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开辟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o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从这些教学建议看,学生仅仅阅读教科书显然是达不到课标中要求的阅读量的。为此,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群文阅读随着课改的深入应运而生。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不是简单地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深入文章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甚至延伸到课外,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注重发展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如何有效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呢?笔者在近两年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并提出了两种群文阅读方法。
  一、略读拓展的群文阅读,让略读课文更丰实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开始选编一篇略读课文,四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单元基本上都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教略读课文。如对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刷子李》,教师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把握人物特点,并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泛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泥人张》《苏七块》《蓝眼》等多篇文章,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以一篇来带多篇,就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让略读课文教学简约而丰厚。
  二、单元整组的群文阅读,让主题意义更深刻
  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编了四篇左右的课文,中高年级的每个单元一般由2~3篇的精读课文和1~2篇的略读课文组成。教材这样的编排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精讲精练,课内得法,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则应打开阅读视角,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可以在精读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略读课文,引入相应的课外文章,以一组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既涵盖了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一组课文,选取了两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为背景的课文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夜鶯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四篇课文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夜莺的歌声》,让学生认识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抓住人物的对话描写以及动作描写,让学生了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再结合其他三篇课文为学生拓展一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文章,之后,再教学其他三篇课文。本组四篇课文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相同之处,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主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另外,每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这样的单元,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文章,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这样进行单元整组教学,既较好地进行了单元课文的组合,让单元主题更鲜明,又打开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课外拓展的群文阅读,让阅读延伸更有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阅读量不断扩大,不再仅仅满足于课文中的几篇课文。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相关的课外资源,可以是书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写作方法的进一步巩固,要有意识地寻找一些相关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神话故事并不难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故事的神奇后,可出示一组神话故事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如《夸父追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故事进行阅读交流,进一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充实而有效的。
  多次的群文阅读教学后,笔者发现: “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在“群文阅读”的课堂里,教师要懂得取舍,少强调字词训练,少做繁琐细致的分析,连感情朗读也应不同程度地减少。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应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而是应该根据多篇文章之间的联系呈现文章,并采用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笔者在实践中常常会让学生采用比较阅读和快速阅读的方法。
  1.比较阅读
  群文阅读的文章之间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要么主题相同,要么写法相似,将这样的多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会始终保持新鲜感,学习中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质疑和发现。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一起教学,并从课外选取了《草原野花》和《丑石》两篇文章来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我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赏析精彩语段,感悟文章中心,并从一个整体视角比较这四篇文章,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阅读,学生发现《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和《珍珠鸟》都是通过一件事来给人以启示,而《草原野花》和《丑石》是借助事物来阐释对生活的感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梳理出了一条教学主线,即通过本组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生活启示类文章的表达特点:以事示人,借物喻人。这样进行比较阅读,便于学生学习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2.快速阅读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后,课堂中学生的阅读量会大大增加,如果仍然按以往的阅读速度,恐怕很难跟上教学的节奏。群文阅读课堂上,我让学生减少了逐字阅读和有感情朗读,多以浏览为主,也可以跳读或扫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一般一节课学生要读四五篇文章,只有提高阅读速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快速阅读不但会让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提高,而且也会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蕺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
其他文献
如何让入学之初的学生既有学习古诗的热情,又能达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创设故事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并在恰当的时机触发学生的想象,丰富他们学习古诗的体验。同时,还要注重利用古诗语境,采取多种方式教学生字新词。笔者将结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池》的教学,具体阐述自己的探索和实践。  一、巧创故事情境——“带入”激活思维  《小池》编排在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在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健全。统编本教材一二年级选入了多篇童话,让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向往美好的生活,关心自然和生命。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中呈现了七篇中外优秀童话故事,并在语文要素上进行了梯度式设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如何落实要求,真正让学生喜欢童话,会写童话,笔者觉得需要从
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难点。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识字教学,在编排上体现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识字方法多样,识字文化内涵丰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多元识字为识字方法路径,注重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传统文化的渗透等,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依托教材,在识字中尝试积累运用  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学生语言的发展,鼓励学生从小积累语言,运
课堂拓展旨在扩大学习的范围,在补充的资源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能力,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课堂拓展的要素是指拓展的指向是什么,是课堂拓展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拓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抓住了三个着力点。现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为例,具体谈谈课堂拓展的做法。  一、课堂拓展要重视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对所要阅读内
不会预习就不会学习。教师上课需要备课,提前准备。对当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更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加强识字的预习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识字的兴趣。笔者结合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规律谈谈识字教学的预习方法。  一、第一学段识字教学规律  识字教学较为枯燥。如果直接让学生认读生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集中反映,是作者基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在遇到特殊情况下内在心境的文字表达。刘勰曾经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入对话的通道,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和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揣摩作者的内在情感。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史铁生写的《那个星期天》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基于情节发展,梳理情感呈现的主线
“一边读一边预测”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据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对故事后面的内容进行推测,并验证自己推测结果的过程。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一边读一边预测”的阅读策略呢?一是因为“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给学生带来阅读乐趣;二是因为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思考去预测故事的发展;三是可以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得到有效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充
统编本一年级上、下册安排了集中识字,其中有来自于古代的蒙学教材,有中国传统的字谜识字,还有的揭示汉字造字规律……均采用韵文的形式,朗朗上口,学生在诵读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意蕴,选文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因子。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不能“為识字而识字”,应进行适当的文化观照,让识字教学丰厚起来。  一、图画—文字,追溯“形意”合体  汉字的“形”不是一个简单、生硬的符号,如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统编本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均安排有“快乐读书吧”板块,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质量,让学生亲近经典,走进经典。纵观教材“快乐读书吧”可以看出,其编排有以下特点:(1)推荐书目种类齐全,既有文学类,又有科普类,如四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是以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等都与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发展学生思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按照双线目标和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许多教师经常会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更有效呢?  一、在理解词语中发展学生思维  正确理解词语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