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遭遇第23个教师节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en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教师节!9月10日,是的,这是老师们的节日!在这一天,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理应得到世间最美丽的祝福!当鲜花、掌声簇拥而至时,除了高兴、欣慰之外,我们还可以作些反思——
  
  教师节感恩短信送祝福
  
  不管是白昼还是夜晚,我都会在心中珍藏着您给予我的那片燃烧的阳光,我将为这珍贵的拥有而永远骄傲!
  如今,天空已经成为我们的领地,而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们飞翔的信念和力量。老师!向您致十二万分的敬意!
  献给敬爱的老师: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老师!请接爱我诚挚的祝福。
  面对着壮阔的大海,让我们向您庄严宣誓:请您放心吧,亲爱的老师,没有什么风浪能挡住我们青春的脚步!
  或许有千里冰封,或许有万里雪飘,您的圣洁和温暖却使我们相信:生活里没有冬天。老师!我永远感激您!祝福您!
  人生旅程上,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谢谢您,老师!愿您永远健康!愉快!幸福!
  愿这条短信能送去我的一片深情:祝老师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祝福恩师!我敬爱您教我、育我、诲我、爱我……我永远感激您、祝福您!
  谨以一份最虔诚的祝福向我最敬爱的老师致十二万份的谢意!老师,我敬爱您!
  成长的象征是——踏上另一个新旅程。老师,是您为我们开辟、铺就了通向新旅程的小径。
  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衷心道声谢谢,用我所有的真诚。
  当我们采摘丰收果实的时候,您留给自己的是粉笔灰染白的两鬓白发。向您致敬,敬爱的老师!
  所有的思念,更融合着不尽的感激与敬仰,愿您的节日里洋溢着璀璨、平安。
  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即使当我面对众人的惊慕与赞许,也不敢沾沾自喜,因为我永远是站在您的肩膀上的。节日快乐!我辛苦的老师,没有您的教导就没有我的今天,谢谢您!!!
  您好!现在嗓子好吗?身体好吗?儿女听话吗?学生努力吗?校园的记忆和您灿烂的笑容,一直都在身边。
  毕业整四年了,老师的教导仍在滋润着我成长。您总说您仅是我的朋友,我却说您是我的导航员,激励我勇往直前。
  有人说,老师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实,您的坐标只在我们心里。还有谁比您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恩师!你因我们而老,我们因你而傲!这深情的称呼——“恩师”,是我们真诚的谢语。
  老师,您好!不是因为您老才叫您老师,而是跨古越今人们一直都认定“姜还是老的辣”。
  在特殊的日子,献给我的爱人:送个短信祝福你,深深表达我心意。桃李天下漫花雨,幸福常在你心底!
  虽然您爱其他的学生胜过爱我,可我爱您远胜过其他人,并且在您的节日里说上一句:“永远爱你,老爸!”
  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您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祝福您,亲爱的老师!
  当麦子金黄的时候,又想起了您,老师,因为那是收获的季节。
  当我已经能自由翱翔,老师,您可知道,您是我双翼下振翅的风。
  
  教师节何以变得如此尴尬
  
  第23个教师节前夕,竟连续读到两篇“另类”文字,让人心头泛起一丝苦涩。
  一篇是新闻报道,称武汉一所小学为了防止教师节出现家长给老师送礼,正在淡化教师节。鉴于过去一到教师节,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的老师送礼物,虽然老师们都谢绝了这些礼物,但来来去去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得太多,老师们非常尴尬,也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从去年开始,这所小学开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淡化教师节:教师不提及教师节,不主张孩子们为自己准备任何礼物,如果孩子们一定要送礼物给老师,也只要求他们用一张卡片或一句话来表示谢意。……
  另一篇是一位家长发表的文章,哀叹教师节是教师的节日,甚至是学生们的节日,唯独不是家长们的节日,非但不是节日,甚至是苦恼日、烦心日,夸张点说,甚至是受难日。何故?就是因为教师节前家长便开始奔波,开始苦苦思考、苦苦思索、苦苦思虑,思索到底给老师送点什么?不能太张扬、太昂贵,太张扬、太昂贵别说自己负担重,老师恐怕也不敢接受,所以得合适,既是老师所需又要符合这个社会公开的价值标准。还得思虑怎么送,送的时候说些什么?是光明正大还不能太光明正大,说的话要不温不火,褒扬适度。……
  看看吧,教师要“淡化”自己的节日,家长则为这个节日大为伤神。一个是要千方百计“躲”礼,一个是要煞费苦心送礼。究竟怎么啦?这个节日何时变得让人如此烦心、尴尬?而这种情形在我们周围不是相当普遍吗?
  23年了,每年这一天,庆贺、欢乐、激动、感恩、纪念的气氛似乎渐行渐远,而窘迫、困惑、忧虑、苦恼、迷惘、无奈的情绪却越来越多地笼罩、弥漫在人们心头。不久前,《申江服务导报》作了一个社会调查:“每年教师节来临时,你怎样看待它?”结果有24.11%的人回答“只是知道有这么个节日,过不过无所谓”,甚至近6%的人称“这是个小众节日,其实根本就可以取消”。而当被问到去看望老师的时候,会不会送礼,几乎每个人都说会送。
  这个原本是为了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而设立的节日,何以如何变味、如此异化?难道真的成了“送礼节”,甚或可以取消了?
  其实,几乎从23年前第一个教师节开始,舆论间就议论评判起这个节日是否该送礼、送什么礼,至今未有个头绪。查阅了国外设有教师节的一些国家的情况,发现人家那里的教师节过得很健康活泼,主题都是谢师、感恩。尽管也有送礼,但多是自己制作、表达心意的小礼物。节日当天,开展一些颇有创意也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在印度,教师节这天老师和学生照常到校,但学校的教学工作被感谢和送贺卡等庆祝活动所代替。这一天,有些学校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教学任务被高年级的学生包下来,由他们给低年级的同学上课,体验教师工作的辛苦与伟大。校方也会根据这些学生“老师”的表现给他们打分,评出最佳学生“老师”……。这些,该不该“拿来”为我所用呢?
  教师节当然不能取消,却应该让大家都从心理压力下“解放”出来,不要被“礼”所困。我想,既然大多数教师的收礼和家长的送礼都是被迫的,那么何必自寻烦恼、作茧自缚呢?
  
  尊师重教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教师节
  
  不少人说,今年的教师节显得有点冷清。
  由于历史原因,为了在社会上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氛围,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
  在其后20多年里,每逢教师节,政府和民众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辛勤的老师们,祝福、鲜花、礼物、掌声、荣誉都蜂拥而至。教师的待遇也逐年改善:工资上涨、福利也越来越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教师节有了“审美疲劳”,近几年的教师节越来越显示出程式化——
  在政府层面,每年对教师的大规模表彰要等到教师节前夕进行,言必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媒体层面,临近教师节就会不惜版面和篇幅报道优秀教师和先进典型,言必称“呕心沥血”……
  但在老师们看来,这些看似热闹的表面文章,实际却是一种折腾。因为这几天,他们不仅要坚持给学生们上课,还要不断地被召唤到各种场合参加所谓的庆祝活动,这让他们身心俱疲。
  面对这样的尴尬,老师们宁愿享受一份冷清。
  一位老师在手记中说:“这个教师节,我感受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的冷清,但回首往事时,自己的辛勤换回了学生们的成才,不禁热泪盈眶,因为我的每一天都充盈着崇高的奉献。想到这,我和身处校园的千千万万个教师一样,并不会在意节日的冷清。”
  当程式化的教师节逐渐被淡化,社会对教师节有了理性认识的当下,我们应把每一天都当做教师节,给老师们多一些保障,少一些表面文章;多一些平日的关怀,少一些程式化的问候;多一些内心的感激,少一些煽情和造作。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法定的教师节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链接】
  教师节的由来
  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的最早创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这样说。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当天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北京晚报》。第二天,《北京晚报》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的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们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资料来源:PCPOP-电脑时尚、东方网、河南商报)
其他文献
高凯,1963年生,著名诗人,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并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现为甘肃省文学院副院长。  高凯是西部诗人和乡土诗人的代表,他长期以自己独特的声音讴歌着陇东大地。他的诗歌是他“生命质地、光泽和精神志向”的最好彰显。他曾说:“当生活环境如此闭塞,人要生存,需要有更大的激情和精神的支撑。”  这首《村小:生字课》是他的代表作。  中国最早出现诗歌原本不是为了吟诵,而是为了歌唱。真正
期刊
心灵的七彩桥  54班 陈琼灿    窗外是一串串晶莹美丽的雨帘。在属于你我的那串中,我找到了我心灵的憩息地;也领略到那珠帘过后美丽的连接你我的七彩桥。  那天下着大雨,我一个人在雨中狂奔着,我只想逃开这个没有友爱的班级,我不要听那些冷言冷语,风无情地吹着我,雨点打得我的脸直疼,身上湿透了,还有那可恶的泥。眼泪禁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刚才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军训表演时,我由于过于紧张犯了一
期刊
拂晓  高二(3)班管怡文  浮生若梦,沧海桑田,辗转春秋到如今。时光如叶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纷飞扰乱了我们的眼,开在绿叶中斑斓的花悄然露脸,一小片阳光的美好不偏不倚地停留在二楼的窗角,与深绿的藤蔓植物纠缠不清,扑朔的水汽似蝶舞于砖红色的墙壁之上,旖旎缱绻。黑燕啁啾,剪破晨光里的寂静,温软的风扑面而来,像天空深情的吻,点过冰冷的绿茵。  在拂晓,世事安好,欣欣向荣。如此安宁的清晨,仿佛世界都没了。此情
期刊
这篇小说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在看似平静的第一人称叙述中,隐含着作者深深的悲哀和强烈的愤怒……    一直以来,身处在校园这方还算宁静的净土中,也看到过一些不和谐甚至丑陋的人和事,只是随着时间流逝,最初的不平和愤慨也渐渐冷却继而麻木不仁起来。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任何真话姑且都要冒着被背叛和被孤立的危险,更何况是大声的痛斥和呼喊?没有人能强大到足以改变社会,于是我们只好纷纷选择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的
期刊
遗失的情趣  一考生    我沉浸在墨香古卷中,越过千年的距离,拾起那细雨闲花的情趣;我穿过明清宏伟的宫殿、十国繁华的街市,穿过一切历史的烟尘,只为拈起一段文字,静静微笑。  初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只道是寻常文字,但细细咀嚼过后却发现了更多:这难道不是一段历史么?难道不是一个远离现世的朝代么?难道不是古人总爱由些许小事而生出情趣的雅兴么?  恐怕我对这诗句理解的迟钝,并非我一人的
期刊
句式,也即是句子的表达形式。在具体语境中,不同的句式,尽管基本意思没有多大差异,但却可能出现语意轻重不同、陈述对象不同、强调重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连贯得体性不同等多种差异。“变换句式”就是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句式,来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的需要,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变换句式”在考查中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分析所给句子或语段在句式、结构方面的特点;二是能够正确理解句子或语段
期刊
有句话常挂嘴边  一考生    “我怎么这么倒霉呢!”  这是有些人在生活不顺、事业受挫、人际关系紧张、意外遭遇打击等等不如意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怎么这么倒霉”,言外之意很丰富:一、我本不应该有这些不如意,但却偏偏让我赶上了,倒霉!二、别人遇到这些事往往会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而我却“屋漏偏逢连阴雨”,霉上加霉!于是捶胸顿足、呼天抢地、怨天尤人,好像自己是天底下第一大窦娥似的。  生活中,
期刊
这是一篇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小小说。文章的大致情节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圣诞节的下午,一位孤独的老妇人赤脚走在雪中,无人注意。老妇人去乘车,众人反感漠视,怕她有某种传染病,都不敢靠近她……  这是一篇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小小说。文章的大致情节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圣诞节的下午,一位孤独的老妇人赤脚走在雪中,无人注意。老妇人去乘车,众人反感漠视,怕她有某种传染病,都不敢靠近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
期刊
菩提,原名提曰品,1931年生,河南青县人,著有《知风草》、《火车想开》、《菩提自选集》、《新诗评选》等。台湾《七十年代诗选》曾介绍菩提说:“他的诗看似冥想,实则并非冥想,看似晦涩,实则并非晦涩。”《二妞在春天》就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  《二妞在春天》是一首乡愁诗。这首诗通过对海峡两岸青年男女情爱的描写,抒发了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诗人是北方人,“二妞”是对北方少女的昵称。诗歌以“二妞
期刊
在我的心目中,一首适合朗诵的好诗,应该有激情,能够促人奋发上进;应该明白晓畅,但又不是一览无余;应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应该有高潮,别开生面。可这样的诗哪里寻?不经意间,我竟找到了,这就是诗人孙瑞的《有一支歌》。  诗歌一上来不说《有一支歌》的歌名,而是说它充满生命活力,用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词“蓬蓬勃勃”。这个词,一下子让我们想到了十八九岁的青年人,充满朝气,奋发向上。接着诗人又连用了两个比喻,说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