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为了便于与其它形式区别,我们姑且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比如全国高考卷Ⅰ、全国高考卷Ⅱ及山东卷。新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写作,较之以往的材料作文降低了写作难度,但观点又要从材料中得出,较之话题作文又会出现较多的偏题走题的情况。本文拟就新材料作文偏题走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多则材料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如:
文题一: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二: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过:“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文题一中的第一则材料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更深一层,是对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排它式地暗示;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
在文题二中,马玉祥与拿破仑的话其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在提炼观点时,关键在于分析其统一点。“要做一个好兵”有没有合理点?“想当元帅”是否有合理的地方?想当元帅是否排斥做一个好兵?两者有无相通的地方?相通的地方又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想通了,那么提炼出的观点也就可能符合辩证统一的观点。
【失误回放】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种情况往往是片面孤立地理解材料,只是就某则材料或材料中的某个点展开论述,而忽视了各材料间的联系,缺少对于多则材料的整体把握。例如,上文第一题有学生脱离了“微笑”的具体语境,忽略了这种微笑是在公共场合的微笑而非职业微笑,是在优美环境里缺失的微笑而非在其它情境下缺失的微笑,因此,没有深入挖掘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人们的何种心态。
(2)目光短浅,浅尝辄止
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例如,上文第二题有学生或仅扣住“想做一个好兵”来谈“人生的正确定位”,或仅扣住“想当元帅”来谈“勇于争先,实现人生价值”,却没有想到两则材料的相通之处——自我定位,自我价值的认知。
【应对措施】
多则材料作文概括的讲,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互补关系,即对同一问题作相同层面的描绘、阐述。一类是矛盾对立关系,即对同一问题提供两组相反的事例。审题时,不能只取一则材料而置另一则材料于不顾,要逐则分析,找出这几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点,依此立意。这样的审题立意才会全面、深刻、辩证。
二、单则材料作文
1.寓言故事类
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这类材料作文乍一看给考生提供的发挥余地很大,实际上审题立意的难度较大,一旦审题出了问题则会全盘皆输。如:
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点拨】
这是一则寓言类的材料。寓言故事中的三个主体非常明晰:小鸟,牛,猫。三者各自的情节故事是这样的:
小鸟——被冻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
牛——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使之复苏。
猫——循着歌声,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从牛和猫的角度不是太好立意,可从小鸟的角度立意。小鸟被冻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据此可立意:并不是每一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甚至可以联系现实引申“辱骂与打击有时也是一种爱护”。
小鸟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据此可立意:不可缺乏忧患意识,一得意便忘形。
【失误回放】
(1)舍本逐末,误解寓意
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中心。例如,有学生仅仅依据“猫循着歌声,发现小鸟,将其吃掉”这一情节,大谈特谈猫的狡猾,谈人的防范心。
(2)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的片面的解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例如,有学生依据“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在牛粪中唱起歌来”,竟然得出“不能满足现状”、“人生要有追求”等立意。
(3)偷换概念,曲解寓意
没能严格的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例如,依据“牛救了被冻僵的小鸟”,得出“无心的举动也可能会惠及他人”的立意。
【应对措施】
找出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主体,并严格依据材料概括出不同主体的故事情节,依据概括出的信息,瞻前顾后,整体把握,选择最适合立意的角度。
2.诗歌类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如: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但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点拨】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次要的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为题展开。
从叶和花的角度来看,枫叶的颜色为红色,荷花的颜色为白色,不同的背景使相同的主体呈现不同的状态,由此,似乎也可以从“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方面立意……
【失误回放】
(1)另起炉灶,抛开材料
完全抛开小诗来立意,如谈“母爱”、“孝心无限”……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审题不够全面,例如:只讲“眼泪”,与枫叶、荷花、露珠完全脱离;只着眼于露珠或枫叶、荷花;寻找真正的枫叶(荷花、露珠);社会的发展变化。
(3)笼统含混,泛泛而谈
例如,只是看到了“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上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据此立意“人生具有两面性”、“选择人生”,却没有深入探究造成“露珠”不同状态的原因——“枫叶”和“荷花”(环境)的影响,因此也偏离了题旨。
【应对措施】
诗歌的解读方法,不好一概而论。有的可以抓住不同主体,类同于寓言故事类作文材料的解读;有的要分层,分析各层间的关系;有的要抓住关键句子,反复品味。要真正抓住诗的主旨,准确立意,关键还在一个“活”字。
当然,以上只是新材料作文的常见类别,不能涵盖所有类型。就审题立意的失误原因而言,各种类别的作文题目仍需具体分析,应对措施不可一概而论。唯有将各种审题立意方法融会贯通,才能走上准确审题立意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城阳第三高级中学]
一、多则材料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如:
文题一: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二: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过:“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文题一中的第一则材料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更深一层,是对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排它式地暗示;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
在文题二中,马玉祥与拿破仑的话其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在提炼观点时,关键在于分析其统一点。“要做一个好兵”有没有合理点?“想当元帅”是否有合理的地方?想当元帅是否排斥做一个好兵?两者有无相通的地方?相通的地方又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想通了,那么提炼出的观点也就可能符合辩证统一的观点。
【失误回放】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种情况往往是片面孤立地理解材料,只是就某则材料或材料中的某个点展开论述,而忽视了各材料间的联系,缺少对于多则材料的整体把握。例如,上文第一题有学生脱离了“微笑”的具体语境,忽略了这种微笑是在公共场合的微笑而非职业微笑,是在优美环境里缺失的微笑而非在其它情境下缺失的微笑,因此,没有深入挖掘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人们的何种心态。
(2)目光短浅,浅尝辄止
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例如,上文第二题有学生或仅扣住“想做一个好兵”来谈“人生的正确定位”,或仅扣住“想当元帅”来谈“勇于争先,实现人生价值”,却没有想到两则材料的相通之处——自我定位,自我价值的认知。
【应对措施】
多则材料作文概括的讲,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互补关系,即对同一问题作相同层面的描绘、阐述。一类是矛盾对立关系,即对同一问题提供两组相反的事例。审题时,不能只取一则材料而置另一则材料于不顾,要逐则分析,找出这几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点,依此立意。这样的审题立意才会全面、深刻、辩证。
二、单则材料作文
1.寓言故事类
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这类材料作文乍一看给考生提供的发挥余地很大,实际上审题立意的难度较大,一旦审题出了问题则会全盘皆输。如:
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点拨】
这是一则寓言类的材料。寓言故事中的三个主体非常明晰:小鸟,牛,猫。三者各自的情节故事是这样的:
小鸟——被冻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
牛——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使之复苏。
猫——循着歌声,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从牛和猫的角度不是太好立意,可从小鸟的角度立意。小鸟被冻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据此可立意:并不是每一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甚至可以联系现实引申“辱骂与打击有时也是一种爱护”。
小鸟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据此可立意:不可缺乏忧患意识,一得意便忘形。
【失误回放】
(1)舍本逐末,误解寓意
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中心。例如,有学生仅仅依据“猫循着歌声,发现小鸟,将其吃掉”这一情节,大谈特谈猫的狡猾,谈人的防范心。
(2)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的片面的解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例如,有学生依据“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在牛粪中唱起歌来”,竟然得出“不能满足现状”、“人生要有追求”等立意。
(3)偷换概念,曲解寓意
没能严格的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例如,依据“牛救了被冻僵的小鸟”,得出“无心的举动也可能会惠及他人”的立意。
【应对措施】
找出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主体,并严格依据材料概括出不同主体的故事情节,依据概括出的信息,瞻前顾后,整体把握,选择最适合立意的角度。
2.诗歌类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如: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但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点拨】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次要的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为题展开。
从叶和花的角度来看,枫叶的颜色为红色,荷花的颜色为白色,不同的背景使相同的主体呈现不同的状态,由此,似乎也可以从“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方面立意……
【失误回放】
(1)另起炉灶,抛开材料
完全抛开小诗来立意,如谈“母爱”、“孝心无限”……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审题不够全面,例如:只讲“眼泪”,与枫叶、荷花、露珠完全脱离;只着眼于露珠或枫叶、荷花;寻找真正的枫叶(荷花、露珠);社会的发展变化。
(3)笼统含混,泛泛而谈
例如,只是看到了“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上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据此立意“人生具有两面性”、“选择人生”,却没有深入探究造成“露珠”不同状态的原因——“枫叶”和“荷花”(环境)的影响,因此也偏离了题旨。
【应对措施】
诗歌的解读方法,不好一概而论。有的可以抓住不同主体,类同于寓言故事类作文材料的解读;有的要分层,分析各层间的关系;有的要抓住关键句子,反复品味。要真正抓住诗的主旨,准确立意,关键还在一个“活”字。
当然,以上只是新材料作文的常见类别,不能涵盖所有类型。就审题立意的失误原因而言,各种类别的作文题目仍需具体分析,应对措施不可一概而论。唯有将各种审题立意方法融会贯通,才能走上准确审题立意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城阳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