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教学“合乎道、至于德”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rej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先生在清华大学给中国的教育同行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让其按照自身的规律生长,才能获得优质的果实。这个故事也应该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思考,我们该如何按照教育规律去培养优质的人才。
  道德课堂很好地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要求教师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来培养学生;二是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精神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从而幸福地生活着。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用道德课堂的理念来反思教学实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合乎道、至于德”,郑州市管城区中小学围绕《道德课堂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确立了二十多项子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对道德课堂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把道德课堂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例研究,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课例研究是基于实践情境的反思性研究,它不是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方式将方法与实践联盟,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的改进和师生精神的成长。我们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使教研组织发展成为一种专业研究组织,实现“教学与研究一体化”,引导教师把道德课堂的教学理念具体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二、实践道德课堂流程—
  预习、反馈、矫正
  构建道德课堂就是要打造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课堂,打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寻找实现教育目标的捷径。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解决为指向,设计了道德课堂的基本流程—预习、反馈、矫正。
  预习环节。第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在备课中将知识问题化,给予学生清晰的学习目标。第二,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预习,独立思考、探究,并发现问题。第三,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反馈环节。第一,建立合作小组。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兴趣爱好等差异,建立合适的学习小组。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学习公约,形成各具特色的小组学习文化。第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小组内讨论各自遇到的问题,探究解决的方案,并生成新的问题。第三,成果展示。学习小组成员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汇报学习成果。
  矫正环节。第一,师生互动解疑、评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训练拓展,布置课后巩固性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尝试有更多自主权的拓展性练习。
  三、营造道德课堂研究的学术氛围
  (一)科学、合理规划《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大纲,是一种在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因此,学校校长、业务管理人员、广大教师和学生深入了解、熟悉《课程纲要》,对于构建道德课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解读、细化课程标准
  全区中小学按照《管城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各学科、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合实际、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这项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解读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细化课程标准,明确各级教学目标;研究教学策略,落实课程目标;观察教学目标达成度,提高教学效益”的工作思路。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要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必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使其达到智、仁、勇。
  智,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智慧。第一,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精深度与相邻学科知识的广阔度;第二,提高教师学科思想把握的精准度与教学技术的熟练度;第三,提高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度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度。仁,就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学生也很难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第一,教师要对学生有一颗关爱的心;第二,教师要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第三,教师要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勇,就是能够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做出准确的判断。
其他文献
清明节去华北烈士陵园,听到一对父子的对话。  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指着一座俯身冲锋的雕像问父亲:“这是谁?”  父亲:“八路军。”  孩子:“在干啥?”  父亲:“打日本鬼子。”  孩子眨巴着大眼睛:“日本鬼子?忍者神龟吗?”  父亲一时语塞。  我把这段对话讲给读大三的女儿听,她刚参加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校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后备人才培训班”培训,正在积极要求入党。女儿一脸地不屑,“out
圈儿内的人都喜欢她。“但我们还是那么敬畏她。”一位教育局工作人员说,“她对我提交的文稿说OK,我简直要高兴一整天!”在南沙,李爱华局长的敬业和智慧赢得了持久的权威和拥戴。生活中优雅知性,以“无用”的诗词启迪心灵;工作中无私忘我,用公正和理性律己服众。南沙由“荒土”到“沃土”的蜕变,她的教育业绩功不可没。  :李局长,您好。南沙自建区以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
观光教育是指中小学生通过参与观光活动,从中获得知识文化的丰富、思想精神的提升的教育形式。观光教育可以看成是观光活动和教育的组合,是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  一、觀光教育的意义  观光教育活动不仅包括对自然风景和生态资源的观赏游览活动,还包括对差异文化和多元社会等内容的体验,其意义是全方位、多维度的。  1.观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红色旅游作为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的、长期的工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解决起来虽然很难,但是我们依然大有可为。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都是我们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留守儿童的明天就是灿烂的。
我校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重要载体,以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核心,使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奉献的快乐和人生的感悟。  1997年3月,我校正式成立北京汇文中学青年志愿服务大队,服务大队下设三十个志愿服务中队,近百个志愿服务小队,并建立了志愿服务地基。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学会关心、照顾和帮助他人,尽己所能,奉献社会,体现了“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精
主题班队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最近,我校从学生中征集了一个道德难题《我该不该去扶老人?》,每个年级选择试点班,对班级的主题班队活动进行了重构。大概的流程如下:  (1)询问学生在电视里、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别人摔倒?随机出示学生的作文。  (2)小组讨论并写下想法:遇到老人摔倒,你会怎么做呢?随后,选择性请部分学生发表意见,教师随机追问。  (3)视频出示“南京彭宇案”
问:我有几个朋友都把孩子送去上了国学启蒙班,还建议我也给孩子报一个,说是挺火的。其实也就是背背《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不是都强调要启发式教育,不能死记硬背吗?这传统老方法怎么又火起来了?  答: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治家格言》、《重订增广贤文》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典汇集了中国古代有关文史哲经、天文地理、名物典故、
在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以下简称营东小学)的门口,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佩戴志愿者袖章的老人,在拥挤的车流中一次次从马路两边接送学生,学生们总是亲切地喊着:“姥爷好!”这位老人名叫魏林甲,是一位75岁高龄的退休工人。10年前,因为外孙女就读于营东小学,从此便成了大家的“姥爷”。护送学生过马路、调解家长纠纷、给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督促孩子们学习……日复一日,不辞辛苦。无独有偶,像魏林甲这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为“三不朽”之首,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株洲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14年,为打造快乐德育的升级版,株洲市教育局提出了“生态德育”理念。  生态德育是对人际德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是一种构建“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具体表现为择业观念功利化、诚信意识淡薄化、责任意识缺位化、竞争态度扭曲化。这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应加强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道德水平。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  作者简介 陆若然,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处,辅导员,讲师  自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