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诗歌看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差异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心理对于整个社会文化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人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本文选取诗歌体裁的鼎盛时期——唐代为例,从唐代士大夫心理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唐代诗歌背景下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差异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投射出唐代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变化差异关系。
  关键词:唐代诗歌;士大夫;开放;心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产物,其关键任务在于汇集时代优秀文化成果,并将其以各种形式发展传承下去。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士大夫多有固定的官职,自身文化素养与知识水平比较高,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判断力与思辨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因此,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反映到其时代文化艺术作品当中。我们通过对各个时期典型文化艺术作品的研究,即可深入分析这一时代士大夫的心理结构变化过程。本文接下来以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为例,从唐代诗歌的角度对唐代士大夫心理结构之间的差异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 唐代士大夫心理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
  纵观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唐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最为频繁,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唐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华大地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在经济发展方面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使传统意义上完全封闭式的封建社会变得不再封闭,对内统一与对外交流并存的发展方式使得唐朝有着较为鲜明的融合性特点。从国内发展角度来说,南北文化在和谐统一的社会环境下相互融合与促进,齐梁新声与汉魏旧学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创新与发展;从对外发展角度来说,被“丝绸之路”吸引而来的胡商所带来的异域文化与异国思想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唐朝总体呈现出了一种自由发展、统一融合的时代精神。那么,这一时期士大夫的心理结构变化受到了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士大夫心理结构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贞观之治”以来,唐朝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鼎盛时期,国内外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沟通活动进一步频繁,社会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之上不断繁荣与富强,自豪自信、积极乐观成为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时代精神。在这一背景之下,唐代的士大夫有着事业上的高度自信和极为远大的政治抱负。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就提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骆宾王更是在《出塞曲》中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将从戎书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表露无遗。这一时期的士大夫们怀抱着保家卫国的伟大理想,桀骜不驯、藐视世俗,将唐代自豪自信的时代精神纵情地体现出来,这从唐代诗歌当中可窥一二,其作品最大的特点在于传递了一种浓厚的积极、乐观、开放的正面力量。
  2 士大夫心理结构受禅宗因素的影响
  唐代除融合式大发展的社会特点以外,还有一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士大夫的心理结构变化,那就是禅宗。禅宗文化在我国南北朝、隋朝的发展比较缓慢,自唐开始走向了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唐代的禅宗思想有着道家思想与魏晋玄学的成分,又在某些方面体现着儒家的大同思想,在士大夫阶层中逐步发展开来。禅宗所传递的“万念皆空”“不生憎爱,亦无取舍”的思想在唐代时代精神的形成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盛唐时期,国力鼎盛,社会发展稳定和谐,再加之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生活水平比较高,因而禅宗所传递的西方极乐世界思想对于处于封建社会上层地位的士大夫来说没有明显的诱惑力。在唐代中后期,虽然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较盛唐时期已有所回落,但毕竟思想的变迁还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因此,虽然这一时期的士大夫普遍表现出受社会环境与禅宗文化双重影响的特点,但这种心理结构的转变并没有直接体现在士大夫的诗歌作品当中,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心理结构仍然以开放式为主。
  二 唐代诗歌背景下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差异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点:一个时期内社会大众所反映出的占统治地位的心理状态是能够与这一时代突出文化状态相对应的。换句话说,各个时期的时代文化状态决定了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普遍性心理状态。如今,我们还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在唐代文物中看到这一时期的时代文化特色:粗壮雄浑的石狮、神采飞扬的骏马、曲线丰腴的女子、强悍雄伟的男子,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唐代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总的来说,唐代时代精神渗透下的诗歌作品将这种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融于马上、世间、田园和山水。本文现选取这一时期士大夫几种典型的诗歌形式,结合各种诗歌形式中士大夫的经典诗歌作品,对整个时代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差异问题作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1 意境美式
  以唐代早期著名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为例,对这一诗歌形式下士大夫的心理结构差异作详细分析。张若虚,唐代早期著名诗人,曾担任兖州兵曹一职。历史上对其记载并不多,他所留给我们的作品也只有《春江花月夜》与《代答闺梦还》两首,但其出色的文化造诣仅从《春江花月夜》一文中便不难估计。就《春江花月夜》而言,整首诗如同青春少年一般的清新歌唱将我们带到这样一种画面当中:“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虽说有着少年时代的憧憬与悲伤,但更多的却是一幅“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叹。张若虚将少年对于人生意义的满足反映到青年男女相念相思的感情当中,这种感情伴随着“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得到了升华。整首诗虽然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感伤情怀收尾,但并没有将现实生活中的沉重反映到诗歌当中。
  2 奔放美式
  以盛唐著名诗人李白的诸多诗歌为代表,对这一诗歌形式下士大夫的心理结构差异进行详细说明。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李白有着“诗仙”的美誉。唐代自豪自信、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在李白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李白的诗歌有着一个较为显著的特色:他乐于将自己比作展翅的大鹏,想象自己扶摇直上三千里,积水九万重。李白的一生有着伟大的理想与抱负,藐视世俗与权贵,愿游山玩水、交友作乐。他在《侠客行》当中写道:“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将其对于古代侠客的倾慕之情展露无疑,并借历朝历代侠客的故事与传说抒发了自己对于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也恰好体现了唐代时期士大夫对于理想与抱负的追求。在李白的诗歌作品当中,还有着大量的山水题材诗歌,这也正是李白对其社会游历经验的一次总结。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开始呈现出盛唐时期雄浑豪迈的时代精神,如《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深刻体现了这一中心思想。李白敢于藐视权贵,誓要与王侯将相相抗衡,如《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的“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以这两句诗为依托,将在封建社会中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情感完全宣泄出来。盛唐时期不断高涨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使得李白在大部分诗歌中着重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社会的肯定与认同,这与同一时期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基本一致的,如《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是将李白所要表达的自豪、自信之情完全展示出来。以李白为代表的唐代的士大夫受积极奋进的时代精神影响,对于悲伤、兴奋等各种情绪都不加掩饰。悲伤时他们会啜泣低诉,正如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当中的“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一样,泪流满襟又有何妨;兴奋时他们会纵情高歌,正如《南陵别儿童入京》中所提到的“仰面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句,将李白踌躇满志、即将实现理想抱负的兴奋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李白的诗歌陪伴着他直至生命的终结,其自豪奔放的心理结构在临终绝笔《临终歌》当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世再无孔子,那么谁又会为我的摧折而悲伤呢?士大夫对于社会的反思与责问也由此得以深刻体现。唐代士大夫也愁,也郁闷,也彷徨,但这种愁更多地倾向于一种强者之愁,是一种堂堂正正的壮气之愁,其外向开朗的心理结构也正是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最有利表现。   3 山水田园式
  古代中国的山水田园始于魏晋时期,鼎盛于盛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文化已经倾向于一种文化现象,对这一时期士大夫的心理结构来说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在怀揣着强烈政治抱负的同时,也有着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从整个唐代山水田园类型诗歌的创作总量来说,大部分士大夫创作山水田园诗歌的最关键目的在于抒发性情,但具体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李白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目的在于抒发壮志豪情,将自己的理想抱负融于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之中;孟浩然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其诗歌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这些都是唐代诗歌在自信自豪时代精神背景下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这些山水田园类诗歌当中,所传递的人之本性的解放与心理自由的追求是这一时代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折射。正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写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正如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所写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士大夫阶层对于山水田园、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在这些灵山秀水的诗歌作品当中得到了情感的深化与升华。这一时期士大夫最关键的心理结构在于:盛唐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赋予了士大夫对于心理上超脱与自由追求的动力,隐逸成为士大夫的情感倾向,这种现实社会生活与隐逸生活向往之间的平衡,以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歌向后世之人全面地展示了出来。从本质上来说,山水田园诗歌是唐代诗歌中最典型的写作题材,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歌尤为突出,它折射出中国古代诗人“高逸退隐、涤烦消愁”的情感心理,也是士大夫阶层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情感变化与心理结构调整的最基本载体。
  总之,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的士大夫以其对事功的追求而具备了较为广阔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自豪积极的心理结构与开放和谐的时代精神赋予了唐代诗歌博大豪迈的气势,是我国古代艺术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参考文献:
  [1] 杨景生:《论司空图〈诗品〉“雄浑美”的特征及其哲学文化基础》,《齐鲁学刊》,2007年第4期。
  [2] 刘学华、周娟:《禅宗在中国的传播与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策略探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 康震:《唐代诗歌与长安城建筑文化——以“北阙—南山”的意象解读为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3期。
  [4] 陈莹、叶晶:《唐代诗歌意蕴意境美——美学鉴赏札记之一》,《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年第9期。
  [5] 霍然:《论北朝民族大融合对唐代诗歌的影响》,《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
  [6] 张俊峰:《幽人空山,过雨采苹——唐代诗歌苹意象探微》,《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3期。
  [7] 韦学芳:《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发展史概说》,《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8期。
  [8] 康震:《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长安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之一》,《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
  作者简介:张海芹,女,1964—,河南内黄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工作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美国南方作家中,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写作手法赢得了评论家和中外读者的一致喜爱。《好人难寻》作为奥康纳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被国内外学者从各种研究视角加以研究。鉴于该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源自老祖母的一次舌误,因此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过失心理学角度对其分析,以探寻出此过失背后的深沉意义。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过失心理学;舌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
期刊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末期纨绔作风与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脱离道德准则的唯美主义作品,长期以来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界引起持久的争论。本文将其作品放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后认为,王尔德和他笔下的纨绔子们并非一味颓废腐化,而是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时代英雄。本文肯定了唯美主义纨绔子们起到的道德警示作用,同时分析了王尔德式英雄遭遇的尴尬困境。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纨绔子;唯美
期刊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非洲裔美国黑人想重新找回自己的非洲根源,并且想要摒弃他们在美国的历史传承。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通过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两床被子和搅乳棒的象征意义,传达出了美国黑人在界定自己的文化上的身份的时候,既要重视自己的非洲根源,又要接受在美国的历史传承的思想。  关键词:非洲裔美国人;历史传承;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和艾丽丝·沃克都在小说中描写了黑人身上的“疤痕”,她们都善于运用隐喻来体现美国黑人在被种族歧视扭曲了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对自己生存价值及意义的探索。本文通过对两位美国黑人女作家小说中“疤痕”的隐喻意义的分析,透视了美国黑奴制度和父权社会对黑人生命的蔑视、美国白人中心主义对黑人身体和心灵的戕害,同时也反映了黑人身体上的“疤痕”正是美国社会的“巨大疤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左传》中“三不朽”之说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成为他们自觉追求人格完善的一种标准。对《左传》中具有这种思想行为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精确把握“三不朽”的时代内涵,深入了解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左传》;“不朽”之臣;德、功、言;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左传》是春秋这一大变革时代生动的历史纪录,是中
期刊
摘要:论文从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出发,以王尔德的童话《星孩》为语料,分析了言语行为交际双方可利用言语行为脚本的某一成分段来借代整个脚本,证明转喻思维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同时也论证了交际者如果不慎使用了离脚本核心段较远的成分,使得听话人转喻思维推理错误,就会造成交际失败。  关键词:转喻;行为脚本;言语行为转喻;误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言
期刊
摘要:梁寅是元末明初江西新余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南归赋》是其作品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佳作。此赋精心构思,结构严密,语言工整而达意曲折,既表现了梁寅归隐之时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他一贯的思想性格、胸怀志趣、人生理想,充分体现了梁寅身上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关键词:梁寅;《南归赋》;归隐;内圣外王;知识分子品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元末明初的江西新余学者、教育家梁寅,平
期刊
摘要:许浑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旨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讽谏;歌颂忠烈人物,呼唤时代英雄;企羡隐逸之士,流露无奈之情。  关键词:许浑;咏史怀古诗;情感旨归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从汉代班固《咏史》创体到中唐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创作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类题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优秀之作。但是,咏史怀古诗作为诗人重要情志抒发载体
期刊
摘要:作为唯美主义的旗手,奥斯卡·王尔德鲜明地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并运用不同的题材践行着自己的文艺理论。本文对其作品《夜莺与玫瑰》进行解读,探究其美学思想。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唯美主义;艺术;模仿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唯美主义诞生在19世纪的法国,但真正使这个名词时至今日依然热度不减的却并不是莱茵河畔的那些唯美的艺术家们,而是一个来自爱尔兰的狂傲不羁的年轻人,
期刊
摘要:敏树如相的赠答诗常借山水来表达与友人间的情谊和心灵相通,故而其创作的这类诗没有刻板的套语和应酬的虚言,而是带着修佛悟禅的灵性和寄情山水的豪情,是其悟禅的一种借助言语的表现,使其赠答诗具有独到之处,在明清之际的黔北僧诗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敏树如相;赠答诗;山水;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佛教反对丽词绮句,但禅宗亦有“文字,波也;禅,水也”之说,说明离开文字而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