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要讲“理”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地理“好学易懂难记”“听不听一样,学不学都可,划划背背就行”,这是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对人文地理教学的认识。学生形成这样的观念,是我们教学的失败,教师有这样的想法,是地理教学的悲哀。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时,吃不透教材,挖掘不出隐含在文字下的具有智力价值的原理,只说字面意思,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理不清知识间的关系,抓不住关键知识,眉毛胡子都让记,学生自然感觉内容杂乱记忆压力大。“理”是人文地理的灵魂,带领学生去“找理”会使人文地理的学习充满乐趣,在明“理”的基础上记忆也会变得高效易行。
  一、剖析总结隐含的具有迁移价值的“原理”,让学生“动”起来,使知识“活”起来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中最重要的一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农业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农业问题,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评价农业发展条件、分析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的基本思路”。依据课本学生能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但要让学生具备“熟练地掌握分析评价农业发展条件、分析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能力,仅仅是知道“有哪些主要因素”是不够的,还要明白“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如何评价这些因素?”等基本原理。只有真正明白了这些具有迁移价值的基本原理,学生才能迁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这些基本原理学生没有能力自己提炼出来的。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提供探究条件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规律原理。我是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有何不同?为什么?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农业类型有何不同,为什么?为什么新疆的瓜果比我们这里的甜?(总结气候对农业影响的规律);请你评价我们博兴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你评价的依据是什么?(指导学生掌握评价气候条件的方法);为什么华北平原以种植业为主,而江南丘陵要大力发展林果业?(总结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非常活跃。对具有迁移价值的“原理”,更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去挖掘。
  二、理清章节之间的关系,使教材“瘦身”, 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共分三节(人教版),第一节总论是基本原理,第二、三节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不同地域农业区位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反之,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需要不同的区位条件。在学习第二、三节时不能把 “农业地域类型”这部分作为与第一节内容不相干的“新知识”来学习,使学生产生“需要学的东西这么多”的想法,增加心理负担。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原理分析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鼓励学生用好“二、三节”这块试验田,加深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原理的理解。
  三、用“理”巧记,高效有趣
  对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掌握,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通过剖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来推断其特点,再据特点分析其需要的区位条件。如“商品谷物农业”,从“商品”二字可知,它具有“面向市场,商品率高”的特点,为了提高商品率,就要规模大,规模大就要农业机械来帮忙,因此,它又具有“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以种植玉米、小麦等谷物为主——应具备适合玉米、小麦生长的自然条件;
  “规模大”——地广人稀;
  “机械化程度高”——发达的工业,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
  “面向市场,商品率高”——有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质量和产量,增强竞争力)。通过以上的推理,学生弄清了农业地域类型名称、特点与区位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农业地域类型名称为线索比较轻松地掌握了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区位条件。
  四、“理”要清,要变通
  以铁路为例,教材中选择了京九铁路进行分析,因为京九铁路是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一条影响极大的现代化大通道。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要修京九铁路?”“京九铁路是何时修建的?”“京九铁路在具体选择线路时考虑了哪些因素,其中什么因素是主導因素?”等问题,最后学生就会归纳出经济因素是决定铁路区位的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制约限制性因素,科技水平是克服限制性因素(不利的自然条件)实现社会需要的必要条件,政策因素也很重要。这部分内容学完了,学生就会独立分析掌握其他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达到由“个”到“类”掌握知识结构和形成规律性认识的目标。但是,由于每条铁路都要落实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上,而各地的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均不相同,因而具体到某一影响因素可能对不同铁路路线的作用程度不同。换句话说,影响京九铁路的主导因素,可能不一定是其他铁路区位的主导因素。即使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也可把当地有代表意义的交通线,或是学生所熟知的青藏铁路、京沪高速等。引入课堂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就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倍感亲切,也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讲理”首先要“明理”。要做到“明理”,就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读课标,没有捷径。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程的教授更具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就素质教育下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性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习惯、情感、品质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奠基工程,初中教育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初中教师缺乏对小学教育模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的了解,使小学生适应初中教学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  为此,有必要谈谈小学和初中教育的衔接问题,以找准小学和初中的衔接点,在接力区内做好文章。  一、小学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养成哪些习惯  1.养成预习新知识的习
期刊
教育界所说的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本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省刚实行2年,自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化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本人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
期刊
摘 要:在語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学会学习,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效率之源。教育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有一条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其实这条理念强调了学生的发展。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生存技能为目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  一、身边的地理包括面很广泛,初次实施主要是关注生活  生活地理方方面面
期刊
摘 要: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散乱、无序的。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同样,只是原封不动地按照预设的过程进行按部就班的实施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因此,生物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值得探讨。  关键词:生物课堂 预设 生成  “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主构建和生成信息的过程。生成的生物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它对于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许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感到作文难,无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学生的个性等方面入手,来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
期刊
阅读是一项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更是一种生活乐趣,在书籍暗香萦室的芬芳里,人们会得到一种“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愉悦感。每个孩子都应当拥有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那就是热爱读书;每个孩子都应当分享一部终身学习、自我学习的宝典,那就是学会阅读。那么作为小学生阅读“引路”之人的父母,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爱上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悦读”——千树万树梨花开  “悦读”是“阅读”的起点,父母的培养
期刊
在主题活动《环保小卫士》开展中,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家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与幼儿一起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创设和提供了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主题环境,让幼儿在观察、实践、动手操作、交流、表演中,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了解废旧材料能在再利用、再回收。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有以下这
期刊
一、背景  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此情况下高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