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an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听说小Z是在午餐时由一位同事提起的,她说:初一X班有个带着白框眼镜的孩子可奇怪了,见到谁都会过去抓住他的手,还总是笑嘻嘻的。当时我并没太在意,没想到没过几天我就和他有了一面之缘。那天,我走在楼道里,发现有个男生在班门口站着,笑嘻嘻的。我走过时他主动跟我打招呼,然后又迎上来,抓住了我的手腕。说实话,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排斥的,毕竟人与人之间有基本的人际距离,我们跟自己亲密的人身体接触时才感到舒服。但由于教师的角色,我还是本能地向他微笑问好,随即意识到,这个孩子或许就是同事提起过的小Z。
  从这次开始,我开始关注小Z,发现他每天一下课就会站在班级门口,每当有老师走过,他都会笑嘻嘻地向老师问好,并且抓住老师的手送老师走。很多老师会很严肃的对他说,对老师不能够这个样子,他答应着,并不生气,下次依旧这样。平时我下课之后,他还会“抢过”我手中的u盘和各种教具,替我拿到办公室。这个过程他做的会有点“笨拙”,但能感到他内心想帮忙、对我好的情感。我能从他的行为举止中体会到他与人亲近的愿望,而肢体接触,只是他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一天早上八点多,我在咨询室,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一个中年女人带着小Z站在门外,说她是小Z的母亲,她今天马上要出差了,小Z心里难受不肯进班上课,只能带到我这里。她说小Z小学时就这样,那会儿自己出差的时候他都是在办公室跟班主任在一起。说完她就着急着去出差了,留下小Z和我在咨询室里。
  小Z今天跟平时的状态很不一样,眼圈红红的。
  我:“妈妈去出差了,感觉你很不开心。”
  小Z:“是呀,每次都是这样,每次她出差我都这样,我可怎么办呀!”
  我:“感觉你很不想让自己因为妈妈出差而不开心。”
  小Z:“恩,我很担心她不会回来了(哭)……”
  我握着他的手,静静的等了一会儿。
  我:“恩……你好像真的是很担心,她以前有过没按时回来的情况吗?”
  小Z:“没有,每次她出差我都是跟小学的班主任在一起,她就像妈妈一样,今天我就来找你了,只能跟你呆着。”
  我:“好,你来我这里,班主任还不知道吧?你在这里稍等我一下,我跟班主任打个招呼。”
  小Z乖乖地点点头。
  我去找班主任,发现她在上课,我就先跟年级组长说了一声。没想到,年级组长听到这个事情很生气,觉得小Z很任性,来到咨询室严肃地“教育”了他,并且让他马上回班上课。我见到这样的情况,心里一沉,一方面小Z当下的状态比较脆弱,老师的严厉批评让我担心他心理上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与个别学生做心理辅导等工作中关系都是第一位的,现在这样的情况会不会让小Z觉得是我导致他被骂而对我有所抵触?此外,半途进入课堂,对孩子来说也面临着被任课老师和同伴评价的压力。考虑到以上情况,我跟年级组长说:“要不这样,第一节马上就下课了,我再跟他单独谈谈,一会儿让他课间进班。”年级组长想了想觉得可以。
  年级组长离开以后,我对小Z笑了笑说:“没事儿吧?刚才年级组长也是怕你落下课程,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要不一会儿下了课就进班吧,今天课间的时候都可以来找我。”小Z他说现在感觉好一些了,愿意接受。在这一天中,每到课间他就会过来找我,很快情绪就恢复了。通过这件事,小Z变得更加信任我,并且似乎对我有了一些依赖,基本上之后每天都会多次来办公室找我,说说他最近的情况。
  在课间的时候,我时常听到小Z班级有同学跟我说“老师你别理小Z,他就是个傻子”类似的言论。我想,用什么样的机会能够让同学们改变对小Z的观念呢?我忽然想到每节课我都会请1-3位同学来进行自我展示,这应该是个好机会。我常听说小Z的母亲对他非常尽心,于是我联系了他的母亲,说下节课轮到小Z进行自我介绍,请她帮忙督促和准备一下。她的母亲果然是个很有心的人,认真做了ppt,介绍了从小Z出生到现在参加的各种公益活动,比如他小时候跟妈妈一起植树,参加流浪猫狗的救助,现在每周末都会去某寺庙做志愿者,每周末去上专门的培智课程等等。在我的鼓励下,小Z利用ppt在课堂上介绍了自己,虽然语言并不是很连贯,但我能明显看到很多台下的学生都感动得掉下眼泪。歧视源于不了解。自此之后,我惊喜的发现他们班的学生对小Z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非常包容、帮助他。新年联欢会上,小Z的母亲带着一把吉他过来,说小Z最近一直在练习,想给大家演奏一曲。同学们都鼓掌欢迎,小Z这是表现的有些羞涩和紧张,抱着吉他怯怯地站在门口。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没问题的,今天有勇气为大家演奏就已经非常棒了,大家都很期待听到你练习的成果呢!”小Z深呼吸了一下,走上台前开始演奏,小Z的弹奏显得很生疏,但大家都非常安静和认真地听着,同学们的目光中流露出鼓励和关爱。
  一次机会,我又与小Z的母亲有了一次交谈。了解到她为小Z做出的种种努力,非常感动。现在,小Z仍然会经常来办公室找我,他看上去每天都很开心。我们时常会聊聊他对学校和学习的想法,他虽然智力上确实比同龄的孩子低一些,但正如她妈妈所说,确实能看到他是在一步步进步和成长的。小Z说我是他在学校里最喜欢的老师,他每天在学校都感到幸福、快乐。我想这大部分源自他逐渐感受到了来自同学和老师们的关爱。
  与小Z的相识,是我第一次接触特教儿童。人们最先总是看到他们的“不同”与“缺陷”而真正想让他们成长,要更用心地走近他们,要按照他们的速度陪伴他们成长。根据他的特点,积极关注和利用他周围的资源,比如利用自我展示活动的契机,邀请小Z的母亲帮助他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情况,让原本有偏见的学生更加了解特殊儿童。利用联欢会的机会让小Z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同学们鉴证他的努力的同时也被他所感动,更加接纳和关爱他,为小Z营造温暖的群体氛围。相信小Z在接下来两年的初中生活中,也能够被满满的愛与希望所滋养,按照自己的速度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一、理论概述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其中所谓的性格,说的就是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又是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后天培养,产生自信心的结果。由此可见,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孩子智力和其他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實践中我发现,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大有人在。其实这也是一种病态,而身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准确的找到病源,采取有效的方
期刊
一、求助者的基本信息  姓名:明明  性别:男  年龄:8岁  年级:小学低学段  二、求助者的问题表现  学习问题:注意力涣散,考试焦虑,学习焦虑。  情绪问题:易激动,经常控制不住地大笑,管不住自己的情绪。  行为问题:总是爱追别人,动手打别人,而且力气很大,但自己认为是和别人玩。  人际关系问题:由于他总是爱追着别人打,班里很多同学都怕他,很少有人主动和他玩。  心理成长问题:心理自卑,认为
期刊
摘要:求助者皮皮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频繁吸吮手指,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老师向家长详细了解情况,并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指导家长正确对待问题并充分理解孩子,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心理需求。经过一学期持续不断的关注,家长和老师的紧密配合,皮皮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并且能自信地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玩耍了。  关键词:焦虑;接纳;情绪;心理需求  第一章 求助者的信息  皮皮 男孩 6岁 一年级
期刊
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爱,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让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集体;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在我看来生命不息、教育不止;工作方法的特殊性——不是力量与速度的对抗,而是心与心的碰撞。我觉得教师做的就是播洒爱的工作,同时,还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成长。  一、情况分析  有一天课间,我们班的张翔悄悄过来找我,趴在我的耳边轻声对我说:“高老
期刊
摘要:本文是一例小学生因为妈妈的缺位,爸爸的偏执导致的行为、人际和学习出现问题的案例。老师通过营造温暖的、接纳的、包容的班级氛围,给予妈妈般的关注和照顾,促使妞妞建立与老师内心的连接;同时积极与家长沟通,为其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最后她在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努力下,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愿意和老师亲近,并且交上了朋友,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关键词:沟通;包容;接纳;关注  一、
期刊
摘要: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培养与激发,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或者越来越弱、或者过强,教师需要更多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法。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提出的,这一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即注意、切身性、自信和满
期刊
摘要: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植树问题中创设情境为例,作者在设计的四稿不同情境中感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首因效应;教学;创设情境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组织、理解
期刊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用心去雕塑每一位学生。14年斗转星移,14载杏坛春秋,世事已变化。不变的是一如既往对“爱”的追求,坚守的是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初心。操场上,我和同学们一起运动;节日里,我和同学们一起排节目;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齐参与;比赛中,我和同学们一齐呐喊助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教师耐心、细致地研读,用充满魔力的“师爱”开
期刊
摘要: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六年级孩子们来说,一部分青春期问题,也会困扰着某一些孩子,他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被“分手”而陷入迷茫中的孩子找到了我,想寻求帮助,了解到了孩子的问题,通过谈话与孩子共情、对孩子情绪的疏导以及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应对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关键词:青春期;情绪疏导  本学年主要教六年级的心理课,面对这些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也会面临青春期的一些问题困
期刊
摘要: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源于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是很难与周围的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怎样才能真正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呢?这就要求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从学生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活实际;内心世界;个性发展;激发潜能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