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ingxiangs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角度来探索目前工科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如何发展。文章分析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与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二者对接与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融合
  
  工科类院校是为企业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基地,目前高校的人才供给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表现出量上的供大于求和质上的供小于求。本文试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角度来探索目前工科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如何发展。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寻找经济增长落后于日本的原因反思自己管理弊病的过程中提炼出的管理理论[1]。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可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等意识形态的总和。其中价值观念是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所需达到的目标是: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2]
  高校校园文化就是高校师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所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3]。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形象,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都是以人为本的文化,都注重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发展,尤其要重视人素质的提高。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形式和内容上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的模式。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与融合的必要性
  
  1、从二者的差异性上来看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亚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但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性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实践性文化,再好的文化理念必须与生产、管理、经营的实践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使命文化,原动力是一种使命感,注重过程;而企业文化是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更侧重于结果。正是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步入企業将会有较长的适应期。如果不能改变自己某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能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就很难在企业施展才华,取得成功。
  2、从二者的连续性上来看
  工科院校培养的是专业的工程型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将在企业从业,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接受了4年的校园文化沐浴步入社会后,他们首先感受到的将是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精神熏陶。从校园文化直接到企业文化,中间没有过渡,二者融合的好,学生适应性就强,企业发展的就快。反之,企业发展的就慢。因此,有必要在学校期间就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培养,使学生的潜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来,使企业因为人尽其才得以更快发展。
  3、从校企结合的模式上看
  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科院校与企业的天然联系,要求学生走出象牙塔,主动面向企业,服务企业,融入企业,要求学生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热爱企业。这就决定了两种文化必须相融合,相贯通。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转换角色,迅速适应企业新的环境,也有利于工科院校培养出企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途径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优秀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培养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工科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将产生积极影响。比如优秀企业的积极向上的理想价值观教育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吃苦耐劳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坚忍不拔品质的重要,在感性上理解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体察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从而自觉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的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与他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2、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企业文化的课程
  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中的学位课和必修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但工科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培养的具体需要开设一些选修课,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能力。比如开设《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创业史》等选修课,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体会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的各项有助于学生优秀品质养成的文体活动,自觉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在社会实践中增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
  社会实践使学生和企业零距离接触,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和学生所学专业相近的企业去参观,聆听企业领导人的优秀企业文化和业绩报告会,这种短期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品格。长期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就更大,在一年或两年的社会实践中,学生沐浴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亲身体会出自己和企业的距离,从而回校后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去弥补差距。这也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石炳元:关于建设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1(2)。
  [2]邹广文:企业文化及其基本层次[J].理论学习,2002(4)。
  [3]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7。
其他文献
摘 要:戎昱是唐代大历、贞元年间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在人文精神、创作手法上都有明显继承杜甫的痕迹,并在大历、贞元诗坛表现出了一种独特个性。但是,在这种继承关系的背后,戎昱身上还是折射出了属于这一时期的时代共性。  关键词:戎昱;杜甫;继承    戎昱是唐代大历、贞元年间的一位诗人。蒋寅在《大历诗人研究》一书中指出,在大历时期的诗人中,“追摹杜甫最明显的就要数戎昱”[1]。并指出戎昱与杜甫之间具有一
期刊
摘要: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理财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层次并不丰富。本文着重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问题;发展对策  个人理财业务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之后以其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等特点迅速推广,成为发达国家银行的主导产品
期刊
摘要: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路面的基础,所以对路基施工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本文从路基工程的特点、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路基填筑施工的主要工序、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对常见问题的防治等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的程序、方法以及实际施工操作经验,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路基填筑对保证公路质量的重要性,并提醒施工技术人员在路基填筑施工中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以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路基
期刊
一、序言    司法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司法权在内的国家政权,是以社会公共管理机关的形式存在的,表面上不具有为某阶级集团掌有的属性。这种国家政权形式上的中立性与背后为某阶级、集团所掌有并为其服务本身,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张力,统治阶级只有掌握精巧的意志表达方式,亦即精巧的立法、行政、司法技术,才能将符合自己利益的观点、主张,上升为法律,并通过行政、司法的方式在社会中得到实际贯彻实施。在社会
期刊
摘要:宋廷十分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但其重文轻武思想及海防措施的不利,为海盗的频发提供了前提条件。海南岛汉时虽已受中央政府控制,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种统治处于一种虚弱的状况。宋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繁荣,海南岛海盗活动开始抬头。南宋时期,以陈明甫、陈公发为主的海盗团伙以海南岛崖州为据点,进行武装反抗政府的活动。这是海南岛历史上海盗活动的第一个高潮。  关键词:宋代;海南岛;海盗  当前学
期刊
摘 要:广播电视报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化广播电视报的改革迫在眉睫。广播电视报工作者应转变观念,必须在报纸的内容上下功夫,尽早投入报业大市场的竞争。  关键词:竞争;改革;新意;可读性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发行量大,深入千家万户、拥有广大受众群的一类报纸。但是,广播电视报所面对的形势显然是十分严峻的。特别是在近几年里,由于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多数的广播电视报已感觉到
期刊
摘 要:服装是一种被物化了的社会文化载体,是沟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重要媒介。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直接影响着服装的变化,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美学思想、审美倾向等,都会从那个时代的服装中反映出来。现在人们的社会活动越来越丰富,服装有以前的单一性向实用与艺术结合转变。服装是一个人的仪态外观的主体,显示其修养、审美、素质和品味的层次。在社会的整个精神生活中占有
期刊
摘 要:在新时期、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领导,关键是领导干部要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要成为科学发展的忠实执行者和积极促进者。  关键词:领导;科学发展观;执行者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在论述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之上,着重研究国际知名企业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管理机制,结合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成效,强调社会责任机制建立的必要性,预期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机制建立的美好未来。    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此总则部分条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现象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但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已经对未来社会全球化问题作了许多前瞻性的预测与分析。虽然马克思在当时没有明确使用“全球化”一词,但他在关于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及其固有矛盾、自由贸易、货币与资本、工人贫困化和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论述中,都蕴涵有全球化的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理论论述    一、马克思在世界历史、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