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呆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充满生机的现代课堂教学方式。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活起来。
在当今课堂中,教师们虽试图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教者”,学生是绝对的“学者”,师生互动关系呈直线状态的现状,但课堂中依然存在气氛沉闷、呆板,老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答得多、动的少、想得少。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面可达90%左右。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到了中高年级,师生间的互动交往逐渐减少,只有少数学生能积极、多次获得发言机会,多数同学则处于被动旁听或开小差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竞争意识薄弱。课堂中不能以积极的参与者角色出现,缺乏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即缺乏竞争进取的表现,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
二是创新精神薄弱。表现为课堂中学生“人云亦云”,回答问题时无独到见解。教师只是教材的实施者,照本宣科,学生只是一味接受,不会思考,不会质疑,课堂教学单一,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是活动技能薄弱。教学中,我们时常可看到学生爱上体育课、社会课、实验课,可学习语、数时兴趣较弱。因为前者能让学生自由活动,从心理上、思想上得到自由,在活动中发展,满足了学生多种感官的需求。而后者就不然,孩子们躺在里面说爱动的天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逐渐泯灭。
现在我们的教师尽管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上有了一些更新,但在具体操作和实施中还存在困惑。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使课堂民主化、兴趣化、生活化?如何激发学生潜力,最大限度地让他们释放情感,让课堂活动始终处于充满活力的氛围之中?基于以上认识本人提出以下激发课堂活力的方法。
一、教学方式灵活化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恰当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对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上起决定性因素。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智能与个性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我们应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的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思考同在。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依赖于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二、课堂氛围情感化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供学生心理安全感,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生活”。对学生有较多的温暖,有助于人际沟通与交往,有较多的表达机会。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平等、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那么,教师作为课堂气氛的调控者,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
(一)更新观念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
(二)发挥主动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学生互相合作學习,交流讨论或师生共同研究,各抒己见。
(三)学会尊重
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意见,热情地鼓励,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在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现一点问题,有些学生更是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要求“我来,我来”、“请我,请我”。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局促不安,感到一种课堂压力而失去自信,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民主气氛。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静静地听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四)延迟评价
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延迟评价,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学生刚刚萌发的创造性念头受到抑制,提供心理安全环境。除此之外,做到“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提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不同意见允许争论;争论到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发表意见,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探索求学的欲望自然被激发,课堂才真正民主。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让学生展现自我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带着激情踏上漫漫的教学路,让我们做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当今课堂中,教师们虽试图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教者”,学生是绝对的“学者”,师生互动关系呈直线状态的现状,但课堂中依然存在气氛沉闷、呆板,老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答得多、动的少、想得少。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面可达90%左右。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到了中高年级,师生间的互动交往逐渐减少,只有少数学生能积极、多次获得发言机会,多数同学则处于被动旁听或开小差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竞争意识薄弱。课堂中不能以积极的参与者角色出现,缺乏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即缺乏竞争进取的表现,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
二是创新精神薄弱。表现为课堂中学生“人云亦云”,回答问题时无独到见解。教师只是教材的实施者,照本宣科,学生只是一味接受,不会思考,不会质疑,课堂教学单一,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是活动技能薄弱。教学中,我们时常可看到学生爱上体育课、社会课、实验课,可学习语、数时兴趣较弱。因为前者能让学生自由活动,从心理上、思想上得到自由,在活动中发展,满足了学生多种感官的需求。而后者就不然,孩子们躺在里面说爱动的天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逐渐泯灭。
现在我们的教师尽管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上有了一些更新,但在具体操作和实施中还存在困惑。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使课堂民主化、兴趣化、生活化?如何激发学生潜力,最大限度地让他们释放情感,让课堂活动始终处于充满活力的氛围之中?基于以上认识本人提出以下激发课堂活力的方法。
一、教学方式灵活化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恰当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对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上起决定性因素。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智能与个性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我们应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的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思考同在。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依赖于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二、课堂氛围情感化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供学生心理安全感,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生活”。对学生有较多的温暖,有助于人际沟通与交往,有较多的表达机会。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平等、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那么,教师作为课堂气氛的调控者,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
(一)更新观念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
(二)发挥主动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学生互相合作學习,交流讨论或师生共同研究,各抒己见。
(三)学会尊重
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意见,热情地鼓励,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在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现一点问题,有些学生更是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要求“我来,我来”、“请我,请我”。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局促不安,感到一种课堂压力而失去自信,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民主气氛。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静静地听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四)延迟评价
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延迟评价,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学生刚刚萌发的创造性念头受到抑制,提供心理安全环境。除此之外,做到“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提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不同意见允许争论;争论到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发表意见,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探索求学的欲望自然被激发,课堂才真正民主。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让学生展现自我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带着激情踏上漫漫的教学路,让我们做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