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按照类型,它可以分为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两种。虚拟情境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以真实情境为核心,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有机统一的情境教学方式。
【关键词】情境教学 思想政治 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较多,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本文就如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问题,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有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体验,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模式。”[1]情境在教学中,发挥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境中“潜移默化熏染学生,实现自然导入,诱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中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感性认识活动与理性认识活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2]
情境教学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它通常借助于一定的故事情节,环境氛围或者动作表演等形式,使学习的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它具有形真,情切和潜移默化的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它的基本精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学生对抽象观念的理解。
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设置课堂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3]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学生对复杂的政治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规范,实现知、情、信、行的转化和人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课的这个目标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使学生接受和认同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还要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道德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长期践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把理论讲透,讲得生动,就很难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很难使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认同和接受,也很难使学生讲内化的道德规范践行下去。情景教学法中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实现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1虚拟情境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主题)人为地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的人为优化的环境,以便更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情境的作用,强化学生道德实践的体验过程,并在体验式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领悟“枯燥空洞,难以理解”的道理较之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这样的人为情境在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上确实体现了优势,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虚拟情境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它可以将学习和音乐、游戏、讨论等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它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合作,在学习中体验探究。虚拟情境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了解社会、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在教学中,学生他们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起到课前指导、课中点拔、课后总结评价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还能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浓厚兴趣。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思品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情境创设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其最大的优点不仅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2真实情境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思政教育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激发学生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思政教育的过程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基本问题就是人的思想品德认识如何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的问题。真实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真实情境是指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创设真实情境就是教师利用文本、动画、视频图像、声音、图片、语言等,把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迁移到课堂中来,可以是时间上的迁移,空间上的迁移,还可以是时空交错迁移,它强调的是情境的生活化、真实性,是思品课中情境创设的主要方式。真实情境把生活引入课堂,将那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有启迪作用的生活引进来,在这种思考中去推知或者感受教材的情感和道理,去发展学生的时空想象力,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实情境还可以延伸到课堂外,生活再现情境的另一方面是将学生引入大自然,引入社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领略他们能观察到的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升华对自然的认识,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深厚情感。[4]
真实情境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贴近学生实际。它将课堂上的情境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理论与学生的道德生活联系起来,能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真实情境不仅能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问题,还能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真实的道德冲突,并导致真实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鉴于情境教学的独特作用,思想政治课必须强化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角色扮演,音乐熏陶等方式创设一定的虚拟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不那么沉闷,整个课堂一下子生动了起来,学生比较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学生有了上思想政治课的愿望。虚拟的情境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但是这种虚拟的道德情境,“可以部分地解决道德认识问题,或许还可以引发道德情感,但不能引发真是的道德冲突,并导致真实的道德行为”。[5]所以,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实效,就必须寻找一种从虚拟情境走向真实情境的途径,使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知、情、信、行的相互转化和和谐发展,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将虚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创设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建构一个以真实情境为核心,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有机统一的情境教学方式。
3.1步骤。
3.1.1创设背景。创设背景是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认知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的情境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的。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即背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促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种背景可以是虚拟创设的,也可以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还可以是学生的实践。
3.1.2带入情境。语言是思想政治课课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政治课老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思想世界,引入政治话题,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
3.1.3体验情境。情境体验能够促使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情感的升华,获得对人生的新的理解。体验者在体验中获得的思想品德认识会帮助他将自己的行动与既定的目的相比较,纠正偏离目的的行动,使行动始终符合既定的目的。[6]而体验又是通过直接的感知和亲身的实践活动产生的。因此,思政教师要根据所需达到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置身于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对道德规范进行心灵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崇高的爱国情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
3.1.4感悟升华。所谓“感悟”就是指学生通过体验或接触情境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生动形象的道德情境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土壤,但如果学生对情境仅限于课堂上的判断,不能将课堂上的判断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要通过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共鸣,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信、行的相互转化,将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思想观点转化为自己的真实的行为。
3.2情境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学习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已有的教学条件、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创设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教师要根据客观条件而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真实情境越接近学生的实际,就越容易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因此强调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挥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看到虚拟情境的不足之处,一味地追求真实情境,而要根据客观具备的条件,创设恰当的情境,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2.2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训的机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情境”活动化即让学生亲自投身到“情境”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向思维过渡也是非常有利的。
使情境活动化,就是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例相结合,创造一个模拟的运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相关角色,并通过实际解决各种案例问题的锻炼,以此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以及不断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7]。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分为情景创立、角色选择、案例设定、学生自学、进度考核、群体讨论、学生发言和教师总结这八个步骤,并且通过贯穿整个学期课堂的学习,让师生获得更多的启示和体会。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起到的是讲授的作用,但在情境教学活动化中,老师应围绕学生的需求与特点,承担起教练和组织者的角色。
3.2.3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结合要适度。在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们大都通过创设虚拟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人为优化的环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虚拟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节约了教学的成本,但是由于虚拟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造成知行脱节,设计的抽象性太强,痕迹太强,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也不直接影响参与者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在设计虚拟情境时,必须注意选择复杂的、与生活真实接近的情境。这种情境应该能够提供其它丰富的例证或类似问题以使学习者产生概括化与迁移,同时,这种情境还应有助于学习者有机会生成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在解决社会复杂、现实的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资源。
随着影视、录象、VCD光盘课件等电教技术的成熟,一些思想政治课老师会根据需要,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片、纪录片和剧情片,但是这些媒体信息都是虚拟化的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效果选择使用,防止只注意形式,不讲究需要和实效,还要注意把虚拟的问题情境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与师生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2.4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驾驭情境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随着对情境创设的研究和实践逐步深入,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必备的素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更应该如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在语言表达上,一方面要注意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只有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做到亦庄亦谐,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一个自我学习研究的过程。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课堂要素研究透了,才可能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不是创设一个或几个好的教学情境,而是每节课的教学情境都必须是恰当的和有效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课程资源,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的用于创设教学情境。
再次,教师要有较强的情境洞察能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在许多情况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情境是教师优先考虑的策略。但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必须深入挖掘其内涵,因为教材中的情境结论过多而缺少过程;二是要充分利用好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资源。资源的共享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的根本在于拥有学习资源。寻找和利用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将是未来教与学环境的总趋势。三是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学中预设之外的情况时常发生,这就要求教师有开放的心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透过偶发的、意外的事情及时诱发和捕捉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能节约教学成本,而且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技巧。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政治课鲜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如何达到主体和客体的沟通?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得到新体验,从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范式》[M].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页.
[2]谢树平.《思想政治课课程》,《教学新论》[M].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页.
[3]邹西萍.《情景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11期,第49页.
[4]孙洪璞,于学芹.《情景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和拓展》,《语文教学与研究》第18期,第32页.
[5]傅纬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第14页.
[6]范树成.《德育过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7]肖金华,曾少霞等.《谈角色情景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使用》,《教学与方法》,第29期,152页.
【关键词】情境教学 思想政治 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较多,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本文就如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问题,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有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体验,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模式。”[1]情境在教学中,发挥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境中“潜移默化熏染学生,实现自然导入,诱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中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感性认识活动与理性认识活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2]
情境教学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它通常借助于一定的故事情节,环境氛围或者动作表演等形式,使学习的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它具有形真,情切和潜移默化的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它的基本精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学生对抽象观念的理解。
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设置课堂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3]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学生对复杂的政治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规范,实现知、情、信、行的转化和人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课的这个目标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使学生接受和认同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还要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道德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长期践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把理论讲透,讲得生动,就很难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很难使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认同和接受,也很难使学生讲内化的道德规范践行下去。情景教学法中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实现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1虚拟情境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主题)人为地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的人为优化的环境,以便更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情境的作用,强化学生道德实践的体验过程,并在体验式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领悟“枯燥空洞,难以理解”的道理较之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这样的人为情境在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上确实体现了优势,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虚拟情境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它可以将学习和音乐、游戏、讨论等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它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合作,在学习中体验探究。虚拟情境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了解社会、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在教学中,学生他们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起到课前指导、课中点拔、课后总结评价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还能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浓厚兴趣。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思品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情境创设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其最大的优点不仅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2真实情境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思政教育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激发学生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思政教育的过程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基本问题就是人的思想品德认识如何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的问题。真实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真实情境是指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创设真实情境就是教师利用文本、动画、视频图像、声音、图片、语言等,把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迁移到课堂中来,可以是时间上的迁移,空间上的迁移,还可以是时空交错迁移,它强调的是情境的生活化、真实性,是思品课中情境创设的主要方式。真实情境把生活引入课堂,将那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有启迪作用的生活引进来,在这种思考中去推知或者感受教材的情感和道理,去发展学生的时空想象力,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实情境还可以延伸到课堂外,生活再现情境的另一方面是将学生引入大自然,引入社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领略他们能观察到的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升华对自然的认识,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深厚情感。[4]
真实情境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贴近学生实际。它将课堂上的情境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理论与学生的道德生活联系起来,能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真实情境不仅能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问题,还能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真实的道德冲突,并导致真实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鉴于情境教学的独特作用,思想政治课必须强化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角色扮演,音乐熏陶等方式创设一定的虚拟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不那么沉闷,整个课堂一下子生动了起来,学生比较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学生有了上思想政治课的愿望。虚拟的情境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但是这种虚拟的道德情境,“可以部分地解决道德认识问题,或许还可以引发道德情感,但不能引发真是的道德冲突,并导致真实的道德行为”。[5]所以,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实效,就必须寻找一种从虚拟情境走向真实情境的途径,使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知、情、信、行的相互转化和和谐发展,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将虚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创设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建构一个以真实情境为核心,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有机统一的情境教学方式。
3.1步骤。
3.1.1创设背景。创设背景是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认知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的情境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的。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即背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促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种背景可以是虚拟创设的,也可以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还可以是学生的实践。
3.1.2带入情境。语言是思想政治课课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政治课老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思想世界,引入政治话题,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
3.1.3体验情境。情境体验能够促使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情感的升华,获得对人生的新的理解。体验者在体验中获得的思想品德认识会帮助他将自己的行动与既定的目的相比较,纠正偏离目的的行动,使行动始终符合既定的目的。[6]而体验又是通过直接的感知和亲身的实践活动产生的。因此,思政教师要根据所需达到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置身于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对道德规范进行心灵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崇高的爱国情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
3.1.4感悟升华。所谓“感悟”就是指学生通过体验或接触情境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生动形象的道德情境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土壤,但如果学生对情境仅限于课堂上的判断,不能将课堂上的判断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要通过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共鸣,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信、行的相互转化,将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思想观点转化为自己的真实的行为。
3.2情境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学习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已有的教学条件、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创设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教师要根据客观条件而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真实情境越接近学生的实际,就越容易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因此强调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挥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看到虚拟情境的不足之处,一味地追求真实情境,而要根据客观具备的条件,创设恰当的情境,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2.2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训的机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情境”活动化即让学生亲自投身到“情境”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向思维过渡也是非常有利的。
使情境活动化,就是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例相结合,创造一个模拟的运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相关角色,并通过实际解决各种案例问题的锻炼,以此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以及不断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7]。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分为情景创立、角色选择、案例设定、学生自学、进度考核、群体讨论、学生发言和教师总结这八个步骤,并且通过贯穿整个学期课堂的学习,让师生获得更多的启示和体会。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起到的是讲授的作用,但在情境教学活动化中,老师应围绕学生的需求与特点,承担起教练和组织者的角色。
3.2.3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结合要适度。在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们大都通过创设虚拟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人为优化的环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虚拟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节约了教学的成本,但是由于虚拟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造成知行脱节,设计的抽象性太强,痕迹太强,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也不直接影响参与者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在设计虚拟情境时,必须注意选择复杂的、与生活真实接近的情境。这种情境应该能够提供其它丰富的例证或类似问题以使学习者产生概括化与迁移,同时,这种情境还应有助于学习者有机会生成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在解决社会复杂、现实的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资源。
随着影视、录象、VCD光盘课件等电教技术的成熟,一些思想政治课老师会根据需要,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片、纪录片和剧情片,但是这些媒体信息都是虚拟化的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效果选择使用,防止只注意形式,不讲究需要和实效,还要注意把虚拟的问题情境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与师生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2.4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驾驭情境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随着对情境创设的研究和实践逐步深入,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必备的素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更应该如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在语言表达上,一方面要注意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只有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做到亦庄亦谐,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一个自我学习研究的过程。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课堂要素研究透了,才可能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不是创设一个或几个好的教学情境,而是每节课的教学情境都必须是恰当的和有效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课程资源,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的用于创设教学情境。
再次,教师要有较强的情境洞察能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在许多情况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情境是教师优先考虑的策略。但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必须深入挖掘其内涵,因为教材中的情境结论过多而缺少过程;二是要充分利用好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资源。资源的共享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的根本在于拥有学习资源。寻找和利用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将是未来教与学环境的总趋势。三是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学中预设之外的情况时常发生,这就要求教师有开放的心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透过偶发的、意外的事情及时诱发和捕捉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能节约教学成本,而且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技巧。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政治课鲜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如何达到主体和客体的沟通?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得到新体验,从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范式》[M].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页.
[2]谢树平.《思想政治课课程》,《教学新论》[M].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页.
[3]邹西萍.《情景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11期,第49页.
[4]孙洪璞,于学芹.《情景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和拓展》,《语文教学与研究》第18期,第32页.
[5]傅纬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第14页.
[6]范树成.《德育过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7]肖金华,曾少霞等.《谈角色情景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使用》,《教学与方法》,第29期,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