当然,不可否认,逼小学生写作文,可能会激发一两个天才儿童作家,但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却实在是一次人生苦旅。别人的经历我不清楚,反正我一张罗带孩子去香山、动物园之类的场所,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写作文我可不去!我小时候,学校每次组织秋游,回来后语文老师都是让写篇作文。看来这个“传统”没怎么断。坦白说,我与爱人曾经多次违心地抄写过所谓优秀儿童作文选里的作文,以应付学校要求的作文。
  如果说写作内容可以不理,不妨换个角度,从评价者,即老师的角度琢磨一下。应该说,既然要求小学生写大量的作文,那就要求老师能做出比较合理的指导。这对老师是个巨大的考验,换言之,一个班学生的写作风险,也全押在老师的身上。老师爱排比句,可能学生就爱写排比句作文;老师喜欢小动物,学生可能动物类作文写得就多些。经济学有个理论,细节中有魔鬼,说的是在看似合理的小地方其实隐藏着巨大的不合理。在小学生作文这件事上,就有老师这个环节的魔鬼问题。我们知道,写作教学的特殊性,建立在文字个性化基础上,一千个写作可能有一千种细微的措词方法,每一种很细微的个性,放大后可能成为文学个性。可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就算是文学修养很好,怎么要求他能够容忍那么多的个性化而又稚嫩的文字?不要说小学语文老师,就是中学语文老师,也完不成这样的任务啊。于是乎,一个个稚嫩而充满天真的灵性文字,几乎全被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方式取代与湮没了。
  可能有人会说,小学生作文,不就是文字通顺吗?哪来的那么高的要求?
  谢谢你这么想,文章的基础可不就是文字通顺嘛。可是,当一个人没什么文字基础的时候,怎么能写作文,甚至做到通顺呢?以小学二、三年级学生来说,除了特殊的,大部分孩子能认得多少字,又读过多少文字呢?
  我认为,与其逼着小学生写作文,还不如在四五年级有点文字基础后,鼓励学生写写日记。现在网络发达,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写写小博客,既方便保留,又不浪费纸张,且能促进孩子利用现代手段尝试写作,算得上一举多得。当然,回到我的最初立场,整体上说,我是不主张小学生写作的。整齐划一式的小学生作文课,其出发点纵使不是抹杀小孩子的文字灵性,客观上也足以让大多数孩子的文字失去灵性。止此一端,小学生的作文课也应停止。
  (摘自刘亚洲的博客)
其他文献
月光是有灵性的,灵性来源于月亮的生存环境是黑夜。在这种对比中,月光除了成为黑暗的对立面之外,还具有了别样的情调。月光如花,开在最单调的季节,只有昙花才能和它媲美;月光如歌,唱在最酣浓的喉咙里,这如墨的夜色该有多么深厚的情感;月光如宴,是适合浅斟低唱的小酌,为送别挚友,为取悦情人;月光是柔情的手,给饱受烈日炽烤的万物送去温存的慰藉。和黑夜相比,月光是柔弱的,可正是这种可以深入骨髓的柔弱让深渊一样的黑
期刊
窗   ◎米沃什   黎明时我向窗外了望,  见棵年轻的苹果树沐着曙光。  又一个黎明我望着窗外,  苹果树已经是果实累累。  可能过去了许多岁月,  睡梦里出现过什么,  我再也记不起。  米沃什是波兰的主要诗人之一,也是一位不易了解的作家。他的知识学问广博精深,思想体系错综复杂,在不同的气氛和层次中屡有变化。作为一个自我流放异乡三十年的诗人,米沃什一直以童年的母语波兰文来从事创作,这主要是由于
期刊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前苏联俄罗斯作家。1962年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是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很多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70年,“
期刊
这样中英文对照的版本看起来有几分好笑,又有几分温暖,会让人一下子就爱上,一下子就骨骼缩小,小成婴孩。   希斯内罗丝(1954—),一个美丽的美国女诗人,很清朗的眉眼。这是她30岁的成名作。我想,不是诗人,这颗“芒果”是不会那么诱人的。但它盎然的诗意不是游浮在水面上那种,而是溶在气息里面的。那些话语纯净、朴素,认识不多汉字的人就能读出来——也只有认识不多汉字的人才能说出来,那份未经过多熏、染、淘、
期刊
“妈妈,快来!”10岁的安正在后门叫我。“又怎么啦?”两个孩子吵吵嚷嚷一整天了,闹得我不得安生。学校刚放了一个星期的暑假。突然,孩子们都在家了,像两匹脱缰的野马似的,到处乱冲乱撞。今天早晨,当我在浇花时,他们用花园的软水管将对方的身上浇得湿透——水淋淋的网球鞋、滴水的衣服,太不像话了。“回房间去!”我大吼一声。我每天都要就他们的行为训斥一通,但一点用也没有。 “妈妈,过来看!”安的声音又一次打破了
期刊
当我还是小男孩的时候,我非常崇拜祖父。他是一名切罗基祖的印第安人,嘴里有说不完的故事。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大山下,祖父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  记得是一个暖春的下午,祖父和我坐在河边的大岩石上。岸边的大石头经过水流的洗礼已经磨去棱角。我们有时钓鱼,有时观赏鱼儿快乐地在岩石夹缝儿的水流中游弋。让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些小鱼似乎被卡在岩石的缝隙间。我长久地注视着它们,心里一直在想:它们如何安全地回
期刊
MM:  我觉得你呀,过度紧张。记得夏天我们在新加坡会合,有一天早上,弟弟还睡着,我一醒来你就挨过来跟我说话,抱怨我“不爱”你啦,玩得太多啦,念书不够认真什么什么的,记得吗?你自己也知道其实你自己有问题——不懂得生活的艺术。就拿我们的通信来说吧。两个礼拜前你就开始“写了没有?”不停地问。老天,我知道今天是截稿日,那么我就今天坐下来写,但是我的写,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和朋友写MSN一边写信给老妈。我希望
期刊
少女时代的我性格很怪,深信不管怎么强调要打磨“内在美”,世间男子还是只围着美女转,察觉不到心美女子的好。就这样,我既不修饰外在,也无心打磨内在,度过了十几岁的好年华。  我没留下太多十几岁时的照片。仅存的几张,都是嘴角朝下撇着,瞪着镜头的表情。  “将内心塑造得更美好吧!”女老师如是说。给我的印象,是扶着老者之手过人行横道的看起来是温柔的少女姿态。  这样看似有些刻意的善行,我能做得出吗?于是,我
期刊
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口音以及个子矮小,常常被人欺负,最初几个月,没有一天我不是哭着从学校回来。有一次,我在饭桌上哭得泣不成声,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一管,去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那个岁数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  这个问题几乎伴随了我整个成长——无论我受了什么委屈,无论我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我
期刊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有个孩子坐在门口,便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孩子取了一次性杯子去倒热水。主人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于是再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于是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老乞丐捧着那杯茶,慢慢地喝着。喝完了,他从怀里取出一个苹果,放在孩子的手上。说:“我饭刚吃过,苹果我也咬不动,送给你。”孩子不要,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