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给予对照组采用吗啡治疗,给予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运用VAS评分方法评定治疗效果,并比较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在日常活动、情绪、行走、睡眠及娱乐等方面受到疼痛的干扰明显降低,但观察组受疼痛干扰明显更小,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癌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加巴喷丁;吗啡;癌痛;疗效
  加巴贲丁是一种治疗癫痫的药物,但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该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1]。吗啡是临床治疗癌痛的主要药物,但长时间服用则很有可能让患者产生耐受性,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其副作用也会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于癌痛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3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癌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吗啡治疗,给予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6.3±3.5)岁,胃癌9例,直肠癌8例,恶性淋巴瘤7例,原发性肝癌1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5.9±4.1)岁,胃癌10例,直肠癌9例,恶性淋巴瘤8例,原发性肝癌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均采用江恩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加巴喷丁胶囊治疗,每粒胶囊约为100mg。第一天口服该药300mg、第二天600mg、第三天900mg、第四天1200mg、第五天1500mg,用药量依次递增直到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维持该用量。在次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加用吗啡(青岛制药厂生产的盐酸吗啡片,每片5mg)治疗,直到患者疼痛症状有明显好转。
  1.3疗效评定
  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2],根据相关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对日常生活的干扰,轻微干扰为(0-4)分,中度干扰为(5-7)分,重度干扰为(8-10)分。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便秘、恶心、头晕、呕吐、呼吸困难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本次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从下表1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在日常活动、情緒、行走、睡眠及娱乐等方面受到疼痛的干扰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明显受疼痛干扰更小,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从下表2可知:在治疗后观察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5.8%;对照组有1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39.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加巴喷丁是一种结构类似γ氨基丁酸的3-烷基化物质,原本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但据李小梅,董艳娟[3]报道目前临床也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门诊小手术疼痛等等,非常有效。该药的镇痛效果不会受到阿片拮抗的影响,主要通过患者脊髓、中枢及其它途径介导,并且反复给药不影响良好的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在日常活动、情绪、行走、睡眠及娱乐等方面受到疼痛的干扰明显降低,但观察组受疼痛干扰更小,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能够起到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并且在随访(6-12)个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观察组控制疼痛的时间最快,基本上没有起伏波动。同时,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能够减少吗啡的用量,进而因吗啡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会减少。很多患者在使用加巴喷丁治疗后最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就是头晕,且一般出现在第一次服药以后,但若将第一次服药时间改变在睡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4]。
  总之,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癌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锐,吴裕超,黄冰.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应用于癌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2(01):56-58.
  [2]王伟民. 视觉模拟评分(VAS)[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8):483.
  [3]李小梅,董艳娟.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阿片药物治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8(7):126-127.
  [4]欧阳婉,钱卫.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 2009,5(11):132-13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维生素D对儿童硬皮病的影响。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60例儿童硬皮病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试验组中患者治疗中,采取维生素D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研究维生素D治疗儿童硬皮病的影响。结果:维生素D治疗儿童硬皮病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治病效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治疗心包积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心包积液的35例患者,行中心静脉留置心包腔引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  ;心包積液的抽出液体容量为400ml-3200ml,平均1543.7±389.6ml;引流出血性液体的有12例,引流液为淡黄色的有23例;导管留置时长为2-27天,平均6.8±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呼吸衰竭患儿重症监护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PICU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患儿严密的临床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及早的护理干预,防止院内感染、保持气道通畅等措施。结果:本组患儿在我院PICU监测护理后,1例患儿因呼吸衰竭发生死亡,其余患儿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给予PICU呼吸衰竭患儿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呼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急诊留观患者对出院后健康教育的知晓情况,提高急诊留观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的掌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医护人员第二次电话回访961例急诊出院留观患者,了解患者出院后对医嘱依从性的执行以及院后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 结果 :在二次回访的961例出院留观患者中,945例被调查的患者认为电话随访中对自身疾病的教育及身体康复的指导起了重要的作用,占98.3%;956例患者对电话
期刊
摘要:随着医院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快医院文化机制的建设,对建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满足医院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文化特点和现状,对附属医院文化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加强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医院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一、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等医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门诊妇科病人就医采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半年来在我院门诊妇科就医的病人12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门诊妇科的就医流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妇科病人就医采取心理护理,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方法:自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将我院康复中心90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人。康复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对照组仅采用中风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在临床上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于产科病区实施运用目标管理,探讨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效果,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对产科病区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从而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岗位管理。结果:病区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护理安全、护士对病区管理满意度、患者综合满意度等指标明显提高。促进了护士的成长,提升了护理水平,获得了医患双赢的结果。结论:目标管理应用于病区管理是一种科学规范的、可行的病区管理模式,值得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由8人组成品管圈,以“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活动前的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拟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临床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 结果: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由10.5%降至2.7%。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有效降低了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及专业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之间收录治疗的5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9例患者主要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B组29例患者主要采取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明显低于A组时间(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