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具体表现为择业观念功利化、诚信意识淡薄化、责任意识缺位化、竞争态度扭曲化。这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应加强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道德水平。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
  作者简介 陆若然,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处,辅导员,讲师
  自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在校大学生人数也呈井喷式增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1]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的不断攀升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有可能引发系列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就业道德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状况。近年来,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表现折射出了较为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些表现:
  一是择业观念功利化。现代社会对用人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四年中,很多大学生都非常重视培养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争取学有所长,为将来面对就业挑战奠定坚实基础。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入学伊始便体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把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作为学习的目标和动力,甚至把找到高收入、高待遇的工作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他们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奋斗,也不关心能否学有所用、服务社会,更不在乎职业发展前景和人生长远规划。在这些大学生的眼中,“职业含金量”往往成为职业吸引力的全部,择业观念极为功利化。
  二是诚信意识淡薄化。在就业过程中,有些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诚信意识,且法律观念淡薄。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去迎合用人单位的条件或标准,夸大个人表现,千方百计地包装自己。例如在制作应聘材料时弄虚作假,通过伪造证书、涂改成绩、虚报职务等手段装饰自己的简历,以此来增加求职的砝码和成功率。有些大学生对待签约行为极其不负责任,随意或恶意毁约,完全不考虑母校的声誉和给用人单位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应有的诚信和法律意识。这种现象极大地挫伤了用人单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并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是责任意识缺位化。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校大学生也不例外。由于责任意识严重缺乏,有些大学生很少考虑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融合,将就业目标紧紧锁定在发达城市,完全不考虑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大展宏图。他们追求自我实现,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忽视社会的整体利益,有的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2]这种就业倾向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超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极其困难,门槛非正常化抬高;另一方面,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基层单位严重缺乏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家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是竞争态度扭曲化。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挑战,有些大学生在高压之下心态失衡,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就业机会。在竞争中合作、提高是大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用人单位着重考察的环节。有的大学生因为无法调整好竞争心态,在实际求职中屡屡遭遇挫折,从而引发了心理焦虑,自信心遭受打击,甚至是自暴自弃。有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依赖思想,根本不愿主动参与竞争,一门心思等待学校、老师为其提供就业机会,或者完全依赖家长走“后门”、托关系找到理想的工作。北京邮电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曾对学校心理咨询记录进行统计:每年全校心理咨询约2 000人次,其中涉及学生毕业问题的占15%~20%。此外,来访者大多是大三、大四学生,特别是面临毕业的学生。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就业压力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道德缺失现象,既是校园中的一个问题,也是特定时期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根源。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背后的原因时,应该从多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兼顾主客观因素。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方面,我国在建设物质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冲击,传统的中华美德和道德观念遭受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大学生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消极的和负面的影响,存在于他们身上的诚信意识淡薄、急功近利、责任感缺失等行为表现,都能从社会大环境中找到现实的来源和案例。因此,社会道德缺失是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的重要诱因之一。
  其次是家庭小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家庭虽小,却是人一生成长过程的起点。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道德教师,其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子女的道德品行。在某种程度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孩子则是父母最好的一面镜子。此外,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都会对子女的身心成长和道德品行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对子女的道德教育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其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女的道德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就业道德缺失问题与家庭教育是高度相关的。   最后是学校道德教育无力的影响。学校整体教育环境和氛围是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自身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无不想方设法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往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没有将有效开展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就业道德素质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3]此外,对于大学生就业道德,也很少提出明确的要求或制定相应的规范。道德教育本应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但是在现实中,就业指导与道德教育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不能不说令人遗憾。
  三、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的策略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道德缺失,不仅对涉事大学生本人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严重损害了用人单位的现实利益和积极性。同时这些行为也给其他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公平。尽管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认为上述问题绝大部分都是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直接引发的,学校的影响因素是间接的或者责任是有限的,并且学校也无力改变什么,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是无能的,也是可悲的。笔者结合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谈谈关于高校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加强诚信和法制教育,奠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坚实基础。人无信不立,高校应将大学生诚信教育摆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北京邮电大学近年来通过思想政治课堂、专家讲座、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对诚信的自我认同能力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存在,做到自尊自爱,树立起个人诚信意识。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自荐信、推荐表、各种获奖证书等材料造假及签约过程中的违约现象。此外,针对大学生择业时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专门添加了法律的内容,在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劳动合同法》有关知识的传递,这样不仅有利于毕业生减少就业过程中的主观失误,也有利于毕业生在签约时更好地维护个人正当权益,创造良好公平的就业市场。
  第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高校应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并贯穿于就业教育始终,在系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道德水平。此外,还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指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定位,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北京邮电大学通过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以及成功校友来校举办讲座的方式,介绍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标准,反复强调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另外,学校还通过本校就业信息网站,利用专业心理测试和职业生涯测试系统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个性特质,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制订合理、科学的求职计划。
  第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的道德缺失问题与理想信念出现偏差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团结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并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在职业选择中,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锻炼自己,扎根实践,脚踏实地。2010年以来,北京邮电大学相继向新疆阿克苏地区输送了4批共23名大学生开展支教服务。另外,还有10余名大学生加入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这些举动不仅令人敬佩,而且为西部落后地区或农村基层增添了新鲜血液,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第四,加强就业心理教育,提升大学生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在片面强调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等竞争理念时,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忽视引导大学生如何对待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导致在残酷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们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因此,我们应及时有效地疏导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波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公正、健康的竞争意识,鼓励阳光下的竞争,培养良好的竞争心态。在这方面,每年五月,北京邮电大学都会开展“心理健康节”活动,关注毕业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节”中,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聚焦需要心理帮助的大学生群体,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就业中的挫折,了解有效缓解压力的途径,养成健康和谐的就业心理。
  参考文献:
  [1]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EB/OL].[2013-12-0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1312/160544.html.
  [2]鲁满新.刘彬.大学生就业中思想道德缺失及对策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123-124.
  [3]王玉坤.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31-33.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创新点】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五老村小学选择运用优秀电影来丰富德育内容,拓展德育途径,实现德育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由注重道德理性向注重情感体验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由他律要求向培养自律转变。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
清明节去华北烈士陵园,听到一对父子的对话。  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指着一座俯身冲锋的雕像问父亲:“这是谁?”  父亲:“八路军。”  孩子:“在干啥?”  父亲:“打日本鬼子。”  孩子眨巴着大眼睛:“日本鬼子?忍者神龟吗?”  父亲一时语塞。  我把这段对话讲给读大三的女儿听,她刚参加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校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后备人才培训班”培训,正在积极要求入党。女儿一脸地不屑,“out
圈儿内的人都喜欢她。“但我们还是那么敬畏她。”一位教育局工作人员说,“她对我提交的文稿说OK,我简直要高兴一整天!”在南沙,李爱华局长的敬业和智慧赢得了持久的权威和拥戴。生活中优雅知性,以“无用”的诗词启迪心灵;工作中无私忘我,用公正和理性律己服众。南沙由“荒土”到“沃土”的蜕变,她的教育业绩功不可没。  :李局长,您好。南沙自建区以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
观光教育是指中小学生通过参与观光活动,从中获得知识文化的丰富、思想精神的提升的教育形式。观光教育可以看成是观光活动和教育的组合,是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  一、觀光教育的意义  观光教育活动不仅包括对自然风景和生态资源的观赏游览活动,还包括对差异文化和多元社会等内容的体验,其意义是全方位、多维度的。  1.观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红色旅游作为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的、长期的工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解决起来虽然很难,但是我们依然大有可为。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都是我们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留守儿童的明天就是灿烂的。
我校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重要载体,以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核心,使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奉献的快乐和人生的感悟。  1997年3月,我校正式成立北京汇文中学青年志愿服务大队,服务大队下设三十个志愿服务中队,近百个志愿服务小队,并建立了志愿服务地基。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学会关心、照顾和帮助他人,尽己所能,奉献社会,体现了“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精
主题班队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最近,我校从学生中征集了一个道德难题《我该不该去扶老人?》,每个年级选择试点班,对班级的主题班队活动进行了重构。大概的流程如下:  (1)询问学生在电视里、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别人摔倒?随机出示学生的作文。  (2)小组讨论并写下想法:遇到老人摔倒,你会怎么做呢?随后,选择性请部分学生发表意见,教师随机追问。  (3)视频出示“南京彭宇案”
问:我有几个朋友都把孩子送去上了国学启蒙班,还建议我也给孩子报一个,说是挺火的。其实也就是背背《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不是都强调要启发式教育,不能死记硬背吗?这传统老方法怎么又火起来了?  答: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治家格言》、《重订增广贤文》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典汇集了中国古代有关文史哲经、天文地理、名物典故、
在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以下简称营东小学)的门口,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佩戴志愿者袖章的老人,在拥挤的车流中一次次从马路两边接送学生,学生们总是亲切地喊着:“姥爷好!”这位老人名叫魏林甲,是一位75岁高龄的退休工人。10年前,因为外孙女就读于营东小学,从此便成了大家的“姥爷”。护送学生过马路、调解家长纠纷、给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督促孩子们学习……日复一日,不辞辛苦。无独有偶,像魏林甲这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为“三不朽”之首,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株洲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14年,为打造快乐德育的升级版,株洲市教育局提出了“生态德育”理念。  生态德育是对人际德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是一种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