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方法对周口市健身俱乐部健身器材的种类、使用情况,对引进体育康复器材的态度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的器材种类分配不合理,康复类器材缺少,人群对其需求很高;而在社区开展,面临体育康复器材场地,施设,人员等方面的不足;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具有可行性。
  关健词:俱乐部 健身器材 体育康复器材
  
  1、引言
   体育康复是指用体育的各种手段进行康复,以达到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疾)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的得到恢复和重建,体育康复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顾名思义,体育康复器材就是康复者在进行体育康复过程中的辅助性器材。近年来随着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以体育运动为目的康复性器材,即体育康复器材,特别是随着我国残疾人体育人口数量逐渐的增多,更多的体育康复器材开始走向康复医院、医院、社区等。健身俱乐部作为当前健身行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具有普及面广,资源利用率高,管理合理的优势,不但可以弥补康复医院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无法满足更多的康复患者进行体育康复运动;还可以克服社区体育康复面临着没有专业的社区康复指导员,体育康复器材没有妥善的管理和保护,体育康复运动易受季节、天气的影响等条件的限制。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不仅可以扩大健身俱乐部自身的经营范围,可以让康复患者花更钱的少, 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康复患者也乐于接受,坚持性也强。由此可见,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具有可行性。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主要以周口市奥翔健身俱乐部、我爱运动健身俱乐部、熙龙健身会所三家健身俱乐部的350名会员和健身俱乐部的健身器材种类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搜索大量的关于健身俱乐部健身器材的发展现状,社会上体育康复器材的发展现状以及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方面的资料,并查阅文献30余篇。
  2.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向三家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5份,其中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91.4%,其中奥翔回收70份,我爱运动回收156,熙龙回收94份.
   2.2.3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和2名体育管理方面的教授进行访谈,获得与本次研究相关的信息。
  2.2.4 实地考察法
   对周口市三家健身俱乐部健身器材进行实地考察后,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各类器材的使用频率。
   3、结果与分析
   3.1 健身者对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的态度分析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2 调查归类一览表 (N=320)
  在320名会员中,对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持欢迎态度的242人,占75.6%;持无所谓态度的55人,占17.2%;持反对态度的23人,占7.2%。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健身俱乐部的器材种类和运动形式比较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健身者对不同健身器材和運动形式的需求,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可以增加健身器材的种类,丰富俱乐部的健身运动形式,所以健身俱乐部的会员迫切希望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
  3.2 健身俱乐部器材的使用现状
  现在目前市场上体育健身器材的种类分为:健身类、保健类、娱乐类、竞技类和综合类[2]。康复治疗类健身器材的种类虽然很少,但需求者较多[3]。其中,科技人员、教师、公务员占有相当的比例,这类人群由于平时工作紧张,脑力劳动比较繁重,多表现为患有颈椎、腰间盘、循环系统等疾病。从全民健身的角度看,发展康复治疗类健身器材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4]。而在对各类健身器材种类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后得出,健身俱乐部的器材主要以健身和娱乐类为主,健身类器材的数量最多,所占比例达到38.5%,使用频率33.4%;娱乐类器材所占比例30.3%,使用频率30.5%;康复治疗类器材所占比例7.2%;使用频率17.6%;其他类器材所占比例24%,使用频率18.5%。这表明康复治疗类器材的数量虽少,但是使用的人数却很多,健身类、娱乐类和其他类器材虽然很多,使用频率也高,但是相对比较之下,单个器材的使用频率远远不及康复治疗类器材。因此,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性器材具有必要性。
   图一 俱乐部各类健身器材的使用频率
   3.3 体育康复器材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3.3.1 体育康复器材的主要存在形式
   现阶段我国体育康复器材主要以医院、康复诊所和社区的形式出现。1994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关于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明确地指出了今后社区体育康复运动的发展方向。1996 年国务院颁布了《 全民健身纲要》, 2006年1月1日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的《 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即将在我国兴起群众性的健身热潮。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以社区作为重点将体育康复运动保健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轨道[5]。现如今社区体育康复运动虽然没有在大多数的健身者心中形成一个完整地、清晰地概念,但是已经有很多的健身者在有意识的借助体育康复器材进行简单的康复运动。体育康复器材也随着在社区健身器材的普及,已经渗透到每个大街小巷。
  3.3.2体育康复器材的发展现状
  虽然体育康复运动在社区中已经慢慢地开展起来,但是社区对于体育康复器材的应用与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我国社区的弱势群体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占40-60%左右,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严重肥胖、腰椎骨质增生症等的比例较高,其主要原因:医疗费用昂贵、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健康知识的匮乏、缺乏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尤其缺乏体育康复的专业人员的正确指导[5]。这些问题都严重的限制社区体育康复运动的发展,而且社区的体育康复器材存在使用率不高,有很多的闲置器材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况且社区的体育康复器材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比较大,在下雨天严重阻碍了社区体育康复活动的开展,加上冬天天气寒冷,铁制器材冰冷,影响了群众的户外健身运动。从调查结果看,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器械损害占较大的比重,人为的故意损害也占较重的比例,环境造成的损害较少。由此可以得出,很多的居民对健身器械的使用方法不是很清楚,有的甚至是不会使用,从而导致健身器械的损坏,人为的故意损坏因素也较多,这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第一,社会管理部门没有安排专门的器械管理部门;第二,关于这方面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较少,没有较好地指导社区居民正确的使用器械,最终导致因使用不当而造成器械的损坏[6]。没有主要的部门对器材进行管理和维护,这些问题都将导致社区开展体育康复无法全面展开。
   3.3.3健身俱乐部开展体育康复运动的可行性
   随着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与扩大,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健身俱乐部对于健身器材的分配管理更加的系统和完善,而且随着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个人业务素质的提升,应对各种各样的健康状况,可以做出相应的运动处方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例如,对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健身者,高血压、糖尿病、腰间盘突出症、肩椎炎等病症患者,能够根据病情,开设合理的运动处方,完成他们全面健身局部治疗的目的。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对体育康复效果有决定性作用,自发的、盲目的运动除有一定危险性外,对疾病的治疗帮助不大,应提倡科学运动[7]。因此,对于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已经有能力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应用,能对各种康复器材进行合理的应用,避免社区健身器材因配置不合理,无人问津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而且健身俱乐部对于健身者进行器械练习时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指导,要求健身者必须在有专业的健身教练对其进行指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器械练习,健身教练在其间要起到保护、辅助健身者完成器械练习的作用,这样在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就可以防止在社区进行体育康复运动因缺乏专业指导,造成器材使用不当,导致康复器材损坏和健身者身体损伤。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还可以克服因天气和季节的影响对健身者的影响,冬天健身者在健身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健身房都有中央空调或空调全天开放,使室内温度保持在5-10℃,为健身者提供一个适宜运动的环境,这也是在社区开展体育康复运动所不及的。因此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代替社区开展体育康复运动是可行的。
   3.4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的可行性分析
   3.4.1健身俱乐部對体育康复性器材的需求状况分析
   市场调查结果表明,体育健身器材总体上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有针对性健身器材的需求[4]。健身俱乐部健身器材主要分为健身类、娱乐类、康复保健类、其他;健身类器材主要是杠铃、哑铃等素质类器材,主要以开展力量性和柔韧性的运动形式为主,通过力量和柔韧练习来增加身体肌肉力量和修塑美好的身材目的,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效果;娱乐类器材主要以集体练习类为主,但是娱乐类的器材只是在团体操课和游戏的时候才会引起健身者的主意,只是辅助器材,不能实现单人自由练习的功能;康复保健类器材在整体上所占比例较小,主要以局部康复治疗为主的小型单一类器材为主,对于开展体育康复运动还不普及,只是有很少的体育康复器材介入;综合类健身器材是指具备一种以上主要功能的健身器材,如练习器等,可以实现各种形式和各个部位的不同练习。据研究结果显示,健身类和娱乐类器材占主要部分,综合类健身器材主要指大型多功能器材,所占比例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治疗类健身器材种类较少,但是在俱乐部里的使用频率缺很高,这说明在健身俱乐部有很多的人需要康复治疗类的器材。
   3.4.5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性器材的可行性
   健身类器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重复性劳动强度的不断加大,对于不平衡的骨骼负荷不断加大,颈椎病已经成为科技工作者、教师等的职业病,扣胸、驼背、戴眼睛快成为尖子生的专利。因此,加快形态类健身器材种类的开发,使人们在劳动之余,通过健身活动,能够弥补由于工作学习给骨骼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应该成为体育健身器材品种开发的重点[8]。由此可见,向健身俱乐部中引进体育康复器材已成为体育健身器材的需要,健身俱乐部应该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在健身俱乐部首先旋起建立体育康复器材的高潮,让俱乐部健身器材的形式不只是以力量练习、柔韧练习和娱乐为主,使健身俱乐部开展的运动形式更加普及化、生活化、社会化、娱乐化、实用化,为健身者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吸纳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健身运动里来,已达到增加俱乐部的运动形式提升俱乐部的整体效益,所以说向健身俱乐部发展以体育康复运动为宗旨的体育康复器材具有可行性。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健身俱乐部的健身器材种类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人群对健身器材的需求。
  2) 健身俱乐部康复治疗类器材较少,但是在俱乐部的使用频率却很大,需求的人数比较多。
  3)大多数的健身者愿意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来增加健身房器材的种类和运动方式。
  4)在健身俱乐部开展体育康复运动可以克服社区开展体育康复运动器材的管理、应用、施设的不足。
  4.2 建议
  1)向健身俱乐部引进体育康复器材,开展体育康复运动,增加健身房的经营范围,扩大规模,让那些处于亚健康或伤残的患者,及时寻找到更加省时、省力、省钱的康复途径。
  2)增加健身俱乐部的健身器材种类,加强社区健身器材的管理,让更多的人群参加到体育健身的行业中来,早日实现全民健身计划。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2011年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zknudxs201119)
  参考文献:
  [1]黄力平,张钧.体育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2]杨小东.对海口城市军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及对策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93-296
  [3]罗秀萍.关于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探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635-636
  [4]王雯生,马昰旃.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健身器材的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12(4):51-54
  [5]王荣. 探在社区的弱势群体中开展体育康复运动的途径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1):30-32
  [6]王美,孟咏群,张喆.北京城市居民利用健身器材进行锻炼的分析与研究[J].2007,19(3):58-61
  [7]刘晓锋等.蓟门里小区居民Ⅱ型糖尿病患者体育康复状况的调查研究[J].1999,11(3)
  [8]陈桂岭,柴玲.健身器材市场现状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3):74-76
其他文献
摘要: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审视城市文化建设是研究城市文化建设的新视角。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以“文化自觉”为着眼点,提出城市文化建设要做到正视历史、把握现在、理性展望未来。  关键词:文化自觉 城市文化 建设    “文化自觉”这个词是费孝通先生1997年在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来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
期刊
一、民生警务的概念  民生,顾名思义,就是有关于人民生活、国民生计的问题。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为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生计就不会匮乏。近代,孙中山先生将民生概括为四方面“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马克思从人学的角度阐述了民生问题的本质。他认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人为了生存而构成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的体现,这种需要也就是民生的本质
期刊
坚持发展民主,建设民主法治国家,走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近代民主思想源自于西方, 并随着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张而影响世界。人们对民主的关注和讨论,多是西方的选举民主即水平模式“横向民主” 的建构,而较少重
期刊
气候变化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它的起因与影响都是全球性的, 需要全球共同行动起来采取对策。碳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机制, 它可以给予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投资费用上的灵活性,实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费用的有效性分配。从而实现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一、《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机制  《京都议定书》提供的减排机制有如下三种:排放贸易机制( ET)、联合
期刊
一、社会救助的发展历史及理论基础  1、社会救助的发展历史。开近代社会救济制度先河的是欧洲国家出现的国家济贫制度。由国家通过立法,直接出面管理或是兴办慈善事业,救济贫民。1601年英国制定的《济贫法》在社会救助的历史上更为有名,这是世界上解决贫困问题的第一部立法。立法第一次明确承认政府在解决社会贫困问题中负有责任。在其影响下,其他的欧洲国家也相继颁布了类似的即济贫法规。其中,德国还把济贫和早期的社
期刊
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蓬莱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了“一区一警”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即:把全市555个建制村(居)按照区域位置、规模大小划分为184个社区,按照1-3个社区配备1名民警的比例,选拔96名优秀民警,对全市村居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   一、实施“一区一警”社会管理模式的初衷  (一)“一区一警”是“创新机制”的有益尝试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
期刊
1、前言  新时期,小康社会的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局面下,完善保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保险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对于进一步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报告思想,代表着当时内部控制研究的最高成就。90年代末美国各大保险公司逐步相应实行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COSO委员会的框架已
期刊
一、新课标与文化意识  新课程标准(2001)中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文化意识作为实现新课程总体目标五个设计方面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能够应能使学生在学习
期刊
1、符号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外语教学  索绪尔对语言符号学的建立和普通符号学的展望(索绪尔, 1974)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的有些观点在符号学研究学者中有不同反响。代表英美传统的皮尔斯发展了符号范畴,但他忽视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因此仍不能摆脱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随后的社会符号学发端于韩礼德的“语言是社会符号”理论,关注的是特定于某一文化某一社团的符号实践(胡壮麟,2007),近来被很多学者看作
期刊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既有的非电化铁路运输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铁路电气化改造势在必行,而既有跨越铁路的电力线路已不能满足对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距离,需进行迁改。针对电气化铁路改造进行的三电迁改中以电力迁改的施工组织最为复杂繁琐,周期性长,危险性高,而在整个电力迁改施工中,跨越既既有铁路和贯通自闭线的10kV线路迁改占迁改总数的三分之一,也是制约电气化铁路建设推进的重要因素。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