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推行中医分阶段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78.3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关键词】中医分阶段疗法;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115-02
慢性胃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病因很多,但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的发病及复发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多表现为胃部疼痛、嘈杂、纳呆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积极借鉴[1]。为了深入探究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对在我院做胃镜检查确诊的76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在我院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临床诊断标准[1],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无并发结核、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及合并肝、心、肾功能障碍者,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在(45.32±2.26)岁之间;30例浅表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16例肠上皮化生,10例增生。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每次1.0g,每日2次;克林霉素每次0.5g,每日2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进行治疗,持续治疗2周。实验组予以分阶段给予治疗:①第一阶段,于开始1-15d,应用化湿理气汤,配方:苍术12g,豆蔻仁5g,陈皮、黄芩、藿香、厚朴、槟榔、香附、枳壳各9g。水煎服,每日1剂;②第二阶段:于治疗后16-90d,应用健脾和胃汤,配方:半夏、白术、党参各12g,佛手、木香、陈皮、茯苓各9g,半砂仁、甘草各4.5g,谷芽、石见穿各15g,菝葜30g。水煎服,每日1剂。
1.3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评估两组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复查提示活动性炎症均消失,未见幽门螺杆菌;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胃镜复查提示黏膜急性炎症明显好转,慢性炎症显著改善,幽门螺杆菌呈阴性;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经胃镜检查提示黏膜病变范围下降>50%,炎症稍微改善,幽门螺杆菌呈弱阳性;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中医观点认为,慢性胃炎归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理机制复杂,证候不一,胃为主要病位,并与肝、脾具有相关性,以肝胃不和为主要病机,故扶正祛邪为关键治疗原则。有学者以丹参、黄芪、党参、茯苓、半夏、黄芩、砂仁、郁金、陈皮、枳壳、焦麦芽、焦山楂等药物治疗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结果提示,总有效率可达91.00%[3]。另有学者通过对51例慢性胃炎患者推行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法,发现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20%,而总有效率可达96.00%[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应用中医分阶段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这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应用健脾和胃汤、化湿理气汤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镇痛、消炎作用显著,对胃肠运动、胃酸分泌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有效维护胃黏膜,改善黏膜微循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综上所述,中医分阶段疗法对改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常建华.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2,21(09):657-65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2-114.
[3]刘志信,安建平.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12):75-76.
[4]李金臣.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9(15):14-15.
【关键词】中医分阶段疗法;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115-02
慢性胃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病因很多,但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的发病及复发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多表现为胃部疼痛、嘈杂、纳呆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积极借鉴[1]。为了深入探究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对在我院做胃镜检查确诊的76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在我院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临床诊断标准[1],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无并发结核、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及合并肝、心、肾功能障碍者,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在(45.32±2.26)岁之间;30例浅表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16例肠上皮化生,10例增生。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每次1.0g,每日2次;克林霉素每次0.5g,每日2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进行治疗,持续治疗2周。实验组予以分阶段给予治疗:①第一阶段,于开始1-15d,应用化湿理气汤,配方:苍术12g,豆蔻仁5g,陈皮、黄芩、藿香、厚朴、槟榔、香附、枳壳各9g。水煎服,每日1剂;②第二阶段:于治疗后16-90d,应用健脾和胃汤,配方:半夏、白术、党参各12g,佛手、木香、陈皮、茯苓各9g,半砂仁、甘草各4.5g,谷芽、石见穿各15g,菝葜30g。水煎服,每日1剂。
1.3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评估两组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复查提示活动性炎症均消失,未见幽门螺杆菌;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胃镜复查提示黏膜急性炎症明显好转,慢性炎症显著改善,幽门螺杆菌呈阴性;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经胃镜检查提示黏膜病变范围下降>50%,炎症稍微改善,幽门螺杆菌呈弱阳性;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中医观点认为,慢性胃炎归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理机制复杂,证候不一,胃为主要病位,并与肝、脾具有相关性,以肝胃不和为主要病机,故扶正祛邪为关键治疗原则。有学者以丹参、黄芪、党参、茯苓、半夏、黄芩、砂仁、郁金、陈皮、枳壳、焦麦芽、焦山楂等药物治疗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结果提示,总有效率可达91.00%[3]。另有学者通过对51例慢性胃炎患者推行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法,发现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20%,而总有效率可达96.00%[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应用中医分阶段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这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应用健脾和胃汤、化湿理气汤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镇痛、消炎作用显著,对胃肠运动、胃酸分泌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有效维护胃黏膜,改善黏膜微循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综上所述,中医分阶段疗法对改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常建华.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2,21(09):657-65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2-114.
[3]刘志信,安建平.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12):75-76.
[4]李金臣.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9(1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