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福建卷)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a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节
  一考生
  
  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当春来到时,就有“逃之夭夭”的景致;当夏来到时,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当秋走近时,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当冬走近时,会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韵致。
  那该是怎样的乐趣,怎样的生活?
  有四季伴你前行,生活的路如何多姿多彩,一路蜂忙蝶舞,一路花香弥漫。
  而如今?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于是春天的草没有了立足之地;土地水泥化了,夏天的溪流没有了流淌的床;清洁工扫得勤快,秋天的落叶没有了归根之所;扫雪车多了,冬天的雪没有了消融之家。
  工厂的烟囱多了,挺拔的大树少了,宽阔的大道有了,山间宁静的小路没了。
  哎,我们多么可怜啊,这个时代的人。办公室一族无论严寒或酷暑,总有空调机调节室内温度。办公室似乎可以称得上“四季如春”,可君不见吗?那里面的空气如何的污浊!
  一名演员,必须在酷夏,顶着太阳穿冬天的棉袄,还要对着摄影机微笑,显得“很温暖”。外面,明明大雪飘飘,她还要穿着清凉的夏装在台上演出,演出夏天的味道。
  可怜的人哪!
  季节,如此与他们格格不入。季节很艰难地想走近他们,他们有些人却用手一挥,摆开了四季。
  有的人汲汲追求,追求财富,追求地位名望,所以他们厌恶四季,一年到头只要能西装革履,风风光光就行。这些人,是季节所该抛弃的人!
  可是,绝大部分的人是可怜的,他们喜欢季节,可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安排表上,没有安排与四季见面玩耍的时间。他们是被迫离开季节的。
  能不可怜他们吗?
  什么时候,还能够有像李清照那样与朋友一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时光;什么时候,还会有机会去原野桥畔领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清爽?
  城市在一座座地建设着,为何不给季节留一个空间,让他们在城市安家!不要只让季节在稻田走过,也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
  怀念从前,向往明天,希望明天季节在城市扎根、发芽、开花,如歌般行吟。
  [点评]本文构思精巧、立意独特,作者以“从前”与“如今”相对比,批判现代城市发展的弊端,通过叙写城市人忙于追逐名利,忘却四季的冷暖,也被四季无情抛弃的尴尬现状,道出当代城里人的无奈,最终呼唤“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多处引用名人诗句,使文章颇具文采。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例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于是春天的草没有了立足之地;土地水泥化了,夏天的溪流没有了流淌的床;清洁工扫得勤快,秋天的落叶没有了归根之所。”这反映出作者平常对身边生活的留意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季节
  一考生
  
  曾经,想要做一个豪放不羁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纶巾之间,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飞燕,绿柳如烟中墨笔生香,只求在宋代那华美的锦锻上留下自己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也想学易安凄柔优婉,随手斟杯青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曼曲轻歌,便能道尽万古痴情。
  然而,属于宋词的季节,那百花热情绽放的春季,如今却早已静静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如同秋季般萧瑟与荒芜的现代社会,所有美好的事物早已如落叶般静静飘落。
  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那个精致玲珑的季节,早已浓缩成淡淡的疏影,在墨香古卷中沉淀下去。骢骏驰骋,快不过手中鼠标轻点,绿蜡红烛,亮不过高楼灯红酒绿,身前身后,全是忙忙碌碌的上班一族,睁眼闭眼,都是琳琅满目的红绿指数,生活节奏正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增长,现代人正在把自己变成流水线上的罐头,没有个性,毫无情感,有的只是机械地、快速地朝着尽头移动。在那本该丝弦弄音、霓裳轻舞的七夕之夜,还会有谁去看那纤云暗渡;素笺成灰,相思成灾,在爱恨情仇随意抛洒的今日,还会有哪家女子“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季节,回望钢筋水泥的丛林,如秋季般阴森。人们的心灵被禁锢,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我,却叹息良辰美景虚设,世路难行。可是,又有谁肯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又有谁坦坦荡荡一蓑烟雨任平生?太多的是非恩怨剪不断理还乱,我们日日彷徨不知所终,哪里还能用无于伦比的文字,写出千回百转却明澈依旧的心境?
  现代人的空虚、寡陋,就似叶落后的枯树枝,单调乏味。记得张潮《幽梦影》中有言:“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而现代人却早已习惯于“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店,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如此空虚,而那造就山水仙气、世外清音的佳句,那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韵律,也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于暮霭沉沉中遁于无形,那兰舟催发的桨声,也早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篙独去。
  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只剩一个单调的秋季。
  [点评]一篇美文,不仅应具备流畅华美的“形”——语言,更应具有深刻厚重的“质”——思想。这篇考场作文,巧妙比喻,将“宋词的季节”比作“百花热情绽放的春季”,将现代社会比作“萧瑟与荒芜的秋季”。作者通过对“旧梦”的追忆,对现代文明进行深刻的反思,通过古今对比,从而揭示出人类文化历史和精神流程的审美价值,深化了文章主题。第一段巧妙通过“落花”、“绿柳”等景物描写,紧扣“季节”题目写作;第二段推出自己的忧思(立意)——“如同秋季般萧瑟与荒芜的现代社会,所有美好的事物早已如落叶般静静飘落”;第三段写“人类文明的进步,那个精致玲珑的季节,早已浓缩成淡淡的疏影,在墨香古卷中沉淀下去”;第四段写“现代欲望充斥灵魂的季节,回望钢筋水泥的丛林,如秋季般阴森”;第五段写“现代人的空虚、寡陋,就似叶落后的枯树枝,单调乏味”;结尾以“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只剩一个单调的秋季”落笔。文章思路清晰严谨,凸现叙说力度。文中“且将浮名换作浅斟低唱”、“一蓑烟雨任平生”等唐诗宋词的写意,以及张潮《幽梦影》的引用和化用,都展现了考生的深厚文学功底。
  
  季节
  一考生
  
  7岁那年,我随着父亲一同来到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冬天好冷啊!我和父亲紧紧裹着破旧的大衣,大街上行人很少,我们就像在穿越一座冰冷的坟墓,静寂得可怕。
  终于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父亲是全国2亿多农民工中的一名,而我和我的同学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子女。其实,我一点也不懂得“农民工”这三个字的含义,我只知道在秋末收完稻谷后,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大城市,家乡的小伙伴们得知这件事,好生羡慕!我也很得意,仿佛看到了大城市一派繁华、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
  由于一时买不起自行车,爸爸只好徒步走上好几公里的路来接我,然后和我一起搭公交车回家。由于正是下班的高峰期,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我很是兴奋,这是我头一回坐上城里的公交车。不一会儿,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时不时地回头看我们父子俩,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小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尽管只有七岁,我全明白了。我望向车外,外面的树枝都干枯了,只剩光秃秃的树干,行人都加快脚步想早点回家。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我真的好想找个缝钻下去。我不敢去看父亲,害怕从他眼中读出心酸的答案。
  我不懂,我的爸爸住的是较差的小屋子,吃的是最差的食品,然而他却建造出了这个城市的繁华,他用自己的泪水去搭建高楼大厦。可是为什么却还要忍受城里人那如刀割般鄙夷的目光,他们霹雳的目光让我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接受寒风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心中划出一道道的伤口,任其淌血。
  我想回家,家里的冬天虽然比这还寒冷,但我却能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心里暖和和的,一点也不觉得冷。可在这儿,我无法忘记那个时髦小姐的害怕被偷的眼神,我无法忍受别人轻蔑地叫我爸爸“臭打工仔”。
  然而当我准备将回家的事告诉父亲时,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市里面的领导带了好多的生活用具、文具来慰问我们。有一位伯伯还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要好好学习,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们。”顷刻间,我的心流过一股暖流,这是这个季节以来第一次这般温暖。
  看着这些社会上爱心人士送的东西,我才突然觉得原来还有许多好心人在关心着贫穷的人。
  记得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曾说:冬天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有这么多的好心人的帮助,我相信这个城市的春天一定会更加温暖,更加美丽。我更以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工而骄傲。
  [点评]本文优点在于选材、立意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当代社会,情感真挚,容易引起阅卷教师的感动与共鸣。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从“农民工子女”的视角,生动地刻画了农民工及其子女来到大城市的遭遇,真切、自然,叙述了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把季节、事件、人物内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孩子内心的焦虑或喜悦自然地融合到季节之中。作者首先描述了“我”刚来大城市时在公交车上遭遇到的冷漠与轻视,以及由此内心感觉到的“寒冷”;接着笔锋一转,描写了在大城市中领导及市民们对农民工子女的亲切关心与慰问,使“我”的心中流过“一股暖流”,使“我”相信来年春天的“温暖”、“美丽”。结尾引用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句,深化了主题。——让我们衷心地祝愿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际遇一天天好起来,与城里的孩子一样绽开幸福的笑容。
  
  季节
  一考生
  
  一年四季春夏与秋冬,吾独爱秋,一个让人产生无限感慨却也显得那么悲凉的季节。
  它虽然没有春天里花儿的绚丽多彩,也没有夏日里草木茂盛的盛况,更没有冬天里漫天飞舞的雪花,却有许许多多装满黄金大道的落叶景观。
  每天秋季来临时,我不喜欢观看枫叶的红火、青松的苍翠、菊花的绽放,却喜欢一株株让人无法抹去记忆的梧桐树——叶大、空心。
  秋,这个季节,南方还是多雨的,绵绵细雨,一个害羞的女子。听到“疏雨滴梧桐”,这一“滴”字,不仅滴到了梧桐叶上,更是滴进每个有心人的心田里。因为凄凉,所以李清照写出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因为离愁别绪,让这位“女中豪杰”产生了愁心、愁意。
  也因为离情,所以温庭筠吟唱出了:“梧桐树,三更雨,道是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几句深情却也简短的话,让词人的心中有处话凄凉,那就是秋季里的梧桐。
  因为什么而使白居易也吟出这样一句“秋雨梧桐叶落时”呢?因为愁苦,因为秋季。
  秋雨,梧桐,二者兼得,营造出秋季悲凉的气氛和凄清的意境,让有心人滴入梧桐雨。
  秋,这个季节,也必须与月同在。月是有心人寄托情感的心灵场所。月亮,月暗,月圆,月缺,真正的是月凉。
  苏轼的“缺月挂疏桐”,会不让人产生遐思吗?
  朱淑真的“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不知又有多少人体会到呢?
  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月如钩,何人能不感到秋的冷清呢?
  多么凄凉的秋季!多么让人有情感——伤感的秋季啊!秋季,与梧桐、与绵雨、与缺月合照出一张照片,那张照片只能存在我们的心中方能永存。这张照片是对秋季的真实写照。那梧桐,也许寒鸦也不肯栖;那绵雨,也许大雁也羡慕;那缺月,也许文人墨客在寄托情感。
  没有秋季是不完整的四季!
  但总觉得,梧桐、绵雨、缺月这张照片需要一颗文人墨客的心,那情感才能真正得到体会。
  一年四季,吾独爱秋——凄清的季节,情感的季节。
  [点评]“悲秋”是本文的中心主题,文章开门见山,首段即提出中心思想:“一年四季春夏与秋冬,吾独爱秋,一个让人产生无限感慨却也显得那么悲凉的季节。”文章中考生充分调动了自己古典诗歌的修养,先后引用李清照、温庭筠、白居易、苏轼、朱淑真、李煜的写秋名句,使读者在内心深处形成了此起彼落的文化回响,意蕴隽永的诗情,引导读者行走完一次凄美伤感的审美历程,激起人们的共鸣。
  
  季节
  一考生
  
  季节是母亲用爱装钉成的书写本,一页一页载着我们细细密密的日子。
  ——题记
  二月,母亲聆听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她慈爱地扶扶肚里调皮的我,我想突然安静下来的我是知道的:母亲要把春天送给我作见面礼,于是在那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我嘹亮的哭声映衬着母亲欣慰的笑。
  母亲说,那一年的春天是她见过的最美丽的春天,而我说,那一年的春天夹带着母亲痛苦的挣扎,那些花儿是因为母亲的汗水而显得更加娇艳吧!
  夏天,像母亲亲手烹调的荷包蛋。金灿灿的,让人不忍一口吞咽,怕盛装不下那满满的关心,溢出嘴角。一口口细细的品尝,那里有母亲香甜的体香。
  母亲说,夏天是成长的季节,知了也在为我们唱歌加油。我知道,一步一步我成长的足迹,之所以清晰明了,因为它叠加着母亲遥远的期盼。
  也许,秋天飘零的落叶,是母亲疲倦的叹息吧!
  我看见母亲单薄的身影在寒冷的秋风中叫卖着蔬菜瓜果,一分一分地积攒我的学费,积攒她的希望。
  轻轻颤抖的落叶呀!如果你是母亲苍白的叹息,请你来年化做美丽的蝴蝶,为我母亲舞出春天吧!
  母亲呀,落叶总归根,你的叹息是否也有了着落?
  孤独的树枝,像母亲在门口等待的身影,一身的严寒,驱不散母亲双手的温暖。
  冬天的冰冷,无法冻伤我的心,因为我有母亲编织的爱为我驱寒送暖,但是雪白的白雪,可不可以不要染白我母亲柔顺的乌丝,那是我童年最美的梦啊!
  四季在更换,春夏秋冬,永不停息,正如母亲的爱,我想要用四季裁成最温柔的衣裳献给母亲穿。
  是季节因为母亲而更加完美了吧!
  [点评]亲情永远是文学写作的重要题材。本文优点在于将季节与亲情巧妙结合,将文章写成一首歌颂母爱的赞歌。文章“题记”形象地写出“季节”与“母爱”的关系,总领全文。主体部分不仅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自然四季的典型特征,而且写出了与每一种季节特征相类似的母爱的各种表现方式:春天,母亲分娩;夏天是成长的季节,它叠加着母亲遥远的期盼;秋天飘零的落叶,是母亲疲倦的叹息;冬天,母亲为儿女驱寒送暖。结尾两段,进一步指出季节与母爱的内在联系——四季在更换,母爱的表现方式也在变化,“季节因为母亲而更加完美”。母爱的内容与季节的象征意义融合得十分巧妙自然。文中洋溢着考生对母亲的浓浓感恩与敬爱之情,这也是本文获得高分的重要原因。
  
  季节
  一考生
  
  我爱江南水乡。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早已被江南的柔情所浸染。
  这儿的月是多么皎洁,带着淡蓝的忧伤;风是暖和的,没有北方的狂啸。最令人留念的,是那薄薄的白色的雾。清晨,每当推开窗户,遥望天地,犹如一条丝绸在天地间飘舞,伴随着一阵阵花的清香,体会雾锁楼台的朦胧之美。
  是江南独特的四季酿出了江南的美景。我就爱这儿多彩的四季。
  我爱春。因为这里的春天不同于其他地方。这儿的春是绿色的,最重要的是,她绿得油腻,绿得刺眼,绿得叫人迷失了方向。独自徜徉在绿的海洋,吮吸着绿的甘露,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绿,滋润着我的心灵,她唱出了春的心声。
  我爱夏。江南的夏,到处飘逸着香气:花香、雨香,还有那蝉鸣的香。江南夏天的午后,常常伴随着一场云雨,它洗去了地上的尘埃,洗去了天空的炽热,洗去了人们内心的浮躁。雨后,彩虹横跨天际,那是天的笑容。夏天的清晨,当太阳刚冒出一点影儿,一切都是火红的。不信,请品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我爱秋。自古以来,文人志士对秋的看法大都是悲冷的。只因那“秋风扫落叶”的凄凉。然而,我独爱江南的秋。江南的秋,风凉而不寒,水清而不冰。站在平静的湖边,品读张孝祥那“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泛起鳞鳞细浪”。秋,金黄,收获。
  我爱冬。爱这无雪的冬,尽管有雪的冬天才像冬天,才有冬的味道。江南的冬,明净,安详。风是和蔼的,他不忍心吹掉一树的枯叶,总会留那一两片黄中带绿的挂在枝头。人们见了,心里暖暖的,总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冬天,盼望的季节;希望,到处飞扬……
  这便是江南的四季,唯美之中夹杂着人性。
  我幸运,因为我生长在四季的土地上。那严寒的极地和那炎热的赤道边上的人们,是无法体会这美好的天上人间的。
  我爱江南的四季。我要让我的灵魂徜徉在季节的怀抱中,让我灵魂也渗透着江南四季的美丽。
  [点评]今年福建省高考中出现了大量“四季分明”型的作文,考生分别以“春、夏、秋、冬”为序谋篇,平均用力,显得平庸。本文主体部分以“我爱春”、“我爱夏”、“我爱秋”、“我爱冬”为开头,四个段落各自的篇幅也相差无几,为何却能够脱颖而出呢?原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对“季节”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与体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人,作者深知江南四季的变化并没有北方那么明显,但作者认为,这正是江南季节的独特所在。于是,作者精心描绘了江南独特的四季风景,并概括出江南四季“唯美之中夹杂着人性”的特征,令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作者能以“我爱江南四季”这个中心思想形成一条主线,贯穿全文,使文章主题十分鲜明,这与许多“四季”平均着力的作文具有天壤之别。
  [作者单位:福建省语文学会]
其他文献
句式,也即是句子的表达形式。在具体语境中,不同的句式,尽管基本意思没有多大差异,但却可能出现语意轻重不同、陈述对象不同、强调重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连贯得体性不同等多种差异。“变换句式”就是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句式,来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的需要,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变换句式”在考查中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分析所给句子或语段在句式、结构方面的特点;二是能够正确理解句子或语段
期刊
有句话常挂嘴边  一考生    “我怎么这么倒霉呢!”  这是有些人在生活不顺、事业受挫、人际关系紧张、意外遭遇打击等等不如意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怎么这么倒霉”,言外之意很丰富:一、我本不应该有这些不如意,但却偏偏让我赶上了,倒霉!二、别人遇到这些事往往会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而我却“屋漏偏逢连阴雨”,霉上加霉!于是捶胸顿足、呼天抢地、怨天尤人,好像自己是天底下第一大窦娥似的。  生活中,
期刊
这是一篇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小小说。文章的大致情节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圣诞节的下午,一位孤独的老妇人赤脚走在雪中,无人注意。老妇人去乘车,众人反感漠视,怕她有某种传染病,都不敢靠近她……  这是一篇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小小说。文章的大致情节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圣诞节的下午,一位孤独的老妇人赤脚走在雪中,无人注意。老妇人去乘车,众人反感漠视,怕她有某种传染病,都不敢靠近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
期刊
菩提,原名提曰品,1931年生,河南青县人,著有《知风草》、《火车想开》、《菩提自选集》、《新诗评选》等。台湾《七十年代诗选》曾介绍菩提说:“他的诗看似冥想,实则并非冥想,看似晦涩,实则并非晦涩。”《二妞在春天》就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  《二妞在春天》是一首乡愁诗。这首诗通过对海峡两岸青年男女情爱的描写,抒发了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诗人是北方人,“二妞”是对北方少女的昵称。诗歌以“二妞
期刊
在我的心目中,一首适合朗诵的好诗,应该有激情,能够促人奋发上进;应该明白晓畅,但又不是一览无余;应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应该有高潮,别开生面。可这样的诗哪里寻?不经意间,我竟找到了,这就是诗人孙瑞的《有一支歌》。  诗歌一上来不说《有一支歌》的歌名,而是说它充满生命活力,用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词“蓬蓬勃勃”。这个词,一下子让我们想到了十八九岁的青年人,充满朝气,奋发向上。接着诗人又连用了两个比喻,说这
期刊
又是一年教师节!9月10日,是的,这是老师们的节日!在这一天,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理应得到世间最美丽的祝福!当鲜花、掌声簇拥而至时,除了高兴、欣慰之外,我们还可以作些反思——    教师节感恩短信送祝福    不管是白昼还是夜晚,我都会在心中珍藏着您给予我的那片燃烧的阳光,我将为这珍贵的拥有而永远骄傲!  如今,天空已经成为我们的领地,而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们飞翔的信念和力量。老师
期刊
张晓枫/文  王代福/评    最让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星期六下午,那个骑摩托车的男子又来到了我们学校。上个星期六,就是他把我们的语文老师娟子接走了。很明显,他在追我们的娟子老师,而我们的娟子老师好像也对他有意思。娟子老师走的时候,头靠在那个男子的背上,还冲我们幸福地笑呢。  当然,我们不反对娟子老师有男朋友,但我们坚决反对她选择这个男人做她的朋友,因为他俩太不般配了。我们的娟子老师是从县城学校
期刊
一、文学常识部分  (一)命题分析  综观2007年高考各地试卷中“文学常识”试题,其命题遵循了“稳中有变”的命题思想,本着高考大纲中“能识记文学常识”的原则,考查重点在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以及文学体裁及文学流派等内容上。18套试卷共有7套出现了文学常识考查题,考查以高中课本内容为主——或课文的篇名、作者,或教材中专题文章介绍过的知识。分值一般设定在1—2分。在16个自主命题的
期刊
佚 名/文  刘慧文/评    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一枚红叶托来的。那叶子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翠绿和鲜活,但千丝万缕如云如织的红晕,仍然显示着生命饱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仔细阅读,总能品出满心满目的沉重。  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一缕高而亢奋的情愫,不因岁月的冷雨寒风,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那些曾经拥有的风景。  那一年,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
期刊
十六岁的花季  在陌生的城市里醒来  唇间仍留着你的名字  爱人我已离你千万里  我也知道  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    但我仍在意裙裾的洁白  在意那一切被赞美的  被宠爱与抚慰的情怀  在意那金色的梦幻的网  替我挡住异域的风霜    爱原来是一种酒  饮了就化作思念  而在陌生的城市里  我夜夜举杯  遥向着十六岁的那一年    席慕容,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1943年出生于四川重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