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aozhe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必然要求,这一标准的提出,必然带动教学理念的更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抛开传统的教学思路,避免过度的关注文本的主题却淡化了文本,特别是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去体味祖国精湛的语言文字所营造的美妙意境,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使语文教学既让学生赏心悦目,又使学生获益匪浅。
  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许多美学因素和美学内涵,语文中的美包括语言结构美、艺术形象美、思想意境美等。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向学生展示语文中的美,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对所学的课文进行鉴赏、玩味,从而使一篇篇精美的课文焕发出无限生机。
  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几乎无处不在。1.自然景象和建筑艺术所呈现出来的“图画美”。例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中的“图画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熏陶和启迪。2.结构艺术之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短短八十几字却展示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品格,精巧的构思,恰当的剪裁,充分展示了文章的结构艺术之美。3.语言文字之美。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排偶句式的使用,铿锵悦耳的韵律,本身就是一首音乐,给学生以无穷的美的享受。4.风俗人情之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虚构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之所以为人们所向往,主要就是因为这种生活画面所展示出来的和平宁静的生活环境以及风俗人情的美,让学生难以忘怀。5.思想感情之美。《小巷深处》一文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里边流落出来的浓浓的亲情充满人性情感之美。6.人格精神之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除了文章所展示出来的语言艺术之美、结构艺术之美以外,就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这是现代人都为之汗颜的一种闪耀着光辉的人格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美。
  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语文课堂处处都有美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把美学教育自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利用课堂组织好美学教育
  1.在朗读、诵读中体会语言文字之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读,特别重视朗读。朗读能促进思考,有助于理解,朗读还能培养语感,让学生于读中体会语言的灵动与流畅之美,体会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论辩、浓烈的抒情,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多姿。朗读要重视朗读技巧,如果没有感情、平平淡淡地念,就不能通过抑扬顿挫的音节表现作品的内涵,更不能体味词句其他方面的美。所以,朗诵时应带感情,体会文本的意境。不读,不知其意;不读,不明其理。学生通过带感情的阅读,能够更正确地辨别是与非、美和丑,能够让学生塑造他们自己的个性美与心灵美,能够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散发自己的智慧。
  2.于阅读理解中感受思想感情之美、人格精神之美。要营造美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巧妙引领,激发教学智慧,做课堂的组织者、倾听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所以,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得主动,能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使教室里书声琅琅,各抒己见,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很多审美教育都是在阅读教学中完成的,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于关键处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紧紧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之美,体会作品中的形象的人格精神之美。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往往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绪万千,使学生在瞬间感受到美的存在。
  3.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品中的图画美。作品当中描绘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壮观的建筑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优秀素材,但是,只有学生把文字幻化成图景、画面,他们才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能充分再现作品中的画面。
  三、走出课堂,把审美教育延伸到课外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仅靠课本上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给学生补充许多课外的美学“养料”。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是学生学习的好地方,社会更是一个大课堂,与学校相比它更广阔,内容更丰富,可极大地拓宽学生美育的活动空间。那里有名山大川、草木花鸟等朴实的天然因素,也有活生生的简单而复杂的人文因素,课本上的真假美丑,都可以在那里找到踪影。教师应当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效地延伸向课外,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只要广大的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审美素材,有目的地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审美教育,就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其他文献
预习作业,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几乎每天都进行的学习活动。课前预习的好坏,对学生的听课质量乃至学习成绩都有很大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虽也明确提出一读二查三抄四思五问的要求,但由于笼统性和机械化,学生对待预习作业依然多半停留在读课文、查字典上,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开创性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预习不仅仅是扫除文字
期刊
一、真挚的抒怀教人学做真人  (一)在文字中见真性情  在必修二第三单元入选的《赤壁赋》中,通过写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感受“清风”“?水波”“明月”,开展“诵诗章”“饮酒”和“主客对话”等活动来体现被贬黄州的团练副使苏轼此时的豁达与释然。即使在感悟人生寄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后仍然能够走出现实,寻求到“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耳目之所托,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期刊
广东清远市佛冈县水头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又在目标中第一次明确地将“口语交际”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等并列为语文课程五方面的内容之一。在21世纪,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口语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口语交际教学与读写教学
期刊
有些文言词语用法很特别,兼词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兼词,就是指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它往往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所以也叫作合音词,如,“诸”“盍”“焉”“旃”“叵”“耳”等。  一、诸  1.用于句中,为“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例如: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  以上两例中的“诸”是“之于”的合音,例①中“之”代
期刊
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汉庄中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发挥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和反馈。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中学生好胜心强,正是“气可鼓而不可泄之际”。在教育工作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逊之言而心灵受到伤害并因此一蹶不振,也可能因为教师的一次表扬、赞扬而走向成功并终生难忘。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
期刊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教材”,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的情况和程度。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整个过程所关注的都是“完成了哪些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多少,考试能得几分”。教师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去“学教材”“钻教材”甚至去“背教材”,教学变成了“教死书”和“死教书”。在这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里,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
期刊
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弄清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直接决定着一堂课效果的大小。  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会出现盲目教学,教学的方法就可能不适合,教学的任务
期刊
首先谈一下民族地区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现状。民族地区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发展落后,大多数民族学生出生后是先学习本民族语言,再学习汉语,甚至有很多学生在小学以前没有学过汉语,汉语水平当然远远落后于同龄汉族学生。而他们使用的却是与汉族地区同龄人相同的课本,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让大量的学生从小就一直处于一种拼命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的状态之中。  相较于落后的发展,消息的闭塞更是制约民族地区学生阅读能力
期刊
一堂比较满意的历史课,固然取决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如,教师备课的详实与否、对所讲内容熟悉与否、学生与教师配合是否良好、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是否行之有效等。但是,一堂课如何导入也很重要,它好比一出戏剧的序幕,一本书的前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头开得新颖、别致,就会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反之,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精神。  导入有法,导无定法。一堂课如何开
期刊
如果把学习比作一场恋爱,在各门文化课中,更多的学生大概比较愿意和语文拍拖,但那可能是在不写作文的时候。尤其是写作议论文,对于他们来说,真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为什么议论文写作会成为带刺的玫瑰,怎么消除掉这些恼人的隐忧呢?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评改总结,发现他们在议论文写作中最头痛的是如何论证,习作中常见发空议论或以例代议的现象,从而导致文章空洞或事例堆砌,草草成文。因此,要排除学生畏怯写作的
期刊