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有法 “作”快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zx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习作教学,许多老师都会面露难色,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习作课上,学生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老师批改习作时,也常是愁眉紧锁,唉声叹气。无奈之下,常会应付了事。甚至有些老师不敢教中高年级,因为害怕面对习作教学。出现此情形,原因无非是教学训练形式模式化,遏制学生的兴趣;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应变能力。如何让老师不再惧怕习作教学,让学生能够快乐习作,已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一、降低要求,放下负担
  有些学生满怀期待地将认真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结果发下来的经常是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老师将自身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这能不令学生心灰意冷吗?其实,孩子有他独特的观察视角,有他的独特的童语,教师应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现行的语文修订大纲,把“作文”改为“习作”,把“写简单的记叙文”改为“写自己的见闻和想像”,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小学生喜欢上作文并能快乐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己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作文教学之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既然是“习作”,就应该允许学生犯错,比如“画蛇添足”、“词不达意”等。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写作环境,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去抒发情感。只要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学生的习作经常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扬时,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不断增加,就会放下心理负担而快乐写作。
  二、贴近生活,挖掘素材
  作文是一个将生活转化为文章的过程,而我们的生活就像七彩阳光,丰富多彩。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告诉我们作文的首要任务是挖掘源泉,指导积累。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许多老师认为农村的孩子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写出的作文淡而无味。其实不然,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且已不乏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为农村孩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特别是建设海西、发展海西以来,农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那一条条刚铺上水泥的村村通大道;村前那排刚落成的村办企业厂房;那片新建设的绿色蔬菜基地;那带领村民致富、移风易俗,披着一身霞光在田间劳作的村干部;那千年的古庙,青山环绕波光粼粼的水库……这些都是农村孩子随处可见可闻可得的作文素材。
  我以《身边的变化》为题让学生从人、事、物三方面,自选主题先进行观察发现,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这篇作文同学们都写得真实具体,有一位学生写到了海西建设带来的变化,文中写到:你瞧,一栋栋高楼大厦临海而建,仿佛从海洋中升起;半空中架起了一座座桥梁,犹如一道道美丽的彩虹;BRT傲然崛起,成了厦门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夜幕降临时,绚丽多彩的LED灯扣人心弦;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也即将在近期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这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景致,怎能不令我感叹:“这变化真大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人、事、物,去发现他们闪光的思想,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不正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的吗?
  三、童话引路,激发兴趣
  儿童的脑海中有一片想象的天空,这片天空绚丽多彩,充满童真,洋溢着童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他们喜欢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我抓住孩子们富于幻想,容易发挥联想的心理特征,用童话引路,把孩子们引上勤于思考,善于想象,乐于表达之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他们感到作文是把自己心理想说的话写下来的一种作业,是他们自己生活的一种需要,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时,才能产生强烈的习作兴趣,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童话的主要特征是想象、幻想,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没有想象就无法展开思路。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把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放在第一位。面对一幅图,一种实物,或一种现象,我总是用亲切,和蔼、温和的语调去诱发学生,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会说话的,让学生的想象无拘无束,自由驰骋。孩子们写童话凭借图画、实物或某种现象去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编写童话时从仿到创,巩固了所学的语文知识,又锻炼了分类、比较、想象等思维能力,渐渐地积累了写作知识,逐步提高了表达能力。实践证明,童话引路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
  四、模仿创新,读写迁移
  初学写作,自然摆脱不了模仿,模仿是获得写作技能,提高作文水平的基础;模仿是创作的起点。模仿能解除或减轻学生写作时举止失措或写作无能的焦虑感。从作文教学本身看,我们语文教学提倡“读写结合”,写作是阅读的逆向转换,是运思及物,即作者把自己想的化为话语或文章,把阅读所得的种种精神营养释放出来,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量。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就课文学写作,是语文教师必须做好的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仿课文来写文章,同时在模仿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对初学作文的学生,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模仿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建立信心,为创新奠定基础。
  习作、习作,先“习”再“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努力探寻让学生轻松、快乐习作的方法,让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学生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习”有法才能“作”快乐。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学改革家魏书生也说过:“兴趣像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学生则把学习看成一种精神负担,拒绝学习,出工不出力,甚至厌学。现在厌学的孩子可是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上完幼儿园就开始厌学,一提学习就烦、一提学习就闹。小学一年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在排列顺序上,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由于家长自身缺乏教育理论和技巧,总拿不出好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结
【摘要】德育不能流于说教,仅依靠品德课进行思想教育无法实现道德内化。教师要充当好“吸尘器”的作用,将污浊的空气净化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内在“美”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而美术活动、美术课正是以美的方式用其独特的视觉艺术给予直面你内心更强烈的心灵碰撞,是德育最美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德育;美育;美术活动  一、什么是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在集体研讨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教学时,有老师说陶渊明为什么选择回到田园过归隐生活?是因为在官场中怀才不遇,退而求其次。陶渊明因为个人不能出名而苦恼,官场无路便转志从文以求扬名于后世。躬耕的目的是为了体察田园,从而写出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借助诗友“奇文共赏之,疑义相与析”的方式使诗文得以广泛传播。乍闻很以为然,随后翻阅《陶渊明集》,特别是品读他隐居后创作的《饮酒》二十首,认为以上观点是仁兄从功利主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已经被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但是从小学的语文教学状况来看,虽然老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了整合,但是还没有从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多媒体网络化语文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我自己对小学语文中网络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的了解,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应用;开发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高速
最近,由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共同发起的一项对“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进行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的“思维模式传统,思维定势太强,过于严谨,过于崇拜权威”。当有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或书上的知识提出异议时,48.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同学会表示沉默”,更有16.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同学会予以非议”。可见,大多数学生已经很容易被教师或书本知识所同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意识、缺乏求异思维、缺乏批判
【摘要】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内涵,有效落实数学课改理念的课堂仍然鲜见。同时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是不好体现的,这就是对“三维目标”内涵没能准确把握的重要原因。【关键词】数学课改课程理念教学思考数学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各学科提出的共性目标,但从课堂教学的现实来看,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内涵,有效落实数学课改理念的课堂仍然鲜见。教师依
【摘要】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研究,实现初中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该项目以当年入学的新生为对象,纵向跟踪,直到该届学生初中毕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语文素质;“四读”教学;默读;散读;赏读;研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法研究,但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系统的、实质性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对
【摘要】《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和谐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互动。所谓教学互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教和学两个层面实现目标的教学运动形式。  【关键词】和谐互动;化学课堂;形式  “仁和”理念下的和谐互动课堂,师生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作为农村小学,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又相对薄弱,如何有效落实口语交际的教学,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也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一大体现。  自己在农村小学从教近20年,对此也作过多次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我们教学班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利用教材,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