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苔丝这个人物的分析,揭示其悲剧的根源。并分析作者体现在文本中的宗教思想以及《苔丝》透露出来的作者对悲剧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苔丝;哈代 宗教思想;悲剧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侵入英国农村,小农经济解体,个体农民逐渐走向贫困和破产。哈代对当时现实极为不满,用批判现实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观察社会,并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苔丝》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女主人公苔丝的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法律、道德等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一、关于苔丝
苔丝聪明漂亮,善良勤劳,是一位有性格有思想的女性。她生活在一个新旧更替时代,出生在一个没落小贵族世家的农民家庭。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她一生似乎从她懂事开始,命运就一次次地捉弄她,灾难一个个地接踵而来。直到生命的结束。许多痴情的读者为她的悲惨命运深深惋惜,有的甚至愤愤不平。埋怨哈代不该对苔丝如此"残忍"、"狠心"。然而,处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哈代,尽管他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的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中清楚地看到了在"维多利亚盛世"的维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纵使他有天大的才能。却也无法解决当时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他能够真实生动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 ;而作为思想家他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人间苦难产生的社会根源,也找不到社会的出路。他认为在强大无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人是很渺小的,人在同现实环境的冲突中,显得非常的软弱无力。人摆脱不了命运的支配。因而他把苔丝的不幸解释为一种神秘力量作弄的结果,似乎与生俱来,不可逃脱。
苔丝的悲惨结局,小说一开始就有某种预示。当苔丝带着弟弟亚伯罕替代酒醉了的父亲去赶集时,弟弟满怀希望对她说:"咱们那个财主本家能帮着你让你嫁给一贵人"。这话并没有使苔丝高兴,却让她感到很不耐烦。甚至"好像看见了那个上等人对她做嘴脸,笑话她家穷"。赶集途中,她家唯一的生活靠山--那匹拉货的老马被邮车撞死。这便为苔丝的不幸命运拉开了序幕。作家也在苔丝和亚雷初次相交时指出。当苔丝天真烂漫地低头看胸前的那些亚雷送给她的玫瑰花的时候,"一点儿也没料想到。那一片弥漫帐棚。有麻醉性的青烟的后面,正伏着她一生的戏剧里那段'悲剧性的灾害'--一条要在她的绮年妙龄的灿烂光色中变作血红的光线"。这些不祥的兆头和预言很快就得到了印证。苔丝在亚雷家干活期间,遭到了亚雷的奸污,回家后生下了一个男孩,不久,孩子病逝。她为了逃避人们的非议来到无人知晓她的塔布篱干上了挤奶女工的活儿。此时她希望平静地生活,可是又遇上了牧师的儿子安玑·克莱,并且两人深深相爱。克莱一次又一次诚恳地向她求婚。但以往不幸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她,使她竭力地克制自己情感,一再拒绝克莱的求婚。最终她还是抵制不住爱情的进攻,答应嫁给克莱。"让自己做他的人,管他叫自己的丈夫,自己的亲人--然后,假如必要的话,死去--"。作者在这两处用了破折号,为什么呢?我想,此时的苔丝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以及心里老不踏实甚至一种不祥的预感老是搅和在一起。大概作者也觉得自己无法用词语准确恰当地把它们表现出来,或者是知道 了不忍把它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因而留下空白,让读者们自个去想象揣摩。苦命的苔丝,仿佛知道"穷欢乐极必有凶终恶果"。她是逃避不了恶运的。就像冥冥之中一切都 有安排好了似的。果然新婚之夜苔丝绕恕了丈夫以往风流韵事的同时却未能得到丈夫的原谅并被其遗弃。后来,陷入困境的苔丝,又遇上亚雷·德伯。真可谓无巧不成书。面对重重灾难和窘迫,万般无奈的苔丝接受了亚雷的保护,与他同居了。假如故事到此结束。我们也不会埋怨作家,因为他已经写了一个如此令人心酸的悲剧。再说十九世纪末英国农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是普遍现象。像苔丝这般的弱女又有什么法子和出路呢。可是作者还不罢休。他认为上天对苔丝的捉弄还未完,紧接着克莱在巴西经营失败,被朋友劝说后突然归来并找到了苔丝,要求同她和好。当他了解苔丝的状况后怅然离去。此刻悔恨交加彻底绝望的苔丝被亚雷的嘲讽、挖苦所激怒,失去了理智用餐刀刺死了亚雷后冲出家门,追赶上克莱和他一起逃进森林中度过了五天幸福甜蜜的生活,第六天清晨被送上了绞刑架。至此,"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物种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
从苔丝的悲惨结局,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哈代一方面认为苔丝是社会的牺牲品,因而他痛恨那个社会,揭露那个社会,同情女主人公的命运;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苔丝是命运的牺牲品,她的悲惨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进行反抗也是枉然。哈代在小说中还时时发出悲天悯人的慨叹,流露出一种对人类永远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的悲哀,这些他的悲观宿命论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致使作品的批判性有所减弱。
二、《苔丝》中作者的宗教思想
哈代在《苔丝》中塑造了基督式的形象。《苔丝》里的老克莱先生是一位旧派牧师,他坚定不移地为他的信仰而奋斗。他正直善良,有着崇高的思想和一颗真正仁爱宽容的心,是个近乎完美的基督圣徒,从他身上仿佛可以看到哈代年轻时敬慕过的摩尔牧师的影子。小说中的女主角苔丝也是一个坚强、善良、忍让、宽容、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她就是那耶稣的门徒所教的那种爱的化身,又回到这种自私自利的现代世界里来了。"[1]
《苔丝》是哈代反叛基督教的虚伪道德的一部力作。村姑苔丝不幸遭到浪荡青年亚雷的诱奸,当她面临着社会的歧视、家庭的极度贫困以及丈夫的遗弃时,她默默地忍受并进行了奋力抗争。但是,一连串偶然的事件与预兆仍然一步步把她逼向毁灭的深渊。这时,哈代嘲讽地问道:"哪儿是保护苔丝的天使?她一心信仰、庇护世人的上帝在哪?"[2]小说最终以苔丝被处死作为结局。因此,"埃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3]小说中"众神的主宰"喻指上帝,表达了作家对不仁慈、不公正的上帝的讥讽与不满。此外,在维多利亚时代,维护传统观念的人认为,哈代在小说中把苔丝这样一个"失身堕落"的女人作为主角进行描写,是不合道德的,也是与基督教的传统道德观念背道而驰的。然而,哈代却这样为她辩护:"她的灵魂,是一个纯洁贞坚的妇人的,虽然有过近一两年来的那样纷扰骚乱的经验,却完全没腐化堕落。"[4]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对地当时封建传统的旧道德观的强烈不满与控诉。
苔丝的丈夫安玑·克莱在某些方面代表了哈代本人的思想。他"对于宗教,生来就是完全趋向改造那一方面的"。[5]他借《圣经》语言对他父亲坚持的某些基督教旧教条予以反驳:"凡是创造出来的东西,都要把它们震动;那些不堪震动的都要挪开,那些不怕震动的才能存留。"[6]他的宗教思想反映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变化与进步。然而,安玑绝非彻底挣脱了基督教传统思想的限制与束缚。在结婚当晚,当苔丝坦述了自己的遭遇并希望得到他的宽恕时,他断然拒绝并无情抛弃了她。他"不知不觉地还是信从小的时候所受的训教,还是陈见习俗的奴隶"。[7]他头脑里装的仍然是基督教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僵死教条。哈代在此不仅指出了安玑思想上的局限性,而且表达了他对基督教陈旧道德观念的讽刺。
哈代的双重心理与矛盾意识在《苔丝》中也有体现。在这部小说里,他对于苔丝的"失身"与"堕落"倾注了满 腔的同情,并坚决为她作了强烈的辩护,对于苔丝的忍让、虔诚、宽容、奉献等诸多品质也予以充分的赞扬。我们不难从中窥见其宗教思想的一面,即对仁爱、顺从、牺牲等基督精神的赞同。
三、悲剧作家的哈代
我们认为哈代是悲剧作家,但不是悲观主义者。哈代的悲剧小说表现了真、善、美等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用哈代的话来说,"最高级的悲剧也就是有价值的事物 被不可避免的事物所扼杀的悲剧"。[8]哈代的悲剧小说通过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使人们洞穴生活的本质。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对"纯洁的女人"苔丝在邪恶的环境下同命运抗争和毁灭的描写,使人们对摧残苔丝身上的真、善、美表示赞叹,对她的悲惨命运寄以同情。因此,哈代的悲剧小说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而在悲观主义那里,人生中痛苦无所不在,人生被抽象为苦海,要得到解脱。就必须否定生存意志。达到绝对的忘我。寻求真、善、美"是对世界本身性质的误解"。由此看来,悲观主义强调的不是该肯定什么,该否定什么,而是由原罪而产生的生存的痛苦。[9]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哈代的悲剧小说是悲剧性的而不是悲观主义的。
哈代的悲剧主人公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探索会以毁灭或死亡为代价,但他们面对邪恶的环境,并没有沉沦,屈从于环境,而是试图通过奋力抗争去超越环境,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受环境的污染。
在哈代的悲剧思想中,神是不存在的。人的命运不是由神主宰的而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即哈代所说的"宇宙中固有的事物或人类设置的事物。")所决定的。在哈代看来,悲剧就是环境。所以,他把他的悲剧小说统统归于"人物与环境的小说"。命运只不过是哈代探索生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对生活的 探索中,哈代发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和人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一残酷的事实,感受到人的心灵的痛苦。哈代认为,悲剧的产生并不取决于掌握宇宙的神秘力量,而是取决于制约人们的环境,而是取决于制约人们的环境,尤其是"人类设置的事物"。苔丝的悲剧是由旧的习俗道德和残酷的法律造成的。因此,苔丝的悲剧与其说是命运悲剧倒不如说是社会悲剧。
哈代历来反对称他为悲观主义者。他自称是社会向善论者。他曾经多次申明"作为向善论者,(而是不像他们所说的悲观主义者)我对世界抱有信心。"他的向善论立足于他对社会与人的关系的探索。在哈代看来,社会不应限制人性的正常发展,而应给人们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
然而,观察敏锐的哈代痛苦地发现,现代社会压抑人性,人与社会对立,人与人不能沟通思想感情。在这个"有毛病的"物质世界里,人们没有自由选择自己感情生活和理性生活的权利。人们正常的感情和合理的追求受到社会的限制的责难,人们必须按照社会的意愿进行循规蹈矩的生活。作为正直的艺术家,哈代不愿放弃真实和坦诚,去取悦维多利来中产阶级读者。他决意把社会中人们的心扉打开,把他们的欲望公诸于世,让读者感受到在人的欲望背景下的惆怅和叹息、悲愤和绝望,让读者看到"有毛病的"世界里人的价值不可避免的毁灭。他要以令人不快的、以真实为基础的"悲观主义"给虚伪的、盲目的乐观主义以迎头痛击,让读者对世界,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作深刻的思考。
哈代的悲剧创作始终以真实为出发点,他把"完全真实地表现实际生活"看作是作家的任务。他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是"艺述品或者是表现真理的作品,"作家应当直面人生,表现不向生活妥协的灵魂。一句话,文学应当真实地"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生"。他指出,"人们称我是悲观主义者。如果像索福克勒斯那样认为没有降生为最幸福就是悲观主义的话,我不拒绝这一称号"。生活中充满了痛苦。痛苦过去存在,现在仍然存在,"任何将来的幸福也不能消除过去忍受的痛苦",因此,以悲剧这一文学形式表现生存的痛苦是自然而然的事。悲剧人生观,"是唯一不会令人失望的人生观。由于人们从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着眼,当好的情况出现时(它们会出现的),生活就会充满纯真和欢乐"。哈代对悲剧的真知灼见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和他敢于正视惨淡人生的勇气。因此,在他悲剧小说创作中,他始终把目光聚焦在人类社会中"悲剧的种种可能",不管这种种可能是多么地令人不快,令人心碎,也不管这种种可能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非议毁谤。
通过以上对《苔丝》及作者的解读,我们清楚了苔丝的悲剧历程正真正代表了破产后的整个威塞克斯农民阶层的悲惨命运,"她的悲剧性历史反映出威塞克斯农民阶级在寻求出路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各种各样的灾难,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象征性"。同时,我们也清楚地了解到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哈代,在作品中对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入侵给社会带来的危机和灾难作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对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也作了大胆的抗议和嘲讽。《苔丝》的深层内蕴是借古讽今,鞭笞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7]托马期·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P359,P112,P577,P151,P176,P392
[8]、[10]、[15]Hardy,Thelife of Thomas Hardy,New York:St Marin's press,1962,,P251,P274,P311
[9]叔本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参见伍蠡甫主编:《西方议论选》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P333
【关键词】苔丝;哈代 宗教思想;悲剧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侵入英国农村,小农经济解体,个体农民逐渐走向贫困和破产。哈代对当时现实极为不满,用批判现实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观察社会,并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苔丝》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女主人公苔丝的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法律、道德等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一、关于苔丝
苔丝聪明漂亮,善良勤劳,是一位有性格有思想的女性。她生活在一个新旧更替时代,出生在一个没落小贵族世家的农民家庭。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她一生似乎从她懂事开始,命运就一次次地捉弄她,灾难一个个地接踵而来。直到生命的结束。许多痴情的读者为她的悲惨命运深深惋惜,有的甚至愤愤不平。埋怨哈代不该对苔丝如此"残忍"、"狠心"。然而,处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哈代,尽管他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的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中清楚地看到了在"维多利亚盛世"的维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纵使他有天大的才能。却也无法解决当时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他能够真实生动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 ;而作为思想家他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人间苦难产生的社会根源,也找不到社会的出路。他认为在强大无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人是很渺小的,人在同现实环境的冲突中,显得非常的软弱无力。人摆脱不了命运的支配。因而他把苔丝的不幸解释为一种神秘力量作弄的结果,似乎与生俱来,不可逃脱。
苔丝的悲惨结局,小说一开始就有某种预示。当苔丝带着弟弟亚伯罕替代酒醉了的父亲去赶集时,弟弟满怀希望对她说:"咱们那个财主本家能帮着你让你嫁给一贵人"。这话并没有使苔丝高兴,却让她感到很不耐烦。甚至"好像看见了那个上等人对她做嘴脸,笑话她家穷"。赶集途中,她家唯一的生活靠山--那匹拉货的老马被邮车撞死。这便为苔丝的不幸命运拉开了序幕。作家也在苔丝和亚雷初次相交时指出。当苔丝天真烂漫地低头看胸前的那些亚雷送给她的玫瑰花的时候,"一点儿也没料想到。那一片弥漫帐棚。有麻醉性的青烟的后面,正伏着她一生的戏剧里那段'悲剧性的灾害'--一条要在她的绮年妙龄的灿烂光色中变作血红的光线"。这些不祥的兆头和预言很快就得到了印证。苔丝在亚雷家干活期间,遭到了亚雷的奸污,回家后生下了一个男孩,不久,孩子病逝。她为了逃避人们的非议来到无人知晓她的塔布篱干上了挤奶女工的活儿。此时她希望平静地生活,可是又遇上了牧师的儿子安玑·克莱,并且两人深深相爱。克莱一次又一次诚恳地向她求婚。但以往不幸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她,使她竭力地克制自己情感,一再拒绝克莱的求婚。最终她还是抵制不住爱情的进攻,答应嫁给克莱。"让自己做他的人,管他叫自己的丈夫,自己的亲人--然后,假如必要的话,死去--"。作者在这两处用了破折号,为什么呢?我想,此时的苔丝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以及心里老不踏实甚至一种不祥的预感老是搅和在一起。大概作者也觉得自己无法用词语准确恰当地把它们表现出来,或者是知道 了不忍把它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因而留下空白,让读者们自个去想象揣摩。苦命的苔丝,仿佛知道"穷欢乐极必有凶终恶果"。她是逃避不了恶运的。就像冥冥之中一切都 有安排好了似的。果然新婚之夜苔丝绕恕了丈夫以往风流韵事的同时却未能得到丈夫的原谅并被其遗弃。后来,陷入困境的苔丝,又遇上亚雷·德伯。真可谓无巧不成书。面对重重灾难和窘迫,万般无奈的苔丝接受了亚雷的保护,与他同居了。假如故事到此结束。我们也不会埋怨作家,因为他已经写了一个如此令人心酸的悲剧。再说十九世纪末英国农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是普遍现象。像苔丝这般的弱女又有什么法子和出路呢。可是作者还不罢休。他认为上天对苔丝的捉弄还未完,紧接着克莱在巴西经营失败,被朋友劝说后突然归来并找到了苔丝,要求同她和好。当他了解苔丝的状况后怅然离去。此刻悔恨交加彻底绝望的苔丝被亚雷的嘲讽、挖苦所激怒,失去了理智用餐刀刺死了亚雷后冲出家门,追赶上克莱和他一起逃进森林中度过了五天幸福甜蜜的生活,第六天清晨被送上了绞刑架。至此,"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物种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
从苔丝的悲惨结局,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哈代一方面认为苔丝是社会的牺牲品,因而他痛恨那个社会,揭露那个社会,同情女主人公的命运;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苔丝是命运的牺牲品,她的悲惨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进行反抗也是枉然。哈代在小说中还时时发出悲天悯人的慨叹,流露出一种对人类永远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的悲哀,这些他的悲观宿命论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致使作品的批判性有所减弱。
二、《苔丝》中作者的宗教思想
哈代在《苔丝》中塑造了基督式的形象。《苔丝》里的老克莱先生是一位旧派牧师,他坚定不移地为他的信仰而奋斗。他正直善良,有着崇高的思想和一颗真正仁爱宽容的心,是个近乎完美的基督圣徒,从他身上仿佛可以看到哈代年轻时敬慕过的摩尔牧师的影子。小说中的女主角苔丝也是一个坚强、善良、忍让、宽容、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她就是那耶稣的门徒所教的那种爱的化身,又回到这种自私自利的现代世界里来了。"[1]
《苔丝》是哈代反叛基督教的虚伪道德的一部力作。村姑苔丝不幸遭到浪荡青年亚雷的诱奸,当她面临着社会的歧视、家庭的极度贫困以及丈夫的遗弃时,她默默地忍受并进行了奋力抗争。但是,一连串偶然的事件与预兆仍然一步步把她逼向毁灭的深渊。这时,哈代嘲讽地问道:"哪儿是保护苔丝的天使?她一心信仰、庇护世人的上帝在哪?"[2]小说最终以苔丝被处死作为结局。因此,"埃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3]小说中"众神的主宰"喻指上帝,表达了作家对不仁慈、不公正的上帝的讥讽与不满。此外,在维多利亚时代,维护传统观念的人认为,哈代在小说中把苔丝这样一个"失身堕落"的女人作为主角进行描写,是不合道德的,也是与基督教的传统道德观念背道而驰的。然而,哈代却这样为她辩护:"她的灵魂,是一个纯洁贞坚的妇人的,虽然有过近一两年来的那样纷扰骚乱的经验,却完全没腐化堕落。"[4]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对地当时封建传统的旧道德观的强烈不满与控诉。
苔丝的丈夫安玑·克莱在某些方面代表了哈代本人的思想。他"对于宗教,生来就是完全趋向改造那一方面的"。[5]他借《圣经》语言对他父亲坚持的某些基督教旧教条予以反驳:"凡是创造出来的东西,都要把它们震动;那些不堪震动的都要挪开,那些不怕震动的才能存留。"[6]他的宗教思想反映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变化与进步。然而,安玑绝非彻底挣脱了基督教传统思想的限制与束缚。在结婚当晚,当苔丝坦述了自己的遭遇并希望得到他的宽恕时,他断然拒绝并无情抛弃了她。他"不知不觉地还是信从小的时候所受的训教,还是陈见习俗的奴隶"。[7]他头脑里装的仍然是基督教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僵死教条。哈代在此不仅指出了安玑思想上的局限性,而且表达了他对基督教陈旧道德观念的讽刺。
哈代的双重心理与矛盾意识在《苔丝》中也有体现。在这部小说里,他对于苔丝的"失身"与"堕落"倾注了满 腔的同情,并坚决为她作了强烈的辩护,对于苔丝的忍让、虔诚、宽容、奉献等诸多品质也予以充分的赞扬。我们不难从中窥见其宗教思想的一面,即对仁爱、顺从、牺牲等基督精神的赞同。
三、悲剧作家的哈代
我们认为哈代是悲剧作家,但不是悲观主义者。哈代的悲剧小说表现了真、善、美等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用哈代的话来说,"最高级的悲剧也就是有价值的事物 被不可避免的事物所扼杀的悲剧"。[8]哈代的悲剧小说通过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使人们洞穴生活的本质。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对"纯洁的女人"苔丝在邪恶的环境下同命运抗争和毁灭的描写,使人们对摧残苔丝身上的真、善、美表示赞叹,对她的悲惨命运寄以同情。因此,哈代的悲剧小说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而在悲观主义那里,人生中痛苦无所不在,人生被抽象为苦海,要得到解脱。就必须否定生存意志。达到绝对的忘我。寻求真、善、美"是对世界本身性质的误解"。由此看来,悲观主义强调的不是该肯定什么,该否定什么,而是由原罪而产生的生存的痛苦。[9]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哈代的悲剧小说是悲剧性的而不是悲观主义的。
哈代的悲剧主人公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探索会以毁灭或死亡为代价,但他们面对邪恶的环境,并没有沉沦,屈从于环境,而是试图通过奋力抗争去超越环境,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受环境的污染。
在哈代的悲剧思想中,神是不存在的。人的命运不是由神主宰的而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即哈代所说的"宇宙中固有的事物或人类设置的事物。")所决定的。在哈代看来,悲剧就是环境。所以,他把他的悲剧小说统统归于"人物与环境的小说"。命运只不过是哈代探索生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对生活的 探索中,哈代发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和人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一残酷的事实,感受到人的心灵的痛苦。哈代认为,悲剧的产生并不取决于掌握宇宙的神秘力量,而是取决于制约人们的环境,而是取决于制约人们的环境,尤其是"人类设置的事物"。苔丝的悲剧是由旧的习俗道德和残酷的法律造成的。因此,苔丝的悲剧与其说是命运悲剧倒不如说是社会悲剧。
哈代历来反对称他为悲观主义者。他自称是社会向善论者。他曾经多次申明"作为向善论者,(而是不像他们所说的悲观主义者)我对世界抱有信心。"他的向善论立足于他对社会与人的关系的探索。在哈代看来,社会不应限制人性的正常发展,而应给人们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
然而,观察敏锐的哈代痛苦地发现,现代社会压抑人性,人与社会对立,人与人不能沟通思想感情。在这个"有毛病的"物质世界里,人们没有自由选择自己感情生活和理性生活的权利。人们正常的感情和合理的追求受到社会的限制的责难,人们必须按照社会的意愿进行循规蹈矩的生活。作为正直的艺术家,哈代不愿放弃真实和坦诚,去取悦维多利来中产阶级读者。他决意把社会中人们的心扉打开,把他们的欲望公诸于世,让读者感受到在人的欲望背景下的惆怅和叹息、悲愤和绝望,让读者看到"有毛病的"世界里人的价值不可避免的毁灭。他要以令人不快的、以真实为基础的"悲观主义"给虚伪的、盲目的乐观主义以迎头痛击,让读者对世界,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作深刻的思考。
哈代的悲剧创作始终以真实为出发点,他把"完全真实地表现实际生活"看作是作家的任务。他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是"艺述品或者是表现真理的作品,"作家应当直面人生,表现不向生活妥协的灵魂。一句话,文学应当真实地"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生"。他指出,"人们称我是悲观主义者。如果像索福克勒斯那样认为没有降生为最幸福就是悲观主义的话,我不拒绝这一称号"。生活中充满了痛苦。痛苦过去存在,现在仍然存在,"任何将来的幸福也不能消除过去忍受的痛苦",因此,以悲剧这一文学形式表现生存的痛苦是自然而然的事。悲剧人生观,"是唯一不会令人失望的人生观。由于人们从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着眼,当好的情况出现时(它们会出现的),生活就会充满纯真和欢乐"。哈代对悲剧的真知灼见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和他敢于正视惨淡人生的勇气。因此,在他悲剧小说创作中,他始终把目光聚焦在人类社会中"悲剧的种种可能",不管这种种可能是多么地令人不快,令人心碎,也不管这种种可能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非议毁谤。
通过以上对《苔丝》及作者的解读,我们清楚了苔丝的悲剧历程正真正代表了破产后的整个威塞克斯农民阶层的悲惨命运,"她的悲剧性历史反映出威塞克斯农民阶级在寻求出路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各种各样的灾难,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象征性"。同时,我们也清楚地了解到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哈代,在作品中对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入侵给社会带来的危机和灾难作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对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也作了大胆的抗议和嘲讽。《苔丝》的深层内蕴是借古讽今,鞭笞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7]托马期·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P359,P112,P577,P151,P176,P392
[8]、[10]、[15]Hardy,Thelife of Thomas Hardy,New York:St Marin's press,1962,,P251,P274,P311
[9]叔本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参见伍蠡甫主编:《西方议论选》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P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