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综合评价活动得其生活之源,扬其“活动”之波,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校内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 课内外学习与运用中拓展综合素质活动课程的内涵,使课程资源成为源源不断的一泓活水。
  【关键词】综合评价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空间和舞台;社会即学校;扩大语文视野
  初中综合素质活动得其生活之源,扬其“活动”之波,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授学生以渔,导学生以法,开其源,活其流。我们的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就一贯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校”。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强化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意识,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一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内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设施,这些资源的利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教师也必须是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以发挥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在综合实践素质评价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如:“新闻照片”有些同学不清楚是指什么,教师要认真及时达知、指导活动的方法如“走进图书馆”有些同学进了图书馆方法运用不得要领甚至还会忘了所讲的方法,有时也会遇到意料外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帮助、检查、评价和交流活动成果。如以“报告会”的形式来展示成果,教师要正确引导。
  2、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习为本。生活都是无形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有很丰富的生活资源,如一些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还有一些学生饲养家禽或种过麦子、花卉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观察动物行为的甘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相互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校内设施的开发和利用。校内设施资源包括一些专业教室。如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图书馆、教室的图书角、网络教室、教学软件、校园建设。如花坛、绿化、标语、报栏等。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校内资源的利用最直接、最方便也最常用,教师、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比如:“小主人在行动”的活动中,学校与班级的管理,班级桌椅门窗的维护,校园花草树木养护等资源,学生们有的上网查阅资料该为我校做些什么,有的去图书馆查阅专业书籍来学会管理做小主人,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感。
  二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外资源是校内资源的重要补充,校外资源的利用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学习的空间。
  1、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陶行知说:“什么是活书?活书就是活的知识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山川海湖、风云风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所以,平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探索自然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汲取丰富多彩的语文资源来充实积淀丰富的学习内涵。如“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入附近的乡村,他们自由自在的去捕捉大自然的每一个美点,去田间地头亲自去参加管理种植、采野花,有些同学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许多学生在城市中看不到的风景、风情,同时学生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到了很多知识,学生感触很深。学生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做了展示。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与人沟通的话语能力、学会礼貌倾听的能力、分辨大事小事的能力、即兴快速浏览思考的能力、快速记笔记的能力以及对人的认识能力,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2、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让学生拓宽视野,学校多次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如“关注我们的社区”这个活动中,学生分成几个组深入到家属区、工厂等周围的社区,通过调查、采访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资源并且利用多媒体制成一个记录片展示,并且还进行了一场演讲比赛,成为学校的一个优秀活动课例。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听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既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主人公精神,也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
  3、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音像资料以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各个家庭不同,学生的经历不同,家庭资源也不同。家庭是爱的摇篮,对于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是“关爱。”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在被关爱中学生学会了关爱别人)。其次,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在交往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学校没有的经历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提高了。然后在语文课上交流体会,这样很有教学效果。
  三、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1、以“本”为“本”,
  突出课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作用。教材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出发点和归宿。应该以课本为基础,教师根据各地资源的特色补充和改造,反对舍本逐末,抛开课本另起炉灶,课本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本”。
  2、“动”“静”结合
  注意动态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静态性资源主要指那些物化形态的资源,动态性资源主要指生命体验与思想感情为主体的动态性资源,他“蛰伏”于每个鲜活的学习个体中,它们是个体心灵活动的产物,看不见摸不着,可能一闪即逝,但是能够被感觉到,对心灵产生的冲击要比静态资源大。
  3、因地制宜
  凸显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地方特色。差异性是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资源的特点,因地域文化、学校和师生的不同,表现就有了差异,因此,力求因地制宜。
  可见,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在动态探索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的,只要我们每个教师增强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开发和利用意识,所教的学生一定会扩大学习的视野,从而在课内外学习与运用中拓展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课程的内涵,使语文课程资源成为源源不断的一泓活水.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在排列顺序上,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由于家长自身缺乏教育理论和技巧,总拿不出好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结
【摘要】德育不能流于说教,仅依靠品德课进行思想教育无法实现道德内化。教师要充当好“吸尘器”的作用,将污浊的空气净化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内在“美”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而美术活动、美术课正是以美的方式用其独特的视觉艺术给予直面你内心更强烈的心灵碰撞,是德育最美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德育;美育;美术活动  一、什么是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在集体研讨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教学时,有老师说陶渊明为什么选择回到田园过归隐生活?是因为在官场中怀才不遇,退而求其次。陶渊明因为个人不能出名而苦恼,官场无路便转志从文以求扬名于后世。躬耕的目的是为了体察田园,从而写出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借助诗友“奇文共赏之,疑义相与析”的方式使诗文得以广泛传播。乍闻很以为然,随后翻阅《陶渊明集》,特别是品读他隐居后创作的《饮酒》二十首,认为以上观点是仁兄从功利主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已经被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但是从小学的语文教学状况来看,虽然老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了整合,但是还没有从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多媒体网络化语文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我自己对小学语文中网络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的了解,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应用;开发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高速
最近,由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共同发起的一项对“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进行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的“思维模式传统,思维定势太强,过于严谨,过于崇拜权威”。当有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或书上的知识提出异议时,48.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同学会表示沉默”,更有16.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同学会予以非议”。可见,大多数学生已经很容易被教师或书本知识所同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意识、缺乏求异思维、缺乏批判
【摘要】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内涵,有效落实数学课改理念的课堂仍然鲜见。同时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是不好体现的,这就是对“三维目标”内涵没能准确把握的重要原因。【关键词】数学课改课程理念教学思考数学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各学科提出的共性目标,但从课堂教学的现实来看,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内涵,有效落实数学课改理念的课堂仍然鲜见。教师依
【摘要】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研究,实现初中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该项目以当年入学的新生为对象,纵向跟踪,直到该届学生初中毕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语文素质;“四读”教学;默读;散读;赏读;研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法研究,但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系统的、实质性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对
【摘要】《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和谐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互动。所谓教学互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教和学两个层面实现目标的教学运动形式。  【关键词】和谐互动;化学课堂;形式  “仁和”理念下的和谐互动课堂,师生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作为农村小学,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又相对薄弱,如何有效落实口语交际的教学,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也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一大体现。  自己在农村小学从教近20年,对此也作过多次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我们教学班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利用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一提到习作教学,许多老师都会面露难色,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习作课上,学生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老师批改习作时,也常是愁眉紧锁,唉声叹气。无奈之下,常会应付了事。甚至有些老师不敢教中高年级,因为害怕面对习作教学。出现此情形,原因无非是教学训练形式模式化,遏制学生的兴趣;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应变能力。如何让老师不再惧怕习作教学,让学生能够快乐习作,已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一、降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